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f_FMJ
BurtonGao
关注数: 46
粉丝数: 405
发帖数: 20,974
关注贴吧数: 32
SFT25的Vf很高,大部分单锂降压手电会直接进入直驱模式 一直以来我都知道SFT25的Vf很高,但是我想着反正没高到4.2V那就还能凑合着用。但是我不知道锂电池的一个常识是,在高电流负载下,电池本身会降压到3.8-3.9V。而SFT25在8A时Vf大概就是3.7V了,6A时大概是3.45V,加上电路和驱动的各种压降,SFT25的单锂筒子基本上就是一开机就是直驱模式。 因为对于单锂降压驱动,不管是Buck降压还是线性恒流,当电池不能提供Vf时,就会进入类似直驱的模式,效率虽然高,但是此时极亮亮度也会逐渐随着电压下降。 不过,SFT25还是有好处的,就是虽然很难极亮恒流,但是本身的光强够高,降下来了也很强! 我其实是测电池的时候发现的,手电放水里,看看照度曲线怎么变化。Pd32V2改SFT25,电流大概是6A,除了jp30能恒流一会其他都成直驱了。毛裤8A SFT25也类似,由于毛裤的发热很大,在水里其实也能触发温控,所以我将开头那段看起来很缓的曲线也当做恒流了。ANSI射程曲线是根据照度曲线计算的,为的是更好的模拟实际的使用感受。 总结,玩SFT25最好用全极耳电池!
sfq43远射怎么样?光面杯会有黑心吗?
聊聊我对低色温的看法和体验 一直以来都有人管5000K叫微黄或暖白的,但我感觉这主要是因为低显和偏色,比如黄绿色的SST40 5000K,以及包括像219C和LH351D这些偏色高显。因为自从我开始尝试各种色温的真高显(高R9)后,对色温有了新的感受,这里除了有我主观的肉眼观感和使用体验以外,也确实和一些行业规范和建议相符,当然大家有不同看法也欢迎讨论。 对于真高显来说,我发现所谓正白的5700K在晚上实际上仍然相对冷。5000K非常标准,但是还是略冷。最中性的目前对我来说应该是4500K,3500-4000K确实是偏暖,但眼睛也能轻易调节。下面一张图里的树蛙,去果后的519A 5000K大概是3500-4000K之间。想象中的场景应该是像白平衡5000K那样,一切都被染色了,但实际上我的眼睛是看不到这副场景的。图二更像是我的真实感受,并且我没一直开着灯让眼睛适应色温。图三就是相机自动白平衡的结果,接近理论上的标准色彩。并且最近了解到室内装修照明的一些规范建议和实际用例,按照国家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3300-5300K其实都能叫中白,而5300K以上就算冷了。大部分相对快节奏的快餐馆和咖啡店的“冷白”装修灯实际上也是4000K左右。还有我发现一些高显灯珠的规格书里,也是把5000-6500K列为冷白的。因此可以说我对冷暖的感受还是相对客观的,只是长期以来很多灯珠偏色,让人认为5000K就开始黄了。
有没有什么类似mt2c Pro的无记忆两档驱动? 不想专门为此买个mt2c Pro。 驱动要求就两档,先高后低无记忆(2秒或更短时间内复位),高档要有3a-5a,低档在100ma左右。 各位有啥推荐。
抄了某位吧友的作业,组了个仿神火3p的超火3p。头尾是咸鱼上的低仿Surefire,筒身是超火504a,用的16340。如果不用504a做筒身的话,也可以单独弄一个兼容18350的天天户外3p筒身,但是要60多块钱,略贵,超火504a整个才27。电池我随便买了两颗维普赛的T6和T9。之所以要买低仿Surefire头尾是因为504A的质感实在太差了,仿品的触感好很多。那个低仿Surefire 6p尾盖是最原始的铝块战术开关,并且不兼容504的筒身,所以我又用了个20mm的开关板改了个正向开关。 灯头我用的是瑞琪的套件,光面杯,驱动是毛裤5a buck 12组,灯珠是CULNM1。开关和驱动的弹簧都换成了流星的镀金铍铜弹簧,电阻据说比磷青铜更低,就是材料有毒,但是只要不打磨弹簧并吸入粉末就不会有问题。驱动板不知道为啥,焊不上驱动仓,用了些除锡带辅助焊在了一起。之所以用CULNM1,就是为了看看光强在5a时能不能去到10万,但是实际上并不理想,5a时只有7-8万,更搞笑的是2.5a时也有6-7万,于是就没有理由用5a档位了。可能是P60的散热太差了,高温下灯珠效率降低,驱动输出也下降。 夜射是不同的两天拍的,有一天大雾。我带了我的至尊无敌毛裤M2做对比,上次换完蓝宝石镜片后,光强掉到9-10万左右。白平衡都是5000K,有些图片用了黄色滤镜,其实就是望远镜保护盖,没啥作用,不过打到雾的时候至少没这么容易把自己闪瞎。雾天夜射基本就是看光柱了,雾气把光都挡着了。烟雾缭绕的氛围真好玩光斑图,没有SFT25对比的话,肉眼看还是略绿的,但是在相机里颜色不错。NM1不太好的地方就是没法选择色温。
换了蓝宝石镜片,有舍有得 一直有说法是矿物玻璃比蓝宝石更耐冲击,但不耐刮擦。但看了些国外的真实测试视频之后,发现普通的矿物玻璃,可能是因为有划痕,实际的抗冲击测试中是不如蓝宝石的。以及有些说法,手电筒用的超白玻璃,可能也不如普通的矿物玻璃耐冲击。 于是我就给我一个常用的手电换了蓝宝石,但是换完之后又有一些问题,因为你能买到的便宜的蓝宝石镜片是没有镀膜的。 所以透光率不如镀膜超白玻璃,可能是90%左右,虽然也够用了,但是还是可以检测出来的,换完光强从原来的11万掉到了10万左右。 然后就是有环的问题,因为透光率下降,光打到镜片之后又返回到了光杯那里,最后再反射出来的话,就可能形成环。理论上任何镜片都可能会有这个现象,只不过没有镀膜的镜片会更明显。 总的来说还是有舍有得
水贴,TIR透镜泛光的优势 这里说的泛光不是60°的纯泛,而是15°左右的远泛通用平衡出光。我经常说我喜欢TIR透镜泛光,除了有实际上180°的泛光能提供更好的照射范围以外,最重要的是有非常柔和的亮度过渡,防止隧道视觉。 下面的图片是我某次去户外时拿两个筒子拍的,功率灯珠其实都不一样,但是仍然可以用来比较。图里光杯的泛光区明显比TIR更亮,并且因为这个光杯筒有一个不锈钢压环,会反光,并且档位开得更高,所以实际上也有和TIR亮度类似的180度泛光,理论上此时光杯一定完胜。 但我当时在现场,或是你们看照片也可能感受到了,就是TIR的会看着更舒服。为什么?俗话说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有时候黑的地方并不是真的黑,而是某处太亮了。光杯因为有明显的截止,所以即使是因为不锈钢压环有180°泛光,视野仍然是受限的,压环反光没多大用处。而透镜柔和的过渡,则不会有隧道视觉的感受,视野更广,在丛林这种需要留意身旁和脚下是否有蛇的地方能有更好的感知。
毛裤t6,毛裤版tac aa 按商品说明,用锂电如果能按去到5a的话,作为迷你远射筒挺有意思。默认只提供sft25/40, nm1。不知道如果改装的话,sft12,xpp跟这些比怎么样?
卫途那种带泛光的白激光到底是怎么做的? 比如卫途的w1、w2、w3,是通过调整透镜的焦距,还是用了其他的结构?有人知道的吗?
京瓷贴片白激光模组,大家怎么看 7070封装,目前贸泽上500lm的版本,最低142美元一颗
UV手电冷知识,为什么很多大牌的UV手电都不带滤镜 随手写个科普贴,众所周知,玩UV手电必配ZWB滤镜!!!滤镜可以消除UV灯珠产生的可见光进而让荧光反应更明显。通常365nm的UV手电,配ZWB2滤镜比较多,更短波长的可以选择ZWB1、ZWB3。 然而目前市场上,很多专业手电品牌比如傲雷、杰特明、锐孚,再加上一些奈特科尔和菲尼克斯的老产品,他们的带UV功能的手电都不带滤镜的。反而是斯凯特、毛裤以及其他DIY作坊、甚至各种杂牌才会标配滤镜。除了一些钥匙灯以外,成本和工程上给UV手电加个滤镜完全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偏偏就是没有人做呢? 我也不卖关子了,真实原因很简单——专利问题。美国有个公司,Way Too Cool, LLC(简称WTC)拥有一项专利,US7781751B2,这个专利就是UV手电前面加个滤镜,2026年到期,就是这样。 然而就是因为这个专利,导致大牌没法做带滤镜的UV手电。任何销往美国带滤镜的UV手电都可能被拦下,而美国又是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没法不做。并且大牌们树大招风,敢通过任何方式加滤镜,都可能被起诉。区别对待多个版本又会有库存管理的麻烦,索性就都不加滤镜了,统一美版。一个知名美国UV灯具品牌Engenious Designs也被WTC起诉过,最后败诉,同意协商将6%的UV手电收入分给WTC。我觉得国产大牌们不会同意这种协议。 但是这里事情有个转机是,一些小的品牌,可能因为没有美国办事处或仓库,或是WTC觉得没油水可榨或起诉不过来。可以通过擦边球的方式,将滤镜和产品一起寄出,让用户自行安装。比如斯凯特Mix7销往美国的版本,都是要用户自行安装滤镜的,毛裤也是。 因此这就造成了手电圈的怪象,UV手电必备的ZWB滤镜,大牌全部都没有配,反而小品牌甚至几块钱的杂牌都会配。
谁想吃螃蟹?SFT-40 2代 如题,sft40 2代淘宝有人在卖了,虽然这个灯珠其实在国外上架已经一段时间了,不过一直没有什么数据和讨论,也没有规格书。 想问问有没有吧友想试试第一个吃螃蟹的,贡献一下数据
奈特科尔预告EDC29 奈特科尔新加坡的主播发了个短视频,标题是“紧凑照明的巅峰”
水贴,Surefire和菲尼克斯的英文官网 看来菲尼克斯他们自己看来最骄傲的产品是TK22?
菲尼克斯pd32 v2换sft-25 效果挺不错,我打赌下一代pd32肯定上sft25,领先菲尼克斯。 sft25 6500k之前我在毛裤m2上用过了,低亮时确实略蓝绿,所以这次试了一下5700k,光色有点像sft40 5700k,高亮时颜色不错,低亮时黄一点,不至于说黄绿,不过你要真的仔细看的话还是能看出点黄绿来的,不过我感觉还好。 光斑的话,理论上圆芯会比长方形的pm1要好,但是因为菲尼克斯一开始就是给pm1适配的,所以我自己改完之后,因为不可能完美匹配,光斑其实并没有这么好看,比较平庸,有点像毛裤的筒子。 换完后,光强从原厂4万大概去到5万2到5万8,理论射程从原厂的400米去到480米,其实老实说差距不大。 由于像菲尼克斯这样的大牌所有东西都是专用的,光杯、垫片、基板、以及焊盘都是特殊尺寸的。基板是19x2mm的,市面上没有这样的基板,所以只能将3535的sft25焊到pm1 3030的焊盘上,由于差距不大,还是能焊上的。 说到基板,这个基板的焊盘非常搞笑,它不是常规的条状电极而是点状的,但是在焊的过程中我不小心刮坏了,所以把它变成了正常的。 然后就是居中,我不太想去专门3d打印一个这样的垫片,因为我不会。所以我随便买了个毛裤的3535 5毫米垫片,纯粹作为绝缘以及调整焦点距离使用,然后凭感觉纯手动对齐。由于pd32的光杯是拧紧固定到筒头里面的,光杯不会移动,每次只需要调整基板就行了,所以还是比较方便手动对齐的。
新车挺好,简简单单的就很有范 要是原厂轮毂能卡颜色就好了。
Loop SK05 众筹,海外预售价89.5美元 分享消息,机翻,凑合着看。SK05是一款可充电四合一拨控手电筒,具有聚光灯、泛光灯、侧光灯和充电宝。 拨盘控制板可让您通过锁定-聚光灯-泛光灯-侧灯进行拨盘聚光灯 :1300 流明输出,光束范围 440 米。 泛光灯 :3000流明输出 侧灯:白-红-橙-黄-绿-冰蓝-蓝-紫锁定: 避免意外启动,以避免电池耗尽或火灾。 旅行时锁定。 18W快速板载TYPE C充放电(移动电源) 手电筒充满电仅需约 1.6 小时。 从此以后,SK05可以不带充电宝了,因为它也是充电宝,但这样的充电宝是你从来没有过的。快速电池更换: 如果 1.6 小时让您等待太久。 尝试快速更换电池,在一秒钟内更换新电池。 它由 2 节 4000mAh 18650 电池供电,容量是 14500 电池的 4.3 倍。高显色性: 泛光灯配备 3 颗 Nichia 519A LED,高显色性让您看到大自然的真实色彩。其他特性: 磁性尾盖 磁尾可免提使用。 全天候目的 IP68防水等级让您全天候使用无忧无虑。 舒适的 握持感 想象一下,拿着一卷纸和一块砖,精心制作的扁平设计比方形机身更适合您的手掌。 人体工学设计 将拇指放在控制转盘上,转盘并按下,不会感到不舒服。 感谢您从一开始就给予的支持,我们将随时向您通报该产品的最新情况。
新车 约塞米蒂1500的问题 货斗无法放摩特车,因为有隐形的模型,应该是给货斗最后一个改件用的。但是应该有特殊的判定,人物走进货斗会悬浮一段时间再下沉到货斗里面,但是摩特车是会一直悬浮的。 并且前保险杠的最后两个改件是有射灯的模型的,但是只有最后一个能开启。 这是已知问题,其他的不知道了。不过这车挺有意思,悬挂很软,感觉像开船一样,加速也很快。
全网首发SFT-25R测试 在淘宝上看见了一个叫SFT-25R的灯珠,应该是SST25的官方去果并且圆芯版本。这个灯珠全网都没有任何消息,包括luminus官网。只有一家店在卖,看参数应该是对标CULPM1的。 先说结论:坎德拉高于 CULPM1。 实测光强排名:SFT25R 6500K 114-120kcd, CULPM1 6500K 95-102kcd, SFT40 5700K 72-80kcd。 所以我现在的这个毛裤M2,打破了我自己几个月前的用CULPM1的光强记录,又成为了市场上光强最强的30mm小直/中小头。 这个灯珠官方有几个色温,但是卖家告诉我只有6500k有货,bin是F7-BB-VJ。光效光看规格书好像也没比N5等级的SFT40低到哪里去。BB色度组在黑体线之上,并且高色温加高光效,我在装之前就知道会偏绿。另外这个灯珠的封装并不是3535,而是3.45x3.45,显然市场上没有这样的垫片,需要自己找一个3030的垫片打磨扩孔。灯珠最大的特点是圆芯,直径是1.7mm,面积为2.27平方毫米。测试手电还是用我最喜欢的8A驱动毛裤M2,先后换了几个灯珠拍照和测试光强。这里拍光斑是固定参数的,选8A驱动的20%挡位,但是还是点过曝了,看不出光斑大小。实际上光斑由大到小排名是SFT40、SFT25R、CULPM1,这个结果也符合它们的核心面积大小。话说我也没想到这个光色对比图这么有节目效果,直接一个红蓝绿。 不过肉眼看SFT25R其实没有明显的蓝绿色,除了1%挡位。 但看完之后你再看SFT40 5700k和CSLPM1/CULPM1会感觉是红色的。 尤其是毛裤标配绿色镀膜,所以如果没有绿色镀膜的话,可能还会更绿。由于我没有Uhi的手电,所以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特别特别绿。和我另外一个筒子PD32V2来对比,肉眼里平常看着正白或是偏绿的CSLPM1,和SFT25R放一起就直接成粉红色了,相机拍不出这个效果。我用了几个满电的电池,距离5米用手机传感器测量光强。每次照30秒,然后冷却换新的电池重新照。每个灯珠都测试几次。由于我用的是同一个手电测试,还要先焊接再拆焊,最后当我把SFT25R焊上时,照度有显着增强。 而且我用我的PD32V2做了了对比,结果可信。 另外,有些说法是 CULPM1 更容易发热,我没去看规格书热阻,但这点在曲线图上非常明显。 每点亮 30 秒后段,CULPM1 曲线就会有一个陡峭的下降。 SFT40也有一点,但奇怪的是,SFT25R的曲线最平坦。 我还稍微超了500ma的电流,并且它的封装更小,所以理论上它应该更容易过热。 夜射环节,图中被照的地点我都标了距离,但是这个距离是地图上给的,实际上误差可能有十几二十米。天空是亮的是因为天空就是亮的,光污染。最后这个是凑数的,这种LED显然没有任何显色性,只是简单做个对比。
分享,Surefire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靠 在我们知道手电筒并不是高科技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后,我们没理由对10倍价差的两个手电一样耐用感到惊讶,但是最近我看了老外评测,Surefire甚至不如大部分人想象中这么可靠。 事先强调,我不是说任何因为外观和非实用因素选择Surefire的朋友,只是想分享给那些觉得Surefire绝对可靠的人。 很多极限测试都表明,SF不仅不能说好,甚至是最差的。这不是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分货的问题,而是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半分货的问题。 一些老视频里,G2X会在一次简单的大概五六米的跌落后直接歇菜,大部分极限测试手电的视频里这只能算开胃菜。还有Fury,非光线传感器版本,单挡战斗灯,XHP50但只有1500lm的保守调教,但是仍有不少烧灯珠的案例,包括吧里前几天也是有一个。在和Streamlight,以及Cloud Defensive和Modlite这两个美国小厂的极限测试中,第一轮尾按跌落测试就直接歇菜了。 还有国外一个第三方公司做的手枪灯极限测试,Surefire确实不是最差的,但是最好的竟然是Thurnite特鲁斯耐的,是测试中最便宜并且唯二能经历全部测试在最后反复高处跌落中才坏的,另一个是Streamlight溪流之光的TLR-1HL,但是只能抗5次跌落,而特鲁斯耐是8次。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公司确实有些偏心,把傲雷那些不防水的灯拿去浸水,并且没有备用的,直接取消后面测试了。否则我想知傲雷和特鲁斯耐到底哪个强。
透镜是不是不适合远泛通用? 因为把519a去果冻了,所以用光杯的话,光斑很怪,不得以上透镜,结果30度太泛。15度雾面的话和光杯果冻的主光斑大小差不多,但是问题是泛光太暗了。 泛光确实是180度的,但是就是太暗了,以至于没有意义。 实际上换珠面和其他角度的都一样,角度只对主光班的调节有意义,副光斑根本就是没有调节的,纯粹的180度泛光,太泛至于太暗了。
关于色温和穿透性的争议 最近这个话题又挑起来了,我没有能力直接给这个话题下个定论,因为现实的场景千变万化,人眼自身和不同的个人之间也有不同的偏好。 这个问题涉及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工业,不能一言以蔽之。但是我觉得如果要认真讨论这个问题,至少还是得有点知识储备以及相关的证据,讨论至少要同频。 但是下面有一个结论,我相信是适用于大部分人的,如果不想看长篇大论,看到这就可以了。 一篇nature(地球上最权威的期刊)论文实验证得,低色温车灯在雾气中确实会有更好的“能见度”,注意我用的是能见度这个词语,而不是说“穿透性”,因为这个并不是通过照度计测得的,是通过真人实验得出的。 好了,现在来谈一下这个为什么会有争议。我这里说的“穿透性”是指包含了一切,不管是能见度、光的透过率、以及别人是否能看见你的光。 一切争议的起点都是因为光的散射,但是大气中的散射其实有两种,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 其中瑞利散射更是一切“理论”的起点。瑞利散射发生于空气中的微粒远小于波长的时候,比如说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此时波长越短的光越容易发生散射。这也就是为什么正午天空是蓝色的,而太阳是黄色的,因为蓝光被散射到整个天空中,而黄光更好的穿透了大气照到地面上。 但如果微粒较大,接近波长或者远大于波长。比如说云雾,那么此时情况又会不同,此时米氏散射占主导,并且散射的特点和波长没有特定关系。就好像云雾为什么是白色或是灰色的?因为它把大部分的光都均匀散射了,最终变成了白光。当然这里有一个例外,就是假如微粒大小和波长恰好接近时会发生共振增强,导致这个特定波长的光线透射率会更高,但是这种情况极少见。 假如至此为止的话,不考虑色彩,理论上黄光像永远好于白光,因为至少他在瑞利散射中是绝对占优的,但对于人眼以及真实工业来说,黄光光源的效率永远低于白光。像sft40的6500k和3000k(高显),效率甚至相差接近一倍,这也就是为什么白光光源是市场主流。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所以不讨论人眼观感造成的能见度差异,只讨论照度计的测试或者说人眼在远方能否看到光源,低色温的穿透性是很有疑问的!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见到一个路灯近看是白色的,远看是黄色的?瑞利散射一直存在,但是能否在有限的距离内观测到是另一回事,并且加上当前工业的现状,黄光和白光有肉眼可见的亮度差异,所以现在吧里面最新的说法“穿透性是为了让别人更好的看见你”,这个看似新潮的说法反而是最有疑问的。
有人真的在线下买过CR123a电池应急吗? 偶然发现其实可以通过外卖软件搜索附近哪里的线下超市可以买cr123a电池,但是我很好奇,有没有人真的在现实中线下买过这些电池应急,毕竟几乎所有18650品牌桶都兼容cr123a。
聊聊mt2c pro战术环和点射换挡的问题 好像这个尾盖是不能拆下的,实际上也能猜出来,一个尾按远射18650手电怎么可以只有11厘米长?一定是在尾盖那省了一点长度。 但是这玩意在我看来是一个较大损失,虽然奈特科尔想可能开辟一个11厘米尾按手电的赛道。但是我觉得能上食指战术环的话,人机交互会好太多,因为我总觉得战术环是一个天才发明。我为了继续可以用仿Thyrm的指环,也就是所谓的公版指环,一直坚持用18650单层桶身尾按手电。 另外点射换挡的问题,其实各位老炮都能看出来,是因为机械开关。但是问题是为什么是2秒的切换间隔?在2秒钟之内点射都会换档。为什么不能学溪流之光ProTac那样子0.4秒的换挡间隔,再不行像毛裤开拓者1秒钟那样也凑合。 还是说奈特科尔的老总看了太多成功学,所谓抄成功者就要全部照抄,包括g2x几十年不变的2秒换挡间隔?
聊聊我为什么喜欢30mm远射小直和毛裤M2 关于毛裤M2和30mm远射小直我确实发过很多次贴子了,今天总的聊聊我为什么这么关注这支手电以及30mm远射小直。远射小直为什么好?看得更远“战术”能力更强以及更好玩儿,最重要的是在城市和一些景区中,很多路灯和氛围灯都会导致眩光,遮蔽光源后面的物体,导致手电的可用射程被大大降低!只有高坎德拉才能穿透这些眩光。 那为什么要是30mm这个大小,很简单,因为比25mm强大,但是又比35mm小巧。这乍听上去很无聊,好像在搞无限细分,但是通过我的研究,30mm确实是相比35mm更加平衡的选项,并且毛裤M2的筒头比较薄,光杯直径实际等于很多35mm头的手电了。并且我看了下国外玩家测试的毛裤各个手电的远射能力,都是5A的nm1,24mm的S6是5万多坎德拉,31mm的M2是8-10万,35mm的M1是11万。30mm确实是一个更加细分和平衡的领域。 另外我之所以会开始关注30mm远射小直,是因为我之前看到外国前两年开始流行和炒作起来的远射小直,Cloud Defensive MCH HC、Modlite OKW、以及Surefire EDC2-DFT,基本上都有6-10万坎德拉,并且都在30mm-32mm之间。但这些手电都名不副实的贵,国内2000元的现货价格已经没有必要讨论了。然后为什么要是毛裤M2,首先样子不赖,13.5cm长度和30mm直径都不错,光杯28.9x22,足够深了,完全是远射小直。并且可以适配公版指环,并且上了指环后还能用原装抱夹,更灵活,acebeam t35也是这样。筒头很多散热槽,并且还是不锈钢的压环,防摔。 另外,我一直觉得“攻击头”是最**的营销,这东西基本上是杜撰出来的。很多筒子的莲花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或只是提醒你手电关没关,然后用了这个词语,结果很多筒友还真信了,发帖问这问那的,能不能砸东西?能不能过安检?杯弓蛇影搞得神经兮兮,被一个杜撰出来的词语给玩死了,本来没问题的现在安检也觉得有问题了。但M2这个压环,设计确实比较古早,虽然我觉得没问题,但是人在江湖总可能被找茬。但聪明点,懂法懂规矩懂社会运行的规律,就不会有问题,实在觉得有风险影响行程,就换左边的pd32v2。然后就是操作的问题,理论上这只是一个机械尾按的手电,它只是壳子,你装什么驱动就有什么操作。但是原装的毛裤驱动就足够好用了,配合正向开关,设置到(100,20,1)的第六组。拿起来永远是高亮,但是有技巧的轻按三下就是低亮,不会先高亮再中亮才低亮。 不过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这个手电快速换挡的时候是有“延迟”的,一直快速半按的话是不亮的。如果要打什么闪烁信号,按太快不行,这个略蛋疼。可能要改一下使用习惯,我的pd32v2就没这样的问题。另外SOS、电池检测那些也得换组才能用,并且还是在循环里的。在户外相当于没有,因为要换组太麻烦了。 另外,M2也有不少问题。首先是O圈的问题,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原厂的O圈直径应该少了1mm,导致根本不防水,要直径换更大的才行。然后就光杯的问题,这是我觉得最搞笑的。是我见过最不匹配的光杯,这个不匹配不是设计问题,纯粹是工艺问题,因为我后来订购过很多个M2的光杯,每个都不一样的,只有我一开始原装那个出光才是好的,其他都有莫名其妙非常显眼的杂环,包括这个外国博主评测的。如果你要定这个,记得确保出光是正常的再收货。至于为什么我后期从CULPM1改成了SFT40,还是老生常谈的PM1光柱太窄,规格书虚标,泛光太暗,容易隧道视觉。并且射程对比其实也就632m和565米,67米的差距肉眼里可能也就30米射程的差距。另外再谈一下,市场上其他的30mm远射战术手电。 首先为什么我不买ta30c和奈特科尔p20i?因为这俩不是远射手电,有远射的光杯但没远射的灯珠。改灯珠的话,一个是麻烦、失去保修,并且逻辑、尺寸、电路、电池也不是完全喜欢。 acebeam P16,有点战术手电的样子了,但是用的是透镜,5万坎德拉还是差了点,并且双筒身很难上指环。逻辑也不是完全喜欢,双开关可以高亮和低亮,但是低亮50lm太低。 奈特科尔p23i,不得不说奈特科尔做小直还是专业,但是5万光强还是差一点。21700我觉得还是太重太大了。专用电池更是一票否决。另外破窗攻击头这玩意其实我并不感冒,并且破窗珠这玩意被找茬的几率也会上升。
纳丽德ta30c新增室内模式,轻按中亮,重按极亮爆闪 目前是德国专供,国内市场还没上架。 ta30c的替换尾盖,叫做“操作员”,新增一个IN模式代表室内场景,轻按是300流明中亮,重按还是极亮的爆闪。就像傲雷的一些手电一样。 另外还有一个替换尾盖,叫做“KISS”,就是不要花里胡哨的意思。锁定的话怎么按都不会亮,不锁定的话一按就是极亮,一直按着就会一直极亮。 其实我早就想吐槽好多手电目前的战术模式总是优先极亮,并且没有办法跳过,在室内肯定不好用,还不如日常模式任意档位点射或是像pd32那样可以全档位为任意点射,又能随时爆闪。 或是是最简单的方案,一个正向机械开关配合无记忆,就可以在优先极亮的同时实现任意档位的点射,你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手电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散热硅脂还没到货真急人 第一次换灯珠,都已经焊上测试了,可惜就是没有硅脂,不敢一直亮,只敢点一秒亮着玩。
有必要把线性驱动改成降压驱动吗? 入圈几年只知道恒流,仔细研究才知道门道也挺多。发现手中一些比较廉价的桶子,虽然是恒流,但是是线性的,有必要改成降压吗?效率和发热能改善多少呢?
得知pd32r不能倒立 菲尼克斯,你到底在想什么呀?什么都想要,就意味着什么都得不到。要么可以倒立,要么没有护耳,要么像杰特明或者阿木一样,可以直接把护耳取下来。 搞一个折中设计,又按的不爽,又不能倒立。另外我感觉好多人对误触这件事太魔怔了,远射桶最高不会超过2000流明,根本点不着任何东西,手电不是手枪。
觉得所有的紫外线手电都应该标配滤镜。 最近看很多edc扁筒都有uv,但基本不标配滤镜。除非是像奈特科尔p20iuv这样子,uv灯珠嵌入到主灯的灯杯里,没办法做滤镜,否则我觉得滤镜还是一个标配。365灯珠发出的可见光还会影响很多荧光不强烈的物体显色,有滤镜和没滤镜差别很大。
锐孚发布了新扁筒e30 pro,大伙怎么看? 官网目前无光强数据,最大极亮3500lm,有一个侧灯独立控制按键,因此是三按键。侧灯有365uv/红/白。纯内置电池。而且上一代是ipx7这一带代是ipx8,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乱标的。
新车爱硕普gz无法改悬挂 不仅无法改悬挂,前保险杠也没做完,倒数第一和第二个模型是一样的,但是倒影不一样,应该是没有完工
光子势垒,发现中文网络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个概念 发现最近两年老外玩的EDC手电更多偏向追求远射,追求坎德拉,后来发现他们经常讨论一个概念,叫做photonic barries,在这里我把它翻译成“光子势垒”。 光子势垒描述的是一个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场景。在人眼和夜视仪中,特别是夜视仪,假如在黑暗中有某处光源的亮度特别高,那么你将无法看清光源旁边以及背后的场景。 其实这就几乎等同于远光狗的问题,不管是汽车还是电瓶车,只要有灯光照着你,你将无法看清灯光旁边以及背后的所有物体,你的整个视线就被封锁住了。只不过光子势垒这个词更广泛,包括无恶意的,但是设计不好的路灯、停车场射灯也会产生这个问题。一些路灯虽然照着你以及前面的路,但是你无法看清路灯之后的环境。由于现代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完全无光环境,光子势垒的问题很普遍,在光子势垒的环境中,很可能会有难以察觉的隐患,你以为在有光环境中是安全的,但是也许有个人就隐藏在灯光之后。打破光子势垒的办法,就是用更强的光强照射光子势垒光源后面的环境,当光源后面的物体被你照的非常亮之后,光子势垒就被穿透了。 为什么要用“photonic barries”、“光子势垒”这个词?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最早是用在夜视仪上的,所以就用了光子这个比较专业少见的词。反正这个词原来都这么怪了,那翻译的时候也不怕再怪一点,我参考一些量子力学的论文,把它翻译成了“光子势垒”,我建议以后讨论以及手电厂商在做营销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词,因为它非常酷。
除了傲雷还有哪家手电是轻按低亮,重按高亮的? 如题,在找类似傲雷和surefire那种两段式开关的手电,轻按低亮,重按高亮。
最近开新号重新白手起家,感觉开辆王者挺有感觉的 一个人玩也没必要开骷髅马,街上借辆烂仔车,买间破屋,挺有感觉的。
发现技工也玩车友会 游戏里所有有定制车牌的NPC车都是有意义的,车友会有时候能刷到一辆86,车牌是ondaspot。刚开始看不懂,直到有一次打电话,技工说,I'm Johnny on the spot才知道这是技工的车。
每次自由模式下雨进匹配竞速后地面总是湿的 如题,每次在自由模式下着雨被拉进匹配任务,地面总是湿滑的,同一战局的其他玩家地面也是这样的吗?
玩了这么久发现有一款轮毂挺百搭的 就是运动跑车下的铬合金狱魔,适合日系跑车和豪华车。 大面积五辐的多片式内凹轮毂。原型不清楚,但看着很有jdm的味道,五辐内凹抛光,挺适合日系跑车。而且这个游戏本身没有像样的大饼轮毂,suv里的慧眼至尊看着太没质感了,但是狱魔这个轮毂的辐条很宽,而且现实中很多豪华车也会管这些大面积五辐的轮毂叫大饼轮毂,所以用来搭豪华车也挺不错。这是我网上找到的现实中类似案例的图片
发现较新的本尼敞篷车没办法把手搭车门上 就是本尼改装的低底盘敞篷车,在停下来或者低速行驶的时候,是可以把左手搭在车门上,单手开车的。但是只限一些老的车,奇诺、龙卷风这些,新的明日之星和佩优特是不能的 r星这什么设定,新的车反而没了这些特性
线下发现老爷卡车的隐藏特性,能听到民用电台 本想着玩玩hot rod,于是线下用崔佛调了台老爷卡车出来开。然后开着开着发现电台即使关了也会莫名其妙听到有人闲聊吵架,声音有点糊。上fandom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这辆车的特性。线下用崔佛身份并在布莱恩郡开老爷卡车,能听见民用电台里其他人闲聊、吵架。注意一定是老爷卡车,不是新的老爷货车。
为啥自行车不让改装呀? 线下调修改器发现都是预留了改色接口以及铬合金接口的,都是可以改色的,但就是不让你改。
分享我的卡利科GTF竞速改装 通过科学和玄学的方式,我的卡利科转向不足的情况改善了很多,甚至有点转向过度。 先上几张图片,另外不知道为啥,我的r星编辑器导出图片分辨率非常低。
骷髅马为什么有些涂装不放出来 玩线下调修改器偶然发现骷髅马普通版有些隐藏涂装,比如这个黑色泪痕的感觉就很酷,但是没办法通过常规途径获得
有什么办法下车不熄火? 有时候下车,车子是不会熄火的,车灯还亮着,但是不知道怎么主动触发。
解锁江湖骗子纹身,分享一下 纹身店的腹部纹身有一个江湖骗子 hustler,需要在竞赛下注中总共赢得5万才能解锁。本来想找个好友一直无脑刷就算了,但是结果发现也没这么难,每天几十把街头竞速,用了几天吧。而且感觉下注比自己赢了更有意思,仿佛发现了一种新的玩法。 刚开始其实对江湖骗子hustler这个名字没什么感觉,感觉只是说唱歌曲里面经常出现的词汇。但是在解锁过程中,才理解了为什么叫hustler。hustle现在在说唱歌曲里经常被用来代指努力工作,但本意其实是在危险艰难的环境不择手段赚钱。 当你想要真的解锁这个纹身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简单的给自己下注赢钱太难太慢了。因为第一,总有比你技术高、帧率高的人,你不可能总是赢。第二,也许有人开挂,你根本赢不了,特别是路人局。因此你就要开始不择手段,投机取巧。从自己去赢改成去判断谁能赢,在比赛中观察谁能在下一场比赛中赢,去帮助你下注的人赢。这个过程就好像打假球一样。 下面我说一下这个过程和gtaol的下注机制。
新车城域怪兽(帕杰罗)无法在车内使用武器是怎么回事? 是bug还是这样设计的?这车玻璃是防弹的,但是普通的防弹车都可以砸碎车窗用武器
普通的车车速和帧率有关系吗? 最近在玩街头竞速,遇到一个应该不是挂的,我的卡利科和另外一辆车同时直线弹射起步,但就是比别人慢。和我帧率只有30有关系吗
耳机插手机有单边底噪,是用阻抗棒还是买个低端小尾巴 手机是千元机红米,耳机余音sg-01。夜晚调低音量,左耳会有些底噪,右耳没有。假如想用几十块解决的话,用阻抗棒还是低端小尾巴好?望各位大神解答。
为什么只有撞击GT的防滚架用铬合金不是黑色的 我发现只有撞击gt的防滚架用铬合金配色是不会变成黑色的,其他的车都会是黑色的。
有没有什么mod可以在线下使用线上的人物、车库和各种服务。 有没有什么mod可以在线下使用线上的人物模型,车库以及各种叫车这样的载具服务?
发现一个改装喷漆BUG 我的卡利科GTF,装了防滚架和其他副色改装。将副色设为铬合金后,再改成帮会颜色。只会影响防滚架的颜色,不会影响其他副色改装件的颜色。
我的神灵配色 买了改装铺,可以用金属喷漆,主色拉丝钢,副色铬合金。然后车身饰条要选副色饰条,这样就能像一些豪华车一样有镀铬车窗饰条了。前铲、小尾翼也选副色。中网是镀铬中网,引擎盖选副色和镀铬长条都行。
吊顶神器是否有必要加入BOB? 吊顶神器就是安全一点的射钉器,火药动力,无法改造成Gun,所以可以合法购买。用前头抵住物体就能打钉子,钉子力量很大,可以打钉子到混凝土和钢板中,威力最大可以射穿1cm钢板。 这东西本职是装修工具,需要快速加固、改造住所时,可以用这个快速加固门窗,或者加固一些钢结构物体。或是在墙上或其他地方,打上固定点安装家具和其他物件,临时改造。在灾难、废墟环境下,可以打钉子做临时的固定点,帮助攀爬、通过障碍。看过一些视频,这东西吊起一两人还是没问题的。此外吊顶神器虽然不能当Gun用,但是打出钉子威力很大,因此可以破拆大部分挂锁,感觉对逃难时很有用。
话说刷德瑞为什么要调最后一搏差事的难度? 不是进一下差事就立刻转盘退到线下了吗?调难度有什么用?
新的合约dlc,可以一个人玩完所有任务吗? 现在只玩单人的任务,不定时一个人打,想看看合约的dlc能不能一个人全打完,能就买事务所。
黑趾甲掉下了后,趾甲还没长好,怎么度过这个阶段 大脚趾黑趾甲,今天掉下来了,下面有一大部分是有新趾甲的,但是前面还有一些裸露的甲床,吧友们怎么度过这个阶段的?怎么保护目前的脚趾,可以穿鞋子吗?要买凉鞋吗?
新人求推荐拐角,预算两张 预算两张多一点吧,希望是直充、高显色、泛光透镜、磁吸、ipx7以上防水、18650通用电池 毛裤h2没有透镜而且写了ipx4防水被排除 傲雷雷神1的专用电池不太喜欢 还有其他推荐吗?
菲尼克斯 pd32 v2,有什么合适的战术指环吗? 尾部直径是23.6
有哪些可以常用档位尾按点射并且尾按爆闪的小直推荐? 因为一些战术的执念,想要买一支可以尾按操作爆闪的手电,同时希望能够以常用档位亮度进行尾按点射。目前只看到菲尼克斯pd32v2合口味。纳丽德e51/e52也还行,像是加了正向开关的DIY手电操作。folomov 18650s电子尾按也可以,就是略短,我比较希望是12-15cm内的。不知道有没有更多推荐?价格不超过300都能接受。 下面这些手电感觉多多少少有点不符合我口味 奈特科尔p10gt,p10v2有频闪,p10i是专用电池。 纳丽德ta30、傲雷m2r、凯瑞兹e1/xt2cr没有日常档位点射,点射直接极亮。 acebeam t36不能尾按爆闪,只能侧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