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天一笑
了不起的猪先生
玩壶只为取悦自己 ,一个真心爱壶的佛系玩家。
关注数: 533
粉丝数: 265
发帖数: 3,512
关注贴吧数: 51
降坡似玉润含光一掬红泥煮大江
红降坡 养壶打卡
还是传统的更有味道
紫砂壶之友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一柱玉水化清烟 偶见松风代残云
《三足螭龙》壶
这两台古董机的音色怎样
全手壶《藏六方》
《大享掇球》
黄金段《汉铎壶》
转眼立秋了,今年的夏天真是煎熬,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清晨稍有凉意,泡上一壶茶,慢慢品。
喝茶 赏壶 两不误 自我娱乐,只是孤芳自赏。一路走来看着新壶友进进出出,纠结在泥巴名头之上,忘记了紫砂壶本是品茶之时可以欣赏的风景。
藏在柜子里的扁西施,拿出来晒晒太阳。 即使是这种最简单的壶形,泥、工、形三者也缺一不可,饮茶时方能赏心悦目。
喝茶 吧里的兄弟还有比我高的吗?
手中的降坡泥,哼哈二将,摆个Boss
周六一早雨下个不停,正好在家品茗。
一把难得一见的稀有泥料,梨皮(绿)泥《龙蛋》壶。
一把少见的景舟款《矮砖方壶》 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很多人都喜欢朱泥,却傻傻的分不清,教大家简单的分辨方法。 朱泥除颜色发桔色,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就是必有浆感(见图)。纯红泥基本没有浆感(见图),当然红泥也可以调入朱泥,浆感越强烈朱泥的比例越高。加铁红粉的假朱泥颜色没有桔色调。陶土加了玻璃水的假朱泥贼亮贼亮,颜色失真。以上纯属本人观点,欢迎各位壶友指正。
看看你的底糟清 都说自己的壶是底槽清,好料子没有工也是白瞎。只有好的工才能体现出泥料之美。拿出你的底糟清壶晒一下看看怎样。
如今胸无大志,以壶为乐,只想安逸人生。也罢! 昨日高温,今日又突然降雨,微风习习,煞是凉爽。用扁腹泡一壶老白茶,用笑樱做匀杯,即可玩赏又可观泥砂变化之乐趣,与壶对饮,再品以鲜美之果,人生足矣。
红与黑 放在一起,蛮有趣的。
一壶一杯茶
今天晒一个茶罐吧,觉得蛮有特色
很多壶友都喜欢朱泥壶,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朱泥不属于紫砂泥,因为朱泥没有紫砂的双气孔性特征,它的特性更接近于陶和瓷器。但是它偏偏生着一副娇艳的面孔,又生在宜兴长在宜兴,又与紫砂相伴相随。 所以玩朱泥的壶友要知道,朱泥玩的是“色”而不是砂。由于朱泥不透气,所以锁香的效果好,泡一些高香茶香气不易扩散,其实这个有点接近于瓷器。做壶的人喜欢在朱泥壶上作假,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朱泥原料稀缺或者价格贵,而是朱泥的收缩比大,烧制过程中成品率太低,报废率太高,而且能把朱泥壶做好的师傅也不多,这也造成了真朱泥壶价格高的原因。 可壶友们想要一把又便宜又好的朱泥壶,所以经销商就想出了经济实惠的办法,用普通红泥或陶土中添加铁红粉(氧化铁),使泥料呈现类似朱泥的鲜红色,这样即满足了壶友“价廉物美”的需求,商家也能赚到钱。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加了铁红粉的壶不会影响健康,最多就是补点铁。最关键的是,你是不是用买真朱泥的钱,买了一把真朱泥壶还是铁红粉的壶。 其实辨别两者的身份很简单,就是看颜色。所有宜兴紫砂红色系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偏橘色。就是红里透桔,明白了这一点大概率你不会采坑。(有用红泥冒充的这个需要区分) 以下为朱泥作品和朱泥色片
壶友们过节了 餐不离茶 茶不离壶
祝吧里的壶友 端午节快乐
剑流德中壶
凉风习习 心情舒畅 品茗赏壶 乐趣融融
晒一晒手上的半手壶 全手太贵,留几把半手作标本,是不是也很哇塞。
也许这就是紫砂的魅力
全手工《大亨掇球》
提前放假了,在家喝茶。
全手工《扁腹》
壶友们的心灵圣地
闲来无事,聊一聊养壶 紫泥壶最好泡普洱、白茶或者红茶。用盖子轻敲壶口,声音发闷的适合泡普洱或白茶,这种壶一般砂性较强泥门松散,吸附性较强。相反声音清脆的适合于泡红茶,可以更多的保留香气,即使都是紫泥泥砂比例和泥门密度也有区别。 养壶切勿用茶水淋壶,用茶水淋壶虽然养得快,但是表面会形成一层茶渍光膜,壶的光泽应该由内向外慢慢渗透,那种内敛的包浆光泽看上去完全不一样。用完茶后壶内一定要清洗干净,做到壶内光泽如新,壶外润泽如玉,以上纯粹个人见解。(这把合瓢壶不是最贵的,确是最长用的一把)
聊聊百目紫泥 之前玩壶一直不敢碰百目泥料,总之,有这各种传说。这次去丁山与几位师傅探讨了一下泥料,说到百目料子,根据师傅的说法,百目必须是把原矿石料磨成细小的颗粒,注意这里是颗粒而不是粉,成壶以后才能有透气性,而且比粗砂的效果还要好。我问师傅:这种泥料制壶是不是很容易。师傅说恰恰相反,因为在最后明真的时候料子太细了,干了湿了掌握不好就会有痕迹,需要慢慢地保持恰当的湿度,反复明真才能达到效果,十分考验技术。(图为百目段泥壶)
紫砂壶的终极审美“骨肉亭匀” “骨肉亭匀”是紫砂壶审美标准的一个核心概念,即结构(骨)与形体(肉)之间达到一种刚柔相济、和谐统一的境界。既强调内在骨架的刚健挺拔,又追求外在形态的丰润饱满,“骨肉亭匀”是紫砂壶形制、工艺与人文意蕴的综合体现。以下从多角度解析其内涵: 例:子冶石瓢:骨力的典范•子冶石瓢通过多重三角形结构的穿插组合(壶身、流、把、足等),形成刚健锐利的“骨感”,而壶腹的微弧曲面与泥料肌理则调和出柔润的“肉感”,达到“骨肉亭匀”的极致 例:仿古如意壶:骨肉的纹饰融合•在传统仿古壶的圆润造型上,通过如意云纹的浮雕装饰,既强化了壶体的骨架感(骨),又以流畅纹路增加视觉层次(肉),形成“骨骼有力,血肉饱满”的效果。 例:筋纹器:骨肉的极致考验•如菱花壶、菊瓣壶等筋纹器,通过精准的线条分割与泥片拼接,既需展现如折纸般的棱角(骨),又需保持壶面过渡的平滑(肉),考验工艺师对“骨肉关系”的掌控。
全手工《梅桩》
全手工《藏六方》
玩紫砂壶最重要的是什么? 审美!审美!审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否则,你买的就会是垃圾壶。即使你是玩上几年,没有提高审美和新手最大的区别,就是你家里有一堆垃圾壶。
全手工《华颖壶》
一套老房子准备改造一下 全程自己设计,自己找工人。开工
丁蜀镇蜀山古南街记 到宜兴不可不到丁蜀镇,到丁蜀不可不到蜀山古南街。 走进蜀山古南街,仿佛踏入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紫砂文化蓬勃发展的明清时代。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每一块石板都像默默诉说着当年紫砂艺人在这里辛勤创作的故事。 蜀山古南街它东接东坡书院,西濒蠡河,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紫砂艺人,曾经他们在这里筑窑烧陶,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紫砂产业。 从明代的时大彬,到近现代的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等,这些紫砂界的泰斗级人物都曾在古南街生活和创作。 undefined
全手工《景舟云肩》
紫砂壶的前生今世 明代 紫砂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相传金沙寺僧和供春是紫砂壶制作的先驱人物。他将紫砂土制成壶,其作品“供春壶”造型古朴,质地薄而坚实,被视为紫砂壶的鼻祖。时大彬也是明代最著名的制壶大师,他使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代 紫砂壶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陈鸣远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擅长制作传统壶型,还开创了仿生器的先河,作品栩栩如生,极具艺术价值。嘉庆、道光年间,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将诗、书、画、印等艺术元素融入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中,开创了“曼生壶”的独特风格,使紫砂壶成为了一种集多种艺术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品。 民国 受到社会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程寿珍、俞国良等,他们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探索。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宜兴紫砂工艺厂等专业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紫砂艺人,如顾景舟、蒋蓉等。顾景舟被尊为“一代宗师”,他的作品工艺精湛,造型典雅,将紫砂壶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全手工《大彬如意》
全手工《景舟石瓢》
朱泥无论矿区,底色都是偏桔色的,而且这个桔色是仿不了的。加铁红粉的假朱永远只会表现出铁红色而无法显示出桔色。只有泡养后的朱泥才会慢慢退去桔色,转而表现为玫红的颜色。
久违丁蜀 路过总要来看看 就是新壶友们心心念念的4号井,专门过去给你们拍了看看。
全手工《大彬圈钮》
全手工《龙蛋》
全手制《上新桥》
几十元收了一个小香炉,感觉很有味道。
一壶一茶 品味龙年最后一天的美好时光
小白开始怎么玩壶? 面对眼花缭乱五颜六色的紫砂壶,小白往往无所适从。直播间里听大师的,实体店里面听大忽悠的,上手以后发现全是坑。玩壶应从传统壶形开始,泥料从紫泥开始。看中一种传统壶,从网上查找原版,反复比较,吃透壶形的特点再下手,开始怎样才能少踩坑呢,记住以下321 第一,记住二不玩:不玩绿色、不玩奇形怪状 第二,记住二不看:不看大师名、不看壶底章 第三,记住二不要:不要定制、不要捡漏 第四:记住一定要:七天无理由
发一把多年前买的壶,老清水的料,感觉有温润如玉般的细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价值的阐述,可以阐明机车壶与手工壶的关系。
2025 心想事成
祝各位壶友2025心想事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