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仁巴特尔大哥 萨仁巴特尔大哥
关注数: 96 粉丝数: 150 发帖数: 3,337 关注贴吧数: 98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也有简称为“独玉”的。独山是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最近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和旅游风景区,出产中国四大名玉之独玉。根据亚洲宝石协会(GIG)的地方玉石研究报告: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市北8公里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它与只有一种矿物元素组成的硬玉、软玉不同,是以硅酸钙铝为主的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辉长岩”。南阳玉的硬度为6---6.5,比重为3.29,其硬度几可与翡翠媲美,故国外有地质学家称其为“南阳翡翠”。南阳玉的历史地位过去没有引起重视,其实其开采时间相当早,早在独山玉作品赏析(17张)新石器时代晚期就被采用了。南阳县黄土出土的一件南玉铲,经鉴定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殷墟出土的有刃玉石器中的7件玉器,质料也全是南阳玉。独山玉(Dushan Jade)因其主要产于南阳独山而得其名。独山位于南阳市东北处。独山玉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温润,有绿、蓝、黄、紫、红、白六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工艺美术雕件的重要玉石原料,成为南阳著名特产,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雕,历史悠久,考古推算,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在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余家。独山玉经历数千年的开采,遍山洞穴累累。古代采玉坑多为竖井式,一般较为浅显。使用爆破技术及凿岩机、矿车等器械,坑道已深至山中达数百米,密如蛛网的支道纵横交错,十分复杂。化学组成:以下为来自不同资料的相关描述:资料1:矿物成分主要为基性斜长石(斜长石牌号An>50,拉长石—培长石—钙长石)、黝帘石、翠绿色铬云母、辉石,少量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可有微量钾长石、石英出现。独山玉化学成分属钙铝硅酸盐岩类,SiO2含量45~52%,称基性岩,富TiO2,一般含量>1%。资料2:化学成分主要特点:SiO2为41~45%左右;Al2O3为30~34%左右;CaO为18~20%士。这表明独山玉由钙铝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独山玉石矿还含有微量的铜、铬、镍、钛、钒、锰等。两个资料描述相依仿,以钙铝硅酸盐类矿物(即钙长石类)为主。鉴定特征:独山玉与相似玉石的区别。同一块独山玉玉料可以同时出现2~3种或者更多的颜色,颜色鲜艳。翠绿色的独山玉粗看像翡翠,如果仔细观察,绿独玉具有粒状结构或溶蚀交代结构,主要矿物有斜长石、翠绿色铬云母,透明度好。翡翠和软玉呈纤维交织结构。成因产状:主要产于蚀变斜长岩体内,由于基性斜长岩或辉长岩在低温下,受到沿构造裂隙上来的岩浆晚期热水溶液交代、蚀变等作用形成的;著名产地:世界著名产地有中国河南省南阳市独山。名称来源:因产于中国河南南阳市郊独山而得名,又名“南阳玉”、“独玉”。南阳素有“玉石之乡”的美称;据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玉髓是一种矿物,又名“石髓” ,玉髓其实是一种石英[1] ,SiO2的隐晶质[2] 体的统称,它是石英(隐晶质)的变种。它以乳房状或钟乳状产出,常呈肾状、鈡乳状、葡萄状等,具有蜡质光。玉髓形成于低温和低压条件下,出现在喷出岩的空洞、热液脉、温泉沉积物、碎屑沉积物及风化壳中。有的玉髓结核内会含有水和气泡,非常有趣。它的物理性质与石英一样。玉髓被人们当作宝石,主要用作工艺美术品的材料。玉髓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石品种之一。无成色因子侵入的白玉髓 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作为饰物出现,以后历代绵绵不绝。主要化学成分: SiO 2 ;可含有 Fe 、 Al 、 Ti 、 Mn 、 V 等元素。 结晶状态:隐晶质集合体,呈致密块状,也可呈球粒状、放射状或细微纤维状集合体。常见的主要颜色:以透明至白色较普遍。也有极少数颜色鲜亮质地通透的品种。其余的比如红,绿,蓝,紫等也都有少数产出,但是因为此类颜色的宝石品种较多。2用途编辑玉髓因其色彩丰富质地透彻,一般都作为高档工艺品的原材,用于雕刻创作。常见的也有作为手链,项链和挂坠等随身饰物的。然而极品的冰种玉髓,特别是色泽艳丽可人的稀缺品种,主要用于高档的珠宝镶嵌,以及订制时装的高级纽扣等,备受时尚人士追捧,成为有上流社会的附庸品。3种类编辑红玉髓红玉髓也被人称之为Sadoine石或麦加石,英语也拼写成“Carnelian” ,产自西藏高原。英文名来源于拉丁语“carne”(血肉),寓意其桔红的颜色。红玉髓是半透明玉髓,质地细腻,晶莹剔透,色泽纯正浓厚,硬度较大,轻轻敲击其声清脆悠扬,是一种价格较低的宝石。原色红玉髓图片(5张)红玉髓的传说几乎在每一个伟大的文明中都可以发现红玉髓的影子。从乌尔文明(圣经时代以前美索不达米亚的首都)到拿破仑时代(他曾经在埃及征战凯旋时就带回了一颗硕大的八边红玉髓)再到藏传佛教文明,红玉髓都以其在药用、精神和创世上蕴含的优秀品质而得以留存。红玉髓是一种宗教色彩浓郁的宝石。埃及女神伊希斯晚年的长寿之神就是红玉髓。古希腊和罗马人将红玉髓用作阴雕(凹雕)图章戒指,古罗马人还象征性地寓深色红玉髓是男人,淡色红玉髓为女人。穆罕默德的玉玺就是一枚银环镶边的阴雕红玉髓。时至今日,中国佛教、印度佛教以及藏传佛教都对玉髓的魔力深信不疑,还传袭 着古埃及的传统,将红玉髓与绿松石和天青石摆放在一起,以增强自己的法力。红玉髓的功效红玉髓对人体有益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经物理科学研究发现,红玉髄原子排列组合结构及振动频率可以增加人体磁场及心脏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活化细胞组织,调理改善虚。蓝玉髓蓝玉髓,是被作为装饰品广泛使用的彩色宝石,据说品质最高的蓝玉髓发现于古希腊人的卡尔西登,因此得名。和其他彩色宝石一样,蓝玉髓有着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人们认为蓝玉髓能够赋予佩戴者柔和之心,帮助调节心情。象征信任和仁爱的蓝玉髓,能够帮助佩戴者培养宽容之心,能够帮助佩戴者塑造健全的人格,帮助佩戴豁达的个性,帮助加强人际关系和佩戴者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能帮助佩戴者消除烦躁不安情绪,去除偏见。在古罗马,蓝玉髓被认为是祈雨之石,各种祭天仪式中都少不了蓝玉髓的身影。而古人也相信守护植物的月神狄安娜喜欢蓝玉髓这种彩色宝石,能够帮助避免大旱。血玉髓血玉髓就是血石,是传说中拥有基督教血之传说的神圣之石。血玉髓是深绿色中带有红色斑点的石头,这些红色斑点看上去特别像血滴,所以取名为“血石”。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绿色是自然的颜色,有着天地的力量,也认为红色是吉祥的颜色,能够驱散妖魔鬼怪。所以古时候人们认为佩戴血玉髓能够起到守护作用,能够保佑佩戴者的平安,所以血玉髓被认为是拥有绝对力量的宝石。传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苦受难的时候,他的血滴落到十字架下的碧玉上,这些碧玉就是血玉髓。血玉髓具有强大的补血功效,古埃及人就用血玉髓的粉末治疗失血过多,也把血玉髓的粉末和蜂蜜混合作为补血剂使用。血玉髓含有大量的铁元素,确实可以帮助佩戴者补充血气,也可以作为护身符随身携带,还对怀孕期间的妇女有防止流产的作用,所以在选择彩色宝石配饰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它的特性。绿玉髓绿玉髓,清爽的翠绿色中带着点点黄色,常常让人们想起“在金子中诞生的宝石”。色泽和外表特别像翡翠,受到众人的青睐。在古罗马时期和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常常认为绿玉髓是具有强大功效作用的治疗石,也是具有很高人气值的装饰品。传说,古希腊时期的亚历山大大帝南征北战,霸气十足,但一天有一条蛇在亚历山大洗澡的时候卷走了他随身的绿玉髓,导致这位军事天才随后败北,早早离世。彩色宝石的美丽传说充满人们的每个角落。绿玉髓像植物一样生机勃勃的绿色是能够给人看到希望的绿色,清新柔和,平静的外表下具有强大的力量。佩戴绿玉髓能够帮助稳定佩戴者的情绪,还能够帮助缓解焦虑、愤怒、紧张,能够激发佩戴者的潜能,同时还能够增强佩戴者肝脏的解毒功能。黄玉髓黄玉髓,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玉髓颜色,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金色透明的金水菩提了。金色代表着财富幸运,因此比较惹商务,白领,商人的喜爱。   黑玉髓黑玉髓,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玉髓颜色,因为形成的温度相对较低,所以内部含有大量其他的矿物元素。黑玉髓因铁,钾,硒化合物较多因而颜色成紫黑色,深黑色等。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1999年8月寿山石 ,中国宝玉石协会在京进行首次“国石”定名活动。推选出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等6个石种为候选石。寿山石名列榜首。2000年2月19日,在第二届国石评选中,福州寿山石获得石类第一名,被誉为“石中之王”。2001年10月17日,在中国宝玉石协会在第三次“国石”研讨会上,寿山石成为了“国石”第一候选石。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的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是属于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都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寿山石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的流水溪泉,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山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主要分为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品种,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等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寺坪田石: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884)。寺中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元末战乱,广应寺因曾收留过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连同僧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田黄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黄石经火炙后又埋入土中。造化弄人,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水分浸蚀不但没有让这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田黄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养反而赋予了它们更为绚丽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黄石原有的优良品质,更进一步成就了其温润如古玉的厚重质朴的独特魅力。此时的寺坪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石头,更像是历经风云变幻后的智者,它们静静的守护着广应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记录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广应寺明洪武和崇祯年间,两次焚毁、重建,反常的环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独特的演变条件。其中明代毁于大火两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时间。明时寺坪石的数量颇多,到广应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寺坪田的身价逐年上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易金十倍”了。
尖晶石是镁铝氧化物组成的矿物,因为含有镁、铁、锌、锰等等元素,它们可分为很多种,如铝尖晶石、铁尖晶石、锌尖晶石、锰尖晶石、铬尖晶石等。由于含有不同的元素,不同的尖晶石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如镁尖晶石在红、蓝、绿、褐或无色之间;锌尖晶石则为暗绿色;铁尖晶石为黑色等等。尖晶石呈坚硬的玻璃状八面体或颗粒和块体。它们出现在火成岩、花岗伟晶岩和变质石灰岩中。有些透明且颜色漂亮的尖晶石可作为宝石,有些作为含铁的磁性材料。用人工的方法已经可以造出 200多个尖晶石品种。1简介编辑化学分子式为(Mg,Fe,Zn,Mn)(Al,Cr,Fe)2O4,成分比较复杂,包括了铝尖晶石和铬尖晶石等亚族。含铁的尖晶石亚族即为不透明的磁铁矿、磁赤铁矿等。大部分尖晶石为铝尖晶石亚族,其中Mg2+和Fe2+可以任意比例混合。晶体系:属等轴晶系,结晶习性:常呈八面体晶形,有时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成聚形。可以人工合成,其熔点为2135度,耐火度约为1900度。2全世界最大的尖晶石宝石编辑全球最大一颗尖晶石产自缅甸,重955.7克拉,黑红色,半透明,雕刻双狮锈双球。威武的雄狮摇头摆尾,造型生动活泼,如此大颗尖晶石世间罕见。3性质编辑光学(1)颜色:尖晶石的颜色范围很宽,从近于无色到各种色调的橙色和粉红色、红色,淡蓝到深蓝、深蓝绿和黑色。化学纯的尖晶石是无色的。大多数看来无色的尖品石实际上有非常淡的粉红或淡紫色调。铬产生粉红或红色。当有铁存在时尖晶石显蓝色。(2)光泽及透明度:玻璃至亚金刚光泽,透明至半透明。(3)光性:均质体。(4)折射率:1.718(尖晶石),1.74(富铬的红色尖晶石),1.77一1.80(铁镁尖晶石),1.725一1.753(镁锌尖晶石)。色散为0.020(5)发光性:红色、橙色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呈弱至强红色、橙色荧光,短波下无至弱红色、橙色荧光;黄色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弱至中等强度褐黄色,短波下无至褐黄色;蓝绿色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下无至极弱蓝绿色,短波下无。无色尖晶石无。(6)吸收光谱:红色和粉红色尖晶石山铬致色,在黄绿区以550 nn,为中心有宽吸收带,紫区吸收,红区有多条荧光线,被描述为风琴管状。蓝色尖晶石由铁或偶由钻致色,主要吸收带在蓝区,以458 nm吸收带为最强,还有478 nm等几条较弱的带。锌尖晶石的吸收光谱与蓝色尖晶石的相似,只是弱些。特殊光学效应有四射和六射星光的尖晶石,有时还出现变色的尖晶石。解理:无解理断口:贝壳状断口光泽: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透明度:透明至不透明色散:0.020中等色散吸收光谱:红色尖晶石由铬致色,具有典型的光谱在红光区686nm,675nm可见2条主要吸收线,有时可伴其他吸收线,多时可达8条,绿区和紫区普遍吸收;蓝色尖晶石因为低价Fe的存在,而显示复杂的光谱颜色:颜色及其丰富,红,蓝,绿,紫,橙红,橙黄,黑发光性:红色或粉红色尖晶石在长,短波下有暗红色的荧光;蓝色因为Fe,不发荧光多色性:无内含物:常含呈八面体状的尖晶石,柱状的锆石及磷灰石等固体包体及较多的气液状或八面体负晶包体。有时锆石周围有盘状应力裂纹。琢型:无光学效应的宝石一般磨成刻面型力学(1)解理:解理不发育。(2)硬度:摩氏硬度8,(3)密度:3.58一3.61、cm3(尖晶石),3.63一3.90/cm3(铁镁尖晶石),3.58-4.06、cm3(镁锌尖晶石)。显微特征见尖晶石、方解石、磷灰石等矿物包裹体以及气液充填的孔洞,还有生长带、双晶纹和出溶的捐石针状体、错石晕等。铁染裂缝常见。尖晶石包裹体多呈微小的八面体,单独或成行排列,周围可有张力裂缝形成的指纹状包裹体。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