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印月000 飞天印月000
关注数: 0 粉丝数: 24 发帖数: 190 关注贴吧数: 1
传统武术的实战性之我见 传统武术真正打的过的对手也就是普通人,但是在擂台上戴着手套和自由搏击规则下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拳台上实用的拳法就那么几种,直拳、勾拳、摆拳,腿法也就低扫、中扫、高扫、正蹬,外加下劈、侧踹。传统武术中五花八门的套路别说在擂台上用不出来,就是在现实社会中打架斗殴如果力量、速度、抗击打不如一个经常锻炼的普通人也不会是别人对手。而且即使在旧社会,一个传武高手在现实中的练武的主要意义也是强生健体和养家糊口,中国武术从来就没有泰拳、空手道那样系统发展和交流进化的土壤,尤其空手拳术的实战和发展都是处于街头混混斗殴这样的低水平阶段,更高阶段的武力比拼就是刀枪、棍棒甚至洋枪、洋炮的市场了。少林武僧作为出家人,家庭、经济、社会拖累应该是最少的,换句话说习武应该也是最专心和水平最高的,但是几百年在中国正史上留下的痕迹并不多,即使戚继光麾下的抗倭僧兵相比当时其余劲锐正规军也并不出彩。我们的传统空手武术自诞生起就没有高水平的实战环境和实战对手,更多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锻体术,和泰拳这种生来就为斗狠杀人和擂台胜负见高下的拳术没有可比性。 个人觉得传统武术中的刀法、枪法、棍法等器械套路更有实战性,但是现在的刀剑套路都几十年没杀过人了,也没人会为保家卫国或者拦路抢劫致富等现实意义去练几十年的刀剑,所以我觉得中国传统武术的出路就是强生健体和影视表演,真要去擂台上争胜斗狠就只能走向职业化和市场化,从基础力量和抗击打练起,引入国外先进的实战训练体系,但是这样的武术和习武之人和现代自由搏击、MMA又有什么区别了了?? 最后,散打不是传统武术,只是保留了传统武术点到为止等裁判规则,本质上其训练体系,比赛方式都和传统武术没有直接的传承和延续。八十年代散打运动员和传统武术习练者的一系列比赛结果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说直白点就是一个习武10年的传武者打不过一个练散打1-2年的专业运动员。
邱建良到底赢了吗? 第二局、第三局没啥可争议的,第一局是关键,看了好几遍,看不出谁的优势大,邱清晰击中次数比二哥多,但二哥始终站在拳台中央位置处于主动,低扫击中次数二哥稍稍多一些,但都没有位移看不出效果,判平可能更好,但邱是主场,而且比赛最后半分钟邱有3次连续击腹是这节亮点,判邱胜说的过去。第二局二哥几乎没有有效打击,邱优势大,连续的击腹+上钩+击腹小高潮清晰有效,低扫对拼次数也是邱占优;第三局二哥有一次后摆清晰击中,后半段有一次缠抱前连续击腹2次但没位移,其余都是低扫+中扫击中,邱也有一次转身后蹬清晰击中并有位移,低扫+中扫邱也有,次数及力度并不逊色,但第三局全场二哥处于主动,印象分属于二哥,不过优势没有第二局邱明显。纵观全局,邱全场有效击打多过二哥,二哥占据主动时间比邱长,如果说第一局平局,第二局的邱优势比第三局的二哥优势明显,但比赛第三局比第二局更重要,特别是全场印象分上不管拳击、MMA、泰拳都是最后一局决定全场。我觉得判平更让人信服,根据WLF规则判邱胜也说的过去,加上是主场,可以接受。我觉得邱这次是在打规则,第二局打完可能已经知道点数占优,第三局就不愿意和二哥拼拳对攻,害怕被意外读秒,如果加赛,我更看好二哥,毕竟第三局后段二哥体力、击打力度已经超过邱建良了。
看过这周昆仑决,讨论下散打运动 看完这周的昆仑决很有点不过瘾的感觉,上吧看帖讨论方便的优劣,又在吧友建议下看了方便跑跑被李宝明痛殴的比赛视频,结合上周武林风哪个小气的“大内高手”,有点想法不吐不快。 散打一姐的实力肯定有,但其力量和世界一流对决中没有说服力,从搏击得分重击位移上看是输了第2、3局。散打选手得势不得分是普遍现象,击打力量和抗击打性是硬伤;早期的方便已经是国内顶级散打选手,和李宝明的比赛中多次看似重击却伤害为零,被李宝明重击两下就差点翻船被KO,即使靠规则赢了前两局也因为跑跑给人印象不好。那个武林风的“大内高手”是国家队成员,应该不是水货,充分展示了我国散打技术观赏性,也充分暴露散打运动员的局限性。 我觉得散打运动员的局限性是全方面因素造成的,最关键的是比赛规则加分制造成的,排除摔法,挨一下重击换击打对手2次也不吃亏,只要不被KO,全场跑跑也是智慧的表现。刘海龙、巴特尔、张开印等散打顶级名将面对外国选手不吃亏确实是因为他们的素质够强,关键是力量够硬,技术能发挥出来,但中国散打2流或1流面对搏击1、2流对手是往往得势不得分,开场好看,被重击1下或几下就败北,面对日本选手尤其明显。 现在搏击场上散打代表是白近斌、方便,老实说老白的风格离散打越来越远,方便快进快出还有明显散打印记,方便的重击是KO马库斯的关键,说明如果散打选手的单击力量够大,能像刘海龙、巴特尔、张开印在击中对手时破坏对方比赛节奏,散打技术在搏击舞台上是有生存空间的。 但如果没有力量,一切都是浮云,散打规则应该汲取搏击重击减分制的优点,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力量和抗击打训练,就像坦克对决,火控固然重要,没有火力+重装甲,最终得势不得分,赢不了战争。
看完这周的昆仑决,谈散打局限性 看完这周的昆仑决很有点不过瘾的感觉,上吧看帖讨论方便的优劣,又在吧友建议下看了方便跑跑被李宝明痛殴的比赛视频,结合上周武林风哪个小气的“大内高手”,有点想法不吐不快。 散打一姐的实力肯定有,但其力量和世界一流对决中没有说服力,从搏击得分重击位移上看是输了第2、3局。散打选手得势不得分是普遍现象,击打力量和抗击打性是硬伤;早期的方便已经是国内顶级散打选手,和李宝明的比赛中多次看似重击却伤害为零,被李宝明重击两下就差点翻船被KO,即使靠规则赢了前两局也因为跑跑给人印象不好。那个武林风的“大内高手”是国家队成员,应该不是水货,充分展示了我国散打技术观赏性,也充分暴露散打运动员的局限性。 我觉得散打运动员的局限性是全方面因素造成的,最关键的是比赛规则加分制造成的,排除摔法,挨一下重击换击打对手2次也不吃亏,只要不被KO,全场跑跑也是智慧的表现。刘海龙、巴特尔、张开印等散打顶级名将面对外国选手不吃亏确实是因为他们的素质够强,关键是力量够硬,技术能发挥出来,但中国散打2流或1流面对搏击1、2流对手是往往得势不得分,开场好看,被重击1下或几下就败北,面对日本选手尤其明显。 现在搏击场上散打代表是白近斌、方便,老实说老白的风格离散打越来越远,方便快进快出还有明显散打印记,方便的重击是KO马库斯的关键,说明如果散打选手的单击力量够大,能像刘海龙、巴特尔、张开印在击中对手时破坏对方比赛节奏,散打技术在搏击舞台上是有生存空间的。 但如果没有力量,一切都是浮云,散打规则应该汲取搏击重击减分制的优点,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力量和抗击打训练,就像坦克对决,火控固然重要,没有火力+重装甲,最终得势不得分,赢不了战争。
对抗赛中国全军覆没看出中国真正的搏击实力 “015年8月15日,对于中国搏击迷来说是一个难以释怀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江苏卫视《昆仑决》走进俄罗斯索契,中国功夫与战斗民族正面PK,而中国队近乎全军覆没的战果,让中国拳迷彻底震惊了。”看完这个帖子,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我朋友里有练散打的真正职业选手,最好成绩是四川省省级比赛的第五名,和他吹牛,他说真正的职业比赛,比赛的地点、时间都是很关系比赛成绩的,一名高手不可能365天都保持备战状态,休个假20天状态会下降很快,天天的高强度训练会影响状态,半年不打比赛也会影响状态,关键是看你准备什么时候比赛,比赛对手准备是谁,一流选手比赛谁的状态好谁就会赢。中国人在外面打得少,或者战绩不好我想和客场作战影响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在国内的大多数外战中国选手场面占优不能说外国拳王都是水货,即使昆仑决能战平世界第一也不能说你说就是世界第二,反过来说敢到中国打KLJ的外国选手真的水平很高。还听他说我们四川地方性比赛大多是举办地当地人得冠军,因为当地选手多,而且都是一个武校出来的,比赛时对着名气大的狠踢一个部位,不求获胜但求伤敌,等打半决赛、决赛时外地种子选手就不行了,所以赛程的安排,主办方的公平也很重要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