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羊子💝 乐羊子35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222 粉丝数: 539 发帖数: 31,187 关注贴吧数: 52
雪中情爱心传递站暂行条例 雪中情爱心传递站暂行条例 1:凡是加入雪中情爱心社的各街、各小区、各村志愿者社员均可为自己店铺申请做爱心传递站,非志愿者申请设站请先加入本社QQ群(538093319),然后联系社长或本社事务管理员刘胜良登记注册志愿者。有特殊原因的,由管理层讨论决定。通过管理层审核者半价发放金属站牌、旗帜与旗条标(另一半资金目前暂由群外爱心人士依其个人意向捐助),旧衣物展示架一个免费提供,志愿者卡自费,由社里统一定做。所在各街、小区、村镇辖区人口在1000以内设一个站,1000上酌情增设。 2:自觉爱护雪中情爱心社的形象与名誉,认真履行爱心传递站职责,积极参与本社举办的各种公益慈善活动。尊重捐赠者与受捐者人格尊严与隐私,不准冷落嘲笑讥讽,文明交谈。爱心传递站站长应热情礼貌接待捐赠者与领取捐赠物者,并引领其签字登记(本人地址、捐赠时间、捐赠物名、数量、姓名、联系电话),亦可按手印,若匿名自愿。各种爱心物资要爱护不得损坏,捐赠与领取登记要仔细字迹应清楚。 3:为本社运行发展或通过本社向求受助者捐赠现金,50件以上衣物、贵重物品、价值50元以上的生活用品、生产、交通工具等,站长应及时登记入册,对于捐赠物内如夹带现金、有价证劵、存折、银行卡等财物,站长均无权私自处理,更不许据为己有。一定要做记录备案并上报社部,等待捐赠者认领,大额资金证劵卡社部积极寻找物主,对于无法确认归还的爱心社将做为公益活动经费使用或捐资捐出,不适合使用的证劵卡折等一律封存。 4:捐赠方向以本地人群为主,有需要即可领取,孤寡残弱等弱势群体优先。在此基础上,尽量尊重捐赠者意愿意向,有意把物品捐赠给外地的,站长如解决不了的,可联系转交爱心社部解决。 捐赠物资收取与领取办法:每周周六周日两天穿着志愿服,门店前展示衣物等,遇不良天气或与个人生活安排有冲突可择日。其它时间若有捐赠或领取物品的人来站均要受理。书籍每人2~4本,衣物3件,一般生活用品一件,每月限领两次。价值较大的物品限领一件,比较贵重的由社部处理。所有捐赠物品禁止任何志愿者私自留用。 对于有需求而站点没有的物品请站长积极向社部反馈,能解决的社部积极协调设法给予解决。收上来的捐赠衣物应联系上交社部消毒后才能发放供需要者领取。 5:爱心传递站也应免费提供一些便民措施,县城沿街各站点自身有必需饮水设施,桌凳等物,方便清洁工人或路人免费提供饮水、引路等,为乞讨流浪无家可归者提供临时救助,联系民政部门帮其解决问题。 6:各站站长应牢记志愿者不为名利的精神,珍惜荣誉,以身做则。本社社旗、社标、站牌、站旗等不得用于商业炒作宣传,亦不得在广告发行物与商家传单上刻意印刷。 7:长期不作为或违反2、3、4条规定,情节严重,对雪中情爱心社形象、名誉与捐赠物资等造成重大损失与影响,经管理层讨论后半数以上管理员同意撤销爱心传递站的,将收回站牌、旗帜与本社爱心物资,取消店主在本社志愿者资格并清理出爱心社。因为不能抗拒的原因、门店不再经营,或个人不想再继续做为爱心传递站的,可以向管理层报告申请撤销,站牌旗帜及其它爱心物资由组织收回。 雪中情爱心社联系方式: QQ群:538093319 贴吧群:孟村贴吧公益(1414339146) 群主 手机:15127754229 QQ:891149662 微信:xxs891149662 贴吧ID:乐羊子35 :雪中情36 本社事务管理员刘胜良 手机:15130763928 QQ:1933146019 微信:L763928
别人尊重你,不见的说明你优秀,但别人一定很优秀…… 转载: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庄严你自己。——仓央嘉措 懂得尊重别人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真正做到尊重别人,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话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优秀的人对谁都会尊重。尊重领导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属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大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可以说尊重的魅力无限。 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应有的自尊。只有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其实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一家生意红火的蛋糕店门前站着一位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乞丐。旁边的客人都皱眉掩鼻,露出嫌恶的神色来。伙计喊着‘一边去,快走吧。’乞丐却却拿出几张脏乎乎的小面额钞票小声地说:“我来买蛋糕,最小的那种。” 店老板走过来,热情的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小而精致的蛋糕递给乞丐,并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说:“多谢关照,欢迎再次光临!”乞丐受宠若惊般离开,要知道他从来没有受过如此殊荣。 店老板的孙子不解,问道:“爷爷,你为什么对乞丐如此热情?” 店老板解释说:“虽然他是乞丐,却也是顾客呀。他为了吃到我们的蛋糕,不惜花去很长时间讨得的一点点钱,实在是难得,我不亲自为他服务怎么对得起他的这份厚爱?” 孙子又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收他的钱呢?” 店老板说:“他今天是客人不是来讨饭的,我们当然要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钱,岂不是对他的侮辱?我们一定要记住,要尊重我们的每一个顾客,哪怕他是一个乞丐;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顾客给予的。”小孩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这个店老板就是日本大企业家堤义明的爷爷。堤义明坦言,当年爷爷对乞丐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后来曾多次在会上讲到这个故事,要求员工像他爷爷那样尊重每一个顾客。 可以想像,这里的“尊重”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貌,而是来自于人心深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这样的尊重绝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响;惟其如此,才最纯粹最质朴也最值得回报。 心宽一尺路宽一丈,敞开心胸善待所有人。无论是你喜欢的还是讨厌的,无论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都要尊重他们,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诗词入门第一节:诗词与音乐(转) 胡跃荣《诗词入门》第七章:音乐语言。 1,平、仄与韵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诗词的乐理 2,诗词与音乐 3,体验音乐语言 4,诗词格式判别简要 第七章 音乐语言 第一节 平、仄与韵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诗词的乐理 通过上一章的实例所表达的内涵,就说明了,我们更需要找到唐与宋词之间的必然关系,但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呢? 社会总是发展的,语言文化从来都是而且也只能是顺应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变化,在文化的发展变迁中,旧文化模式如果能够被新文化模式融合的便被新文化同化了,不能同化而又不会妨碍新文化发展环境的而且还能够为新文化提供营养的才可以并存,而妨碍新文化发展的必然会被淘汰!谁也不要想将旧文化模式一成不变地移植到新文化体中,那只是幻想而已,复古在任何时候都不受欢迎。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而且应该快速地解决的真正问题首先是:现代文化如何从唐诗宋词文化中吸收营养并为唐诗宋词文化施肥、养护?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才能使唐诗宋词这类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会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与现代文化并存,然后并茂? 但麻烦的是,在现代人还根本不知道唐诗宋词究竟可以给我们提供什么营养的前提下,或者说还根本就对唐诗宋词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杜撰了许许多多的莫须有的所谓艺术性问题,让人们对唐诗宋词更觉得迷惘了!这究竟有什么好处?比如说,在唐诗宋词的某种格律中的某个字处究竟用上、去、入声中的哪个更好之类的问题肯定是不科学的问题,而且就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语音发展时期,这样的问题都有着许多不确定性。把这些本来就不可能有定论的问题夹杂在如何为唐诗宋词保持土壤的问题之中只能有百害而无一益,实际上是从另一个极端直接阻碍了唐诗宋词的传承和发展。 既然宋词是对唐诗的发展,自然在格律方面就会有更多的变化和更细腻的艺术性特征,而这本书所要谈的只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最具普遍性的特征。例如现代人的“拗救”通常只和他全人对语音发音的感觉有关,甚至可能与他个人的感觉都没有关系,所以这种所谓的技巧都不能作为人们学习和创作诗词的基础!至于宋词的哪个词牌在哪个仄声字处用上、去、入声中的哪个更好,这将在后文深入细致地剖析。 第一,我所谈的传承唐诗宋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事,而不只是以唐诗宋词研究为终身职业的少数人的事。所以,我要谈的只是基本原则和基础水平,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素养,那是个人的事,或者说是个性发展的事,我主张自由发展而决不想对别人想怎样去创作唐诗宋词说三道四,但坚决反对任何人将自己的偏见和个人嗜好强行塞到唐诗宋词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中来! 第二,即便是聆听和品评声乐,各人的感觉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这自然可以引申到语音问题上。在人群的语言系统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地方语言的存在以及即便是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强制同化的历史时期之后仍然不能抹去痕迹就是实实在在的佐证。比如说,对于宋词的某个词牌格律,在这个地方他认为用上声最好,而你则可能认为用去声更美,何况这种问题本就是不可一概而论的,自古以来,中国各地的语音发音从来就没有一致过,某个人把自己对语音边感觉强加于人是极其无聊的,—更是极其不道德的! 第三,在较长时间内如何维持标准吐音和标准文法,或者说,要保持某种语音和文字在一段时期的相对稳定这都是世界性难题,那么,现代人谈宋人是如何发音和对某个字的发音时如何感觉的,并且试图让现代人也会有他那样的感觉。这本身就是极其滑稽可笑的事!即便是现在广泛推行标准普通话,也没有一个地方的普通话是标准的!现代人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古人又如何解决?如果古人已经真正解决了的问题又怎么能成为现代人的麻烦?,古人写了一本关于在唐诗宋词某种格律中的某个字处究竟用上、去、人声中的哪个更好又能怎么样?那只是某个人的自以为是的、偏激的观念,或者干脆就是欺名盗世! 第四,凡事都是物极必反的,元曲正是在将文学附庸于曲艺方面走错了方向。尽管我们都珍惜元曲这个文化遗产,而公众对此艺术却并没有太多的兴趣,这和历史时期的长度无关,而是因为谁也受不了元曲是那样在语音音律上作那种没有价值的折腾,何况不论是说阳春白雪还是对下里巴人,其艺术感染力却又比唐诗宋词差得太远。“宋词和乐”的时代及宋朝以后的宋词也多少带有这个毛病,所以其作品才没有几首能够被人们广为传诵。 平仄声调之间与韵脚构成的韵律关系就是诗词的乐理。所以我认为,对于诗词格律的要求控制了平仄就行了,对语音的限制宜松不宜紧,要给唐诗宋词的爱好者有充分的体会和使用语言的自由空间,必须在语言美、语音美的大前提下求大同,容许存小异。语言从来都是在公众普遍可以接受和可以自由运用的大原则的基础上自由发展的,谁也不可能确认中华大地的东南西北哪个地方的发音最标准、最具备语音的美感!假如有谁又研究了“在宋词的哪个词牌格式的那个字处用平舌音更好,在哪个字处用卷舌音更好”之类的问题题(这种问题是完全可以提出来的)能有什么价值?最多也只有时间性和阶段性或者个案性的临时趣味,任何美的艺术都必须交给时间检验! 现在已经有的关于宋词格律的专门书籍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甚至是偏见,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的问题(艺术发展研究和考古研究不是一回事)。就连一个最基本的注意力都偏差太远:绝少有人对诗词格式所表现的韵律特征和原理进行研究,一谈到韵律时就扯到宋乐上去了!不仅仅读者不知所云,就是作者自己大约也是不知所云的!我就不相信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懂得宋乐即便是一知半解又如何能够应对那么浩瀚的宋词作品?许多诗词创作者只是将这些书作为创作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对词式的韵律以及在相应的名诗名句中去细心品味,所以往往只能抓住诗词的形,而没能抓住诗词的核,从而导致在诗词创作是碍手碍脚。一般地说,如果谁的诗词中出现了与构词法不合的自制字句,就可以断定这个人不仅仅是没有弄明白词牌的韵律特点,而且还可断言,他们没有读过多少诗词,否则的话断不会创造出一些别扭的让人无法明白的字句来。 总之,语言流畅和语音音质美是音乐语言的内核,但这只能在具体作品中让人真切感受,是没有可能决定具体标注的,而平仄的跟转关系就是最基本的保障,在普遍意义上保证了音乐语言的基调。 我在这本书里只以平水韵为蓝本谈平仄结构和这种平仄基础上的韵律要求,当然不会倡导甚至不会承认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根据他们自己的(或者根本就不是他们自己的)语音感觉所推崇的所谓宋词创作中的音律技巧,因为我和他们做的不是同一件事。我尤其反感文人相轻所形成的“文派”!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以文派自居的人必然是学识太浅,至少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夸大一部分、忽视另一部分,以致形成不同程度的残缺。更多的人却足以文派作为挡箭牌,拒绝新思想、新观念甚至拒绝学习,而在黔驴技穷时又可以呼唤帮派给自己遮羞、解围。如果硬是要对文派表态,那我只能说我更看重儒林,以文传道,以文修德。文苑派如果真的是重才华而不只是闭门造车,满足于自娱自乐、自我麻醉,敢于把自己用于孤芳自赏的东西交给人民大众,听听人民大众说说“不”字而唤醒自己的梦,自然也值得推崇,而这些都只是在建立了什么基础之后的问题了。例如,诗词的创作灵性是具备一定诗词底蕴的人对要表达的内容的自然感悟,是精熟了怎么用语言表达意境的结果,是诗词本身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特征。而自称“性灵派”的人,是否是想把诗词的这一自然属性占为己有呢?这样说来就有些滑稽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