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样自由Fly0 风一样自由Fly0
我就是我
关注数: 3 粉丝数: 9 发帖数: 363 关注贴吧数: 5
【开学】不做精神的侏儒! 分数不是唯一 站起来顶天立地 ——在2015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党委书记、校长谢红光 我很敬重南开中学的创始人张伯苓先生,他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他重视教育,会做教育。然而,今天,我们重视教育,会做教育吗? 做教育26年了,我越发觉得教育难做了,越发觉得有的教育做得不像教育了,看得见分数,看不见人,教育就象一条流水生产线;看得见利益,看不见公益,教育成为了商业,教育人少了,教育商人多了;看得见急和快,看不见慢和等,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和沁润似乎都可以用权力和金钱一下子完成甚至可以替代等等。学生因分数而自卑、而离家、而离校、而轻生,我也不知这样的事何时方休?何是才是一个尽头?我国从隋朝实行科举考试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考试的国家。今天,我们的社会,人太多,缺少的是机会,需要的是公平,以考升学,以考就业,以考进城,以考升迁,没有好分数,就没有好机会,这是现实,我们无法回避这个现实,但我们必须以强者的心态面对这个现实。 分数固然重要,但分数不是唯一,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是——站起来顶天立地。 站起来,是人在看分数,而不是分数在看人。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分数,学会把注意力从分数转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调动自己真正的学习积极性。郭沫若小的时候,他的一张成绩报告单上写着:语文55分,修身35分。这两门课不及格,能否就证明了郭沫若是一个笨蛋呢?事实上,他后来成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同学们!不要因为成绩低而否定自己的一切,成绩不好我们正在努力,要对自己的努力给予肯定;除了成绩,我们还有其他品质,如认真、宽容、善良、积极进取、爱帮助人等;成绩变差的时候,我们不找借口,我们要认真分析这次没考好是什么原因;我们要鼓励自己,激发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自己赞美自己。青年,在任何困厄处境中都有站起来的力量。我们要做分数的主人,而不做分数的奴隶,永远保持信心、毅力、勇气,要象竹根那样,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看得见,也决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何谓顶天?“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存心君国”,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担当意识,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担当社会责任,这叫“顶天”。分数可以为我们拿得门票,但我们拿得门票之后又该干什么呢?考大学这是我们的高中目标,但一定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报效国家,实现价值,追求意义”,分数不是我们的最高理想,考名牌大学也不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否则,一考上大学,我们就没有理想了,就失去自我了,就迷茫了,就没有方向了,就会浑浑噩噩,无所事是,甚至鬼混。如果我们只能用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娶好老婆、找好工作、升官发财去刺激求学的欲望。我们终将难免狭隘自私、只顾自己,缺少高尚的思想境界,明天,谁来建设我们这个国家。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和书院教育尚且教育孩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了今天,我们只教育孩子为学历、职称、金钱而奋斗,那是罪过,那是民族的灾难。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要有岳母的思想境界教育孩子“精忠报国”,教育孩子追求真、善、美,为真理而奋斗,我们才能回答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一直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今天,很多人不重视教育,是当年的老师没有教育好,没有教育他懂得教育有多重要,今天,也有很多人自私、功利,不爱集体,不爱国家,是当年的老师没有教育好,没有教育他懂得价值有多重要,价值就是服务他人、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所带给自己的那种自我实现、那种成功体验。正如,一个家庭,儿子不孝敬父母,也许是儿子的父母从来就没有孝敬过儿子的爷爷,不孝就成为了这个家族的传统或文化。教育危机实则是民族危机,教育平庸实则是下一代走向平庸。分数固然重要,但分数不是唯一,分数固然重要,但分数不是最高,比分数重要的、比分数更高的是理想、是视野、是精神,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宝中人,“重操守、勇担当、有作为、勤思考、敢创新、会生活”,用未来的眼光、用人文的情怀,办大气的教育、办有灵魂的教育,高扬“报效国家、造福社会”的英雄气概,激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责任感,弘扬“担负起民族的兴亡”的历史使命感,每一个教育青年的人和每一个受教育的青年人,都心系国家、心系民族、心系未来,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并能担当,那才叫真正的“站起来顶天”,那才是“灵魂的高贵”。 何谓立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叫“立地”。分数是硬道理,道德同样是硬道理,有分数而无德的学校,是坏学校,有分数而无德的人,是坏人,我们办“有分数有道德”的教育,“有分数而缺德”的教育,我们永远不要。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成“小器”靠的是知识,成“中器”靠的是能力,成“大器”靠的是品德。教育是有先后次序的,首先教学做人,后教学做事,即先培养品行,后学习知识、技能。很遗憾,今天,很多家庭、很多学校、很多人,不懂得教育有先后次序,不尊重教育规律,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修身这门课必考,很遗憾,现在高考没设这门学科了,整个学校的道德教育弱化了,人们的道德水准也下降了。换一个方向,我们就是第一。我们一定恪守“传道是教育的第一职责,把教会做人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把握德育的方向和本真,深入探索运用人文教育增强中学德育有效性的模式和途径,通过“人文德育生活化,人文活动系列化,育人环境课堂化”, 让孩子在自然的日常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验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渺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做什么会受到尊重,做什么会受到鄙视……通过这些体验,通过这些心灵上的氤氲化生的过程,形成孩子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树,道德就是根,根深才能叶茂。 同学们!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分数代表成绩,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分数代表现在,不代表一个人的未来。今天,很多学生不是输在分数,而是输在因分数而产生的消极和自卑,正是这种长久的消极和自卑而导致了初、高中的平庸,甚至一生的平庸。弟子们!勇敢地站起来,踩在分数之上,顶天立地,发誓不做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