龙结 龙结
关注数: 20 粉丝数: 79 发帖数: 11,373 关注贴吧数: 21
在力量和柔韧中,感受瑜伽之美 铺开瑜伽垫,伴随着舒缓的呼吸,身体缓缓舒展——这是每一次走进阿底提亚瑜伽精舍,都会有的安心时刻。在这里,瑜伽从不是单纯的“拉伸”或“发力”,而是一场在力量与柔韧间寻找平衡的修行,让我真正触摸到瑜伽深藏的美感。 精舍的空间总能卸下人所有的紧绷感,柔和的光线、淡淡的精油香气,没有喧嚣的干扰,只有老师温和的引导与自己的呼吸相伴。初学时,我总在“力量”上较劲:做板式时手臂发抖,支撑战士二式时双腿发软,总想着“再坚持一下”,却常常忽略了呼吸的节奏。是精舍的老师轻轻纠正我:“力量不是硬撑,是让肌肉在稳定中找到支撑,就像大树扎根土壤,既牢固又有弹性。” 跟着老师的指引,我开始学着在体式中感知身体:下犬式时,感受手臂与腿部的均匀发力,同时让腰背自然延展;三角式时,在侧腰拉伸的柔韧中,保持核心的稳定。渐渐地,我发现力量与柔韧从不是对立的——当手臂有了力量,才能更轻松地完成鸽子式的深度拉伸;当髋部足够柔韧,战士三式的平衡也变得更稳。这种“刚柔并济”的感觉,像溪流穿过岩石,既有冲击的力量,又有流动的温柔,这正是瑜伽最动人的地方。 阿底提亚瑜伽精舍最难得的,是它从不追求“速成”或“高难度”,而是引导每个人找到自己的节奏。在这里,没有攀比,只有接纳:新手可以在老师的辅助下慢慢打开身体,进阶者也能在细节调整中突破瓶颈。记得有一次练习船式,我总因腹部力量不足而摇晃,老师没有让我勉强保持,而是教我用呼吸带动核心,一点点感受腹部的收紧与脊柱的延展。当我终于能稳定停留几秒时,那种“与身体和解”的喜悦,远胜过完成一个高难度体式。 如今,瑜伽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次离开精舍,身体是舒展的,内心是平静的——我不再执着于“练得好不好”,而是享受每一次呼吸与体式的融合,享受在力量与柔韧的平衡中,看见更舒展、更从容的自己。 阿底提亚瑜伽精舍,不仅是一个练习瑜伽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感受“美”的空间:这里有身体舒展的美,有呼吸流动的美,更有与自己温柔相处的美。若你也想在力量与柔韧中,遇见瑜伽的真谛,不妨来这里,让身心在慢下来的时光里,静静感受这份独特的美好。
原创分享,瑜伽专业知识,连续更新 一 瑜伽传统专业知识 1 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印度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年便开始孕育了恒河文化。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 什么是瑜伽 瑜伽中文一词语最早来自唐朝玄奘法师的一本大乘佛教典籍《瑜伽师地论》,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系列的书籍是大乘佛教典籍,和我们现在的瑜伽几无关系。 瑜伽,梵文简写为yuj,偶后更改为yoga也直接作为英文使用了。 瑜伽的解释很多,我们会在网络,书籍上看到最多的解释就是:“结合”“一致”“和谐”。在这里我们再次阐述,瑜伽更多的是提倡人与社会,与宇宙灵性,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以及灵魂的结合,同时也追求着平衡,内心的平衡,表象到体重的平衡。但是同往目的的道路瑜伽有很多,我们在垫子上练习体式的方式只是其中一种,瑜伽还包含其他非常多的方式和修行途径。 瑜伽起源 很多人介绍瑜伽起源只注重了体式的起源,而瑜伽体式只是瑜伽其中甚至后来的一小部分,其实瑜伽本身的起源也有很多的学说,很多传说可能只是传说,但可以明确的是,这是古印度恒河文化的人们,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继而产生的修行方式。 瑜伽和印度教息息相关,但我们要知道完整的瑜伽诞生晚于印度教,佛教也晚于印度教。 很多人会说瑜伽是最早的,其实不然,印度教作为恒和文化雅利安人的统治工具,非常早的诞生了,瑜伽的完整出现在此之后,也收到了印度教的影响,而后也和佛教产生了相互的影响。 瑜伽起源的几种学说 ⑴ 古印度人对死亡的克服,任何传统民族都想追求长寿,包括华夏文明,在古印度喜马拉雅山南,就出现了很多想克服死亡的修行者,通过打坐,素食等等方式修行,并控制自己的呼吸和心境。 ⑵ 神的传播,瑜伽是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给予世人的宝贵财富,这句话在印度教中很常见。宣导神来传播某种文化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 ⑶ 恒河文化对生命的探索,这个说法就会非常的官方,四部奥义书也很早的记载了不同的瑜伽修行方法。 体式瑜伽起源的几种学说 ⑴ 湿婆的传授,相传三大首神湿婆创立了最初的瑜伽体式教授给世人练习 ⑵ 模仿喜马拉雅山下的猴子,这个说法一直存在,古印度人看到喜马拉雅山下的猴子打坐,进而得道修行,也模仿猴子的一些姿势形成了最初的瑜伽练习。 ⑶ 模仿世间万物,这个最站得住脚,我们瑜伽体式中有各种体式名称,树式,鳄鱼式等等。 ⑷ 模仿不同神的法相形态,比如毗湿奴式,神猴哈奴曼式。 发展时期 瑜伽的发展在不停的收到影响,也影响着其他文化,这个过程经历了很多的时期,这里我们来详细的阐述。 ⑴原始时期:被认为是公元前2500-3000年,印度更是认为瑜伽拥有者7000年历史文化,只是还有空白没有记载的时期这是无从考证的,这一时期印度的传统修行者的修行方式还比较原始,更包含了原始的民族信仰,比如对山川大地和太阳月亮的崇拜。 ⑵吠陀时期:瑜伽开始进行完整工作的开始,这一时期瑜伽的修行方式已经出现多样化,追求的目的也开始多样化,同时追求的目的也开始多样化了,也已经出现了合理的对健康的追求和基本的草药。也形成了婆罗门文化的根基,瑜伽的自我约束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一时期是公元前15-8世纪。 ⑶前经典时期:公元前6世纪,为什么称之为经典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瑜伽的发展开始进入鼎盛,并且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非常多的瑜伽典籍,比如《奥义书》。瑜伽的主流流派也在这里开始出现分支衍生。 ⑸ 经典时期:公元前5-2世纪,《瑜伽经》《薄伽梵歌》等等很多典籍都出现,也是经典时期的鼎盛,更是确立了瑜伽的八个修行阶段,其实更确切的说这个时期形成的八分支不是八分支,是六个阶段和分支,而后又增加了外制和专注这两个阶段。 ⑹ 后经典时期:公元2-16世纪,是瑜伽经典时期的发展时期,对现代瑜伽产生了根基和硕大的影响,密宗瑜伽这一时期也鼎盛发展,各主流流派都形成确立了自己的修行方式和道路甚至宗派。 ⑺ 哈达瑜伽发展时期:16世纪-现在。体式瑜伽在此之前并没有完全确立出来,即便其他主流流派出现,哈达瑜伽还没有出现,直到16世纪斯瓦特玛拉摩的《哈达瑜伽之光》出现,体式另立出来成为主流流派,不再收到任何宗派和种族的限制,这本书也指明了哈达瑜伽的包含内容,第三分支的体式,第四分支的呼吸控制阀被完整纳入,同时也允许存在不刻意贴合宗教的唱诵和不存在明显宗教意义的修行方式,以及清洁法,收束法,凝视法等等。 ⑻ 现代经典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个人加上来的,更确切的说就是19世纪到现在,瑜伽风靡世界,即便在我们中国也很好的发展,我们也给予了瑜伽很多的改变,我们让课程更合理的展现在练习者面前。 涉及方面 瑜伽的修行涉及非常多的方面,我们全面系统的学习瑜伽是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能片面的认为只有体式才是瑜伽。瑜伽和印度教,婆罗门文化,佛教在印度的土壤相生相息。更是包罗了印度的生活,宗教,医疗等等。这里我们来全是瑜伽包含的诸多方面: ⑴ 宗教 瑜伽受到宗教影响,也影响着宗教,在印度教中瑜伽也是常见的修行方法,在佛教中瑜伽也是认为天人合一人神沟通的方式,比如我们中国大乘佛教有瑜伽焰口。奉爱瑜伽就是完整的宗教形式体现。 ⑵ 健康 任何古文化都有对健康的追求和方式,我们中国有道丹,中医,五禽戏。印度就是阿育吠陀,吠陀,利用草药,和其他一些方式来追求健康,当然也包括身体的活动体式,包括了饮食的控制,包括了一些清洁法的修行。 ⑶ 艺术 这里会体现在绘画,音乐甚至古建筑上,比如我们中国的佛教道教,也有自己的艺术文化所在,而瑜伽在印度几千年的传承同样也衍生出如明珠般绚烂的艺术文化。 ⑷ 教育 瑜伽自古以来都以师徒传承,在古代印度甚至现在印度都留存着这种方式,很多人在学习的同时也学习文字,文化等等,所以说瑜伽的文化,就是印度的教育文化。 ⑸ 种姓制度 这是印度的一个诟病,在哈达瑜伽出现之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练习瑜伽,所以我们不过多说这些,也希望印度能抛弃种姓制度进入到现在的文明社会。 ⑹ 身体运动 我们练习的体式瑜伽就是运动,不需要刻意的阐述说身心灵的修行,身体的修行也是瑜伽修行的重要一部分,即便为了减肥只练习体式也是无可厚非,这也是瑜伽产生的一个瑰宝。 ⑺ 生命的探索 对生命的探索是所有瑜伽的目的,如何能让身体更健康,如何能让自己融入更大的宇宙文化,身心灵的三个阶段也是三个层面也是三种独立道路的习性都是对生命和灵魂的探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