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就是这么个人 俺就是这么个人
别看了,俺就是这么个人
关注数: 61 粉丝数: 158 发帖数: 6,486 关注贴吧数: 40
敬请期待 9月12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媒体见面会正式启动!本次大赛不仅是总台成立后首次推出的一项国家级重要赛事,也是多媒体深度融合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国家级电视文艺赛事。大赛秉承繁荣语言节目创作,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推出优秀新人新作的宗旨,力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歌颂真善美,将打造一届前所未有的高规格、国家级、精品化的文艺盛宴!  综艺频道总监、大型节目中心主任郎昆出席《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媒体见面会并致辞。他表示:“我们对《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力求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用喜庆洋洋、欢乐吉祥的基调,展现普通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责任,为国家选拔优秀的相声小品艺术人才,推出一批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优秀作品。”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新媒体行动“一起抖包袱”正式启动!活动发起人蔡明和大家一起观看抖音平台上那些被重新演绎的春晚经典作品段子,并现场演绎被模仿最多的段子“扶我起来”,引发全场爆笑。  本次大赛不仅首次设置了观众评审,让观众在家看着电视就能将自己的评分计入作品的总分,进一步凸显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宗旨。而且在赛制设计上,还附加了能展示参赛者业务功底和即兴创作能力的辅助赛项,如相声类的综合能力测评,小品类作品延展表演,这也将是本届大赛的又一亮点。欲知更多精彩节目亮点,敬请关注《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我们不见不散!   10月2日至10月9日 中央电视台 CCTV-3 综艺频道 黄金时间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 重磅来袭,敬请期待!
全国非遗曲艺周6月7日开幕 曲艺火种有序传承 人民网今日天津06-0609:27 原标题:曲艺火种有序传承 作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历史上首次实现127个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的集中会演。而将此活动定址天津,也是对天津曲艺类非遗项目存续传承工作的肯定。近日,著名曲艺理论家、曲艺作家高玉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梳理了天津的曲艺发展历史,揭示了这座中国北方曲艺重镇的成因。 高玉琮说,天津的曲艺蜚声全国,是我国北方的曲艺重镇、集聚地,并与北京曲艺构成了北方曲艺文化圈,在北方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与北京曲艺相比较,天津历史较短,但地理位置优越,外来人口众多,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所以,天津本土的曲种不多,可是,在天津曲艺史上外来曲种众多,且在天津得到迅速发展。”自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至今,天津的天津时调、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相声都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这六个曲种中,只有天津时调是名副其实的本土曲种,而其他五个曲种主要诞生在外省市。为什么外省市曲种能够成为天津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因为这些曲种在天津得以迅猛发展,并大多在天津产生了流派。这一切也正说明了天津曲艺也包括非遗项目的主要特点──传承,并在传承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高玉琮以相声为例,解读了传统曲艺在天津的发展轨迹:“在相声界有公认的‘常氏’相声、‘马氏’相声、‘侯氏’相声,而‘常氏’相声和‘马氏’相声在天津形成,‘侯氏’相声也是在天津起步。北京相声艺人把相声带到了天津,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天津籍本土艺人,相声在天津得到有序地传承。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声一度出现衰落。又是天津几位老演员成立了相声艺术团,恢复了传统的小剧场演出,带动了全国的‘茶馆相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相声再次繁荣。”与相声类似,梅花大鼓原称梅花调,而于1917年来天津演出的金万昌演唱的是经过改革的梅花调,并在这一曲种正式定名为梅花大鼓;京韵大鼓源于河北的木板大鼓,在天津经改革后形成京韵大鼓,并在天津产生了张小轩、刘宝全、白云鹏、骆玉笙所创造的四个流派,该曲种在曲艺演出中成为“攒底”节目;西河大鼓源头也是在河北,清同治九年,几个支系的代表人物来天津演出,这个曲种也是在天津定名,大多流派也是在天津形成。 天津何以能够成为曲艺沃土?高玉琮认为,天津6个非遗曲种的传承自始至终不曾间断,且每一代都有优秀传人。“这种传承能够有序、健康、脚踏实地,因为天津有着浓郁的曲艺氛围,有着无数的曲艺观众。”在他看来,“传承”不仅在艺术的继承者之间传递,也在观众中代有传人,“‘观众是衣食父母’这句话对于演员来说,永不过时。任何一个曲种一旦没有观众欣赏,这个曲种就会消失。所以观众是一个曲种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撑。观众是由演员培养的,反过来,演员培养观众也至关重要。天津观众爱曲艺,懂曲艺,也因此保证了天津曲艺的曲种多样化,发展多元化,农村曲种城市化。外来曲种成为天津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是最大的特点,良好的氛围则是传承的根本保证。(记者 张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