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明日 上官·明日
我赞叹这宇宙的无穷
关注数: 17 粉丝数: 179 发帖数: 15,059 关注贴吧数: 31
【学术-交流】坐标几何中的距离----原始和最基本的物理意义 <<坐标几何中的距离----原始和最基本的物理意义>> 距离是一种纯量,不具方向,仅含量。这种量不会是负数。 在物理学上,距离是所经过的路线的长度,由起点到终点的向量则是位移。 在数学上,距离是定义在度量空间中的一种函数。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距离就是欧几里德空间中的距离,是2阶范数;在图论中,距离是两个顶点之间最短路径经过的边的数目。 在坐标几何中,距离是1阶范数。设在空间有两点,p = (p1,p2,...,pm),q = (q1,q2,...,qm),不同的范数都是一种距离: 1-阶范数 = |Xi-Yi| ;在坐标几何中的任意一条轴上,1-阶范数=|X1-X2| ;(注:这里的X和Y可用不同定义的轴而用其它符号代替,如,X,Y,Z)。 直角坐标系中: 1)两点间的距离(1-阶范数),即两个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定义式:|x1-x2|;(注:X可用其它符号代替,如,X,Y,Z); 2)两点间的长度不是负值;把“(-x,y,z)”中的“-x”标为长度是物理概念不清楚的搞笑,正确标法是│-x│;单纯的值和单独值的观点没有物理意义; 3)以原点(0,0,0)和单一轴上的值来看,就是二点之间的长度,这是物理学使用数学坐标系在距离的概念上的原始和最基本的意义,如果连这种起源和最基本的涵义都不明白,只能汗颜! 4)三维距离(d)的定义式如下:   其中各个分量的涵义都包涵有上述第三点的原始和最基本的物理意义。   总而言之,上述数学和物理的概念表明: 以坐标为基础的物理方程中,处理的都是物理量的概念; 以坐标为基础的物理方程中,物理量都是在物理概念上和其它量有内在联系的; 以坐标为基础的物理方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判断逻辑是否正确的标准之一。 对理论吧某些人的某些错误观点的终结 对某些人心中没有物理概念的批判
【黛砚】黛玉是如何让人恋恋不忘? 黛玉是如何让人恋恋不忘?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恐怕首先是指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贾宝玉在阐述他的“女清男浊说”时道:“天地灵秀之气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已。”他后来见到薛宝琴、李纹、李绮时、又不胜感叹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红楼】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已结合多个版本的脂批)第二一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庚辰侧批:当得起。】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庚辰: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 【蒙回前批: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此回“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文“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今日之平儿、之贾琏,亦他日之平儿、他日之贾琏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救与强无别也,甚矣!但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运蹇,亦何如是也?人世之变迁,倏忽如此!】 【蒙回前批: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 【蒙回前批:此回袭人三大功,直与宝玉一生三大病映射。】 话说史湘云跑了出来,怕林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那里就赶上了?”林黛玉赶到门前,被宝玉叉手在门框上拦住,笑劝道:“饶他这一遭罢。”林黛玉搬着手说道:“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湘云见宝玉拦住门,料黛玉不能出来,【庚辰双行夹批:写得湘云与宝玉又亲厚之极,却不见疏远黛玉,是何情思耶?】便立住脚笑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恰值宝钗来在湘云身后,也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庚辰双行夹批:好极,妙极!玉、颦、云三人已难解难分,插入宝钗云“我劝你两个看宝玉兄弟分上”,话只一句,便将四人一齐笼住,不知孰远孰近,孰亲孰疏,真好文字!】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都戏弄我不成!”【庚辰双行夹批:话是颦儿口吻,虽属尖利,真实堪爱堪怜。】宝玉劝道:“谁敢打趣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说你?”【庚辰双行夹批:好!二“你”字连二“他”字,华灼之至!】四人正难分解,【庚辰双行夹批:好!前三人,今忽四人,俱是书中正眼,不可少矣。】有人来请吃饭,方往前边来。【庚辰双行夹批:好文章!正是闺中女儿口角之事。若只管谆谆不已,则成何文矣!】 那天早又掌灯时分,王夫人、李纨、凤姐、迎、探、惜等都往贾母这边来,大家闲话了一回,各自归寝。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庚辰双行夹批:前文黛玉未来时,湘云、宝玉则随贾母。今湘云已去,黛玉既来,年岁渐成,宝玉各自有房,黛玉亦各有房,故湘云自应同黛玉一处也。】 宝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时,袭人来催了几次,方回自己房中来睡。次日天明时,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不见紫鹃、翠缕二人,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林黛玉【庚辰双行夹批:写黛玉身分。】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庚辰双行夹批:一个睡态。】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庚辰双行夹批:又一个睡态。写黛玉之睡态,俨然就是娇弱女子,可怜。湘云之态,则俨然是个娇态女儿,可爱。真是人人俱尽,个个活跳,吾不知作者胸中埋伏多少裙钗。】宝玉见了,叹道:【庚辰双行夹批:“叹”字奇!除玉卿外,世人见之自曰喜也。】“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林黛玉早已醒了,【庚辰侧批:不醒不是黛玉了。】觉得有人,就猜着定是宝玉,因翻身一看,果中其料。因说道:“这早晚就跑过来作什么?”宝玉笑道:“这天还早呢!你起来瞧瞧。”黛玉道:“你先出去,让我们起来。”【庚辰侧批:一丝不乱。】宝玉听了,转身出至外边。
【红楼】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已结合多个版本的脂批)第十七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庚辰:此回宜分二回方妥。】按:己卯本与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尚未分回,回目为“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宝玉系诸艳之冠,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兄题跋,且暂题灯匾联上,再请赐题,此千妥万当之章法。】 诗曰: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庚辰侧批:好诗,全是讽刺。近之谚云:“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真骂尽无厌贪痴之辈。】 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凄恻哀痛。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无记述。只有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庚辰双行夹批:每于此等文后使用此语作结,是板定大章法,亦是此书大旨。】 又不知历过几日何时,【庚辰侧批:惯用此等章法。】【庚辰双行夹批:年表如此写,亦妙!】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的。”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且做出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等听了,都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庚辰双行夹批:点雨村,照应前文。】众人笑道:“老爷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庚辰侧批:是纱帽头口气。】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纷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庚辰眉批:政老情字如此写。壬午季春。畸笏。】众清客笑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其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也,未为不可。”贾政道:“此论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庚辰双行夹批:音光,字去声,出《谐声字笺》。】说着起身,引众人前往。 贾珍先去园中知会众人。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戏耍。【庚辰侧批:现成榫楔,一丝不费力。若特唤出宝玉来,则成何文字?】此时亦才进去,忽见贾珍走来,向他笑道:“你还不出去,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庚辰侧批:不肖子弟来看形容。余初看之,不觉怒焉,盖谓作者形容余幼年往事,因思彼亦自写其照,何独余哉?信笔书之,供诸大众同一发笑。】方转过弯,顶头贾政引众客来了,躲之不及,只得一边站了。贾政近日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蒙侧批:如此顺写,笔间写来,然却是宝玉正传。】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庚辰双行夹批:如此偶然方妙,若特特唤来题额,真不成文矣。】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庚辰双行夹批:是行家看法。】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庚辰双行夹批:门雅,墙雅,不落俗套。】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门一带翠嶂挡在前面。【庚辰双行夹批:掩映好极。】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悉景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着,往前一望,见白石碐嶒,【庚辰双行夹批:想入其中,一时难辩方向。用“前”“后”“这边”“那边”等字,正是不辨东西。】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庚辰双行夹批:曾用两处旧有之园所改,故如此写方可,细极。】其中微露羊肠小径,【庚辰双行夹批:好景界,山子野精于此技。此是小径,非行车蔫通道,令贾改原欲游览其景,故指此等处写之。想其通路大道,自是堂堂冠冕气象,无庸细写者也。后于省亲之时已得知矣。】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考证】再议《枉凝眉》 枉    凝    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一:宝黛组合。         这是我一直支持的一个意见。原因下陈:   1)黛玉是绛珠仙草幻身,正是阆苑仙葩;宝玉是神瑛侍者(瑛,即玉的光泽),又是衔玉而诞,言其美玉无瑕也应当;   2)宝黛自幼同桌吃、同床睡,岂说无缘;而两人相恋,互为知己,又都是贾母的心头肉,却不能结为连理,何言有缘?岂不是“遇着他”又“心事终虚化”?   3)宝玉获罪离家后,黛玉自然是时时牵念,日日挂心,依其性格,当然只有日日叹息,时时落泪;而宝玉在外,定然心念知己而至愁眉不展。所以“枉自嗟呀”和“空劳牵挂”无论哪句说谁,都可通;   4)宝黛二人的爱情美好却无果,自然是“水中月”、“镜中花”。         然而这些观点近日却被我打上了问号,并非是其中某一点有了不通的问题,而是另一种观点被我想到了立足之处——   二:钗黛组合。       “薄命司”正册判词共十一首,《红楼梦》组曲除引子和收尾外,共十二首。自《恨无常》至《好事终》都分别与判词之二至十一相对。问题就出在《终身误》、《枉凝眉》二首与判词之一上。                             正册判词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终    身    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从判词结构上来看,是钗、黛,黛、钗的顺序,而《终身误》一曲正合前两句之序——钗、黛,钗、黛,最后归钗。判词是把钗黛并谈的,其意在于钗黛地位同等重要,而《终身误》即是并谈两人,最终归结到钗。那么,本着前后照应的思想,《枉凝眉》亦应并谈钗黛才是。《终身误》既合判词前两句顺序,那《枉凝眉》就应合判词后两句顺序,即先黛后钗,最终归黛。而且,《终身误》一曲仿佛是从宝玉的视角来说的,那《枉凝眉》也应是站在宝玉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些都成立,那就有如下解释:       “阆苑仙葩”仍是说黛玉,而“美玉无瑕”是说宝钗。       “若说没奇缘”句当是说宝玉与黛玉自幼相识,互为知己;“若说有奇缘”句自然就是说金玉良缘也最终化为乌有。       “枉自嗟呀”当时说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无果,或是说宝玉离家后,黛玉日日流泪;“空劳牵挂”则是说宝钗枉自尽人妇之德。“水中月”和“镜中花”又是分指黛钗都不能与宝玉为伴。而最后一句归结到黛玉,无异议。  
【考证】再议《枉凝眉》~ 枉    凝    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一:宝黛组合。         这是我一直支持的一个意见。原因下陈:   1)黛玉是绛珠仙草幻身,正是阆苑仙葩;宝玉是神瑛侍者(瑛,即玉的光泽),又是衔玉而诞,言其美玉无瑕也应当;   2)宝黛自幼同桌吃、同床睡,岂说无缘;而两人相恋,互为知己,又都是贾母的心头肉,却不能结为连理,何言有缘?岂不是“遇着他”又“心事终虚化”?   3)宝玉获罪离家后,黛玉自然是时时牵念,日日挂心,依其性格,当然只有日日叹息,时时落泪;而宝玉在外,定然心念知己而至愁眉不展。所以“枉自嗟呀”和“空劳牵挂”无论哪句说谁,都可通;   4)宝黛二人的爱情美好却无果,自然是“水中月”、“镜中花”。         然而这些观点近日却被我打上了问号,并非是其中某一点有了不通的问题,而是另一种观点被我想到了立足之处——   二:钗黛组合。       “薄命司”正册判词共十一首,《红楼梦》组曲除引子和收尾外,共十二首。自《恨无常》至《好事终》都分别与判词之二至十一相对。问题就出在《终身误》、《枉凝眉》二首与判词之一上。                             正册判词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终    身    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从判词结构上来看,是钗、黛,黛、钗的顺序,而《终身误》一曲正合前两句之序——钗、黛,钗、黛,最后归钗。判词是把钗黛并谈的,其意在于钗黛地位同等重要,而《终身误》即是并谈两人,最终归结到钗。那么,本着前后照应的思想,《枉凝眉》亦应并谈钗黛才是。《终身误》既合判词前两句顺序,那《枉凝眉》就应合判词后两句顺序,即先黛后钗,最终归黛。而且,《终身误》一曲仿佛是从宝玉的视角来说的,那《枉凝眉》也应是站在宝玉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些都成立,那就有如下解释:       “阆苑仙葩”仍是说黛玉,而“美玉无瑕”是说宝钗。       “若说没奇缘”句当是说宝玉与黛玉自幼相识,互为知己;“若说有奇缘”句自然就是说金玉良缘也最终化为乌有。       “枉自嗟呀”当时说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无果,或是说宝玉离家后,黛玉日日流泪;“空劳牵挂”则是说宝钗枉自尽人妇之德。“水中月”和“镜中花”又是分指黛钗都不能与宝玉为伴。而最后一句归结到黛玉,无异议。  
【考证】再议《枉凝眉》 枉    凝    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一:宝黛组合。         这是我一直支持的一个意见。原因下陈:   1)黛玉是绛珠仙草幻身,正是阆苑仙葩;宝玉是神瑛侍者(瑛,即玉的光泽),又是衔玉而诞,言其美玉无瑕也应当;   2)宝黛自幼同桌吃、同床睡,岂说无缘;而两人相恋,互为知己,又都是贾母的心头肉,却不能结为连理,何言有缘?岂不是“遇着他”又“心事终虚化”?   3)宝玉获罪离家后,黛玉自然是时时牵念,日日挂心,依其性格,当然只有日日叹息,时时落泪;而宝玉在外,定然心念知己而至愁眉不展。所以“枉自嗟呀”和“空劳牵挂”无论哪句说谁,都可通;   4)宝黛二人的爱情美好却无果,自然是“水中月”、“镜中花”。         然而这些观点近日却被我打上了问号,并非是其中某一点有了不通的问题,而是另一种观点被我想到了立足之处——   二:钗黛组合。       “薄命司”正册判词共十一首,《红楼梦》组曲除引子和收尾外,共十二首。自《恨无常》至《好事终》都分别与判词之二至十一相对。问题就出在《终身误》、《枉凝眉》二首与判词之一上。                             正册判词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终    身    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从判词结构上来看,是钗、黛,黛、钗的顺序,而《终身误》一曲正合前两句之序——钗、黛,钗、黛,最后归钗。判词是把钗黛并谈的,其意在于钗黛地位同等重要,而《终身误》即是并谈两人,最终归结到钗。那么,本着前后照应的思想,《枉凝眉》亦应并谈钗黛才是。《终身误》既合判词前两句顺序,那《枉凝眉》就应合判词后两句顺序,即先黛后钗,最终归黛。而且,《终身误》一曲仿佛是从宝玉的视角来说的,那《枉凝眉》也应是站在宝玉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些都成立,那就有如下解释:       “阆苑仙葩”仍是说黛玉,而“美玉无瑕”是说宝钗。       “若说没奇缘”句当是说宝玉与黛玉自幼相识,互为知己;“若说有奇缘”句自然就是说金玉良缘也最终化为乌有。       “枉自嗟呀”当时说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无果,或是说宝玉离家后,黛玉日日流泪;“空劳牵挂”则是说宝钗枉自尽人妇之德。“水中月”和“镜中花”又是分指黛钗都不能与宝玉为伴。而最后一句归结到黛玉,无异议。  
【黛砚】论林黛玉的性格 《红楼梦》中写了一大群青年女性,她们住在大观园内,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女儿国。在作者笔下的这几十个青年女性,一个个不仅美丽、聪明,而且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作者有意让书中的一位优秀男性唱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那么热烈的颂歌。但是,《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千红 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在《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得最美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就是书中的主角之一林黛玉。她和贾宝玉构成了《红楼梦》中与众不同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都是古今未有之人,她们的所作所为在世俗人眼里是格格不入的。就如不是“正经主子”的林黛玉,在一般人心目中是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人,在贾府很不得人缘。心胸爽朗的史湘云就曾当着宝玉的面,说她是一个“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的人。与林黛玉毫无干系的赵姨娘在背后也发过牢骚:“要是那林丫头,她把我们娘儿正眼也不瞧……”。丫环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说悄悄话,中了宝钗的“金蝉脱壳”计,误认为是林黛玉听见了,当时就很紧张,小红说:“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因而对她都怀有不满。林黛玉甚至在贾母面前也逐渐失去了欢心,最后正如她自己在《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诗词中所说的,陷入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苦难境地。      林黛玉为什么会陷入这种苦难境地呢?这就得从林黛玉的性格上分析。下面就分别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表现、形成原因和时代意义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黛砚】林黛玉的刺绣功夫 姑苏女子擅绣,黛玉也不例外。 尽管袭人背后讽刺黛玉说:“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然而书中关于黛玉做针线的描写其实并不少,而且黛玉是小姐又不是女工,活计在精不在多,“巧”是第一位。 那么黛玉的手巧不巧呢?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难得地受了回父亲夸奖,一高兴,就把身上配的戴的任由小厮们解了个干净—— 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他罢!” 这里明明白白写道,黛玉做的香囊乃是“十分精巧”。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