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学者 杏坛学者
关注数: 21 粉丝数: 45 发帖数: 7,287 关注贴吧数: 3
人祖山发现6200年前皇帝遗骨 或为传说中娲皇 人祖山发现6200年前皇帝遗骨 或为传说中娲皇 正文 我来说两句(2188人参与) 2012年06月09日19: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学涛 打印 字号 大|中|小 考古学专家张柏、李文儒在人祖庙考察专家学者在人祖庙考察人祖山考古鉴评会会场   新华网太原6月9日电(记者 王学涛)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这是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国家省市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的共识。  人祖山位于黄河中游,据不完全统计,山中历代庙宇约达200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有“娲皇宫”和“伏羲皇帝正庙”的人祖庙。  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的指导下,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因此,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皇帝遗骨”及其他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了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说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为吉县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之说提供了实物佐证。
那些真实记录历史的汉魏碑刻....../杏坛学者 那些真实记录历史的汉魏碑刻....../杏坛学者 走进汉魏碑刻馆的大门,二门处有一对石兽一对石人恭侯,院正中有一汉石人亭.亭中的这对高大石人,原先在孔庙内. 在此小院的东厢房北屋,有玄圣文宣王赞碑,玄圣文宣王及先贤先儒赞碑[组群碑],讲学堂记碑[记宋景右四年,即公元1037年,修建孔庙讲学堂事迹],米芾<<孔圣手植桧赞>>碑[宋.米芾撰文并书]....这几尊碑,显然主要是赞颂孔子的.... 东厢房南屋,曲阜历代沿革志碑,记述曲阜历代地名沿革及行政归属.原在城东旧县东门里,1964年收集并移入孔庙.另有考盘涧刻石,原在周公庙,年代不详.另有,大乘寺铸钟铭碑..... 那些镶嵌在南墙上的石牌,很多刻字小字迹已模糊.字迹较大且清晰的有''滋阳镇国将军夫人王氏志''[这王氏何许人也?],''安丘王.....墓志''[我想,莫非是吴村镇王林村埋葬的明朱元璋之子的墓碑]..... 这汉魏碑刻馆的西屋,为宋代碑刻,有文宣王庙门记碑,新修庙记碑,赦修文宣王庙碑;有兖公颂碑,赞颂孔子弟子颜回的德行.另有大乘寺造像碑,此碑为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立,李士强撰文,为佛教碑刻,1956年发现于南辛镇白村,次年移入孔庙.至此,我们结合东厢房南屋的大乘寺铸钟铭碑初步可以断定在南辛镇村确实有过一座规模不小的佛家寺庙了..... 而这座院子的堂屋,才是真正的"汉魏碑刻陈列馆".这些古老的石碑,才是真品中的精品.我看到了乙瑛碑,张猛龙碑,这些碑中的极品.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它是汉隶书的代表碑之一.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立,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之功绩,碑阴为题名.乃魏碑代表碑之一.我在张猛龙碑前站立了许久,砚碑文,只见碑头上刻"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史晨碑,东汉建宁二年[168年]立.前刻鲁相史晨请求孔庙"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的奏文.碑阴记史晨祭庙的盛况及修治孔子遗迹的功绩,汉隶代表碑之一. 在这座真正的"汉魏碑刻陈列馆"里,还有礼器碑,两城山画像石食堂题记碑,归德桥碑[西门外二重桥],陶洛残汉碑,以及孔子后代孙的几幢从孔林中移来的墓碑,如孔宙碑...... 值得一提的是鲁孔子庙碑,魏黄初元年[220年]刻.记曹魏对孔子21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使奉祀孔子修理孔庙等. 贾使君碑,记贾思伯兖州任内政绩.[北魏]. 由于本人对古汉字及书法根本没甚研究,所以对碑文刻字,不敢枉加评论.甚至连最基本的真草隶篆也分辨不清.....只是根据每块石碑下的文字简介了解了一些内容.但这些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在这些碑文中,似乎只为宋代米芾撰文并书的<孔圣手植桧赞>>碑文为狂草.米芾在<<孔子>>中曾赞"孔子,生前无孔子;孔子死后,更无孔子.大哉,孔子."哎....这个米芾啊...... 2012年6月8日 - 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今天,我参观了曲阜的汉魏碑刻馆.说起来可笑,我只知道汉魏碑刻馆好像在孔府后面,在鼓楼门停车处问两位老者,他俩位竟不知汉魏碑刻馆为何物?在孔府东墙外,问两位开旅游观光车的小伙,也竟然不知何处.....直至到了孔府大院后,问一旅游小姐,才找到了"汉魏碑刻馆"的所在...... 在曲阜的汉魏碑刻馆院内,一开始在门口只遇到了几位外地游客.在以后的大约一个小时内,似乎只有我,才是唯一的游客,唯一的观赏者......我得以安静地观赏,安祥地记录......嗅着只有石碑才有的那种味道...... 大白天的,我没有遭遇孔子的灵魂,没有遭遇古圣先贤的精神,没有遭遇那些文人墨客写作时的状态,以及那些石碑镌刻者阳光下的一丝不苟...... 确切地说我只遇到了一个熟人......
那些真实记录历史的汉魏碑刻....../杏坛学者 那些真实记录历史的汉魏碑刻....../杏坛学者 走进汉魏碑刻馆的大门,二门处有一对石兽一对石人恭侯,院正中有一汉石人亭.亭中的这对高大石人,原先在孔庙内. 在此小院的东厢房北屋,有玄圣文宣王赞碑,玄圣文宣王及先贤先儒赞碑[组群碑],讲学堂记碑[记宋景右四年,即公元1037年,修建孔庙讲学堂事迹],米芾<<孔圣手植桧赞>>碑[宋.米芾撰文并书]....这几尊碑,显然主要是赞颂孔子的.... 东厢房南屋,曲阜历代沿革志碑,记述曲阜历代地名沿革及行政归属.原在城东旧县东门里,1964年收集并移入孔庙.另有考盘涧刻石,原在周公庙,年代不详.另有,大乘寺铸钟铭碑..... 那些镶嵌在南墙上的石牌,很多刻字小字迹已模糊.字迹较大且清晰的有''滋阳镇国将军夫人王氏志''[这王氏何许人也?],''安丘王.....墓志''[我想,莫非是吴村镇王林村埋葬的明朱元璋之子的墓碑]..... 这汉魏碑刻馆的西屋,为宋代碑刻,有文宣王庙门记碑,新修庙记碑,赦修文宣王庙碑;有兖公颂碑,赞颂孔子弟子颜回的德行.另有大乘寺造像碑,此碑为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立,李士强撰文,为佛教碑刻,1956年发现于南辛镇白村,次年移入孔庙.至此,我们结合东厢房南屋的大乘寺铸钟铭碑初步可以断定在南辛镇村确实有过一座规模不小的佛家寺庙了..... 而这座院子的堂屋,才是真正的"汉魏碑刻陈列馆".这些古老的石碑,才是真品中的精品.我看到了乙瑛碑,张猛龙碑,这些碑中的极品.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它是汉隶书的代表碑之一.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立,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之功绩,碑阴为题名.乃魏碑代表碑之一.我在张猛龙碑前站立了许久,砚碑文,只见碑头上刻"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史晨碑,东汉建宁二年[168年]立.前刻鲁相史晨请求孔庙"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的奏文.碑阴记史晨祭庙的盛况及修治孔子遗迹的功绩,汉隶代表碑之一. 在这座真正的"汉魏碑刻陈列馆"里,还有礼器碑,两城山画像石食堂题记碑,归德桥碑[西门外二重桥],陶洛残汉碑,以及孔子后代孙的几幢从孔林中移来的墓碑,如孔宙碑...... 值得一提的是鲁孔子庙碑,魏黄初元年[220年]刻.记曹魏对孔子21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使奉祀孔子修理孔庙等. 贾使君碑,记贾思伯兖州任内政绩.[北魏]. 由于本人对古汉字及书法根本没甚研究,所以对碑文刻字,不敢枉加评论.甚至连最基本的真草隶篆也分辨不清.....只是根据每块石碑下的文字简介了解了一些内容.但这些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在这些碑文中,似乎只为宋代米芾撰文并书的<孔圣手植桧赞>>碑文为狂草.米芾在<<孔子>>中曾赞"孔子,生前无孔子;孔子死后,更无孔子.大哉,孔子."哎....这个米芾啊...... 2012年6月8日 - 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今天,我参观了曲阜的汉魏碑刻馆.说起来可笑,我只知道汉魏碑刻馆好像在孔府后面,在鼓楼门停车处问两位老者,他俩位竞不知汉魏碑刻馆为何物?在孔府后,问两位开旅游观光车的小伙,也竟然不知何处.....直至到了孔府大院后,问一旅游小姐,才找到了"汉魏碑刻馆"的所在...... 在曲阜的汉魏碑刻馆院内,一开始在门口只遇到了几位外地游客.在以后的大约一个小时内,似乎只有我,才是唯一的游客,唯一的观赏者......我得以安静地观赏,安祥地记录......嗅着只有石碑才有的那种味道...... 大白天的,我没有遭遇孔子的灵魂,没有遭遇古圣先贤的精神,没有遭遇那些文人墨客写作时的状态,以及那些石碑镌刻者阳光下的一丝不苟...... 确切地说我只遇到了一个熟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