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寺 梵音寺
关注数: 18 粉丝数: 56 发帖数: 714 关注贴吧数: 38
贵州食辣文化分析报告——以六盘水市及“黔食锦辣椒”为例 一、贵州食辣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地理基础 贵州食辣文化可追溯至康熙六十年(1721年)《思州府志》记载的“海椒代盐”,因地理环境多山潮湿,辣椒成为驱寒祛湿的必需品。 作为中国最早食用辣椒的地区,贵州依托立体气候和生态优势,培育出花溪辣椒、大方鸡爪辣、独山皱椒等特色品种,形成“一辣千面”的饮食格局。 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3-14℃,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独特的“立体气候”适宜辣椒生长,水城区、盘州市等地种植的线椒、朝天椒肉质厚、辣味足,成为“黔中辣椒”的核心产区。 二、六盘水市食辣文化的地方特色与产业现状 (一)饮食文化特色 1.特色菜肴:六盘水人善用辣椒调味,代表性菜品包括水城羊肉粉(红油厚重、煳辣椒提香)、水城烙锅(辣椒面蘸水)、盘州青豆腐(烧椒蘸水)等。其中,水城羊肉粉日均销量超10万碗,辣椒用量占比达30%。 2.加工工艺: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如“煳辣椒”采用柴火慢烘,“油辣椒”高温激发香气,“糟辣椒”经发酵产生酸甜风味。盘州市沙陀村千年古银杏加工厂的“订单辣椒”通过烘干处理,产品销往山东、广东等地。 (二)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规模:2024年,六盘水市辣椒种植面积达4.5万亩,其中水城区订单种植0.5万亩,预计总产值1.35亿元。盘州市新民镇600亩辣椒基地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带动400余户增收。 2.加工企业:全市现有辣椒加工企业40家,其中年产值超500万元的15家。多家食品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极大提升辣椒加工产量,产品出口韩国、德国等10国。 3.品牌建设:“黔食锦辣椒”作为现代代表,依托电商平台拓展市场,2022年直播助农活动单日交易量突破2000单,产品覆盖淘宝、京东等平台,五香辣椒面、香酥辣等单品年销量超50万件。 黔食锦,赞1 三、“黔食锦辣椒”的现代创新与产业价值 (一)产品创新 1.品类拓展:开发即食香辣脆、麻辣折耳根零食、调料(如水城羊肉粉配料)等,满足多样化需求。 2.工艺升级:采用低温烘干、无菌包装技术,保留辣椒原色原香。 (二)市场拓展 线上渠道:在京东、天猫开设旗舰店,线上销售额占比达较高。且采取与抖音达人合作直播,单场观看量超10万人次,带动“黔食锦”品牌曝光量增长。 (三)产业链延伸 1.订单农业:与水城区、盘州市农户签订种植协议,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保底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5%。 2.文旅融合:下一步将辣椒种植基地与乡村旅游结合,开发“辣椒采摘体验”“辣文化研学”等项目。 四、六盘水市食辣文化发展的挑战与建议 (一)主要挑战 1.品牌竞争力不足:相较于遵义“虾子辣椒”,六盘水辣椒品牌知名度较低。 2.深加工水平滞后:初级产品占比较高,高附加值产品(如辣椒红素、辣椒素提取物)开发不足。 3.冷链物流短板:冷链覆盖率低,制约鲜椒外销和深加工产品流通。 (二)发展建议 1.强化品牌建设:申请“凉都辣椒”地理标志,举办“凉都辣文化节”,提升品牌影响力。支持“黔食锦”等企业参与大型食品展会,拓展国内外市场。 2.推动技术升级:建设辣椒深加工产业园,开发功能性产品(如低辣度健康食品、辣椒精油)。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品种选育和工艺创新。 3.完善产业链条: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降低流通损耗。推广“辣椒+生态养殖”“辣椒+乡村旅游”等模式,提升综合效益。 五、结论 六盘水市作为贵州食辣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了“种植规模化、加工精细化、品牌市场化”的发展格局。 “黔食锦辣椒”通过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和产业链延伸,成为现代食辣文化的典型代表。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技术升级和政策支持,推动“小辣椒”向“大产业”跨越,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主要辣椒产区分布及各产区特征的详细分析(报告时间2025年4 一、西南产区(云贵川渝) 1.贵州产区 核心区域:遵义(虾子镇)、毕节、贵阳、黔南州 气候与地理: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1200米以上,多山地丘陵,土壤偏酸性(黄壤、石灰土),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 品种特征: 遵义虾子辣椒(中辣):果短肉厚,油润深红,香气浓郁,是“老干妈”核心原料,适合制干辣椒、油辣椒。 大方皱椒(中辣):长线型(21-28cm),皱折均匀,辣红素含量高(2.5%-3.0%),出口日本、意大利。 贵州满天星(特辣):朝天椒型,颗粒饱满,用于火锅底料、干辣椒。 产业优势:全国最大辣椒产区(2023年种植面积520万亩),中国辣椒城年交易额超122亿元,形成“全国辣椒定价中心”。 2.四川/重庆产区 核心区域:成都平原、重庆潼南、石柱县 气候与地理: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雾,盆地地形,土壤肥沃(紫色土)。 品种特征: 二荆条辣椒:果长且细,微辣带香,表皮光亮,适合制作豆瓣酱、泡椒、红油(如郫县豆瓣原料)。 小米辣(特辣):颗粒小,辣味浓烈,鲜食或制剁椒。 石柱红辣椒:重庆特色,辣度高(SHU 5万+),用于火锅底料、干辣椒。 产业特征:嗜“麻辣”,辣椒多与花椒搭配,加工品以火锅底料、红油、豆瓣酱为主,年产值超200亿元。 3.云南产区 核心区域:文山、德宏、西双版纳 气候与地理:热带/亚热带气候,立体地形(海拔100-3000米),光照充足,温差大。 品种特征: 小米辣(特辣):全国产量占比70%,果小(2-3cm),辣度极高,鲜食(蘸水)或制辣椒酱。 丘北辣椒:中辣,色泽红艳,肉质厚,用于干辣椒、卤料。 涮涮辣(极辣):全球最辣品种之一(SHU超100万),云南少数民族特色,少量用于调味。 产业特征:鲜椒产量高(占全省70%),主打东南亚市场,跨境贸易活跃。 二、中南产区(湘鄂赣) 1.湖南产区 核心区域:邵阳(隆回、新邵)、岳阳(华容)、长沙(望城) 气候与地理:亚热带湿润气候,多丘陵山地,红壤为主,降水充沛。 品种特征: 樟树港辣椒:高端鲜椒品种,辣味适中,皮薄肉嫩,有清香,单价超100元/斤(地理标志产品)。 朝天椒(艳红、印度椒):辣度高,用于剁椒(如“坛坛香”)、干辣椒。 皱皮椒:中辣,皮皱肉厚,适合制辣椒酱、腌辣椒。 产业特征:“无辣不欢”,剁椒、辣油、辣椒萝卜等加工品丰富,岳阳华容县为“全国最大剁椒原料基地”。 2.湖北产区 核心区域:宜昌、恩施、荆州 气候与地理:亚热带气候,平原(江汉平原)与山地(武陵山区)并存,土壤肥沃。 品种特征: 宜昌朝天椒:中辣,果型均匀,适合制干辣椒、辣椒粉。 皱椒(来凤椒):长线型,辣味柔和,用于火锅底料、卤料。 产业特征:鲜椒供应武汉及周边餐饮市场,加工品以剁椒、豆瓣酱为主,恩施富硒辣椒具地域特色。 三、华北产区(豫鲁冀) 1.河南产区 核心区域:商丘(柘城)、周口(淮阳)、南阳 气候与地理:温带季风气候,平原广阔(黄淮海平原),土壤肥沃(潮土、沙壤土)。 品种特征: 柘城辣椒:中辣,果型饱满,色红皮厚,全国最大干椒产区(2023年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12万吨),占全国干椒交易量40%。 三樱椒:朝天椒型,辣度中高,适合制干辣椒、辣椒粉(出口韩国、日本)。 产业特征:全国最大辣椒集散中心(柘城“中国三樱椒之乡”),加工以烘干、磨粉为主,产业链完整。 2.山东产区 核心区域:潍坊(安丘、临朐)、济宁(金乡) 气候与地理:温带季风气候,平原与丘陵相间,沙壤土为主,适合辣椒晾晒。 品种特征: 益都红辣椒:中辣,色深红,皮厚籽少,适合加工干辣椒、辣椒碎(出口欧美)。 金乡辣椒:以线椒为主,鲜食或制酱。 产业特征:出口导向型,安丘为“中国辣椒加工出口基地”,年出口额超10亿元,主打脱水辣椒、辣椒素提取。 3.河北产区 核心区域:邯郸(鸡泽)、石家庄(赵县) 气候与地理:温带半湿润气候,平原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品种特征: 鸡泽辣椒:中辣,色红味香,皮薄肉厚,地理标志产品,适合制辣椒酱、剁椒。 望都辣椒:历史悠久,辣中带甜,用于调料、腌制品。 产业特征:北方重要鲜椒与加工椒产区,鸡泽县有“中国辣椒之乡”称号。 四、西北产区(陕甘新) 1.陕西产区 核心区域:宝鸡(扶风、眉县)、咸阳(兴平) 气候与地理: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品种特征: 线椒(8819、陕椒2001):中辣,果长15-20cm,色红亮,肉质细腻,适合制干辣椒、辣椒粉(陕西油泼辣子原料)。 产业特征:主打“香辣”,油泼辣子为特色,规模化种植基地集中,机械化程度高。 2.甘肃产区 核心区域:张掖(甘州区)、武威、酒泉(河西走廊) 气候与地理: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光照强(年日照超3000小时),沙壤土适合辣椒晾晒。 品种特征: 甘谷辣椒:中辣,果长20-25cm,色红亮,皮厚味醇,地理标志产品,适合制干辣椒、辣椒面(甘肃“秦椒”代表)。 产业特征:全国最大干辣椒制种基地,河西走廊为“天然晾晒场”,干辣椒色泽鲜艳,杂质少。 3.新疆产区 核心区域:巴州(焉耆)、昌吉、伊犁 气候与地理: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15-20℃),干燥少雨,灌溉农业(天山融水)。 品种特征: 加工型辣椒(益都红、美国红):高辣红素(≥4%)、低辣度,果大肉厚,适合提取辣椒红素(占全国产量60%)、制酱。 产业特征:全国最大辣椒加工用原料基地(2023年种植面积120万亩),机械化采收率超80%,主打出口(欧洲、中亚)。 五、产区特征总结 产区类型 代表区域 气候特征 核心优势 典型产品 市场定位 西南高辣区 贵州、云南、重庆 湿润多雨,山地为主 品种丰富、辣度跨度大 油辣椒、火锅底料、剁椒 全国加工原料+高端餐饮 中南香辣区 湖南、湖北 湿润多丘陵 鲜食与加工并重,风味复合 剁椒、辣椒酱、腌辣椒 本地消费+全国流通 华北干椒区 河南、山东、河北 温带平原,光照充足 产量大、适合晾晒 干辣椒、辣椒粉、辣椒碎 全国干椒集散+出口 西北加工区 新疆、甘肃 干旱少雨,温差大 规模化、机械化、高辣红素含量 辣椒红素、酱用辣椒 工业加工原料+出口主导 六、产区发展趋势 品种专业化:西南侧重“香辣/麻辣”品种,西北发展“高辣红素/低辣度”加工型品种,华北优化干椒品种。 加工精细化:从初级干制向辣椒素提取、风味物质分离、即食食品(如辣味零食)延伸。 区域品牌化:贵州“遵义朝天椒”、河南“柘城辣椒”、新疆“焉耆辣椒”等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扩大。 跨境贸易增长:依托“一带一路”,新疆(中亚)、云南(东南亚)、山东(日韩)成为辣椒出口枢纽。 通过以上分析,中国辣椒产区因地理气候差异形成了“南辣北香、东鲜西加”的格局,各产区依托品种与产业优势,共同支撑起全国辣椒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
贵州产区辣椒分析报告(报告时间2025年4月) 一、产区概况 地理位置与气候优势 贵州地处北纬24°37′至29°13′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1300mm,无霜期280-30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为辣椒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全省平均海拔1200米,山地、丘陵交错分布,天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少,土壤以黄壤、石灰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为辣椒品质奠定基础。 产业规模与地位 2023年贵州辣椒种植面积达520万亩,产量782万吨,产值290亿元,产加销规模均居全国首位。遵义市作为核心产区,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万亩以上,中国辣椒城年交易量超47万吨,交易额122亿元,形成“全国辣椒遵义定价”的行业格局。 二、核心品种与颜色特征 品种名称 产地 颜色特征 形态特点 辣度 典型用途 遵义虾子辣椒 遵义虾子镇 成熟后深红色,油润发亮 果型短小(3-7cm),肉厚质细 中辣 干辣椒、油辣椒 大方皱椒 毕节大方县 鲜红,外表光洁,皱折均匀 长线型(21-28cm),形似鸡爪 中辣 辣椒酱、火锅底料 花溪辣椒 贵阳花溪区 色泽深红,外形美观 果型饱满,肉质肥厚 中辣 油辣椒、糟辣椒 贵州满天星 黔南州 鲜红,颗粒饱满 朝天椒型,果长 2-3cm 特辣 火锅底料、干辣椒 独山盐酸椒 黔南独山 鲜椒绿色,加工后暗红 果型细长,辣味突出 中辣 盐酸菜、泡椒 三、地理分布与产区特点 核心产区布局 1.遵义产区 纬度:北纬27°8′~29°12′ 特点:中国辣椒城所在地,以朝天椒、线椒为主,干制与加工辣椒原料产业带,2023年种植面积198.3万亩,产值3.1亿元。 代表品种:虾子辣椒、绥阳小米辣。 2.毕节产区 纬度:北纬26°21′~27°46′ 特点:以皱椒、酱用辣椒为主,大方皱椒入选全国十大名椒,辣红素含量行业领先。 3.贵阳产区 特点:花溪辣椒为地理标志产品,肉质肥厚,香辣协调,年种植面积2万亩,产值3.45万元/亩。 4.黔南产区 特点:以鲜食辣椒和泡椒原料为主,独山盐酸椒与虾酸、臭酸并称“独山三酸”,风味独特。 四、辣椒制品类目与品牌 主要制品类型 1.干辣椒:虾子辣椒、大方皱椒等干制后出口,年交易量35万吨,交易额72亿元。 2.辣椒酱: 油辣椒:老干妈、贵三红等品牌占据国内70%市场,辣三娘推出“有机油辣椒”“鲜椒酱”等新品。 糟辣椒:贵州特色发酵制品,贵三红“糟辣椒”上榜“贵州十佳品牌”。 3.休闲食品:香辣脆、香酥椒等,辣三娘“鲜椒山笋”“香菇腊肉”系列年销售额超亿元。 4.调味品:糊辣椒、糍粑辣椒、虾酸等,用于蘸水、火锅底料。 代表品牌与创新 老干妈:全球最大油辣椒企业,年销售额超50亿元,产品出口150多个国家。 贵三红:拥有国内最大单体辣椒发酵区,“辣三娘”品牌推出“即时拌饭”系列,拓展年轻消费群体。 辣三娘:主打有机鲜椒制品,采用传统秘方与自动化生产线结合,2023年出口额增长448%。 黔食锦:扎根于盘州本土特色的烧烤、烙锅、蘸碟等辣椒食用场景,以短视频的展销模式达成单平台销售订单量破13万单的成绩。 五、产业链与政策支持 产业链发展 种植端: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2023年订单种植80万亩,职业椒农5万余户。 加工端:全省310家规模化加工企业,年加工辣椒40万吨,贵三红、南山婆等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 销售端:中国辣椒城辐射全国,2024年预计线上交易额突破40亿元,电商渠道占比提升至30%。 政策与科技支撑 品种培优:2024年投入30万元支持辣椒种质资源库建设,保存3080份育种资源,推广“遵辣9号”等新品种。 标准化生产:制定35项地方标准,建设100万亩水肥一体化基地,提升单产10%以上。 金融扶持:设立“贵椒贷”,2023年发放贷款2.2亿元,农业现代化基金支持6家企业1.9亿元。 六、市场需求与出口 国内市场 油辣椒、糟辣椒占据主导,年消费超70万吨,餐饮渠道占比60%,家庭消费增长20%。 年轻群体偏好“小包装”“即食型”产品,辣三娘“魔味特工”系列年销量增长50%。 国际市场 2023年出口额1.1亿元,主要销往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干辣椒占比70%,糟辣椒出口量增长672%。 贵州辣椒通过RCEP政策进入东南亚市场,2024年计划拓展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 七、挑战与建议 主要挑战 1.品种退化:部分地方品种抗病性下降,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2.品牌同质化:中小企业产品趋同,高端市场竞争力不足。 3.物流成本:山区运输成本高,冷链覆盖率不足30%。 发展建议 1.科技赋能:联合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攻关抗病品种与机械化采收技术。 2.品牌升级:打造“贵椒骄”省级公共品牌,推动“遵义朝天椒”“大方皱椒”国际认证。 3.冷链建设:在遵义、毕节等主产区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降低损耗率。 八、结论与展望 贵州辣椒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丰富的品种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已成为全国辣椒产业标杆。未来需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通过科技研发、标准化生产和市场拓展,巩固“中国辣椒看贵州”的地位,推动产业向“千亿级”目标迈进。
看内地省会IT男与建筑女的涨薪历程:你总能学到点什么! 04年:it男毕业,找了个破IT公司,1000。然后为了200、300的就跳槽,到06年初,1700。 06年:IT男人品爆发,找了一个待遇不错的IT公司,从1700翻到3000,从3000涨到4000.每年大约1万年终奖的样子。 08年:IT男被公司解约,官方理由很友好,但IT男认为是自己不努力。凭借以往经历,找到另一份行业三甲公司,4000块,开始奋发图强。跟建筑女结婚了,借款买房。 09年,IT男工作上精益求精,每天晚上坚持业务学习,1年下来成为骨干员工。涨到4250,悲了个催。 10年,IT男继续突出,回报来了,升职涨到8000,年终2万多。买车,生活上基本吃喝玩乐没问题了。 11年,IT男好好干活,涨到10000,年入大概15万。有娃了,一般的吃喝玩乐不犹豫了,第一次出国旅游。 12年,IT男觉得庙小了,跳槽闪人,某NO.1公司,月薪2万,年入大概30万。买大房换大车,出国游可以走远点了。 下面是建筑女: 04-07年:一个修路的建筑公司,500块,但有一些小油水勉强过日子。 08年:一个房地产小公司,1800,结婚。 09年:安徽本土土豪房地产公司,4000。 10年:某上市房地产三流公司,6000,年9万不到。月光。 11年:某上市房地产一流公司,12000,年17万。生娃,淘宝客,基本月光,第一次出国游。 12年:某NO.1公司,22000,年32万。为大房大车做出了贡献,敢买奢侈品了。 总结: 1、工资低的,两种原因,一是行业不好,比如IT男弟弟在某上市制造企业(行业第一),厂长帐面上也就一万块,管1000多号人。这几年金融、IT、房地产确实高速发展,运气不错赶上了。第二个原因:你懒,很懒。IT男业余时间看了两年的专业书,真刀真枪好好干了两年工作,就甩开其他同事上位了。建筑女看了8个月的书,考取了建造师,每年挂靠收入18000。人生好多年,努力1年,行为就会成为习惯,习惯成为性格,太tm合算了。 2、跳槽是加薪利器。看轨迹 IT男:1000-1700-3000-4000-4000(10000)-20000. 建筑女:500-1800-4000-6000-12000-22000. 要是画个爬坡图,你就看出来这个曲线是多么的陡峭了,好几次double。 但是注意,it男和建筑女都始终在一个行业里走,有目的的跳槽。他们有一个特点,眼睛每天盯着行业内前几名的公司,一旦有职位放出来就去看,看自己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3、不要忘了赚钱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过年了,多陪陪父母孩子,多买点东西。
一个优秀团队是怎么散伙的? 一个优秀团队是怎么散伙的? 作者:Hadwins(HAD) 那天,靠近河边的丛林突起大火,并迅速蔓延到整个绿地。聪明的狮子和猫头鹰见势不妙,不是跑了就是飞了;无情的大火吞噬着蟑螂、蜘蛛,以及飞不远的苍蝇和蝉,而且一群蚂蚁也被大火包围。 来自四面八方的蚂蚁突然迅速聚集,抱成一团向河边滚去。外层的蚂蚁被活活烧死,但直到烧焦它们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直坚守到冲向河流。河面泛起一大片被烧焦了的蚂蚁,但大部分蚂蚁却因此获救。 看着蚂蚁如此惨烈的壮举,返回的狮子有些感动。它认为,蚂蚁世界里来自群体成员中精诚合作的“快捷且难以抗拒的”力量,是蚂蚁战胜自然及众多天敌而继续有效生存、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于是,它决定组织这支无敌的团队,开始建设新的家园。 不负狮子厚望,蚂蚁团队工作勤奋,而且卓有成效。然而,看着这群没有监管都卖力肯干的蚂蚁,狮子却突发奇想:要是再派一个人来监管它们,是不是绩效更高?就这样,自以为得计的狮子公开招聘监管员。 一向喜欢舞文弄墨的蟑螂爬来毛遂自荐担当此任。很快它就得到狮子的赏识,因为它的报告做得非常漂亮。随后,蟑螂又推行了一个新的管理工具——打卡计时系统,同时提出增设一名女秘书,专职负责帮助记录和填写报告…… 蜘蛛应聘上岗。除了规定的岗位职责之外,她还保管所有的员工档案,并负责监听所有进出电话。因为蟑螂的出色报告,让狮子在股东面前荣光不少,于是,它一回来就找来蟑螂,要求蟑螂用图表描述生产率和分析趋势变化,让它好在董事会上再表现表现。 老板的信任大增了蟑螂的信心。一不做二不休,蟑螂决定增加预算,购置一台电脑和激光打印机,并委任死党苍蝇担任信息中心主任,专门管理这些设备和业务。然而,曾经是很有生产力和快乐工作的蚂蚁,恨透了这些耗费它们太多时间的文书作业和会议。工作的满意度下降,工作的积极性自然大不如从前。 见此,狮子决定设立一个蚂蚁团队的负责人,提名由谁来担纲呢?这让狮子绞尽了脑汁。聪明的狮子最终决定采取新的招聘方式——竞争上岗。几番搏杀,蝉终于脱颖而出。既然蝉已是部门负责人了,当然应该有一点领导的样子。于是,它也像狮子一样,为自己的办公室置办了电脑和地毯,以及一把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 蝉还从原单位带来一位私人助理,以帮助它准备工作和预算控制策略优化计划……从此,原来一个充满活力的蚂蚁团队再也听不到笑声,到处都是垂头丧气的哀怨。正在这时,在蝉的极力建议下,它们开展了组织气氛调查。在审查完蚂蚁团队的所有费用后,狮子发现生产力正在急剧下降。不得已,狮子重金请来猫头鹰做管理顾问,寻求新的解决之道。 3个月后,猫头鹰提出一份咨询报告。它抱出好几本被装订成册的打印文件,结论是:“部门成员人数过多……”还没等看完咨询报告,狮子就头大了,当即决定裁员。大家猜猜,狮子会先裁谁呢? 没错,当然是蚂蚁啦。原因很简单:“发现蚂蚁缺乏做事的动机,并且态度消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