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cxh 奋斗者cxh
关注数: 33 粉丝数: 15 发帖数: 413 关注贴吧数: 10
拜拜了建盏吧 入坑两月不到,从新手小白一路买买买,在贴吧,慢慢求索,在窑口直播间向老师请教,终于对于建盏不再是雾里看花的水平。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此后绝不再更评!供有缘人参阅 建盏作为标志性器皿,主要就是玩它的铁系结晶,这是他与外地釉本质上的区别 一片好的盏,要从形,胎,釉三方面综合考量,缺一不可。这里的形不是单指器形,同一器形,不同老师塑造出来完全不一样,从入眼,入手,入嘴三方面考量,有点类似于紫砂壶的工,精工和普工做出来的形完全不一样。不知我这样阐述是否明了。 胎指高铁胎,这是建盏特性之一,不是高铁胎就称不上建盏。 釉,其一是指原矿釉,其二是指釉面表现。很多老玩家入手各种各样的盏后,慢慢的着重点倾向于釉面表现。 柴烧,电烧。很多老玩家对电烧嗤之以鼻,各种互怼,看的人心烦意乱。电烧,包括气烧只是现代技术进步的产物,因为对于温度把控更容易,所以基本上是烧盏师傅把控温度的必修课程。因为电烧不符合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理念,不被大多数老玩家欣赏。本人也是这种观点。 柴烧遵循传统,更考验一个师傅的功力,这功力体现在对窑温的把控,对窑里压力的把控,对含氧量的把控。三个维度,变幻莫测,很难把控。所以一般不是家里有矿的师傅,不敢轻易尝试,烧盏就是纯粹的烧钱。三个维度之一的温度是比较直观的,敢于挑战高温的师傅是不多见的。 说说成品率的问题。温度越高,成品率越底,但是越容易出精品。乌金往上一般都是高温盏,各种特色釉面随着窑内温度以及压力,保温时间,含氧量等等因素千变万化,这样盏就产生了美! 绝大多数师傅是不敢这样尝试高温的,大多数只是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已,像那样追求突破的师傅少之又少,不突破就会被人超越。各种基础釉面因为对烧盏技术要求不高,所以被成百上千的塑造出来。建盏还处于发展期,所以这些普惠大众的技师依旧能混口饭吃。现在各行各业内卷这么厉害,总有一天,基础釉面会像瓷器一样普及,那时的价格必定是比较亲民的,这一天已经很接近了。 高温出炸货,黑底玉口,黑底银斑,黑底焦晶斑等等是众多老玩家所追求的,这种追求是正能量的,他们的追求推动了建盏行业的正向发展。 所以假如都是柴烧,因为目的不一样,烧窑的温度,保温时长也不同。成品率的高低决定了价格高低,价格亲民的柴烧窑口是不敢尝试高温的。有的师傅走量,有的师傅走质,各位新手朋友,量力而行。 分档是窑口必备程序,同样的一档釉面,不能因为有的窑口定价高就各种乱喷,对于追求质量的窑口我们还是要有认同感的,毕竟这种窑口的形与胎是不需要我们操心的。价格仁者见仁吧,毕竟行业要发展。追求量的窑口,普惠大众,传播建盏文化,对于行业发展来说都是正向的,没有高下之分。玩家应该审视自己的爱好,量力而行! 最后对各位新玩家说几句,多看少买,及时收手,不懂就问,虚心听劝,坑可以入,但不能是火坑。 各位老玩家,有精力尽量回复下新手吧友,我已厌倦,恕不能陪伴。 本人单纯玩家,盏都是自用或者送人。每每看见贴吧有新人加入,感同身受,有感而发。
请各位指正,见你们争论有感而发,再附几张自己的盏供评价 本来只是准备回复吧友,结果有感而发,略显啰嗦,文字太长,发不过去,就自己开一贴。打字不易,还请耐心看完。 现代化学里面有还原反应,有氧化反应。对烧盏来我认为没有氧气参与叫还原反应,氧气参与叫氧化反应。这个有争议吗?说什么还原没有错,就是养化烧,这不矛盾吗?我看了几天贴吧,都快被搞糊涂了。 我的理解是,建盏结晶是化学还原反应,就像腌咸菜一样,只有无氧环境才有乳酸菌发酵,强调下,我不是腌咸菜的,举例不对多多包涵。 烧火肯定需要氧气,但是这烧的是建盏,不是砖头也不是饭。等温度达到化学还原反应所需要的温度后,就得赶紧祛除窑里面氧气,怎么祛除呢?腌菜是密封好,里面的益生菌呼吸自然而然消耗氧气,时间比较漫长。烧盏时间紧迫,怎么迅速祛氧?封闭窑口等里面燃烧消耗氧气,这就有太多变量了。什么温度,氧气含量多少,持续多长时间,这三个变量本身就复杂多变,再相互结合,我的天,这得难成什么!先不说中间断代没有传承,即便有文字传承,明白告你哪种釉面的三个变量具体值,靠练习得需要多久才能炉火纯青? 根本不可能,所以师傅们摸索自己的办法。我没见过烧窑,通过直播间我知道窑有大小之分,小的窑口有小窑口的办法,加快投柴火,估摸时间封闭烟囱,为什么封闭,因为窑太小,不封死绝对不会隔绝氧气。中大窑口根据长短以及造型可选性比较多。 照着这个思路,中大窑一般才能做到出窑万彩,因为窑长所以每目窑里氧气含量不一样,同一目里上下也不一样,有个先后。 封闭投柴口后,燃烧从前往后慢慢耗氧,然后又从烟囱跑进来氧气,一前一后,导致各目窑达到反应温度时含氧量不均匀,所以通天大窑才有出窑万彩一说,所以中大窑应该不赌烟囱,因为你堵住了,就和小窑一样千篇一律全是普货。小窑或者电窑就比较单一,每一窑温度氧气时间变量一样,千篇一律,没有运气一说,没有比较,哪有窑宝。 我相信古代最牛的师傅也最多普货成品率高点而已,精品全靠运气。所以建盏才有它的玩法与等级。 断代这么久,生活习惯,生产条件,人文自然环境已经天翻地覆,所以没必要追求和古人同审美,现代就按现代人审美来,有一个科学理性的价值观引导,以稀为贵分出等级,产生价值。 建盏圈子很小,茶友圈子里的一个细分,更何况还是一个复原的器物,急需要普及基础知识,丑美自在人心,相信从业人员的定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人们的审美观。 我是一名新人,接触半月有余,能力范围内,一直在完善自己的审美以及价值观。最初接触正是被假开窑吸引而来,对他又爱又恨,喜它引人入胜,演技到位,变相也可以传播建盏概念。更多恨他毫无底线,消费盏友们的热情。 希望这些真烧师傅们,坚守底心,总结经验,努力趟出自己的技艺传承。 最后希望大家嘴下留情,有感而发,对于还原这个概念套用现代化学名词不知道准确不准确,看了你们争论,有的是说名词,有的是说技法。我感觉你们争论的不在一个频道。 仅此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对,欢迎指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