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龙25 张星龙25
关注数: 23 粉丝数: 209 发帖数: 6,061 关注贴吧数: 7
传教士提供的教育还是教育出了第一代的黑人精英。到1910年,欧洲人在非洲的传教点已经达到16000多个,大多数都进行初步的扫盲教育。在20世纪初期,少数中等教育学校也出现了,在黄金海岸、塞内加尔、乌干达、尼日利亚、南非,都出现了黑人的中等教育学校,而在埃及开罗,1909年出现了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这样,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洲大陆上就出现了第一代的土著精英。不过这些西方教育出来的精英们,绝大部分已经不再认同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西化了。他们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巩固自己的地位上,生活工作也都集中在城市里面,对于偏远地区完全没有兴趣。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在这个时候几乎无从谈起。事实上,欧洲人划分出来的这些殖民地、国家,本来就没有得到土著人的认同,土著人对这些政权缺乏归属感,这时候的以殖民地边界为基础的民族主义,自然是不大可能,更加没有国家独立的要求。 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这一切。二战期间,在非洲大陆上,殖民政府大量修建机场,扩建港口,进行大规模的道路建设,以期开采更多的矿产,输送出来为战争服务。盟军在西非的一些基地,实际上已经成了盟军的生命线。同时,大批黑人部队也直接参与了战争。一共有将近40万黑人在英军中服务,黑人部队协助英国人在埃塞俄比亚击败了意大利人,重建了塞拉西王朝;还有黑人部队被派遣到孟加拉、缅甸与日军作战。在这些地方,黑人战士们知道了什么叫民族主义,了解到贫穷缺乏教育的大众们,同样可以从殖民者手中分享权力赢得自治,这可真的打开了非洲人的视野。在法属非洲,大约有八万非洲人到法国本土参加了对德作战。法国战败后,大部分法属殖民地都站在了维希政府一边,但是法属赤道非洲却成了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的坚定支持者。布拉柴维尔这个刚果河北岸的小镇,竟然有两年半的时间成了自由法国的首都。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