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ywxy1221 hyywxy1221
关注数: 31 粉丝数: 272 发帖数: 7,183 关注贴吧数: 36
昌平君的到底是谁?(解密) 你们从百度百科上看到的资料比较简略,这里是历史学家们经过推演找到的昌平君的身世 大家都知道昌平君是楚国公子,但他作为楚国公子却在秦国做官大家可能都不太理解,大家看秦时明月觉得秦楚两国不共戴天,其实这只是秦国统一六国以后才出现的情况。 在这之前,秦楚两国世代姻亲,我们熟悉的《秦风.无衣》就是用来形容秦楚之间的“袍泽之谊”的。扶植嬴异人上位的华阳夫人(嬴政爷爷安国君的夫人)也是楚国皇室,是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华阳夫人没有子嗣所以吕不韦才劝华阳夫人把嬴异人(其生母赵国人,出身卑微)收归自己手下,可保楚国势力在秦国长盛不衰。 现在你们可以知道在秦国的权利中心,楚国势力一直是最强大的,这就是楚国一直都未曾背叛过秦国。 昌平君是嬴政曾祖父秦昭王的外孙,嬴政祖父安国君的外甥,嬴政父亲嬴异人的表兄弟,嬴政的表叔。他之所以一直在秦国,是因为他的父亲考烈王熊元在秦国做质子期间,当时春申君以王子太傅身份陪伴熊元左右,然后熊元在秦国娶妻生子,就是昌平君。也是华阳夫人在楚国重要的势力依靠。 昌平君进入秦国权力中心应该是嫪毐叛乱的时候,昌平君平乱有功,官至丞相。但是秦历史多有空白,这和始皇帝陛下对历史记录的严格控制大有关系,在其历史中几乎找不到关于楚国势力的只言片语。所以现在的史书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昌平君的名字,但是在河北出土的一批青铜器上有模糊的记载过一位丞相叫“X启”,经多方推演,这位成像很有可能就是昌平君,所以昌平君有可能叫“熊启”。 《史记索隐》里面说:“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昌平君被发配到郢陈是在灭韩之后亡楚之前。昌平君身为楚国贵族自然对伐楚颇有微词,这触怒了始皇帝陛下,于是为了把昌平君撵出权力中心把他发配郢陈处理韩国君(败军后发配至郢陈)新郑之乱的事宜。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昌平君反了。 剩下的你们大概都知道了,楚军与昌平君项燕的军队腹背夹击李信,李信大败。始皇帝启用王翦大将军。经过长期攻防战,昌平君死,项燕自杀。 昌平君就说到这儿,那么有没有人疑惑为什么秦时明月中提到昌平君时,扶苏公子脸色大变,而且昌平君和扶苏公子又有何关系?因为扶苏公子的母亲就是楚国贵族,而昌平君很有可能是护送楚国公主即扶苏生母来到秦国的使者。而扶苏母亲很有可能就是始皇帝的皇后。他们同属于秦国政治权力中心的人物,始皇帝从即位开始一直在和楚国势力进行周旋,直到华阳夫人去世才稳定了大局,那时候始皇帝已经年近不惑。所以一旦提到昌平君,扶苏公子就如同惊弓之鸟。而公子只因一道假圣旨就引剑自刎恐怕也与父亲一直以来对他的猜疑有关。
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的悲伤 阿房宫的最后秘密 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的悲伤 阿房宫的最后秘密 一座绝世宫殿建筑,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的悲伤,以及文人墨客说不尽的激情与梦想。如今,考古家终于找到了它的确切所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太多的谜题还是等这座宫殿完全露出地面才能找到答案。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阿房宫建于二千多年前的秦代。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绘制该国宫室图,在秦国都城咸阳的渭水南岸仿造宫殿,称“六国宫殿”。相传当时共有宫室145种,著名的有信宫、甘泉宫、兴乐宫、长杨宫等宫殿。想当年,咸阳宫可谓殿宇林立,楼阁相属,曲廊幽径,花香景深。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更大规模的宫殿———朝宫。 朝宫,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遗憾的是,由于工程过于浩大,阿房宫最终只是秦始皇心中的一座宫殿,他没能看到自己的宫殿落成。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东巡的路上,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传说中的仙岛,解开长生不老的秘密。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阿房宫,直到汉刘邦大军入关还没完工。楚霸王项羽率军入关后,移恨于物,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被纵火焚烧,化为灰烬。烽火台实为战国秦景观建筑遗址古都西安,曾是中国11个王朝的首都,虽然帝王们的叹息已湮没在历史之中,但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仍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传递着往昔风云之魅幻。公元2世纪,丝绸之路就是从西安出发,直达地中海东岸。欧洲人关于中国的第一印象都和西安有关。 西安市西去十余公里有一处自古遗留的夯土台,被世人长期认为是秦阿房宫烽火台(上林苑二号)遗址。烽火台是中国古代传递军情的建筑。因受限于古时通讯技术,在长城沿线和西北边疆,每隔一段距离,古人们就筑起一座烽火台。烽火台里装满柴草或点燃后容易冒烟的动物粪便,并派将士日夜驻守。若发现敌人入侵,就一个接一个地点起烽火报警,敌情很快会传到军事指挥区。 点放烽火的方法,白天和晚上不一样。晚上点放火叫烽,白天点放烟叫燧。点放烟火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来的敌军不到1000人,就点放一支烟火,每增加1000个敌兵,就增加一支烟火。烟火的传递速度是相当快的。 那么,这座自古遗留的夯土台,究竟是不是烽火台呢? 2005年3至4月,中国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领队李毓芳率领考古人员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李毓芳说,这个遗址出土的遗物仅限于一些板瓦、筒瓦的残片。板瓦片表面为细密交错的绳纹,筒瓦片表面均为细绳纹,内面为麻点纹,且泥条盘筑痕迹明显。不管是板瓦片还是筒瓦片,均制作粗糙。考古专家认定,其与上林苑一号遗址出土的板瓦、筒瓦相同。它建筑的时间要比阿房宫修建的时间早得多,与阿房宫没有任何关系。 她还说,该建筑遗址目前破坏严重,下部夯土台基东部和西部早已被挖掉,但仍可明显看出有每层厚5-7厘米的夯筑层。在残存建筑部有扰动过的础石,南部自底部向上1.4米处发现一未扰动过的础石,说明该建筑底部和中腰还应有建筑物。故该建筑应为高台宫殿建筑,其形制与咸阳宫一号宫殿相似,这也是战国建筑形式的一大特点。可惜如今顶部已被破坏殆尽,建筑物已无存。 “该建筑遗址应为战国秦上林苑的高台建筑遗址之一,与阿房宫的建筑没有任何关系,更不会是烽火台一类的建筑,是在秦统一以前建成的。烽火台乃军事报警设施,建在皇家公园里不合常规。”李毓芳说。秦王从未上天台祭天拜神从来都是古代帝王的重要仪式,相传上天台就是秦始皇于阿房宫中祭祀天神的地方。然而关于上天台(上林苑四号)遗址自古就有三种说法:一是秦始皇为观赏天文景观而建;二是说秦始皇为徐福而建———秦始皇派徐福东渡为他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数月未归,他十分着急,遂建此高台东望,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望福台;三是古代先民认为,五谷丰登、太平盛世均是天神、地神保佑,所以秦始皇定期率领朝臣祭祀天地,以祝祷大秦帝国物阜民丰、四海升平。
关于救赎 关于爱:一个为纪念被中国失业青年杀害的德国一家建立起 2000年4月1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4个失业青年持刀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及其妻儿。11月,在南京居住的一些德国人设立了纪念普方一家的协会,自此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生活状况。 献给生命的礼物 在南京东郊的国际学校里有一棵特殊的“圣诞树”。每年临近圣诞节,树上就会挂出上百个圆形的小卡片,上面写着一些苏北农村孩子的名字、性别和年龄。 每位经过这里的外籍学生,都会轻轻地把这些五颜六色的卡片摘下来,塞进书包里,然后回家与父母一道,按照卡片上的信息去筹备他们的礼物。一个月之后,苏北的孩子们就会收到这份来自异国同龄人的新年祝福。 这样的交往已经延续了好些年。只是两地的孩子都不大清楚,这项活动始于何时,又是为了什么。 大人们有意不让孩子了解太多,因为这源自一个悲伤的故事: 2000年4月1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4个失业青年潜入南京一栋别墅行窃,被发现后,他们持刀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时任中德合资扬州亚星——奔驰公司外方副总经理)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案发后,4名18岁~21岁的凶手随即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死刑。 这起当时轰动全国的特大涉外灭门惨案很快结了案,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就在那年11月,在南京居住的一些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侨民设立了纪念普方一家的协会,自此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状况。协会用募集到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学费,希望他们能完成中国法律规定的9年制义务教育,为他们走上“自主而充实”的人生道路创造机会。 这一举动默默延续了9年,虽然已有超过500名的中国贫困学生因此圆了求学梦,但它至今鲜为人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