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廷007 建廷007
关注数: 1,007 粉丝数: 1,332 发帖数: 48,218 关注贴吧数: 185
行为实验一旦开始,哪怕只是最温 行为实验一旦开始,哪怕只是最温和的一小步,也会逐步自我强化,构成一个正反馈的循环。文野的例子刚好说明了这一点。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已经很难理解自己最初究竟在焦虑什么。 他最后一次逼自己,是2010年底买车(北京实行摇号前夕),财务状况再度陷入冰点。 但他已经有过一次经验了,这一回很快就振作起来。 这让他更加明确了对钱的态度。之后不久他就创了业,后来又贷款买了一套房。 他创业了两回,中间又工作了一年。现在他仍然没多少钱——以存款和现金流而论。 「有吃饭的钱就够了,买东西刷信用卡」。 他有两套房,有自己的公司,还在不同的项目里拥有不少股份,其余的资产则以股票、信托、比特币等形式存在。 「没统计过值多少钱,算个总数也没意思。」 我问他:「一千万应该是有的吧?」 他笑笑:「光两套房子就一千万了。」 对于一个依靠存款的人,这是无法想象的数字。 我当然不是说,文先生的发家全是因为产生了心理上的突变。 在这篇文章里,我没有写到他的勤劳、坚强、隐忍、智慧、诚实、以及经验技术,包括这个时代提供的各种机遇。 这些才是他赚钱的根本。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赚到的只是客观的钱。 一个占有大量金钱的人,却未必一定能「有」钱。 我看过一篇报道,说中了彩票的穷人很多,能改变一生财运的很少。因为他们没「有」钱。 这里的「有」不是占有,而是掌握,是如臂使指的灵活运用。把钱变成工具,变成盟友,变成帮忙赚钱的奴仆。 穷人永远被金钱驱使,而有钱人则可以驱使金钱。在我看来,这中间的分界线,不只是挣钱多少,也在于这个人和金钱的关系。 回到文章题目里的问题:一个穷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钱的呢? 我的回答是:从他和金钱的关系开始转变的时候。 对文先生来说,就是他咬牙买房的时候。那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钱。
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都是有一定 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都是有一定的来由的,其中有一些是由于谐音讹传而来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不知怎地,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的写法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没有汗腺,但狗却长有一条比较特别的舌头,炎炎酷夏,狗就借助这条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于是,后来人们就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这个成语变成了“狗屁不通”。 王八蛋:“王八蛋”是民间常用的一句骂人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 “八端”为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那些忘记“八端”的人即被骂为“忘八端”。或许是因为“王八蛋”比“忘八端”更为通俗易懂的缘故吧,后来,“忘八端”这一俗语竟被以讹传讹、变成“王八蛋”了。
首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