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孤直 黄孤直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74 发帖数: 10,098 关注贴吧数: 12
读《追风筝的人》 追悔与救赎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少年时看见自己的跟班哈桑被恶少殴打甚至鸡奸时不敢挺身而出,而是躲在不远处天人交战,没有勇气保护跟自己亦奴亦友的跟班。主人公心中有愧,哈桑只要出现在他面前,就会深深地加重主人公的负罪感。所以他设计赶走了忠心护主、忠贞不二的哈桑。主人公与父亲随后逃离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去往美国。 主人公的父亲与哈桑母亲通奸生下哈桑,又碍于社会名望,不愿承认这个私生子。主人公父子两代都有愧于哈桑。为了赎罪,为了补偿,主人公重返阿富汗救寻哈桑之子,将他带回美国收养。 小说大体就是建立在这个故事框架之上的,背景是处于阿富汗国内统治者更迭、苏联和美国不断侵犯的大环境下的。 作者描绘了至今苦难深重的阿富汗百姓众生相。在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互相侵轧的族群、极端宗教势力和苏美两国入侵等种种不利因素下,阿富汗人民只能自生自灭,没有任何神灵和政权能够救他们,除了逃离那片土地。 小说中哈桑为了小主人努力去追风筝,但是等来的是恶少的鸡奸以及小主人的懦弱;主人公的父亲为了忏悔,建了孤儿院,但是苏联佬、美国佬、塔利班各种势力轮番来毁灭这个国家;主人公已经救出了故人之子,但是他能够洗得净年少时犯的种种过失吗? 都不能,逝去的就是逝去的,追悔莫及。人生经不起追忆。人生就是一场大梦,几十载秋凉罢了。
读《联剑风云录》杂谈 《联剑风云录》的两部前作分别是《萍踪侠影录》和《散花女侠》,我是在遥远的07年夏天读的,一晃之间快要十三年了。而本书的大配角铁镜心也已七八年没有踏足江湖了,可真凑巧。 借着这次重读萍踪系列的机缘,我和铁镜心一道重出江湖,发现这老哥还是不遭老梁待见。挫败总是与他相随,朝野双方老是刁难他。所以他只能去“死”,人间除名。带着官二代的身份却心向江湖,这是行不通的,他还是回到他的舒适区去吧。我其实很喜欢这老兄,他比较像一个正常人。人在网罗中,难免有各方面的束缚。我反而不太喜欢书中的武林人士,操着一口拯救天下的语气,逼迫别人站队。哇,一看,是朱见深时期,天下还真没有到水深火热的地步,义军究竟是正面建设居多还是负面破坏居多?那就不得而知了。那时的满洲根本没有崛起,周山民的义军就想着防范他们了,也太有先见之明了吧?当然,此是他话,暂且不表。 另外一位老兄大宗师霍天都,是一位皓首穷经式的学究派人物。他不为俗世所打动,一心一意要创出影响万世的天山剑法。他愿意一辈子坐冷板凳,不图虚名,极情于剑,故能攀登剑道的高峰。他的妻子却是热心肠,痴于世务,要在江湖上立万,要和义军一起走。他们的联剑是相当成功的,联姻却是失败的。好在老梁想的周到,他们结婚多年却没有后代,这样分起手来没有这方面的顾忌。哇,铁镜心夫妇和于承珠夫妇也没有后代,未免也太巧了。 书中的另外一个奇男子乔北溟,是可以让梁书第一奇男子张丹枫折寿四十年的老兄。为什么是第一奇男子?因为张丹枫不但武功冠绝古今,文才更是罕有其匹。虽然无意为诗,但是随口一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就被数百年后的赵翼拿去集裘成诗了。言归正传。这乔北溟既像霍天都一样刻苦问学,又像凌云凤一样热衷表现,是个集二人性格的综合体。他有霍天都的耐心,所以可以和霍凌连续多天地论剑问学。他也有凌云凤的表现欲,所以可以不计生死地和古今第一奇男子决斗。对于这个人物,老梁还是写的不够深入,并没有完全摆脱魔头类型化的描写。其实第一反派可以让阳宗海他们一帮人来充当。他们武功虽然不是绝顶,但是也差不多够用了。乔老兄可以设计成脚踏正邪边缘的人物,一意扬名,成为挑战张丹枫的一条线。张玉虎一干人和阳宗海的斗争是另一条线。各干各活,互不干扰。这样乔老兄的俗务少了,老梁可以用更多笔墨写他在武道上的求索。 铁镜书出场十七回就自“尽”而死,哪怕偷偷跑回云南也得隐身度日,三十左右的年龄就“死”了;乔北溟假死逃亡海外活了一百岁,但在中原人的心里早已经是死人了;古今第一奇男子张丹枫未到六十岁就死了,也是早死。扑面而来的都是早亡衰败的气息。萍踪系列的收篇作是还未读的《广陵剑》,单看名字就是不详的预兆,且待读过以后再来啰嗦。
《广陵剑》:何处有桃源? 《广陵剑》是一曲悲歌。无论是心怀天下的侠士道,还是隐遁民间的避秦客,都难逃一死。正是英雄多殒命,无处有桃源。 这部书正道之士也死得太多了,把死亡名单开列一下,发现主要有四大类型:暮年老死,杀敌献身,迫害而死,身在心死。 暮年老死型代表就是老一辈名侠张丹枫和黑白摩诃了。他们是和对手打斗后死亡的,根源就是年纪太老了,油尽灯枯,打斗中耗尽真元,魂归道山。张丹枫死前的心理活动尤其令人悲戚。他的爱妻十几年前就去世了,他的同一辈英豪也基本死绝了,故交零落,意兴萧索,多活也是受罪。 杀敌献身型就多了。陈石星、云浩和八仙中两位义士等等。侠义道上的义士既要和大内高手斗,还要和江湖败类斗,甚至还要和异族侵略者斗,刀林剑雨中过生活,牺牲率极高。热血酬知己,甘把头颅抛,令人钦佩。 迫害致死的类型就更令人愤愤不平了。隐居桂林山中的陈琴仙,不掌握地方实权的段王爷,荒村卖酒的丘迟(不是直接打死的,但是官府不断追捕他,逃亡导致身体垮了早逝。)等等。这些人本以为隐居在“桃花源”,做一个“避秦客”,就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是错了,天下皆是王土,难有化外之地,官家的鹰犬就是如影随行的伥鬼,始终迫害无辜的良民! 身在心死就是霍天都了。他就是一个“死人”。不关心天下的任何人与事,除了他的剑法。老婆可以不要,师父可以不要,师弟可以不要。躲在天山这个中原王朝都无法管辖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化外之民。江湖多纷争,无尽的杀戮,血海滔滔,都与他无关,躲进天山成一统。所以他是个死人。前三类皆是被动成为死人的,霍天都却是主动的。 剑气消沉,广陵散绝,悠悠苍天,桃源何在!
《武林三绝》:流水线式的平庸之作 近期连续读完了羽生先生的三部萍踪系列小说一《联剑风云录》、《广陵剑》和《武林三绝》。 这三部小说都不是羽生先生最高档次的小说。《联剑风云录》和《广陵剑》有羽生作品中档的水平,但是《武林三绝》只能算末流的平庸之作。在梁著书评大神天山游龙兄的羽生三十五部小说排行榜上,《武林三绝》排二十七名,《联剑风云录》十七名,《广陵剑》十四名。可见认为《武林三绝》写得差劲的人不只笔者一人。终羽生先生一生,他都不愿意让《武林三绝》出实体书,可见他自己也认为该作水平不够,不宜出版。 《联剑风云录》和《广陵剑》也不能说没有败笔,没有拖延字数的地方,但是令人击节叫好的“胜笔”同样非常多,但是《武林三绝》却是越读越无聊。 《武林三绝》的情节没有什么新意,主配角没有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人物。细心的游龙兄可以分辨出霍天云、上官英杰、华玉峰三个男侠性格的不同之处,但是笔者却难以分辨得出。相反,《联剑风云录》和《广陵剑》几个男侠却比较好辨认。《武林三绝》篇幅很长,但是只分十二个章节,每章也只是平铺直叙,基本没有高潮,还老喜欢在正文里加括号,怕读者读不明白,在括号里解释来解释去,大煞风景。由于没有实体版,网络电子书由梁迷从原始连续版整理而来,羽生先生犯的前后文不一的错误很多,梁迷再加上许多括号加以修订和解释,就更加扫读者兴致了。 小说本身不好看也就罢了,但是它的许多设定和其他小说是严重冲突的。张丹枫在本作中活了八十多,在书末还没死。但是前作《联剑风云录》说他未到六十就死了,因为乔北溟的修罗阴煞功坏了张丹枫的真元。同期作《广陵剑》说他七十多死的。到底张丹枫死不死,几岁死?安排凌云凤在宪宗时期就死掉,晚明时期的白发魔女是怎么拜师的,相差一百多岁!岳鸣珂在宪宗时已经出场,到晚明时还是二十多岁?还不如安排霍天都和凌云凤都活一百多岁,在一百多岁时授徒呢。不一而足,还有很多。 小说在寻找金刀寨、几个男女让情的套路上水文,当然《广陵剑》也有相同套路。不过,《广陵剑》水文的套路更多,也更雅致,用演奏音乐水文,用山水游记水文。水文以外的正文,《广陵剑》就比《武林三绝》强多了。《广陵剑》开篇的大侠云浩中伏惨死、陈石星爷爷惨死等情节写得荡气回肠,令读者为之叹息痛恨。而《武林三绝》开篇的死亡就很一般,为了死亡而死亡。《联剑风云录》开首的劫镖情节也引人入胜。《武林三绝》全文都没有让笔者击节叫好的情节,羽生先生按套路一路平淡地写,我也一路似曾相识的读下去。 《联剑风云录》和《广陵剑》都有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在。《联剑风云录》主要写隐士丈夫霍天都和国士妻子凌云凤劳雁分飞的心路历程。《广陵剑》则谱写了一曲悲歌,侠士为家国大义奋斗而死,隐士无桃花源安身被迫害致死,全篇都笼罩在哀愁衰败的气息下。而《武林三绝》想具体表达什么主题?就是六个男女让让情,找对对象,再一起杀几个大内高手和江湖败类而已。这些情节是基本套路,梁著每本小说都有,但是羽生先生的中上等作品在这些套路以外,还是表达了许多东西的。《武林三绝》没有,所以它只能是羽生先生创作生涯中的低水平作品。 羽生先生是笔者所敬爱的一位作家,但是他也不可能每部作品都写得好。笔者乃是“米粒之珠”,万望广大梁迷莫要诛杀我也。真要诛杀我,我可不会“凤点头”,躲避不过,只有身首异处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