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_摇光
夜_摇光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关注数: 65
粉丝数: 44
发帖数: 2,046
关注贴吧数: 46
【转发】 硕士毕业论文结语 吧友“永葆其儒”作 钱穆先生《朱子学提纲》曰:“性属理,心属气,必先明白了朱子之理气论,始能探究朱子之心性论。”恐未必然。在朱子,理气论即天道论,心性论即人道论,天人虽本无二,然天道远,人道迩,为学之道宜切问近思,故格物致知亦当自人道(心性论)而始。然亦非截然两段事,盖人道乃天道在人之表现,于心性论格致得一分,推而之于理气论,自然有长进,进而于自家心性上诚正得一分,再放眼天地间,则所见与昔日自别,盖以圣贤之心性,乃能渐次目睹圣贤所见之天地,无圣贤之心性,则圣贤所见之天地永向其晦藏其面目。圣学肇端,夫子日常多言人道而罕言天道,圣学复兴,“要之伊川言性理,偏重在人生界”(钱穆先生语),不亦宜乎? 此在今日之朱子后学为尤然。大概孔孟程朱所见之天地虽日日接于今人之耳目,然今人自小被前置了一套与孔孟程朱大不相同的眼光,是以视之、听之,莫不与孔孟程朱难以相入:经验科学的眼光使得我们只能看到苍苍者、坚硬者,而难以看到圆而不息者(高明者)、方而不动者(博厚者);只能“看到”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夸克、原子,而难以看到触目皆是的二气、五行;只能相信通过探测仪也探不到的“力场”、“磁场”,而难以再相信弥沦无涯的氤氲感通。经验科学的言说作为一种描述天地的方式,未必不能和古人之气论一样成立,但后者总是直接通向道论,而前者却使得天地越来越无所谓道,我们因之越来越只能看到无道之天地万物,而难以看到有道之天地万物。一言以蔽之,我们对天地的看法已然严重认识论化了(纯然闻见之知化),理气论由此变得极其陌生。所幸的是,“古今人情不相远”(朱子语),和“天地观”之间的巨大古今鸿沟比起来,我们体会人心、人性的方式还没有被彻底颠覆,或者说人心人性的道理意味还没有被“泛认识化”的趋势侵蚀殆尽,所谓“今尚不废者,犹只是有那些秉彝卒殄灭不得”,而这之中也蕴藏着我们超越已经被前置的眼光而以孔孟程朱的心性、眼光重新打开天地的关键,此心性论之所以为急也。
【随衣】 ^ω^
【词】分享诗词
【云寸】水贴
【诗词】随衣集 *--就我这么闲来发帖么。
【鲁迅文章】战士与苍蝇 Schopenhauer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战士和苍蝇 鲁迅 Schopenhauer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祝福 大新年一个人也没。。。 不提了,祝各位新年快乐,事事顺心~ 虽说。。晚了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