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剑听风🌊
爱飙车的棘背龙
关注数: 139
粉丝数: 135
发帖数: 6,189
关注贴吧数: 136
意外收获
大家祝我一臂之力。正在竞选邪龙唤月吧吧主
邪龙唤月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浣熊模型一只。作者是king, 应该是因为模型爱好者。细节做得还不错。
恭喜"爱飙车的棘背龙"成为了"终极斗罗"的第104位"堂主"
关于一个可能被忽视的武魂——史莱克~~~~~~~ 还记得斗1弗兰德院长说的,史莱克学院的含义吗 怪物学院!因为史莱克是一种怪物 但是想想整个斗罗大陆系列都没有一人是史莱克武魂。 什么情况!!! 史莱克也是整个斗罗大陆系列很重要的一个词,唯一出现这个词的也就是史莱克学院了~~~
暂定(与龙同行)小说 引子: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洒向大地;当黎明的第一声龙吟响彻天际; 当新的一天开始,当旧的一天离去。那意味着 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正在谱写……
分享加提问Deinosuchus vs. Kritosaurus Resin Kit by Foulkes
转(贵州安龙坡脚剖面中三叠世安尼期 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传送门:https://tieba.baidu.com/p/6118890469
贵州安龙坡脚剖面中三叠世安尼期 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来自: 谢韬,刘石磊,楼雄英,胡智丹,周长勇,黄金元,文芠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 贵州安龙坡脚剖面新苑组位于扬子地台和右江盆地交汇处,为中三叠世台缘斜坡相沉积,在该组中上部发现了牙形石动物群,除少量分枝分子外,都归属于 Neogondolella 属,建立了 4 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lella bifurcata、Negondolella constrict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 未见顶界) 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中晚期,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对系统研究与对比罗平生物群、盘县动物群的古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地层对比、地层格架建立,探讨该时期盆地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罗平生物群( 张启跃等,2008) 是三叠纪生物全面复苏与辐射的标志性生物群,它是以食物链顶端的海洋爬行动物为主而重建的正常海洋生态系统( Solé et al.,2002; Hu Shixue et al.,2011) ,它产于关岭组二段中部的灰黑色中薄层泥晶灰岩中,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 Pelsonian 亚期( Kozur,2003) 。其北侧的盘县动物群也在该层位发现富集成层的海生爬行动物、鱼类及多门类无脊椎动物化石( WangLiting et al.,2001; Sun Zuoyu et al.,2006) 。最近通过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我们在云南泸西( HuangJinyuan et al.,2013) 、丘北、富源、贵州兴义( 谢韬等,2016) 等地发现同时期的化石点( 图 1) ,极大的拓展了该时期生物群的分布。上述古生物化石多为原地埋藏保存( 张启跃等,2008) ,这需要当时的环境、气候有利于生物的繁衍,该时期安龙雷公滩—坡段一线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生物建隆的障壁作用使西侧台地处于半封闭—封闭的局限浅海环境( 图2) ,这种特殊的古地理环境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本文在安龙雷公滩—坡段一线以东安龙坡脚斜坡相新苑组中发现同上述生物群层位同时代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对其岩石组合沉积环境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古地理环境提供资料。 边阳组( 未见顶) 22 层: 灰绿色薄层状泥岩夹土黄色中—薄层状细砂岩。 整合 新苑组 21 层: 土黄色、灰绿色薄层状泥岩夹灰质条带、灰岩透镜体。含牙形石: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Paragondolella excelsa, Prioniodella decrescens, Prioniodella sp., Lonchodina mülleri,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 8.41 m 20 层: 厚块状灰色砂屑灰岩、砾屑灰岩,单层厚度大于2 m 19 层: 土黄色薄层状泥岩夹泥灰岩。泥灰岩层面不平整,呈疙瘩状4.30 m 18 层: 灰色中厚层状含砾屑灰岩夹土黄色薄层状泥岩。含牙形石: Neogondolella cf. constricta, Cypridodella venusta,Neogondolella sp.,Cypridodella spengleri 4.32 m 17 层: 灰色厚块状砾屑灰岩,单层厚度大于2 m 4.91 m 16 层: 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夹灰色中层状砂屑灰岩。含牙形石: Neogondolella hanbulogi,Lonchodina multihamato, Neogondolella cf. bifurcata 3.06 m 15 层: 厚块状砾屑灰岩,单层厚度大于2m 3.81 m 14 层: 灰色中层状砂屑灰岩,夹薄层状砂屑灰岩。含牙形石: Neogondolella bifurcata, Prioniodella ctenoides,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Neogondolella bulgarica 4.11 m 13 层: 灰色厚块状含砾屑灰岩,单层厚度约为2 m 6.34 m 12层: 灰色薄层状砂屑灰岩夹泥岩。含牙形石: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Prioniodina excavate,Ozarkodina tortilis,Prioniodina sp. 11.99 m 11 层: 中层深色含燧石结核灰岩、青灰色极薄—薄层状泥岩。灰岩见大量生物碎屑,以海百合茎为主,泥岩具有水平纹层。含牙形石:Neogondolella bulgarica,Gladigondolella tethydis,Neogondolella cf. cornuta,Neohindeodella sp.和微体鱼类、海绵骨针等12.13 m 10 层: 薄层—极薄层灰黄色泥岩夹深灰色中—薄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含牙形石: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 Cypridodella spengleri,Cratognathodus posterognathus, Cratognathodus Kochi,Prioniodina petraeviridis 等和微体鱼类1.01 m 9 层: 土黄色、青灰色薄层状泥岩9.02 m 8 层: 灰色角砾状灰岩。含牙形石: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 Lonchodina müleri,Neogondolella hanbulogi,Prioniodina sp.,Neohindeodella sp.等及微体鱼类4.04 m 7 层: 青灰色薄层状泥岩,具有水平层理23.57 m 6 层: 青灰色薄层泥岩夹灰绿色中—薄层状细砂岩,砂岩中见大量植物碎屑21.27 m 5 层: 土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青灰色泥岩,泥岩发育水平层理,砂岩中见大量植物碎屑20.39 m 4 层: 灰色厚块状砂屑灰岩,单层厚度约为2 m,见海百合碎屑。含牙形石Lonchodina sp.和微体鱼类3.62 m 3 层: 灰—深灰色中—薄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土黄色中—薄 层状泥岩。含牙形石: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 Neogondolella bulgarica, Neogondolella hanbulogi, Neogondolella sp. , Neohindeodella petraeviridis, Lonchodina spengleri,Ozarkodina tortilis,Gladigondolella matayensis budurovi,Hibbardella sp.,Lonchodina cf mülleri,Prioniodina cf. magnidentata 等和微体鱼类10.60 m 2 层: 中—薄层状灰绿色细砂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组成,向上泥质成分增多,砂岩中见大量植物碎屑21.97 m 1 层: 灰色—深灰色中—薄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灰黑色、褐黄色薄层状泥岩,灰岩中见大量生物碎屑,以海百合茎为主。含牙形石: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 Prioniodella cf. decrescens, Cypridodella conflexa, Parachirognathus sp.,Neogondolella sp.等及微体鱼类 22 层: 灰绿色薄层状泥岩夹土黄色中—薄层状细砂岩。 整合 新苑组 21 层: 土黄色、灰绿色薄层状泥岩夹灰质条带、灰岩透镜体。含牙形石: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Paragondolella excelsa, Prioniodella decrescens, Prioniodella sp., Lonchodina mülleri,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 8.41 m 20 层: 厚块状灰色砂屑灰岩、砾屑灰岩,单层厚度大于2 m 19 层: 土黄色薄层状泥岩夹泥灰岩。泥灰岩层面不平整,呈疙瘩状4.30 m 18 层: 灰色中厚层状含砾屑灰岩夹土黄色薄层状泥岩。含牙形石: Neogondolella cf. constricta, Cypridodella venusta,Neogondolella sp.,Cypridodella spengleri 4.32 m 17 层: 灰色厚块状砾屑灰岩,单层厚度大于2 m 4.91 m 16 层: 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夹灰色中层状砂屑灰岩。含牙形石: Neogondolella hanbulogi,Lonchodina multihamato, Neogondolella cf. bifurcata 3.06 m 15 层: 厚块状砾屑灰岩,单层厚度大于2m 3.81 m 14 层: 灰色中层状砂屑灰岩,夹薄层状砂屑灰岩。含牙形石: Neogondolella bifurcata, Prioniodella ctenoides,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Neogondolella bulgarica 4.11 m 13 层: 灰色厚块状含砾屑灰岩,单层厚度约为2 m 6.34 m 12层: 灰色薄层状砂屑灰岩夹泥岩。含牙形石: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Prioniodina excavate,Ozarkodina tortilis,Prioniodina sp. 11.99 m 11 层: 中层深色含燧石结核灰岩、青灰色极薄—薄层状泥岩。灰岩见大量生物碎屑,以海百合茎为主,泥岩具有水平纹层。含牙形石:Neogondolella bulgarica,Gladigondolella tethydis,Neogondolella cf. cornuta,Neohindeodella sp.和微体鱼类、海绵骨针等12.13 m 10 层: 薄层—极薄层灰黄色泥岩夹深灰色中—薄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含牙形石: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 Cypridodella spengleri,Cratognathodus posterognathus, Cratognathodus Kochi,Prioniodina petraeviridis 等和微体鱼类1.01 m 9 层: 土黄色、青灰色薄层状泥岩9.02 m 8 层: 灰色角砾状灰岩。含牙形石: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 Lonchodina müleri,Neogondolella hanbulogi,Prioniodina sp.,Neohindeodella sp.等及微体鱼类4.04 m 7 层: 青灰色薄层状泥岩,具有水平层理23.57 m 6 层: 青灰色薄层泥岩夹灰绿色中—薄层状细砂岩,砂岩中见大量植物碎屑21.27 m 5 层: 土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青灰色泥岩,泥岩发育水平层理,砂岩中见大量植物碎屑20.39 m 4 层: 灰色厚块状砂屑灰岩,单层厚度约为2 m,见海百合碎屑。含牙形石Lonchodina sp.和微体鱼类3.62 m 3 层: 灰—深灰色中—薄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土黄色中—薄 层状泥岩。含牙形石: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 Neogondolella bulgarica, Neogondolella hanbulogi, Neogondolella sp. , Neohindeodella petraeviridis, Lonchodina spengleri,Ozarkodina tortilis,Gladigondolella matayensis budurovi,Hibbardella sp.,Lonchodina cf mülleri,Prioniodina cf. magnidentata 等和微体鱼类10.60 m 2 层: 中—薄层状灰绿色细砂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组成,向上泥质成分增多,砂岩中见大量植物碎屑21.97 m 1 层: 灰色—深灰色中—薄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灰黑色、褐黄色薄层状泥岩,灰岩中见大量生物碎屑,以海百合茎为主。含牙形石: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 Prioniodella cf. decrescens, Cypridodella conflexa, Parachirognathus sp.,Neogondolella sp.等及微体鱼类牙形石生物地层 贵州安龙坡脚新苑组剖面,牙形石化石分带性较强,具有重要的时代对比意义,可识别出 4 个与国内外进行对比的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Neogondolella bulgarica、 Neogondolella bifurcata、Negondolella constricta 和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 带。 Neogondolella bulgarica 带,下界以带分子( 图 3中 5、10) 的出现为特征; 上界以出现 Neogondolellabifurcata 为标志,此带除带分子外,其它组成分子颇多,重要的有 Neohindeodella petraeviridis,Lonchodina spengleri,L.müleri,Ozarkodina tortilis,Neogondolella hanbulogi( 图 3 中 4、8、9) ,Cratognathodus kochi,C. posterognathus, Prioniodina petraeviridis。Gladigondolella tethydis( 图 3 中 17、19、21) 贯穿整个本带,另外还伴生许多微体鱼类的鱼牙和鱼鳞化石,重要的有: Mucrovenator minimus,Complanicorona aff. C.rugosimargines。Neogondolella bulgarica 最早报道于保加利亚 Golo Bardo Mountain 地区( Budurov andStefanov,1975) ,常见于特提斯生物区和太平洋生物区安尼期 Bithynian 亚期至 Pelsonian 亚期地层( Pisa et al.,1980; Budurov and Trifonova,1995) 。在中 国,Neogondolella bulgarica 发现于贵州关岭一带的杨柳井组下部( 陈立德和王成源,2009) 和贵州省盘 县羊圈-楚皮凹剖面关岭组上段( 孙作玉等,2014) 。 Neogondolella bifurcata 带,底界以带分子( 图 3中 15、16、18) 的首出现为标志,顶界以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的首现为标志; Neogondolella bulgarica( 图3 中 14、20) ,Gladigondolella tethydis 继续延续本带,其它重要的组成分子有: Neogondolella hanbulogi,Prioniodina excavate, Prioniodella ctenoides,Lonchodina multihamato,Neogondolella sp. ( 图 3 中1) ,Ozarkodina tortilis 以及 Neogondolella cf.cornuta。Neogondolella bifurcata 最早发现于保加利亚的 GoloBardo Mountain 地区,以其为带分子建立的化石带被认为是中三叠统安尼阶 Illyrian 亚阶最下部的一个牙 形 石 带 ( Budurov and Stefanov,1972; Kozur,1980) 。在中国,Neogondolella bifurcata 见于贵州平坝板纳组( 王志浩和钟端,1994) 、贵州青岩剖面垄头组下部( 武桂春等,2008) 和贵州省盘县羊圈-楚 皮凹剖面关岭组上段( 孙作玉等,2014) 。 Negondolella constricta 带,此带的底界以带分子( 图 3 中 2、3、7、11) 的首现为特征; 顶界以 N. constricta cornuta 的出现为标志。伴生的分子有:Cypridodella venusta,C. spengleri 等。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最早由 Mosher 和 Clark( 1965) 发现于北美内华达的 Prida 组,由其建立的化石带代表安尼期Illyrian 亚期( Kozur,2003; Sweet et al.,1970) 。在 中国,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见于西藏聂拉木县土隆群中组( 王成源和王志浩,1976) 、贵州紫云石头寨剖面新苑组( 丁梅华和黄清华,1990) 、贵州平坝 肖家乡剖面青岩组( 秦典夕等,1993) 、云南开远和贵州平坝地区的法郎组和兰木组( 王志浩和钟端,1994) 、贵州罗甸檬江剖面许满组( 王红梅,1996) 、贵州罗甸关刀( 2) 剖面关刀岩楔( 王红梅等,2005) 、贵州青岩剖面垄头组下部( 武桂春等,2008) 、贵州省盘县羊圈-楚皮凹剖面关岭组上段( 孙作玉等,2014) 和贵州册亨坡段组( 薄婧方等,2017) 。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 带,此带的底界以带分子( 图 3 中 12) 的首现为特征,未见顶。伴生分 子 有: Paragondolella excelsa, Prioniodella decrescens, Lonchodina mülleri 等。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cornuta最早由Kovács等( 1990) 基于Nicora 等( 1984) 从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划分出的“cornuta ”形 态 型 建 立。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 在地层中的首现,大致对应安尼阶 Illyrian 亚阶 底 界 ( Meco, 1999 ) 。 在 中 国,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 见于贵州罗甸关刀( 2) 剖面关刀岩楔( 王红梅等,2005) 、贵州省盘县羊圈-楚皮凹剖 面关岭组上段( 孙作玉等,2014) 。岩性组合特征 根据岩性、岩相等组合特征,该剖面在垂向上可以划分为 3 个岩性段: 一段( 1~4 层) 和三段( 8~21层) 岩性主要为夹薄至厚层块状生物碎屑岩、砂屑 灰岩、砾屑灰岩和中—薄层粉砂岩、细砂岩的黄灰色泥 岩 ,根 据 沉 积 特 征 、剖 面 序 列 等 宏 观 特 征 观 察 ,泥岩系原地慢速悬浮堆积即背景冲积物,生物碎屑灰岩均为异地搬运沉积,物源来自于北侧的上扬子台地,依据规模和层内结构可以分为碎屑流、浊流和规 模较大的块体流异地堆积( 即楔状体) ( 图 4a—d) ;二段( 5 ~ 7 层) 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的浊 流 沉 积 ,细 砂 岩 、粉 砂 岩 中 可 见 植 物 碎 片 和 炭 屑 ,为来自不同方向的陆源碎屑岩( 图 4e、f) 。综合分 析总体为一套台缘斜坡相沉积。 罗平生物群、盘县动物群位于牙形石带Nicoraella kockeli 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Pelsonian 亚期( Zhang Qiyue et al.,2009; Sun Zuoyu et al.,2006) 。Nicoraella kockeli 最早报道于德国盆地 Muschelkalk 组( Tatge,1956) ,它是德国盆地和特提斯生物区安尼期 Pelsonian 亚期的标志分子,通常与 Pelsonian 亚期菊石分子共生( Kozur,2003; Pisa et al.,1980; Kozur,1980; Narkiewicz,1999) 。安龙坡脚剖面新苑组剖面该段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 Bithynian 亚期至 Illyrian 亚期,未进入拉丁期,该 段地层可以邻区进行对比。从罗平大洼子到安龙坡脚,由西向东,沉积格局 为半局限—局限台地—台地边缘滩—台缘斜坡—深水盆地( 图 1) ,其相带特征如表 1 所示。半局限台地内关岭组沉积灰岩夹泥岩、白云岩的岩石组合,具有水平层理、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化石丰富。局限台地内花溪组沉积以白云岩为主的一套组合,具有藻纹层、水平纹层,小型交错层理、鸟眼构造,大化石稀少,显示水体安静而咸化的特点。台地边缘生物滩坡段组主要沉积一套浅灰色、灰白色厚块状砂屑生物屑灰岩,生物屑主要为藻屑,而砂屑的磨圆度和 分选性好,为亮晶方解石胶结,显示了海水浅而水动力强的环境特征。台缘斜坡新苑组为一套砂泥岩、灰岩夹砾屑灰岩的岩石组合,塌构造发育,化石丰 富,主要以菊石、双壳和腕足为主。深水盆地许满组出露一套深水灰泥与陆源碎屑浊流沉积,陆源碎屑 浊积岩由粉至细砂级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复理石岩系,发育典型鲍马序列。 这种岩性、岩相的变化,直接导致中三叠世安尼期生物群落、海洋环境的改变。沿安龙雷公滩—坡段一线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生物建隆的障壁作用使西侧台地处于半封闭—封闭的局限浅海环境,水动力 较 弱 ,水 体 较 闭 塞 ,但 可 能 仍 与 其 东 的 广 海 相 通 ,这样的古环境有利于生物繁殖。在罗平生物群产出层位水平纹层发育( 白建科等,2011) ,反应水体宁静; 且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气候比较温暖潮湿( 孙媛媛等,2009; 周长勇等,2014) ,生物大量繁殖。这种在台缘浅滩带之后,位于局限浅滩带内侧的古地 理环境为古生物繁衍的较佳场所,如中三叠世拉丁期的兴义顶效贵州龙动物群( 杨瑞东,1997) 、晚三叠世卡尼期的贵州关岭生物群( 王尚彦,2006) 。 同时,在坡脚剖面 3 层、4 层、8 层、10 层、11 层发现大量的鱼牙和鱼鳞化石,其中 Mucrovenator minimus 在美国内华达州西北部的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中也有发现( Cuny et al.,2001) ,其在坡脚剖面对应为牙形石 Neogondolella bulgarica 带,同罗平生 物群时代相当( Budurov and Trifonova,1995; Zhang Qiyue et al.,2009) ,由于罗平生物群以含大量鱼类化石为特征( 张启跃等,2008; Hu Shixue et al.,2011) ,推测这些鱼牙和鱼鳞来自西侧的台地内部。在贵州安龙坡脚剖面新苑组上部的层段中建立了 4 个与国内外进行对比的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 为: Neogondolella bulgarica、 Neogondolella bifurcata、Negondolella constricta 和 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 未见顶界) 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 Bithynian 亚期至 Illyrian 亚期,未进入拉丁期。该剖面垂向上可以划分为 3 个岩性段,岩石组合为一 套 砂 泥 岩 、灰 岩 夹 砾 屑 灰 岩 ,是 台 缘 斜 坡 相 沉 积 ,可 同 台 地 相 关 岭 组 、花 溪 组 ,台 地 边 缘 生 物 礁 、滩 相坡段组以及深水盆地相许满组进行对比,对探讨该时期盆地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住院中国的古生物学蒸蒸日上!
恐龙吧终于十级了
本吧官方水贴 本吧官方水贴。 请之前水贴的吧友删帖 谢谢
一个非常有趣的模型。底部是一个削铅笔机做工挺精细的 一个非常有趣的模型。 底部是一个削铅笔机 做工挺精细的
搞到一个很有趣的模型。做工很精细。正下方居然还是一个削铅笔机
PNSO的角鼻龙复原科学吗?
PNSO角鼻龙!终于到货了。 PNSO角鼻龙! 终于到货了。
萌新第一弹。游戏人物模型。有兴趣的可以私聊。
什么情况,还有这种操作!
游戏人物模型手办感兴趣的私信。 游戏人物模型手办 感兴趣的私信。
有人用辣条钓过鱼吗? 真的想问问 效果怎么样?
官网上搞到几张图
僵尸世界大战第二期没了? (爱奇艺) 第二期看不见了
sideshow恐龙模型
就今年,快要出了!好激动 就今年,快要出了! 好激动
看我这一手控鹤擒龙,练至大成随手一握,first blood!!!
超棒1:35大白鲨,巨齿鲨无所谓啦。快来看看
b-rex 是什么?
给给建议
来一波爆笑斗兽
分享加提问
关于恐龙的命名问题 刚刚看了一个演讲产生了一个问题 演讲如下:(Jack Horner应该是个大佬) 现在我想就年龄问题 请大家举个手 或是鼓个掌 我想知道 在座有多少人的年龄介于3至12岁之间? (笑声) 没有是吧? 我知道了 今天我要来讲一讲恐龙 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有多喜欢恐龙吗? (鼓掌) 恐龙是种很有趣的东西 00:48 (笑声) 00:50 不过今天 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它们 从恐龙身上我学到了一些东西 那就是尽量别让自己灭绝了 (笑声) 就这么简单 01:03 (笑声) 01:07 人们常常问我 事实上,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 为什么小孩子都那么喜欢恐龙? 恐龙到底有哪里特别吸引人? 这时候我一般会这么回答 因为恐龙很大,很与众不同 而且它们灭绝了 是的,所有恐龙都灭绝了 虽然我也不能百分百肯定 不过我们马上就要讲到重点了 所以恐龙总体来说就是 很大,很与众不同,而且已经灭亡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 会“变形”的恐龙 及它们过早灭亡的原因 01:45 我们印象中的恐龙 有大有小,形态各异 有许多不同的种类 很久以前 大概是二十世纪初的时候 各大博物馆都对恐龙很感兴趣 他们四处搜集恐龙化石 这个过程非常有趣 因为每个博物馆都想要比别人更大更好的 恐龙化石 所以如果多伦多的博物馆 找到一个大家伙——霸王龙 那么渥太华的博物馆就一定要找到一个更大、更好的 才肯罢休 当时几乎所有博物馆都是这样 所以所有人都在四处寻找 大型的恐龙化石 这是在上世纪初的时候 02:33 到了1970年 有些科学家就开始思考 怎么回事 看看我们找到的这些恐龙化石 全都这么大 那小恐龙去哪了? 科学家们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做研究、写论文 “小恐龙到哪里去了?” (笑声) 你要是去博物馆就能发现 那里根本就没有几个小恐龙 人们假设——这也正是问题所在 人们假设 如果小恐龙、或者说幼年时期的恐龙 真的存在的话 应该很容易被辨别出来 既然有大恐龙 就应该有小恐龙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全是些大家伙 03:30 这就让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科学家都是很自负的 他们都很喜欢给恐龙起名字 他们喜欢给任何东西起名字 所有人都想要一个自己亲自给起名的新动物 (笑声) 所以每当他们发现一个新物种看起来有一点点不一样 他们就给它起一个新名字 这样一来 我们就有了一大堆不同名字的恐龙 04:02 1975年 有个人脑子里突然灵光一现 这个人就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彼得·道森博士 他意识到 恐龙的发育过程 其实和鸟类很相似 而与爬行类动物 却不怎么一样 然后 他拿食火鸡举了个例子 食火鸡这种鸟很酷——事实上 所有头上有冠的鸟都很酷 因为它们直到 发育到成年个体的百分之八十的时候 头上的冠才会开始生长 现在我们仔细想想 它们实际上一直保持着幼年时期的特征 直到发育过程的后期 这种颅骨发育 非常的迅速 所以 如果你看到一只 发育到百分之八十的小食火鸡 你也认不出来它是一只食火鸡 你会觉得这是两种不同的动物 05:12 这就是问题所在 彼得·道森认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他拿鸭嘴恐龙 来举例说明 他把幼年鸭嘴龙 和成年鸭嘴龙放在一起比较 如果它的生长 是呈线性发展的 那么幼年鸭嘴龙应该有一个 差不多成年鸭嘴龙一半大小的顶冠 但事实上 百分之六十五即将成年的小鸭嘴龙 都没有顶冠 这就很有意思了 看来这就是使人们的思维 走入误区的地方 我的意思是 如果人们能接受并发展彼得·道森的发现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恐龙种类 就会少得多 但是别忘了,科学家都是很自负的 而且特别喜欢给东西起名字 所以当他们发现了与原先不一样的恐龙 还是会不断地给它们取新名字 06:12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方法 可以测定一只恐龙,或是任何一种动物 是幼年的还是成年的 那就是切开它们的骨头进行分析 但是你也能够想象 要去切一只恐龙的骨头还是挺困难的 因为在博物馆里 这些骨头相当珍贵 他们把每一块骨头 都包着泡沫放进小罐子里 保存得好好的 如果你拿着锯子走进去说要切开这些骨头看看 恐怕不会受到太多欢迎 (笑声)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没这个机会 但是我也有一个博物馆 我也搜集恐龙化石 而且我一点也不介意把这些骨头切开 所以我就把它切开了 07:05 (掌声) 07:10 如果你切开小恐龙的骨头 会发现里面空隙很大呈海绵状,如图A 如果你切开老恐龙的骨头 则会发现里面的骨质排列很紧密 所以你知道这是一根已经发育成熟了的骨头 这就很容易分清楚了 现在 我们来看看这个 在北美洲,美国的北部平原 和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及萨斯喀彻温省南部平原 有一种叫做“地狱溪地层”的岩石群 在那里发现了最晚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化石 一共有12个 我们可以看到 这是12个已经灭绝了的 恐龙化石 我们现在就是要 研究这些化石 我的学生,还有其他工作人员 我们一起把这些骨头切开 你也知道 切开一条恐龙的腿骨也就算了 但是你要是去博物馆 问他们:“你介不介意我把你们的 恐龙头骨切开?” 他们一定会说:“***。” (笑声) 所以,在这12个恐龙化石里 我们先看看这三个 08:30 这三个都属于厚头龙类 大家都看得出来 它们之间是有亲缘关系的 人们普遍假设 它们是堂兄弟 或者这之类的关系 但从来没有人想过 它们的关系可能比这还要近得多 换句话说 人们看到的是它们之间的差异 但是 如果你想判断 两个人之间是否有亲缘关系 你肯定不会去看他们有多不同 而是寻找他们的 相同之处 09:08 现在人们只注意到了 这三种恐龙不同的地方 厚头龙的颅顶大而厚 脑后有一些小的突起 鼻端也有不少瘤状物 第二种恐龙——冥河龙 和厚头龙生活在同一时期 它的脑后有数根钉状尖刺 颅顶很小 鼻子上也有瘤状物 第三种恐龙叫做龙王龙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霍格沃茨” 因为它和小说中描写的“龙” 非常相似 它脑后也有钉状的尖刺,鼻子上有瘤状物 但没有颅顶 09:51 没有人注意到这三种恐龙鼻子上的瘤状物非常相似 他们一下子就下了结论: “这是三种不同的恐龙 龙王龙应该是最原始的一种 这种又应该比那种原始” 我就不明白了 他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如果光从头骨来看的话 把它们以大小顺序排成一列 就成了这样 龙王龙是最小的 其次是冥河龙 厚头龙最大 这是不是应该 给我们一点启示了? (笑声) 但可惜他们都没发现 我们也知道是为什么了 因为科学家们最爱给东西起名字 10:39 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些头骨切开的话 龙王龙—— 我把我的龙王龙给切了—— 看!里面是海绵状的 非常疏松 这说明这是一只幼年的恐龙 而且它长得很快 会越长越大 如果你切开冥河龙的骨头 会发现也是一样 它的颅顶虽小 却发育得 非常迅速 最有意思的还是龙王龙脑袋后面的尖刺 它也长得非常快 而冥河龙脑后的刺 却是在退化的 也就是说它在颅顶变大的同时 尖刺会越来越小 我们再看厚头龙 它的颅顶非常坚实 而它脑后的突起 也是在退化的 11:29 所以,就光从这三种恐龙来看 作为一个科学家 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出这样的假设: 这是同一种动物的 生长序列 这样一来 冥河龙和龙王龙 就不得不“灭绝”了 (笑声) 好了 现在我们还剩下 10种恐龙要研究 12:05 我和一个在伯克利的同事 一起研究了三角龙 我们发现在2000年前—— 我想想 三角龙是在19世纪发现的 但是在2000年之前 从来没有人见过幼年的三角龙 世界上几乎所有博物馆都有三角龙的化石 就是没有一个小三角龙 我们都知道为什么,是吧? 因为大家都想要大的 所以每家博物馆都有一个大的 我和我的同事在外面搜索了一圈 结果发现了许多小三角龙 它们到处都是 所以现在我们的博物馆里收藏了一大堆小三角龙 (笑声) 大家都说这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博物馆 小博物馆里自然是小恐龙 12:56 (笑声) 12:59 仔细观察一下三角龙 你能看到它在变化、在“变形” 在小三角龙长大的过程中 它们的角是向后弯曲的 但当它们长大之后 角却变成了向前弯曲 这是不是很酷? 我们再看看它头盾的边褶 有很多小小的三角形骨突 这些骨突会逐渐长大 使头盾的边缘逐渐平滑 这和厚头龙脑后的尖刺 是类似的 因为我的博物馆里有幼年的三角龙化石 我就把它切开 来看看 结果发现小的三角龙骨头内部果然是海绵状的 中等大小的骨头内部也是海绵状的 但最有意思的是 成年三角龙的骨头内部居然也是海绵状的 它的头骨都达到两米长了 非常的大 13:52 不过在这个地层内出土的化石里面 还有另一种恐龙 与三角龙非常相似,只不过还要更大些 叫做牛角龙 当我们切开牛角龙骨头化石的时候 发现骨质发育非常成熟 但是牛角龙的头盾上有这种很大的孔洞 所有人都说: 三角龙和牛角龙不可能是同一种动物 因为这种比那种大太多了 (笑声) 而且头上还有洞 我就问他们:“你们见过小牛角龙吗?” 他们回答:“这个还没有, 但是它头上有洞啊” 14:33 所以,我的学生约翰·斯堪那拉 对我们所有馆藏的化石进行了研究 他终于发现 在三角龙身上 这些洞就开始形成了 当然,到了牛角龙时期才完全打开 约翰发现了一个处于 三角龙向牛角龙转型时期的化石 非常的神奇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 牛角龙其实是 长大了的三角龙 当我们给恐龙起名字 或者说给任何东西起名字的时候 都倾向于保留原有的那一个 而放弃新取的那一个 所以牛角龙就这么“灭绝”了 至于三角龙,如果你看新闻的话 就会发现好多新闻主播都搞错了 他们认为应该保留“牛角龙”这个名字,而放弃“三角龙” 但这是不会发生的 15:24 (笑声) 15:30 好,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用在许多种恐龙身上 比如说,埃德蒙顿龙 和大鸭龙 顾名思义 大鸭龙就是很大的鸭嘴恐龙 它们也是一对这样的组合 同样,我们还是从它们的骨组织入手 骨质分析告诉我们 埃德蒙顿龙是幼年恐龙 或者顶多是青少年恐龙 而大鸭龙则是成年恐龙 根据个体发生学 “大鸭龙”也灭绝了 16:02 所以我们就可以一直不断地这么做 最后我要讲的 是雷克斯暴龙(即霸王龙) 现在我们有两种恐龙 暴龙和矮暴龙 (笑声) 现在我们自然而然产生怀疑了 (笑声) 但是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 他们仔细检查后说: 小的那个有17颗牙,大的才12颗牙 这怎么可能是同一种呢? 我们还不知道哪种恐龙 是越长大牙越少的 所以它们肯定 是两种不同的恐龙 所以我把它们都切开了 果然和我想的一样 矮暴龙是幼年的恐龙 暴龙的骨头则成熟得多 而且看起来还会继续长大 在我工作的洛基博物馆里 有四具暴龙化石 所以我有机会把它们都切开来 但是我发现我根本用不着这么做 因为我只是简单地将它们的下颌骨按顺序排列起来 就发现最大的一个有12颗牙 第二大的有13颗牙 第三大的有14颗牙 当然了,矮暴龙有17颗牙 然后我们就跑去其他博物馆里看别人收藏的暴龙 发现了一只有15颗牙的 这下事情又简单了 暴龙(即霸王龙)的个体发生序列中 是包括矮暴龙的 这下我们又能从恐龙名单里划掉一个名字了 17:34 (笑声) 17:36 所以 到了白垩纪末期 我们还剩七种恐龙 这个数字 听起来就合理多了吧 你也知道 我这次演讲的主题对刚上四年级的小男生可能没什么吸引力 他们喜欢他们的恐龙 他们印象中的恐龙 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18:06 (笑声) 18:08 谢谢大家! 18:10 (鼓掌)
暂定(与龙同行)小说 引子: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洒向大地;当黎明的第一声龙吟响彻天际; 当新的一天开始,当旧的一天离去。那意味着 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正在谱写…… 三个吧同时更
分享一下我是恐龙迷,比较感兴趣侏罗纪公园的一款 分享一下 我是恐龙迷,比较感兴趣 侏罗纪公园的一款
暂定(与龙同行)小说 怎么说呢,学习忙。 但是就是喜欢古生物,喜欢恐龙。。。 我不是大佬,但是我不想当那种只看不说的人。 所以想壮壮胆~~~~~~~~~~~~~~
去年佛罗里达海钓图。发出来看一下。
暂定(与龙同行)小说
想写小说 怎么说呢,学习忙。 但是就是喜欢古生物,喜欢恐龙。。。 我不是大佬,但是我不想当那种只看不说的人。 所以想壮壮胆~~~~~~~~~~~~~~
新人报道 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关注
路过就看看。
关于霸王龙羽毛的问题。 关于霸王龙羽毛的问题。
关于霸王龙的羽毛最新消息 关于霸王龙的羽毛 最新消息
美国钓鱼季节快到了。在专卖店里,买了一支鱼竿。本人对于路亚完 美国钓鱼季节快到了。 在专卖店里,买了一支鱼竿。 本人对于路亚完全是一张白纸。 有没有大佬帮我看看,这支竿子怎么样?
美国乡村古董店
话说我们吧里也太冷清了。 话说我们吧里也太冷清了。
哇!第九! 好兴奋!
新做了一个三角龙。
小萌新冒个泡. 此吧可以交流路亚吗?
天哪,我居然发现了一个吧 我能不能也参与写小说的小组呀
第404,嗯,比昨天好点 签到前十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因为上学的缘故。我默默地原谅了我525名签到的结果......
急急忙忙地做完了就来发了。
第一次用粘土捏的。各位看看感觉怎么样?
这个水平在吧里是个什么等级。
参赛作品
“萌新”报道,我从地狱溪仙国吧而来。
超级有趣的水贴 大家从10000开始一次往下数 每个人不能连续发两次!
(水)新人报道! 喜欢古生物 长大想当古生物学家 请多多关照
谷歌上面找到的。应该是侏罗纪世界2的废案
新人报道! 新人报道! 大家多多关照。喜欢古生物!
新人报道!大家好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