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棄常則妖興🍁 学x慈x悲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关注数: 398 粉丝数: 958 发帖数: 23,555 关注贴吧数: 197
修行,一定要在事情上去磨練-第87集   真正修行,《華嚴經》上清涼大師講歷事鍊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經歷,一定要在事上去磨鍊,把自己的貪瞋痴慢磨掉。不在境界上磨,天天念書沒用處,天天拜佛也沒用處,一定要跟人相處,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面去磨鍊。磨鍊的,把貪瞋痴磨掉,這叫真功夫,這個時候你才曉得真正的利益。   楊公椒山遺屬第二講 2004/9/12   這個方法可以說是毫不受外境干擾的一種修行方法,最容易成就的方法,像《華嚴》裡頭所示現的「歷事鍊心」,事是什麼?境界,在一切境界裡鍊什麼?鍊自己的清淨心。面對著外面境界,這個時候就看出自己有沒有貪心?有沒有瞋心?有沒有愚痴心?就能看得出來。面對一切人與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曉得空假中,這就不愚痴;順境裡面不起貪心,逆境裡面不起瞋恚心,這就是一心不亂,這就是真正功夫。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4集) 1984/12   所以你修行離開外面這個環境,到哪裡修去?沒地方修了。修行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事環境,不能離開!因為什麼?真功夫要從這個地方磨練。就如刀,刀要鋒利,不能離開磨刀石。離開磨刀石,你的刀怎麼鋒利?俗話說:要禁得起時代的考驗,禁得起這些人事環境考驗,在這裡頭鍊什麼?鍊一心不亂、鍊清淨心,你這個功夫才能成就。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4集) 1984/12   信、解、行、證,解悟之後要行。行是什麼?行是歷事鍊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常說在人事環境裡面去落實、去磨練,在物質環境裡面歷練,在虛空法界不同維次空間境界裡面去歷練,歷事練心。練什麼?練你解悟,把解悟真正變成證悟,你就成功了,這叫真修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38集) 2003/11/12   善財五十三參歷事鍊心,要在環境上去磨鍊,你禁不起磨鍊就被淘汰掉了。你能禁得起磨鍊,把什麼東西磨掉?貪瞋痴慢磨掉。特別是貪心,這是最嚴重的,根本問題。順境裡頭要學著沒有貪戀,在這裡修清淨心;逆境裡面沒有瞋恚,修清淨心。你修的東西正確的,修什麼?修清淨、修平等、修覺。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75集) 2010/7/10   善人善事我們隨喜,是斷貪心、斷痴心,惡人惡事逆境裡面是斷瞋恚。隨順一切眾生,成就我們自己斷除貪瞋痴三毒煩惱,增長我們無量的智慧福德,所以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肯隨喜,我們的三毒煩惱斷不了。諸位千萬不要說我天天念佛可以斷掉,斷不掉,天天打坐參禪也斷不掉,天天拜佛還是斷不掉,一定要從人事順境逆境裡面去歷鍊,歷事鍊心。如果不經歷這個境界,諸位想想善財童子何必五十三參,那麼辛苦幹什麼?五十三參就是要在順逆境界裡頭去磨鍊,看看是不是真的不動心,叫歷事鍊心。   大智度論大意(第7集) 1980/1   所有習氣煩惱必須要在歷事鍊心這裡頭去磨鍊,經歷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開頭學的時候,別人的指責、毀謗、謾罵、侮辱,甚至於陷害,統統要接受。接受的時候要把怨恨的念頭磨掉,這要很長的時間。開始接受的時候,聽到人家講,心裡面真是不舒服,不是味道。這是什麼?這是煩惱習氣現行,馬上要知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283集) 2004/7/25   人家加給我的這些侮辱、陷害,等於說是考我的戒定慧,你不要以為這是惡人,他不是惡人。人的善與惡是在你的念頭,你以善念看一切人,一切人是善人;你以惡念看一切人,一切人都是惡人,境隨心轉!你有沒有修行,就在這個地方看。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283集) 2004/7/25   所以修行在哪裡?修行不是天天念經,不是天天念佛,不是天天拜佛,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順境逆境裡面磨鍊。《華嚴》講到最後,善財五十三參,清涼大師的標題是歷事鍊心,這就是修行。日常生活當中是修行,飲食起居是修行。今天吃飯,菜好吃,你就貪吃,不行,你錯了,你又違背了自然規則,自然規則是沒有貪心。菜好很好,菜不好吃也很好,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修這個。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577集) 2006/6/21   就在吃飯上修,就在穿衣服上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處事待人接物,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錯了,這不是自然法則。自然法則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怎麼又有分別,我怎麼又有執著,我怎麼又生煩惱。所以真正修行人,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念念隨順自然的規律,隨順自然的法則,在佛法的名詞講隨順性德,前面講的體性。隨順體性是菩薩道、是菩薩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577集) 2006/6/21   真正修行沒有別的,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人事環境,因為人事環境最複雜、最難相處,在人事環境裡頭去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斷掉,這叫真修行。所以真修行證果,成佛、成菩薩,不在你學多少經教,於這個不相干,也不是你念多少經、念多少佛,參禪什麼,那都是手段,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捨,是放下,這個要明白。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佛不起心不動念,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有沒有動念頭?沒有,這就是佛。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310集) 2013/6/4
第一是“以戒为师”,第二是“以苦为师。 问:当今佛教极其混乱,有真实修行人,事事都难,世人不理睬、不供养是何因缘?   答:这个话你不要问我,你问你自己。我们这几天讲“贤首品”,刚好讲到这个问题。这段经文里面讲发菩提心,清凉大师从经文里面特别为我们点醒,其中有一条,看到法快要断灭了,引发你的大菩提心。今天佛教确实是如此,再要不救,过个十年、二十年,神仙都救不了。所以今天佛门里头什么是大事?不是佛门,儒释道都一样,儒释道都没有继起的人才。那我们学佛,这个事情只有求自己,不能求别人。求别人,别人做不到,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己要真正发菩提心,要真正做一个好样子。别人不理睬、不供养,是自己没有德行。我一修行,马上就人家来尊敬我,就来供养我。那一供养,你马上就迷了,你就堕在名闻利养里面去了,你就贪图享受。没有人理睬你,不供养你,这是帮助你、成就你。   你看看佛教弟子,释迦牟尼佛在灭度之前,弟子们向佛陀请教,你老人家住世的时候,我们以你为师,你不在这个世间,我们以谁为老师?佛说了两句话,第一是“以戒为师”,第二是“以苦为师”。说得很明白,佛不住世,只要你真正持戒,真正不怕吃苦,就跟佛陀在世没有两样。还没有干,就贪图供养,这个心不真!真正发心,饿死也不后悔。你真正到捱饿,饿了几天快要死的时候,佛就来送东西给你吃了。不是说肚子才饿,佛就送来,不是,佛要看你是不是真受不了,你到实在不行的时候,他才来。所以要真干,不要害怕,要真正有诚心,佛菩萨真的会照顾。不照顾你,也是在照顾,为什么?让你吃苦,你一定要如法,持戒守法,真正为社会大众做个修行人的好样子,这样子就如法了。(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四十六 2006/8/25)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