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lvxiao newlvxiao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368 关注贴吧数: 1
[原创]谁的锦帕飘散在风中——深度解剖《金枝欲孽》大结局 虽然我爱看港剧,但对他们的古装戏却敬而远之,粗糙的制作和太多的Bug让我实在提不起兴趣,各位TVB的Fans们不妨回忆一下,90年代以来公认经典的TVB剧有哪一部是古装?正因如此,尽管金枝欲孽好评如潮,但我仍然等了大半年,看了不少评论后方才下定决心一窥全豹。金枝欲孽如何经典不用我多说,毕竟这方面的评论已经不少,但最令我叹服的就是金枝的编导能做到意在言外,很多事情仅仅是点到为止,让观众自己去体会,这是金枝欲孽比一般TVB剧高明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大结局,若是大家多看几遍就会发现,导演要告诉我们的远比我们看到的多,下面就想谈一谈孔武从旧衣中找到的那方绣诗锦帕。乍看之下,那方锦帕乃是安茜多年前所绣,辗转为孔武所获,最终成就了二人的一段情缘,不过仔细想来又觉不妥,因为整部剧从头至尾也没有交代谁才是锦帕的所有者,而在大结局中,当如妃随口吟出帕上诗句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她才是锦帕的真正拥有者。沿着这样的思路,我把全剧再看一遍,发现导演果然已经数次做出了暗示,第一个对锦帕进行身份鉴证的是小禄子,孔武求他鉴别锦帕是否为安茜所绣,作为一个一直默默关注并深爱安茜的人,锦帕是否为自己爱人所绣应该很容易分别,而小禄子却不能确认,这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而接下来当事人的表态更说明了她不识此帕:安茜曾在不同场合说过自己读书不多,既然如此,她就不可能绣下那首词;另外,孔武曾把锦帕拿到安茜面前,以证明二人有缘,可是安却毫不犹豫的否认,按照TVB剧的一贯套路,如果安茜是为了让孔武死心才这么说,那么她至少应该有一丝震惊或者犹豫的表情,这样才能反映她内心的矛盾,更能打动观众,可是导演却偏偏没这么做——这已经是导演第三次给观众暗示了。当然,以上的暗示太过隐晦,若是初看绝对不会发现,于是导演又在最后关头再度给出了非常明显的暗示,那就是如妃吟诗。锦帕上的词如妃只看过一次,并且只是粗略的一览就若无其事的还给了孔武,怎么可能记得上面的词?唯一能解释的就是,词根本就是她自己所绣,试想,仅仅因为孔武在最危难时帮过自己就对对方心生爱慕,这绝不可能在如妃这样一个功于心计的人身上发生,而如果如妃从一开始就知道孔武是有缘人,那么安排二人逐渐相爱也就不那么生硬了,可惜形势已经决定了二人之间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她最终决定爱屋及乌,救下安茜并且刻意成全孔安二人,现在看来,全剧中城府最深,也爱得最深沉的不是安茜、尔淳、玉莹,而应该是如妃。明白了以上道理,那么金枝欲孽的结局我们也要重新考虑,比如安茜究竟死了没有。既然锦帕是如妃所绣,那么结局处锦帕被吹散在风中,暗示的是孔武如月缘分已尽,而连接孔武安茜感情的应该是笛子(这里说些题外话,我看的是30集国语版,孔、安二人吹的明明是箫,可是无论配音还是字幕都硬说那是笛子,真不明白是配音的问题还是导演本身就缺乏常识),如果结局是安茜伤重而死,那么应该有笛子折断或者丢失的细节,不过这个细节我们没看到,这似乎又是导演给我们的暗示——尽管安茜已经有了必死的决心,并向尔淳交代了后事,但她未必就死,靠在孔武肩头的安茜,也许会长眠,也许还会醒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主动去想,而不是被动接受导演的安排。决定安茜生死的不是编剧或者导演,而是观众,在你心目中不希望她死,那么她就会活,与孔武长相厮守,不希望她活,那么她就会死。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我并非第一次见,金庸小说《雪山飞狐》不也是这样吗?当然,相比于《雪山飞狐》,这个结局显然更深沉而耐人寻味。当然,不正面交代安茜的生死,也可能是导演故意留手,以方便日后拍续集,毕竟,能拍出《金枝欲孽》这类电视剧的导演和编剧,肯定也颇功于心计,不会自断生财之道的。
[原创]谁的锦帕飘散在风中——深度解剖《金枝欲孽》大结局 谁的锦帕飘散在风中——深度解剖《金枝欲孽》大结局虽然我爱看港剧,但对他们的古装戏却敬而远之,粗糙的制作和太多的Bug让我实在提不起兴趣,各位TVB的Fans们不妨回忆一下,90年代以来公认经典的TVB剧有哪一部是古装?正因如此,尽管金枝欲孽好评如潮,但我仍然等了大半年,看了不少评论后方才下定决心一窥全豹。金枝欲孽如何经典不用我多说,毕竟这方面的评论已经不少,但最令我叹服的就是金枝的编导能做到意在言外,很多事情仅仅是点到为止,让观众自己去体会,这是金枝欲孽比一般TVB剧高明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大结局,若是大家多看几遍就会发现,导演要告诉我们的远比我们看到的多,下面就想谈一谈孔武从旧衣中找到的那方绣诗锦帕。乍看之下,那方锦帕乃是安茜多年前所绣,辗转为孔武所获,最终成就了二人的一段情缘,不过仔细想来又觉不妥,因为整部剧从头至尾也没有交代谁才是锦帕的所有者,而在大结局中,当如妃随口吟出帕上诗句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她才是锦帕的真正拥有者。沿着这样的思路,我把全剧再看一遍,发现导演果然已经数次做出了暗示,第一个对锦帕进行身份鉴证的是小禄子,孔武求他鉴别锦帕是否为安茜所绣,作为一个一直默默关注并深爱安茜的人,锦帕是否为自己爱人所绣应该很容易分别,而小禄子却不能确认,这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而接下来当事人的表态更说明了她不识此帕:安茜曾在不同场合说过自己读书不多,既然如此,她就不可能绣下那首词;另外,孔武曾把锦帕拿到安茜面前,以证明二人有缘,可是安却毫不犹豫的否认,按照TVB剧的一贯套路,如果安茜是为了让孔武死心才这么说,那么她至少应该有一丝震惊或者犹豫的表情,这样才能反映她内心的矛盾,更能打动观众,可是导演却偏偏没这么做——这已经是导演第三次给观众暗示了。当然,以上的暗示太过隐晦,若是初看绝对不会发现,于是导演又在最后关头再度给出了非常明显的暗示,那就是如妃吟诗。锦帕上的词如妃只看过一次,并且只是粗略的一览就若无其事的还给了孔武,怎么可能记得上面的词?唯一能解释的就是,词根本就是她自己所绣,试想,仅仅因为孔武在最危难时帮过自己就对对方心生爱慕,这绝不可能在如妃这样一个功于心计的人身上发生,而如果如妃从一开始就知道孔武是有缘人,那么安排二人逐渐相爱也就不那么生硬了,可惜形势已经决定了二人之间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她最终决定爱屋及乌,救下安茜并且刻意成全孔安二人,现在看来,全剧中城府最深,也爱得最深沉的不是安茜、尔淳、玉莹,而应该是如妃。明白了以上道理,那么金枝欲孽的结局我们也要重新考虑,比如安茜究竟死了没有。既然锦帕是如妃所绣,那么结局处锦帕被吹散在风中,暗示的是孔武如月缘分已尽,而连接孔武安茜感情的应该是笛子(这里说些题外话,我看的是30集国语版,孔、安二人吹的明明是箫,可是无论配音还是字幕都硬说那是笛子,真不明白是配音的问题还是导演本身就缺乏常识),如果结局是安茜伤重而死,那么应该有笛子折断或者丢失的细节,不过这个细节我们没看到,这似乎又是导演给我们的暗示——尽管安茜已经有了必死的决心,并向尔淳交代了后事,但她未必就死,靠在孔武肩头的安茜,也许会长眠,也许还会醒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主动去想,而不是被动接受导演的安排。决定安茜生死的不是编剧或者导演,而是观众,在你心目中不希望她死,那么她就会活,与孔武长相厮守,不希望她活,那么她就会死。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我并非第一次见,金庸小说《雪山飞狐》不也是这样吗?当然,相比于《雪山飞狐》,这个结局显然更深沉而耐人寻味。当然,不正面交代安茜的生死,也可能是导演故意留手,以方便日后拍续集,毕竟,能拍出《金枝欲孽》这类电视剧的导演和编剧,肯定也颇功于心计,不会自断生财之道的。
[原创]谁的锦帕飘散在风中——深度解剖《金枝欲孽》大结局 虽然我爱看港剧,但对他们的古装戏却敬而远之,粗糙的制作和太多的Bug让我实在提不起兴趣,各位TVB的Fans们不妨回忆一下,90年代以来公认经典的TVB剧有哪一部是古装?正因如此,尽管金枝欲孽好评如潮,但我仍然等了大半年,看了不少评论后方才下定决心一窥全豹。金枝欲孽如何经典不用我多说,毕竟这方面的评论已经不少,但最令我叹服的就是金枝的编导能做到意在言外,很多事情仅仅是点到为止,让观众自己去体会,这是金枝欲孽比一般TVB剧高明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大结局,若是大家多看几遍就会发现,导演要告诉我们的远比我们看到的多,下面就想谈一谈孔武从旧衣中找到的那方绣诗锦帕。乍看之下,那方锦帕乃是安茜多年前所绣,辗转为孔武所获,最终成就了二人的一段情缘,不过仔细想来又觉不妥,因为整部剧从头至尾也没有交代谁才是锦帕的所有者,而在大结局中,当如妃随口吟出帕上诗句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她才是锦帕的真正拥有者。沿着这样的思路,我把全剧再看一遍,发现导演果然已经数次做出了暗示,第一个对锦帕进行身份鉴证的是小禄子,孔武求他鉴别锦帕是否为安茜所绣,作为一个一直默默关注并深爱安茜的人,锦帕是否为自己爱人所绣应该很容易分别,而小禄子却不能确认,这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而接下来当事人的表态更说明了她不识此帕:安茜曾在不同场合说过自己读书不多,既然如此,她就不可能绣下那首词;另外,孔武曾把锦帕拿到安茜面前,以证明二人有缘,可是安却毫不犹豫的否认,按照TVB剧的一贯套路,如果安茜是为了让孔武死心才这么说,那么她至少应该有一丝震惊或者犹豫的表情,这样才能反映她内心的矛盾,更能打动观众,可是导演却偏偏没这么做——这已经是导演第三次给观众暗示了。当然,以上的暗示太过隐晦,若是初看绝对不会发现,于是导演又在最后关头再度给出了非常明显的暗示,那就是如妃吟诗。锦帕上的词如妃只看过一次,并且只是粗略的一览就若无其事的还给了孔武,怎么可能记得上面的词?唯一能解释的就是,词根本就是她自己所绣,试想,仅仅因为孔武在最危难时帮过自己就对对方心生爱慕,这绝不可能在如妃这样一个功于心计的人身上发生,而如果如妃从一开始就知道孔武是有缘人,那么安排二人逐渐相爱也就不那么生硬了,可惜形势已经决定了二人之间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她最终决定爱屋及乌,救下安茜并且刻意成全孔安二人,现在看来,全剧中城府最深,也爱得最深沉的不是安茜、尔淳、玉莹,而应该是如妃。明白了以上道理,那么金枝欲孽的结局我们也要重新考虑,比如安茜究竟死了没有。既然锦帕是如妃所绣,那么结局处锦帕被吹散在风中,暗示的是孔武如月缘分已尽,而连接孔武安茜感情的应该是笛子(这里说些题外话,我看的是30集国语版,孔、安二人吹的明明是箫,可是无论配音还是字幕都硬说那是笛子,真不明白是配音的问题还是导演本身就缺乏常识),如果结局是安茜伤重而死,那么应该有笛子折断或者丢失的细节,不过这个细节我们没看到,这似乎又是导演给我们的暗示——尽管安茜已经有了必死的决心,并向尔淳交代了后事,但她未必就死,靠在孔武肩头的安茜,也许会长眠,也许还会醒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主动去想,而不是被动接受导演的安排。决定安茜生死的不是编剧或者导演,而是观众,在你心目中不希望她死,那么她就会活,与孔武长相厮守,不希望她活,那么她就会死。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我并非第一次见,金庸小说《雪山飞狐》不也是这样吗?当然,相比于《雪山飞狐》,这个结局显然更深沉而耐人寻味。当然,不正面交代安茜的生死,也可能是导演故意留手,以方便日后拍续集,毕竟,能拍出《金枝欲孽》这类电视剧的导演和编剧,肯定也颇功于心计,不会自断生财之道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