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npeng xunpeng
关注数: 16 粉丝数: 81 发帖数: 9,164 关注贴吧数: 1
玉山今年重点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要全力以赴推动扩量提质,着力打赢产业转型主动战。聚力抓转型、强产业、促提升,突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多点支撑、齐头并进的产业新格局。要全力以赴挖掘供需潜力,着力筑牢经济增长基本盘。充分发挥项目驱动、消费拉动作用,升级实施“项目大会战”,以有效投资促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创新路,始终坚持对标最高,充分汇聚资源要素,加快释放新动能、发挥新优势。要全力以赴推进城乡统筹,着力拓展协同发展新空间。加快推动融入上饶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科学合理配置城乡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整体性、协调性。要全力以赴抓好生态建设,着力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更高标准打造美丽江西“玉山样版”。要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践行共同富裕新使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获得更多满足感和幸福感。要全力以赴统筹安全发展,着力打造平安建设示范区。持续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发展底线。
中途下车遭拒 男子打司机致车祸 错过下车站点,中途要求下车遭拒后,鞍山岫岩男子曲某一气之下扇了公交司机几个耳光,见司机还不停车,曲某操起车上的扫帚向司机头上打去,导致司机视线受影响,发生车祸,车上多名乘客因此受伤。 6月26日,曲某涉嫌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岫岩警方刑事拘留。 6月24日下午1时许,岫岩兴隆办事处居民曲某乘坐103路公交车返家。当公交车行驶到姑嫂石站点时,由于乘客唠磕,曲某没有听到报站,错过了下车。 曲某不断谩骂司机,要求司机中途停车。当时,公交司机以“公交公司有规定只允许司机在站点停车”为由拒绝了曲某的无理要求。 曲某恼羞成怒,打了正在驾驶公交车的司机几巴掌后,又从司机座位下抄起一把笤帚,殴打公交司机并将司机头部打伤。 由于受到曲某的骚扰,司机视线受到影响,与相邻一辆车相撞,导致公交车上多名乘客受伤入院,其中一名中年妇女骨折。 事发后,岫岩公安局交通***所长高佩忠、教导员胡明军立即带领**赶到现场。“司机满面是血,多名乘客受伤,无法动弹。 ”高佩忠立即联系各方抢救伤员。 接受警方讯问时,曲某说:“以前乘车想要中途下车时,司机也会给行个方便,可这司机太气人了,我这边有急事,他就是不给停。 ” 对此,市公交总公司运营处的李处长表示,按规定,公交车只能在公交站点停靠,中途停车违反安全规定。 “在一些城郊及农村的公交线路上,有时会出现中途上下车的现象。 ”李处长称,有些司机考虑到农村站点之间路段较长,为方便乘客,会中途停靠,但这也是不允许的。 辽宁弘扬律师事务所刘海波律师认为,司机中途停靠,只是个别行为,不能因为有个别行为就认为中途停靠是正确的,“司机坚持了安全规定,其做法毋庸置疑是合情合理的。 ”
岫岩“大嫂经济”撑起农家半边天 14日,又到了岫岩前营子农高区内各公司发工资的日子。在鞍山东达食品有限公司的财务室外,排满了前来领工资的工人,而工人中许多都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村大嫂。“别小看俺,这个月奖金2000元,可不比我丈夫在外打工赚的少!”家住仙人嘴村的于凤华一边数着工资一边喜滋滋地说。      今年45岁的于凤华说,以前自己和丈夫只靠种地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后来丈夫外出打工,剩下自己在家侍弄田地,于风华觉得除了种地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前营子镇农高区建成后,许多企业纷纷入驻,于凤华在经过镇里的技术培训后,进入企业打工,没想到一个月赚的并不比丈夫少,还能兼顾家中的田地,一举多得。如今,于凤华已经成为熟练工,每个月平均有2000元的收入。      和于凤华一样,近年来,在岫岩全面推动全民创业进程中,当地妇女通过不断学习技能,拓宽致富渠道,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形成了岫岩独特的“大嫂经济”。家住哨子河乡永贵村的农家妇女曹玉清如今是村里有名的“女子散工队”队长,专门为一些种养大户打工,搭大棚、干农活,样样都干。如今,曹玉清的队伍已经发展到数十人,“女子散工队”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除了打工,有许多农村妇女也自己做起了事业。黄花甸镇的张静就是其中之一。张静原来有两个大棚,专门种植反季蔬菜,由于经过了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每年只需雇人除草施肥就可以,每年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张静的丈夫看到妻子的大棚搞得有声有色,干脆放弃了家中的小商店,转而为妻子打工。如今,在岫岩,有数百名像张静这样的巾帼创业带头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岫岩偏岭镇疯狂盗采河磨玉 盗挖背后有更大利益 盗采者在河道内乱挖。记者李东摄 在岫岩偏岭镇,有一条河叫偏岭河,作为岫岩境内主要河流大洋河的上流河道,如今的偏岭河已经面目全非。 盗采!盗采河磨玉!盗采砂金! 发财!一夜暴富! 在当地村民眼里,这条世世代代养育偏岭人的母亲河正在艰难地喘息。 日前,记者对偏岭镇盗采河磨玉、砂金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结果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盗挖行为已引起岫岩有关部门的重视,忧的是由于执法人员、资金等不足,盗挖仍旧屡禁不止…… 【现场目击】 盗挖者大都来自省内 6月9日上午10时许,采访车驶进偏岭镇,一条宽十几米的河出现在记者眼前。说是河,其实没多少水,河道上遍布挖掘后的沙坑,一眼望不到头。“这叫偏岭河。 ”当地一名居民告诉记者,“七八年前,这河水流很急,可以没到腰。 ” 行至偏岭镇五间房村,公路就挨着河堤。路边停着十几辆车,面包车、轿车、三轮车都有。从车牌照来看,这些车都来自省内。四五十名操着不同口音的男男女女三五一群地在河堤上聊着天,他们穿着各异,大都是干活时的打扮,惟一的共同点是他们手里都有铁锹和镐头等挖掘工具。“你们干什么的? ”一海城口音男子问记者。“来收几块石头(当地人一般把没经过雕琢的玉石原石称作石头)。 ”记者搪塞。“我手里有一块,看看咋样……”男子话音未落,一大连口音的女子凑了上来,可该女子未及开口,远处走来两名身穿制服的男子,女子转身就走,刚拿出一块原石的男子赶紧把原石揣回衣兜。 和执法人员打游击 两名制服男子是岫岩公路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从他俩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6月9日一早,偏岭镇政府、岫岩国土资源局、岫岩综合行政执法局,还有公路管理部门都派出了执法人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制止盗挖行为。 的确,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记者没有看到一个人在河道上盗挖,除了一名拾荒老妇,偶尔在河道上穿越。“今天不让挖了! ”一名当地男子称。“以前让挖么?”记者问。“也不让挖,但没人来管,我们就挖,有人来,我们就闲着。 ”当地男子的话后来得到相关部门证实,盗挖最疯狂的时候一天可以达到300多人,记者当天看到的是人数最少的一天。“我们也没有办法,十几公里长的河道,要是24小时派人看着,我们也做不到,没有几百人是看不住的。 ”岫岩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名工作人员称,这些盗挖的“散户”经常和他们打游击,这最让人头疼,尤其是晚上,“散户”摸黑挖,根本发现不了。 (辽沈晚报)◎因为盗挖,岫岩偏岭河已面目全非,河道遍布挖掘后的沙坑◎盗挖最疯狂时一天可达300多人◎5年下来河道被翻了七八遍 5年下来河道被翻了七八遍 见制服男子走远,几名盗挖者又凑了上来。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宝贝”,向记者兜售。“我这块石头,一看就是黄白老玉,低于800我可不卖。 ”一名营口口音的男子称,这是他今年挖到最好的一块玉。 从几百元到上千元,各样的玉让记者眼花缭乱。有的看上去根本就不像玉,也标价100多元。一男子坦言,“我这不值钱,给100元就卖,要是多买,还能便宜。” 难道这个河套里真能挖出玉?一名从庄河来的盗挖男子显得很郁闷,他来偏岭镇已经十几天了,可他什么也没挖着。“听朋友说,这里能挖到玉,还有金子,就过来了,可到这里才知道,这地方都让人翻七八遍了。 ” 原来,五间房村和相邻的后地村地下及河道蕴藏丰富的玉石和砂金资源,早在2006年,就有人在这里盗挖了。
价值千万“扑灰年画”亮相岫岩(图) 价值千万的一级文物 “大清嘉庆十年神像一堂”将在岫岩与世人见面。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期间,岫岩收藏者王运普把自己收藏的85幅清代高密老扑灰艺人所绘的扑灰珍品展现在世人面前。从27岁开始搞收藏至今,王运普收藏的古画达300多幅,其中多数为明清时代高密扑灰年画。      20年收藏足迹遍全国      今年47岁的王运普是土生土长的岫岩人。但他的祖籍却是山东,父辈闯关东到了东北。小时候,家里人过大年时供奉的家堂便是高密扑灰艺人所画,每到过年的时候,母亲都要王运普把家堂挂起来供奉,春节过后,还要精心地卷起来收藏好。      从那时起,王运普就对扑灰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7岁那年,王运普开始搞起收藏。说起自己最初的收藏经历,王运普说太不容易了。当时他骑着自行车到农村挨家挨户走,谁家有古画他就花钱买过来。王运普收到的第一幅画是在辽阳吉洞一户农民家收到的一套四条屏扑灰画,当时花了他100元钱,正好是他当**一个月的工资。      此后的20年时间,王运普的收藏足迹遍布全国的山山水水,从最初的走家串户收,到后来去各地收藏家手中收。从最初什么古玩都收,到最后以藏养藏,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扑灰画的收藏上。      用鼻子可辨古画真伪      搞收藏20年,王运普收藏的明清两代的扑灰画达300多幅,他专门买了一处房子用于存放收藏的扑灰画。房子温度、湿度完全按照博物馆的收藏标准设置,并且安装了严密的监控、防盗设施。      有时候收集到的古画会有部分破损,需要修复。于是,王运普特意拜一位民间老艺人为师,学习修复古画,足足学了一年多。如今,对于收集到的古画,王运普已经可以很轻松地修复完整。      由于长时间搞收藏,王运普已经成了一个扑灰画收藏专家。现如今,高仿的古画特别多,王运普根本不用担心会收到假画。“我把眼睛蒙上,用鼻子闻都能闻出真假! ”对此,王运普表现得超极自信。      “神像一堂”价值千万      在王运普的展品中,以“大清嘉庆十年神像一堂”最为珍贵。这套年画是从庙宇壁画演变过来的,为古代民间驱邪避灾道教法会实物,共二十幅,每幅1.80米,宽0.70米,总宽15米。王运普说,这套画最初出自辽阳,后来被贵州一个收藏爱好者收走,1997年,王运普又辗转从贵州收过来,当时一共花了30万。“神像一堂”篇幅巨大、是国内北方地区现存惟一一堂精品,曾经有中央电视台鉴宝专家、故宫博物院宫廷书画鉴定部主任单国强与中国收藏家古玩鉴定中心联合签名鉴定证书,鉴定为清代真品,文物评级一级文物。王运普说,这堂神像一堂曾于1990年在长沙拍卖过9幅,当时估价600至800万,如今的市价至少达上千万。      去年,王运普带着他的扑灰珍品来到中国扑灰年画之乡高密,参加了首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前段时间,王运普又接受了北京大学古书画研究室的邀请,近期将带着他的扑灰珍品赴京参加展览。王运普说,如今,他最大的希望就是他的藏品能够走进国家博物馆,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古人对民俗艺术的探索与追求。      记者王艳君      小常识      扑灰年画     中国民间年画一个独特而古老的画种,相传起源于明代初期,全国仅出于山东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      扑灰年画是受文人画及民间庙宇壁画的影响而产生,因早期扑灰年画的画师绘制庙宇壁画,而后为了适合民间百姓需求所创造出了扑灰年画。扑灰是用柳条烧成灰条,用灰条代笔勾画事先构思好的轮廓、画成灰稿,一稿可拓扑多张,然后再手工覆色、涂明油、粉脸、勾金等多道工序而完成,扑灰由此而得名。      扑灰年画题材广泛,其中包括:历史故事、水墨条屏、艺术对联、供奉神像、家堂等。      2006年6月,高密扑灰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民间艺术又获得了新生。
岫岩“非遗”博物馆免费开放 岫岩满族自治县落成了我省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6月9日,坐落于岫岩文化馆的岫岩“非遗馆”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      据介绍,岫岩“非遗馆”总面积900平方米,馆内一二楼为表演、展示大厅。馆内整体装修风格为浓郁的满族民族特色。一楼为“非遗”项目多功能演出大厅,供“非遗”项目展示表演,舞台下方能够容纳200多人同时观看。      “非遗馆”二楼为展示大厅。目前岫岩已有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入选国家级项目最多的县之一。此外,还拥有省、市、县级“非遗”项目8个。走进展示大厅,每个“非遗”项目的展板都采用大幅精美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配以简练的文字说明。在展板下方设有展柜,进行实物展示。其中包括岫岩满族婚庆习俗的旗头、盖头、马鞍、秤杆;岫岩皮影的影卷、影人半成品、刻刀;岫岩玉雕的玉瓶、玉如意、玉炉、玉盘等近千件实物。      岫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国家级:岫岩玉雕、岫岩满族民间刺绣、岫岩民间剪纸、岫岩皮影、岫岩东北大鼓。      省级:岫岩单鼓、岫岩满族民间歌曲。      市县级:岫岩农民画、岫岩民间鼓乐、岫岩满族面活制作、岫岩满族核雕、岫岩满族婚庆习俗、岫岩满族丧礼习俗。
岫岩将建“濒危物种”爪鲵保护区 ●经过专家多年寻找、调查、追踪、研究,岫岩三家子镇华山村被确认为稀有物种——爪鲵的分布点      ●近10年间,除岫岩外,我国其它曾发现过爪鲵的地区均未再现这种珍稀两栖动物,已被国家列为“濒危级”物种      ●爪鲵与较常见的、俗称“小娃娃鱼”的东北小鲵乍看相似,但同科不同属,爪鲵无肺、有角质爪,特别罕见珍贵      记者昨日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站获悉,岫岩三家子镇华山村发现稀有物种爪鲵,经过有关专家的研究与确认,日前正式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建立爪鲵保护区。这种爪鲵已被列为国家“濒危级”保护物种,近10年间,除岫岩确认出现爪鲵之外,在我国其它曾出现过这种濒危物种的地区均未再现。据了解,我市将在岫岩建立爪鲵保护区,为爪鲵的生存开启绿色通道。           无肺有角质爪      爪鲵为濒危保护物种           有关专家介绍,爪鲵隶属两栖动物纲、有尾目、小鲵科、爪鲵属,是一类原始的、中国罕见的有尾两栖类动物。它与其它小鲵科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指(趾)端具黑色的角质爪,这在两栖类动物中是不多见的。因其没有其他小鲵科动物所具有的呼吸器官——肺,而显得非常特殊。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1998年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己将爪鲵列为“濒危级”保护物种。      爪鲵最大全长可达15厘米以上,头较扁平,近椭圆形,尾长大于头体长,眼大,凸出于头侧上方。体背黄褐色,尾背黄色,全身密布不规则黑斑,指(趾)末端具黑色角质状锐爪,这是其他鲵类不具备的,爪鲵也因此得名。      提到爪鲵,很多人会想到比较常见的、俗称“小娃娃鱼”的东北小鲵,并把它们混为一谈。有关专家介绍,东北小鲵与爪鲵同属于小鲵科,但它属于小鲵属。它们之间乍看起来有些相像,但爪鲵因角质爪及无肺而非常特殊和罕见。           时隔四十余年      岫岩三家子镇现爪鲵           据介绍,爪鲵以陆栖为主,多昼伏夜出,栖息在山林郁密、杂草丛生、水流湍急的小溪中或其附近。白天多潜伏于水边洞穴、岩缝、泥土或落叶堆下,晚上外出觅食,食物以有害昆虫为主。      根据有关记载,国外见于朝鲜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我国境内的爪鲵曾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岫岩。但随着全球性环境变化,两栖动物种群都处于严重衰减状态。近10年间,除岫岩外,国内其它地区均未发现这一物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辽宁大学季达明教授曾在岫岩采集到一个爪鲵幼体。此后,由于当时参加调查的人员年事已高,且发现地缺乏经纬度记录,具体位置不再被人所知。多年之后,直至2003年,终于在岫岩三家子镇华山村重新找到爪鲵。此后,经过几年来的调查、追踪、研究,这里终于被确认为爪鲵分布点。      爪鲵在三家子镇华山村的生活地,属于辽东低山地带,山上植被丰富,溪流属于山洪冲刷出来的深沟形小溪沟,溪沟边沿和附近为碎石坡地,开阔平坦地带有苔藓湿地,这里的地形地貌及植被环境,造就了爪鲵的集中栖息地。           种群数量下降      岫岩将建爪鲵保护区           根据林业部门的调查和了解,爪鲵在岫岩分布区公开化后,曾有研究者多次在这一分布地采集标本,加上部分宠物爱好者前往偷捕,致使种群数量快速下降。      爪鲵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目录》。为了更好地保护爪鲵,日前岫岩已正式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建立爪鲵保护区,进一步加强对爪鲵的管理和保护,为爪鲵的生存开启绿色通道。
岫岩“母鸡中的战斗机” 产下215克巨蛋 “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如果宋丹丹看到岫岩兴隆办事处树地村宋庆莲家母鸡产下的“巨无霸”鸡蛋,这句话或许就要改为新版本了:巨蛋母鸡,母鸡中的战斗机!      12日,宋庆莲展示了自家母鸡的杰作:一枚重达215克的巨型鸡蛋。      这枚鸡蛋乍看上去如鹅蛋一般,但要比鹅蛋还大上一圈,呈现白色,在阳光下,能隐约看到鸡蛋特有的粉红色。拿起鸡蛋轻轻摇晃,能感受到鸡蛋内部有碰撞。众人猜测,这蛋中还有一个蛋。      宋庆莲介绍说,大约在10天前,自己早上5点多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饭,就听见鸡窝里有鸡在叫唤。“那动静和别的鸡叫得不一样,当时还寻思这鸡叫声怎么那么奇怪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在努力产蛋。”      早晨6点左右,宋庆莲到鸡窝附近收拾柴火,隐约间看到鸡窝里有个蛋,于是就捡了出来,放到手里一掂量,宋庆莲吓了一跳:“我的天啊!这么大的一个蛋,当时上面还带着血丝和一层薄皮。说实在话,心里还真有点怕。”宋庆莲连忙回家,将蛋洗干净,才将这个蛋看仔细。“太大了!这么大的鸡蛋从来都没看到过!”      “家里正好有天平,就称了一下,215克!这可是四两多重啊,顶得上四个正常的鸡蛋!”宋庆莲没舍得吃,一直保存在冰箱恒温室中。产一个巨蛋还不算啥。随后的一段时间,这只“战斗鸡”又产下了一枚巨蛋,可惜之后的这枚蛋碎掉了。“但是从留下的蛋壳和蛋黄看,不会比现在的这枚小。”据宋庆莲介绍,产这只巨蛋的母鸡刚满一岁,体型和它的“姐妹”们没有什么区别。“这只鸡从来不在家呆着,特别愿意出去闲逛!”宋庆莲说,希望这只鸡能够保持状态,产下更大的蛋。      记者在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官方网站上查询得知,山东省枣庄市李恒养的一只鸡2010年7月28日产下一枚特大鸡蛋,长7.7厘米、宽5.3厘米、重320克,创世界上最大的鸡蛋纪录。虽然宋庆莲家的这枚鸡蛋没有达到世界纪录的标准,但怎么也算得上百里挑一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