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花29 111花29
关注数: 490 粉丝数: 381 发帖数: 3,112 关注贴吧数: 144
刘家良少林电影:将"反清复明"进行到底 将革命进行到底! 当年,毛主席向全党全军发出了这一最高指示,随即掀起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新高潮。 五十年后,“革命”已经过去,有人提出“将爱情进行到底”,却没有带来太大的响动。 六十年后,一位年逾古稀的香港导演以同样的决心,要拍摄新的少林电影,将“反清复明”进行到底。 他就是在香港功夫电影历史上有着卓越地位的刘家良。 他不一定想到,要在此之后掀起什么高潮,弄出什么响动。用他侄子刘永健(著名导演刘家荣之子、影视明星)的话讲,“是因为我们家里有那样一段历史。”“少林子孙”刘家良 刘家良家有怎样的历史? 功夫片影迷和武术爱好者们都知道,刘家良、刘家荣是黄飞鸿的三传弟子,也就是曾徒孙。他们的武功是家传,其父是香港著名洪拳大师刘湛。而刘湛的师傅是黄飞鸿的得意门生之一林世荣,也就是电影里常见到的那个“猪肉荣”。 从黄飞鸿往上追溯,说法很多,有说他的师傅是林福成,有说是陆阿采,最可靠的当然是他父亲黄麒英。黄麒英和林福成的师傅铁桥三都属于“广东十虎”之一,曾经向陆阿采学习洪拳。陆阿采,前文中说过,他是“少林十虎”之一,据传和方世玉、洪熙官、胡惠乾等同为少林寺至善禅师的徒弟,但他的洪拳功夫得自师兄洪熙官。 这样一来,刘家良家的历史中便贯穿了南少林寺的传承脉络,洪熙官、陆阿采是“少林子弟”,刘家良则是正宗地道的“少林子孙”。因为这个历史和身份,他一向觉得自己有相应的责任。 张彻最早拍《少林子弟》时,刘家良便是影片的武术指导。或许从那时起,他便认定自己应该为光大祖先的历史出一份力量。独立担任导演后,他首先想到的便是拍太师祖洪熙官和陆阿采。据刘家良本人讲,当初他准备拍摄的共有三个题材,先拍出来的是《神打》,另外两个后来也都落实,分别是《洪熙官》和《陆阿采与黄飞鸿》。 刘家良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他从十六岁起就随父亲到电影厂里做武行,对拍摄电影的认识和经验来自于数百次的片场实践。由武术指导转行做导演后,他关注的是如何将电影拍得好看,首要目的是为公司和自己赚钱,其次是将自己挚爱的功夫精到诠释、精彩展现。对于影片要讲的主题,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忠义侠义正义就行。历史上祖先们践行的,以往少林电影里表现的“反清复明”,就属于这一种。 遍览刘家良的主要作品,古装片中大多数以清代为背景,里面即便不提“反清复明”,也一定是汉人打“满狗”,好像一直到九十年代拍的《醉拳2》里才有所改变(刘扮演满清最后一位武状元,很爱国)。生活中的刘家良未必是一位“汉族至上”主义者,之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此执着,除了受到以往电影的影响,或许更多出于自身的感情立场。刘家良导演主要作品年表 (因网络字数限制,年表略) 这种感情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原因。为刘家良确立起当今地位的主要是这一类少林电影,其中起最大作用的是他于1978年执导的《少林三十六房》。这部影片不但被同行赞赏、受市场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取获得了巨大声誉,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武侠电影类型中的经典佳作。刘家良因此一跃成为香港影坛的一流大导演,与张彻、楚原、李翰祥等并驾齐驱,后来更有一系列新作品超而过之,一度引领潮流。 有责任、有感情,这就难怪刘家良对“反清复明”偏爱至深了,以至于到了新世纪之后,仍念念不忘拍这类电影。 当市面上流行《英雄》、《无极》、《七剑》一类“视觉盛宴”的时候,刘家良就传出话来,他要拍《火烧少林寺》。 如果他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允许,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看到这部电影。那或许是最后一部讲“反清复明”的少林电影。 为了事先做好欣赏的准备,我们这里先温习一下他从前的代表作品吧。 1、《少林三十六房》:“三十六房”与“第一武僧” 2、《少林搭棚大师》:功夫改变世界 3、《霹雳十杰》:南北融合 4、《十八般武艺》:“硬桥硬马”与“十八般武艺” 2013年6月25日,刘家良在香港仁安医院因病逝世,享年79岁。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