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12200
tq12200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嘣棒,吃嘛嘛香,你瞅准了,蓝天六必治!
关注数: 29
粉丝数: 51
发帖数: 1,077
关注贴吧数: 1
国内首档台球真人秀开播潘晓婷丁俊晖当“导师” 随着台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丁俊晖、潘晓婷、傅家俊等一批选手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运动明星。如何进一步打造这些台球明星,并且借助台球明星再度刺激台球运动的发展? 带着这样的问题,中国台球协会和其战略合作伙伴北京瑞盖文化传媒于2013年11月创意发起了国内首档台球明星综艺真人秀节目,旨在借助强势电视媒体,以体育娱乐相结合的方式来传播台球文化,带动台球项目的市场普及,推动台球运动的快速发展,《星球大战》节目应运而生。 《星球大战》是中国首档台球真人秀,旨在打造“台球的中国好声音”。为了保证作出精彩的电视节目,丁俊晖、潘晓婷、傅家俊、梁文博、付小芳、韩雨、刘莎莎、陈思明等国内大牌台球明星全部会在节目中亮相,成为周海媚、许飞等娱乐明星的“导师”。 同时,中国台球协会还力邀世界斯诺克协对节目进行全程支持,这意味着希金斯、亨得利、戴维斯等世界斯诺克巨星也将出现在节目中。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作为本节目的主要拍摄场地之一,将全程提供最一流的球台、球杆,训练环境和拍摄环境。 《星球大战》由山东广播电视台制作并播出,北京合力唯胜和正杨映像联合出品,目前节目的录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节目形式为季播,目共12期,每周五播放一期,每期时长约为70分钟,第一集暂定于2014年11月14日晚上约21:40播出(最终播出时间以国家广电总局批复为准)。
【Android反馈】客户端自动关注企业吧,并且自动签到 客户端版本:6.3.3 系统版本:Android 4.2.2 机型:OPPO R829T 网络环境:WiFi环境 安卓6.3.3版本的贴吧客户端,老是自动关注贴吧,并自动签到、有时一天自动关注6、7个,有时8、9个,每天去逛贴吧时,看到自动关注的都好心烦。这是客户端最新的推广功能?是不是有取消的设置?不知道怎么解决。刚刚直接电话百度。话务让到这里来发帖~!
【09.15手机客户端问题】客户端自动关注企业吧,并且自动签到 安卓6.3.3版本的贴吧客户端,老是自动关注贴吧,并自动签到、有时一天自动关注6、7个,有时8、9个,每天去逛贴吧时,看到自动关注的都好心烦。这是客户端最新的推广功能?是不是有取消的设置?不知道怎么解决。刚刚直接电话百度。话务让到这里来发帖~!
关于瞄准方法的最新批判 作为台球爱好者,或者是新手。在打台球时总希望能找到一个很好的瞄准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很多教科书和视频也都有关于瞄准方法的阐述,如是我们似乎找到了法宝,但结果大多数都是不得要领,修不成正果。 作为新手,我给出的强烈建议是不要在自己还不知道自己的杆是否出的直或者准的情况下,去练习瞄准方法。因为下球只有两点,一点是你的杆出的直,二是你瞄的准。你的杆都出不直,不知道自己的视觉准心在哪里,学会那些瞄球的方法又有什么用呢?只有你的杆是按你的视觉准心的方向击出去,你才能去学习瞄球。也就是长台直线回岸练习和蓝色直线下球的准确率达7成以上,才能谈瞄准。 第一种理论,找尾巴法,或者说是鬼球瞄准法,这种方法我就不介绍了,论坛和教科书里有,我所要说的,那只是理论,实际操作时,要注意更实际的问题:一.斯诺克的球是纯色球,你如何找准下球的接触点,你在正面轻易找打那个接触点后,当你走到你要击球的方向,你能准确的找到那个接触点吗?更不用说接触点后半个球的那个点。二是人眼观察那个半径的距离,你又如何去判断,人眼对长短的判断是受观察目标的远近而变化的。事实上,在打球时,你根本不可能通过眼睛准确的找到那个下球的点。三是摩擦理论,当母球没有侧旋接触目标球时,会带动子球向前走,也就是会使角度变小,瞄准时就要偏薄一点。斯诺克的球光滑,这个影响可以忽略,但是碰到旧的球呢。所以说找尾巴的方法只是一种参考。 第二种理论:厚薄瞄准法。通过母球与目标球相切的厚薄程度带来的角度变化使目标球下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性较强,但是也不可靠。人对偏移的比例感觉还是很灵敏的,比如,你瞄准目标球的边缘,目标球的下球角度就是30度,瞄准半径的中点,下球角度就是15度.偏移中心1/3半径就是10度。这个方法就是找准目标球上的瞄点比较容易。在10度以内的厚球几乎是瞄准点偏移目标球中心点每1毫米就带来1度的角度偏移。这方法的难度就是下球角度(击球线与下球线形成的角度)的判断,你能准确分辨出5度和6度的差别吗?你站在不同的位置,视觉对不同的角度感觉也会很大,一个25度的角,你可能感觉出是30度甚至是更大的角度,正反角度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有一篇帖子写的不错,计算出了不同角度对应的偏移瞄准量,以及如何去计算角度。问题是你在打球的时候不会有时间去计算角度,不太实际。就是计算出来了,那一样是有误差的。在标准的斯诺克台角袋口径是83毫米,最大容许的偏差也就只有15毫米,边线球容许的误差就只有6毫米,几乎是0误差。而目标球行走1米,偏差1度带来的误差就是17.5毫米。所以厚薄瞄准方法最终也只是作为参考。 第三种理论:接触点瞄准法。就是想办法让母球的接触点和目标球的接触点重合。同样,你在正面观察的接触点,换一个角度你如何看准那个点,母球的接触点和目标球的点在瞄准时重合,那杆头又指向什么位置,什么作为参照点?所以也只能是参考。 其实还有很多关于瞄准的方法,帖子里有很多。我建议初学者不要迷信那些方法,一些方法都只是参考。通过这些方法形成你的习惯。台球是一项运动,那就离不开练习,你只有通过正确的练习方法,不断的练习来形成你的瞄准系统和感觉。到最后就是你的肌肉记忆,你的感觉,职业选手说的就是手感。准度的提高是没有捷径的,只有练习才能达到。不过前提就是你的基本功一定要练好,能做到指哪打哪! 最后要说的就是,出杆时眼睛看哪里,很多这方面的讨论,其实眼睛看哪里都不重要,甚至可以闭上眼把球打进。其实很多职业选手都不知道最后出杆到底看哪里。问题是你的入位准,动作到位,你的出杆动作到最后不受你的眼睛影响,出杆是你肌肉的条件反射,那你就练成了盖世武功,准度不再困扰你了.
Ю 台球吧惊现bug !标题前加Ю符号不能回复!
梦之队来宁波了!有去凑热闹的么? 7月3日,中式八球梦之队追梦之旅东南行从温州赶赴宁波,追梦脚步薪火相承,丝毫未做停歇的梦之队一行在与温州161精品台球会所温情告别后,于今日下午17时抵达追梦之旅第二站,下车瞬间便被宁波的热情所感染,新杆觉球房老板特意组织吉普车队专程迎接梦之队的到来,一路关于追梦活动细节的讨论不绝于耳,17时30左右,梦之队下榻四星级维也纳酒店,追梦篇章正式开启。 温州三日活动刚刚结束,马不停蹄再赴宁波,中式八球梦之队完美演绎了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与温州161精品台球会所的温馨布局有所不同,梦之队在近距离接触新杆觉台球会所时纷纷用“专业”二字加以描述。作为宁波赫赫有名的连锁球房,新杆觉台球会所共有四家分店,新增万达店将于近期开业,总计四家球房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梦之队活动所在球房位于海曙区南苑街277号,将于未来两日展开精彩异常的追梦活动。 因赛事工作人员昨日便已抵达球房参与前期布场工作,因而今日的新杆觉台球会所已经到处可见梦之队元素,除此之外,梦之队专用的吉普车队与下榻的维也纳酒店也都与中式八球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据悉,梦之队到达前,宁波本地媒体便已对梦之队的到来蠢蠢欲动,宁波广播电台每日宣传梦之队即将莅临重磅信息,而宁波晚报、日报等相关纸媒、鄞州电视台采取了严阵以待按兵不动的策略,只待活动开始时全力出击全程报道,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不愧是梦之队,刚到球房就打球”,新杆觉台球会所驻教林楠看着马志宇、王鹏二人大战,不禁发出感慨。接近四个小时的车程,中间无任何休息,到达球房便第一时间拉开阵势,高手之间的巅峰对决吸引了无数球友的驻足关注,宁波当地数一数二的球手更是极其渴望与梦之队过招,无奈时间短暂,为了更好地配合明日活动安排,梦之队选择养精蓄锐,王鹏与马志宇对现场球友的指导在22时左右告一段落。 一个段落的结束,意味着更加精彩的段落即将到来,明日下午14时30分,新杆觉台球会所将迎来由梦之队带来的“高手训练营”经典项目,届时将有宁波当地多家媒体专程对活动进行文字、录像等相关报道,面对接下来相对严峻的挑战,梦之队齐称:“我们准备好了!”
老有人问怎么打低杆!为什么我觉得难打的是纯高杆呢? 难道我是个奇葩!吧里有没有同样感觉的吧友呢?
台球竟然不是方的? 原来听说过台球!一直以为台球是方的,或者是三角形的!
皮头形状对击球的影响 经常听到别人说,皮头的弧度应该跟一元硬币的弧度差不多,但是有人想过为什么吗?如果弧度更大一些会怎么样?更小一些会怎么样 这篇文,将从理论上为您进行揭秘。 从这个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出杆高度相同,由于皮头形状的不同,造成击打点有不少的差别。 结论: 1. 皮头更圆一些(弧度半径小),击打点偏离的越多。皮头更平一些(弧度半径大),击打点偏离的少。 2. 球杆的中心点与击打点(接触点)有不小的差别。 应用: 1. 如果你相击打某一点,需要再向边缘偏出至少2/3个皮头。例如我们经常说,极限的打点在于半径的一半,但是我们经常能看到有选手在加极限塞的时候,球杆已经接近球的边缘了。现在我们知道,如果想打到极限点(1/2球的半径),皮头的边缘比击打点偏出2/3甚至4/5的距离。我们算一下,1/2球的半径 + 4/5皮头 = 2.47厘米,也就是球杆的边缘距离球的边缘只有不到4毫米的距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职业选手拉杆时,球杆基本可以贴到台面的原因。 2. 皮头更圆一些,杆法(左右塞与高低杆)会更“犀利”一些,但是更难控制 3. 皮头打时间长了,弧度会有变化,要经常修整一下。每一次修整之后,需要你重新校正一下偏移量。
你们把我的兴趣勾起了!! 28号潘晓婷对阵火箭的视频谁有,我想看是那个二逼解说的视频,找了半天没找到!@曹涛才若 @潇儿99 @佩佩佩妤 @WZW灬米米 @黄油拌饭5 @来力台球奇迹店
乔氏杯”中式八球大师赛[2013年] 总决赛引全国球迷趋之若 “乔氏杯”2014第二届中式八球国际大师邀请赛(总决赛)即将拉开序幕,作为年度终级对决,中外合计16人组成的中八天团如同“陨石历险记”一般吸人眼球,岁末年初,秦皇岛奥体中心,球杆即将指点江山,球桌即将金戈铁马,漫长的等待即将到达巅峰的终点,风雨同舟的一年即将写下新的篇章。 大赛日益临近之际,不少全国各地的球迷都期待能到现场一睹为快。此时此刻,身为秦皇岛人无疑是幸运的,足不出户便可一睹中式八球“王的盛宴”;此时此刻,虽未晋级却依旧心系总决赛的东道主球员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式八球爱好者们发出了最热情的邀约:“1月2号,我们秦皇岛见。” 崔岩:有时间,我一定去看,秦皇岛欢迎您 “我现在每天都在家照顾孩子,因为家里事儿比较多,已经有一阵儿没有打球了,今天下午刚有点时间,出来练练”,崔岩作为秦皇岛第一杆,南征北战一年之后,终于可以悠闲地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谈到照顾女儿和练球哪个更累时,崔岩笑着说:“我觉得这两件事,哪个都挺累的,”心情不错的崔岩对于总决赛日程极其上心,对于2号即将开打的总决赛,崔岩表示“如果有时间,一定过去看看。我媳妇应该不会去,总得有人在家看孩子啊!希望喜欢中式八球的球迷们都来秦皇岛,今年阵容比去年更有看头,哈哈。” 郑人公:乔氏期待与您同赴中式八球年终盛宴 作为“乔氏第一杆”,郑人公一直在球员与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下自由转换着,总决赛将近,郑人公数日奔波劳累,会外赛结束之后一直无暇练球,还有5天的时间,郑人公对于总决赛亦是十分向往,身为工作人员不仅可以近距离与国内国际中式八球大师接触,身为球员更是可以现场取经进一步提升球技,可谓一举两得。身为乔氏工作人员,郑人公说:“今年总决赛各方面准备工作都非常完美,乔氏动用了所有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大师赛的圆满进行,一定能给各位球迷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身为中式八球球员,郑人公说:“今年参加比赛的中外球员都挺厉害的,中外顶尖球员齐聚一堂一年也只有一次机会,我相信今年的比赛一定很精彩。” 8年来,乔氏致力于将中式八球赛事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位置。经历漫长的摸索与探究,乔氏终于迎来了第二届中式八球国际大师邀请赛的盛宴,较之第一届更为独挡一面的团队,较之第一届更为合理的赛程安排,较之第一届更为全面到位的推广与宣传,共同铸就了本届总决赛的灿烂与辉煌。回首中式八球的成长历程,是乔氏将中式八球第一次推到了CCTV5的视野,是乔氏一次又一次推动并引领着中式八球的创新与变革,是乔氏用最顶尖的球桌为最专业的球员提供了一片施展才华的舞台。近日,8名顶尖外国球员正在或是即将空降中国,阿普尔顿已经提前豪言将奖杯刻上他的名字,对此,8名千挑万选的中国球员定然不会将中式八球最高荣誉拱手相让,乔氏准备好了,16名球员准备好了,CCTV5准备好了,数十家媒体准备好了,你准备好了吗?
还在为你的出杆动作发愁?训练你的肌肉记忆吧。【原创】 不知道吧友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打球是有时候上手快,有时候上手慢。同样的杆法、距离、力度、延伸。打出来球的效果一次与一次不一样。估计大家都会说是自己的姿势问题。运杆问题。是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个人感觉是没有把击球动作练到肌肉记忆的状态,说白了就是条件反射。 首先,解释下什么是肌肉记忆。 肌肉记忆,一旦肌肉受到专业训练,它就不会忘记这种状态。专业运动员如中断训练,20年后再重新训练,所需时间比那些从未接受过训练的人少至少40%。想维护肌肉记忆的最佳状态,就要遵循健身公式:30/48,即做足30分钟强化训练,接下来48小时恢复时间。这个比例对肌肉细胞储存信息是最理想的。也就是说,按照这个公式进行有节奏地训练,肌肉可以牢记一生,不会轻易忘记。 当人体达到某一个围度或力量水平后,假如停训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到当时的水平要比当初练到那个水平轻易得多。可能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卧推达到120公斤,但停训几个月后可能只需连续练习几个月或更少的时间就回到120公斤的水平。这种停训后重新获得肌肉与力量要快于最初达到该水平的现象,称为“肌肉记忆”。据研究,停训4~6周后通过认真练习1个月能恢复至原来的90%。生物学家还没对该现象作出确切的解释,较恰当的说法是大脑能记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过程,能将肌肉的最大围度与力量作为一个模板保存起来。这好比造房子,有蓝图要比盲目施工快的多。所以,即使停训了几个月,你也能在较短时间内回归至当时的水平。此外,积极性休息对很多练习人士所摆脱不了的微小疼痛有神奇的效果,因为这一类疼痛或关节不适很多是因为软组织损伤,而治疗的最好方法就是休息。 人体的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一旦获得,其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 其实台球的出杆就要练成一个肌肉记忆的状态。 个人理解的练习方法 1:选择适合自己,最舒服的击球站姿。(无限接近所谓的标准姿势最好)2:台面只放一颗母球,中力度向裤边垂直击打母球中点,出杆后保持球杆不动,看看母球回弹后母球中点是否会撞击到皮头。如果没有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调整你的姿势,出杆动作。直到做到这个要求。记住这个姿势。(这里很重要~!~!)3:做到了第二项,就可以用找到那个姿势,练习直线击打目标球,不要求进球。这里是找击打母球的穿透感。记住这个感觉 。 4:好了,现三项都做到了,现在可以训练你的肌肉了。母球放在一点上用你找到的姿势,出杆,去击打目标球,同样不要求进球,同力度、点位击打30分钟。尽量保证每分钟有15~20次的击球。休息一个小时。然后继续。 如此,四步,快则一两个月。慢则,我就不知道多久了。就可以训练出,你的肌肉记忆了。其实也就是一种潜意识中的动作。前面说的基本都是打中杆去训练的。在感觉自己已经培养出这种记忆后,可以适当的去联系各种杆法的训练。不过个人感觉其他杆法不必要去练成肌肉记忆。因为使用杆法,基本姿势没有变化。这种细微的动作肌肉无法自身区别。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重点说下个人对击打母球穿透感的感觉 个人感觉穿透听容易的,握杆的方式大家都一样的,这个是有绝对的标尺的。虎口贴住球杆,拇指与食指环握个人感觉穿透听容易的,握杆的方式大家都一样的,这个是有绝对的标尺的。虎口贴住球杆,拇指与食指环握球杆,力度就是前捅时杆子不会滑动就可以。其余手指只要轻轻扣住就行。中点就是在其余手指上。送杆是在皮头接触母球的一瞬间所有手指握紧球杆。同时小臂停止前进,换成手腕前送,直至延伸结束。
台球入门知识 1.身体姿势 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两脚分开略与肩同宽,(以右手持杆者为例)右脚蹬直,左脚弯曲,身体很自然地贴向台面,这时你要感到两脚和身体是很稳定的,没有过分前倾或是后坐的情况,身体也没有不舒适感,特别强调两脚站稳以及身体舒适。你可以做以下实验:身体离开台面,不要拿杆,双手背在身后或者自然下垂,然后试着把身体压低,这时如果你没站稳的话很容易感觉到。 2.手架 手架在击打过程中也是很关键的,其作用是作为身体的第三个支点,为出杆提供一个稳固的通道以及调节母球击打点位。总之手架是否稳固是进球的一个前提。首先,张开手掌按与台面,手掌拢起,四指抓紧台面,拇指紧贴食指形成一个稳固的v型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击打过程中食指和拇指根部不得离开台面,手形不能在任何时候松散。 3.握杆 很多人打球喜欢把球杆握得很紧,甚至时间一长手上还会打出茧子,而且这样也打不力量来,其实用手指轻轻握住球杆就行了。其实打台球就象钉钉子一样,如果你把榔头握得很紧,那么手腕也会随之而僵硬,试想你会这样去钉钉子吗。 4.试杆 在身体趴到台面以后,接下来要的事就是试杆,你应该保持握杆的小臂是放松且自然垂直的,换句话说你握杆的手指、手臂、肘关节、肩关节都应该很放松,这样才能发出力来,如果很僵硬势必影响到你的发力和击球准确性。然后把球杆尽量放平,这时你握杆的“拳头”、下巴、手架和目标球应该是成直线的,然后,用你的小臂轻柔地带动球杆做水平的抽动,使杆头贴近母球的击点,这样反复试3、4次使之感觉平顺,注意节奏要掌握好,不益过快。 5.瞄准 很多人在得到一个机会后就急于趴到球台上准备击打,实际上这个时候你不妨走到台边弯下腰看清楚正确的瞄准点,由于视角的关系,有些角度的球当你趴到台面后看到的角度并不是正确的,特别是一些看似直线的球。在你正确找倒了目标球的瞄准点后,很多人的视线就开始找不到方位了,到底目光该注视哪里,其实在试杆的时候,目光可以在母球的击点、目标球的撞击点和袋口之间来回,没有硬性规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在出杆的时候目光是应该盯准目标球而并非母球更不是袋口,很多人在出杆后马上就抬头去看袋口,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击球动作还没完成就提前起身抬头,造成了击球失误。 6.出杆 手臂带动球杆水平地向后拉去寻找发力点,拉多少根据你所需发力的大小而定,注意拉杆要平,如果需要大力,这时可以松开后三指,否则手腕会感觉别扭,找倒了发力点后,有一个很短暂的停留,这时你要在精神和身体两方面做好准备,然后信心百倍的出杆,不要有任何犹豫,注意出杆不要太猛,要逐渐加力,当杆头到达母球的时候加到最大,这时你会体会到一种刺穿母球的感觉,这时不要立刻把杆抽回来要把力发彻底,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完成,如果猛然发力,那么你只能听到球碰球的声音,而没有那种穿透感.不少人认为到这里就算完成了一次击打,其实出杆后身体的保持很重要,整个击打过程中除了眼睛和手臂,其他的部位都必须保持静止,直到目标球落袋或者母球已经趋于静止,在此之前不要提前抬头,起身,也不要随着出杆身体顺势向前,另外手架也要保持不能变形.
继 型乐 之后,吧内又惊现一大水神!! 嘛喱嘛喱……召唤此水神!
激动啦!超神的节奏啊! 两个礼拜没打球,今天好不容易有时间!连续六杆炸清!兴奋死我了!为了庆祝,请客吃饭,喝了一打啤酒!!哇咔咔!六杆啊!还是连续的!小伙伴们都彻底的惊呆了!!
视频: 神一般的毒液!科勒2013最新花式台球力作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YwMzI5NjY4.html&urlrefer=c32362294ec23e85fc2ef2180b9ece3b神人啊,这视频上每个球型不知道毒液要打多少遍才成功这么一次~!
这种球,打出的几率绝对不高!惊呆了!! 两颗球都贴库。本意是想把5号球反袋,K6号,用6号踢开对方13,母球走下去,没想到5,6双下同个袋!这球几率绝对不超过百分之一!
昨天连续签到至9级,发现贴吧漏洞!
个人感觉台球,其实就是在打母球! 什么叫位!杆法!借角!…………个人感觉台球运动就是一个打白球的运动!
终于开始装了! 早上六点就起来弄了!!
捡肥皂神马的都弱爆了,一起打台球才是王道! 你懂得我在说神马!! 我不是故意来水的!这没跑题!学习姿势的图图!吧务手下留情!
杆法研究——顿拉杆 略抬高后手,使球杆与台面保持较大的角度的拉杆,也是美式桌球的一个基本杆法。原理是此杆法可以使母球被击打的一瞬间跳起离开台面(并非指跳球),由于跳起高度不明显,所以肉眼不易察觉。我们习惯称之为“顿拉杆”。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大家都知道,拉杆之所以会使母球向回走,原因是球杆击打母球使之具有回旋,而遇到一些长距离的子球,这段路径使母球的回旋减弱了(由于台呢的摩擦),这就是很多朋友遇到这种情况而母球拉不回的原因。而“顿拉杆”迫使母球少许跳起,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这段“摩擦路径”。所以对于中长距离的子球而言,拉杆效果比较强烈,往往使母球碰撞子球后停顿而“加速”向回走。如遇到非直状况(母球、子球、袋口不在一条直线上)而且分离角比较大,强烈的“顿拉杆”也会使母球遇子球后呈曲线运动,俗称“弧线球”。 但是杆法的使用总是有一定的风险性的。大家都知道,尽量放平球杆,中力击打母球正中点(所谓中力是指击打母球可使之横台两周的力)是最安全的击球杆法。而所有的其他杆法,包括加塞、拉杆、顿拉杆、拉杆塞、顿拉杆塞、高杆、顿高杆、高杆塞、顿高杆塞、中杆塞、“司登”、“司登”塞、减速杆、减速加塞杆、加速杆、加速加塞杆、长杆跳球、短杆跳球、跳球回旋球、跳球 高杆球、跳球加塞球、扎杆、90度扎杆......都是具有风险的,或是需要修正入射角度,或是需要重新判断与子球间的距离等等。如果你杆法的使用不熟练、或是对台呢不熟悉、更或是对自己球杆不了解(所以好的美式球杆相对斯诺克贵很多),就很容易造成失误了。 最后回到正题,介绍一种方法使你打好顿拉杆。当然美式桌球是一种随性的运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方法和习惯,在此只是提供参考。有一种出杆方法是瞄白球中点(无论你是需要打高杆低杆还是加塞),出杆时杆头再作相应调整。就顿拉杆而言,出杆时杆头要向下点。我们可以从很多菲律宾选手身上发现这种情况,有时他们也不运杆,瞄球时只是用杆头在母球中心点附近轻微抖动,然后拉长杆--杆头向下点击出杆。应了一句中国的古话“以不变应万变”啊。 好了,今天就介绍这么多了。很多地方还是需要大家指正的,如果大家能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论坛就会很快兴旺起来的。
一个胖子小短手握杆的悲哀! 楼主左撇子小胖子一个!手从小就肥嘟嘟的!然后手指还短!短到什么程度?就是吉他是用手去压弦第五根压不到!虎口处都是肉,握杆时老是感觉那块肉特碍事,真想一刀切了!!…尤其击球握紧那一瞬间,那个肉真碍事,一直在调整自己的握手,但总没用!吧里有同样困惑的吧友没?
台球运动的“心”“意”“念” 乘武士站在对手面前的时候,既不想他的对手也不想到自身,只是想着自己手中的剑。忘却了一切杂念,遵从下意识指导着他的剑,将自己无论什么样的身份都忘却。 而在意识中只留下他的身体在舞剑,下意识的运动,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出现超人的能力。 一位台球高手不应该只注重输赢,关键在于如何打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种意识就是台球的“念”。 人在心静的时候,呼吸就变得轻而平缓,也就是要“入静”,这就是台球的“心”。 情绪的稳定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动作,要达到镇静自由,神凝的境界(体松,气固)这就是台球的“意”。 要以自身的“心”“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自己的球技和锻炼自己的身心!
关于扎杆击球点的个人寻找方法 自己感觉还是比较好理解,需要吧友们的凭空想象力!扎杆是有路线可求的,(就是目标球被另一颗球挡住直接击打的路线,灌球也没路线,母球和目标球很近,要打出一个强力的回旋加旋转的球,来绕过阻挡球击进目标球!) 目标球和袋口成一直线A,延长这条直线,过母球中心点一直线B与A成垂直相交,作过母球中心点的B线相交垂直的一条线C,(这条C线是在母球上的,也就是和B线平行)C线就是母球回旋的击球点位的标尺,(只要是击打在这条C线上,母球就会是向目标球回转的。) 然后就是加旋转让出阻挡球,这要根据目标球在母球的什么方位来定,比如:目标球1在做低袋口,左侧有一阻挡球2,母球在2左侧!就击打C线偏左的点位,根据要让开2的距离来定偏离C线距离的击球点,(偏离越多,母球走的弧度越大) 注意的是,球杆击出母球的方向是要和B线平行的!
浅谈台球的发力, 我们都知道打台球大体上有三种发力方法:(1)“推”,大部分的初学者所发的都是这种力,而高手在用推的时候,往往由于击点不同和推力的快缓而表现出的功力,则令人叹服;(2)“打”,说起这个“打”字,才是台球的精华所在,“打”的发力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事了,在这一击中所体现出的力度、速度、硬度是一个优秀选手一生都想去追求并做到完美的目标所在;(3)先打后推,也可以称其为“撮”,这种杆法是九球高手最常用的,如应用得当,它在强拉强塞上所表现出来的旋转是随心所欲的。 我们再谈一下打台球力的来源,其实每打击一次,你不自觉的就会用七个地方发出力来,大体上有大臂、小臂、手腕、虎口、手指、球杆、杆头。“亚洲球王”林正晃(台湾)老先生曾说:“如果这七种发力你能够充分掌握好五种以上,你就是世界级高手。” 我们再谈回到前面说的三类发力:(1)“推”,大体上是用小臂带动手腕,手腕顺势推出。戴维斯先生曾经在他的讲座中指出:尽量用底部推和早发力还有中高顿杆去代替普通推杆是比较明智的选择;(2)“打”,大体上是小臂带动手腕,手腕冲在前面,手腕的速度要快于小臂的速度,杆头的速度要快于母球的速度。不管杆出的深浅,杆头的尾劲都不能“飘”和“散”。这里强调的是腕力,一个不善于使用腕力的球手,永远都是普通球手。这个腕力发杆的手法和怎样在杆和杆头上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办法,以及怎样把它练习的尽善尽美都是一环接一环的。“打”的每一击要做到完美,就要把力度、速度、硬度这三度协调到最佳;其中力度大部分是小臂给的,速度和硬度大部分来自于手腕和手指(只是大部分),细微之处只能自己细心体会,小臂和手腕的配合至关重要。所以要形成“动力定型”就要有相对稳定的几个环节:拉杆的长短、发力的早晚及出杆的深浅,要做好这些必须要有系统的、正确的针对性训练,所以就有了诸多的练习方法,如司诺克中的蛇彩,九球中的L型等等,但是这些练习方法大师级选手是这样练的,我们也是这样练的,为什么效果大不相同呢?那是因为出杆发力的方法问题,要知道我们练习台球时所做的一切,包括:上位、站位、站姿、手的握法、运杆、节奏等等基本功都是为了发杆这一击,往往我们凭自己的大脑和智慧及悟性又或者道听途说了一些所谓的台球秘诀,自以为境界很高,不断的重复错误,进出一个个的误区,使自己永远在迷途中徘徊。所以古人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一定要有明师的指点,言传身教,才能学有所成,虚心求教,尊师重道才是真正的秘诀,我们看到有些选手平常打球时的准度和线路都无懈可击,但一到了比赛只能有平常的七成水准,这都是因为其杆法不够,用不了精确的母球击点,当然也没有精确的母球落点,不能象亨得利那样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打过百度,当然也谈不上有“深旋转”的冠军水准。母球快则快矣,线路好则好矣,但是范围过大,不够直接,不能做到“慢”、“小”、“精”,台球中所说的“抗压力”就表现在这里;(3)先打后推,也就是“撮”,这种杆法在加塞时比“打”和“推”都强烈,许多是加上了大臂和虎口的力量,在“撮”时手指不象“打”那样在完成击球时抓紧球杆。“撮”要注意的是:力量是匀加速的,要均匀加力,并且出杆越慢,硬度越强,穿透越完整,塞就越大,效果越好。(地球人都知道:)) 前面所谈的三类发力对母球和目标球撞击后的效果各不相同,可以根据力的大小、塞的强弱来判定撞击后的母球走向。(撞击的最初分离角如没有旋转的情况下为90º,包括上下旋)掌握高中低杆的分离角,你才能正确的运用旋转,你才能体会到旋转中的“提前量”,你才能学习什么叫“科学的旋转”(科学的旋转加上各种杆法才叫真正的准确无误)。 以上是鄙人的一点愚见(也都是向前辈学习的),大概差不多,很笼统,望大家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借此能抛砖引玉或只是博君一笑,您能读到这里我也很开心满意了,谢谢。其实,台球就象人生,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