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乐天的无聊 司徒乐天的无聊
关注数: 7 粉丝数: 100 发帖数: 5,808 关注贴吧数: 15
@老醉,再关于游戏。 说到游戏这个话题,当年我大学系内,最好的就业方向就是几大互联网企业的游戏向。无论是美术类还是技术类。其实从大一进去就有这个信息了,但是我一直对于往这个方向发展下不了决心,直到毕业前定下方向,也没有往那边去。 在隔壁帖子之所以会提到这个,是因为你提到投资,而游戏业在当下似乎是极其入钱的行业,至少在企鹅,已经高到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了——顺便绕回隔壁话题,蚊子少也是肉,多了也恐怖,游戏业似乎就是以这种底层的大量蚊子肉堆砌起来的极高收入。 之前看了一本书,叫《游戏改变世界》,里面将游戏的地位拔高到拯救世界的地步,事实上就是无限拔高游戏作为现实世界缺陷安慰剂的作用,再预言强调虚拟技术和内容扩展补充对于人类的贡献,当然这块内容跟上面我说到的“游戏”比可能太宏观了,也许我们就聊聊当下的几种游戏,网页端,移动端,PC客户端。 事实上企鹅在微信平台上推出的几款游戏,敛财的嘴脸都已经赤裸到不加掩饰了。那某种程度上,这种状态是否会是昙花一现? 再说另外一件事,在游戏部门的朋友戏称,企鹅的《斗战神》项目是亲儿子,日入与其他其他某个当红项目相近(差后者20%),前者可以放假分红,后者要炒人催KPI——这里有个矛盾点,前者是赚了吆喝捧了中国自研游戏的牌子,但是后者明显玩家更多,玩家多明显说明受众更喜欢后者,那从游戏的本身来说,后者才更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吧? 我自身玩过的游戏实在太少,仅是DOTA玩过从高二到大三这几年,所以想到什么说了什么,权当抛砖引玉。
【转 讨论】史上最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 思想实验是一种精神上的观念或假想,通常和谜语相似,是哲学家和科学家用以了解什么是大众思想的一种简单方法。他们的运用在如哲学和理论物理(理论物理无需做实验)等抽象领域是最为广泛的。他们像是为思想准备的一份大餐,最终给出复杂的答案。即使思想实验本身也会有无法理解的时候,这并不奇怪。下面是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还有他们所要表达的哲学、科学和伦理意义。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 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8.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解读: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