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X_VITAE
LVX_VITAE
关注数: 0
粉丝数: 56
发帖数: 2,316
关注贴吧数: 26
聊聊我用过的法国威迪文 今天收了支不错的man100,突然想起来我好像还没专门聊过法国威迪文。正好很久没水贴了,久违地冒个泡吧。 法国威迪文是一个有脾气的品牌。要说脾气像谁,我觉得最像育碧。惊艳的设计,华丽的美工,但全身上下都是bug。现在育碧变成罐头厂了,威迪文也玩不出新意了。
万宝龙阶段性小结 玩万宝龙最大的感受就是,钱一下子就没了。 没钱了就做总结水帖吧。以前我的目标是把想玩的笔都摸一遍,现在想要的已经收得七七八八,收藏结构逐渐稳定下来了,接下来入笔出笔的频率应该会降低很多,主要就做些心得体会的总结还有资料整理。 以前我只用过两支149,一支五代刀锋一支七代水滴,这两支出掉以后我一年多没碰过龙。一来我对那些高限没兴趣,二来我对龙的了解仅限于14x还有学生龙,所以没有什么收藏的目标。直到今年才逐渐开始了解一些老龙产品线,有空我也整理一下。 现在我手上有4支老龙。因为以前都发过贴子,所以就不重复介绍了。我发现它们有几个共性: 1. 笔尖偏软弹。老龙金片偏薄,所以比四五十年代的主流美系笔(派犀)更软弹一点。但这会不会也和德国人的书写习惯有关? 2. 平衡性很好。笔身重量适中而且握持时重心落在虎口下方。长时间写字不累手。 3. 铱粒打磨很棒。镇楼图有刀锋尖,球形尖,板牙尖,梯形尖4种打磨,都能做到无死角顺滑。老龙的打磨是真没人黑。 老龙需要小心两个问题: 1. 脆脆龙。最老的赛璐璐还有早期的“高级树脂”都比较容易裂,尽量不要拆。 2. 活塞老化。最老的软木活塞头如今基本上都没法用了。因为笔身脆,拆笔换活塞头风险很高。后面的塑料活塞头倒是不会有这个问题。 当时的老龙还没有奢品化,这些笔的书写素质还是很能打的,但是材料工艺科技上和同期美系一线品牌还有一定差距。 国内收藏60年代以前老龙的人可能两只手加两只脚就能数得过来。从ebay上看老龙似乎并不算稀有,看来贵是主要原因。如今的老龙爷凭孙贵,买一支老龙的钱可以买好几支别的了。老龙不是理想的古董入坑笔,当然本吧萌新一个比一个有实力,看到好价收一两支玩玩也不错。
萌新终于入坑146了 146应该算是本吧学生党标配了吧。以前总想着买了149就可以直接跳过146了,但最终还是没跳过。
流线形乃日用之王 虽然写感已经是一个说烂的话题了,但是大多数人只是聚焦于笔尖的弹性或者铱粒打磨上。然而在我看来,笔的握持感和平衡性可能更加重要。 流线形的笔将握持感和平衡性发挥到了极致。笔握前细后粗的设计让每个人都能找到握持的舒适区,低握位写小字灵巧,高握位写大字潇洒。笔杆前粗后细使得重心在整笔的中下部,正好在握位附近,写字更省力。
永续好物286 钥匙孔尖乃老水人一大经典,如今终于后继有人了。没忍住,直接剁手。
嵌入尖渗墨修复 嵌入尖渗墨问题老生常谈了。如果是犀飞利帝国和塔格这些早期做工比较好的,一般只有前端渗墨,不处理也问题不大。但像犀飞利遗产和百乐silvern盔甲尖,因为金片和塑料缝隙偏大,而且缝隙正好延伸到手指握持的地方,墨水总是顺着缝隙渗上来,每次写字都弄脏手指。 处理的思路就是用胶把缝隙填上。以前看贴吧有个很古老的贴子是用溜缝胶处理的,但溜缝胶的原理是通过融蚀塑料来达到粘合效果,对于塑料粘金属其实没什么用。我以前这么做毁了一支PFM,希望8u不要再踩这个坑。 我这里用的是环氧树脂型AB胶,这种胶粘性强、干速慢而且没有腐蚀性,粘金属和塑料效果很好。
万宝龙254 书接上回https://tieba.baidu.com/p/9440622701?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77.1.0&st=1739205241&is_video=false&unique=E66B17C49EEADEE0F01F2857A9F2BCA3,上五十年代中期万宝龙推出了25x系列,取代24x系列作为中端线。这个系列最大的特色是Flügelfeder翼形笔尖,这种尖也出现在后来的学生龙上。笔帽改为了插拔式,活塞改进成了类似现在的差动活塞。 从这个时期开始万宝龙引入了注塑工艺,“高级树脂”取代了赛璐璐。众所周知当时万宝龙又叫“脆脆龙”,笔帽里面的弹簧抱爪容易把笔帽撑裂,好品万宝龙25x并不好找。
笔杆铭文填漆 笔杆铭文可谓古董笔一大特色,填了漆以后颜值立马上了一个台阶。
第三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从苏格兰到好望角,从小亚细亚到新西兰,从阿拉斯加到乌拉圭,面对世界无产者的反抗,资产阶级疯狂的反扑让六大洲都陷入战火。 一场持续十年的世界大战让一亿士兵的生命变成了冷冰冰的数字。 硝烟散尽,悲剧终焉。
万宝龙246G 龙年就以一根龙收尾吧。大伙都玩过146,就我没玩过,但有几个人玩过246呢? 万宝龙24x系列生产于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出,是定位略低于大班14x的中端系列。246是这个系列最大的型号,应该算青春版146。然而因为生产时间短,246一般也没比首版146便宜多少,据说虎眼纹的246最为昂贵。我因为贫穷,只能捡一支最便宜最烂的体验一下。我这支是平尾巴,字母G似乎是为了和圆尾巴款做区分。 和146相比,246头顶的小白花缩水了,观摩窗没有格栅纹,笔帽环少一个,活塞从两段式望远镜活塞换成了一段式活塞,和康克林Nozac是同样的结构,只是旋钮藏在尾帽里面。
如何入门老笔 都说老笔好玩,但很多人怕老笔水深,不知如何入手。我虽然玩的笔少,但也算有几年经验了。本贴主要介绍我自己玩老笔的方法论和理念。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建立了自己的玩笔“哲学”,在面对琳琅满目的老笔世界就可以少踩坑,享受乐趣。
你们认为现在的国产钢笔怎么样? 我小学之后就没怎么买过国产了。那时候移动互联网还不像如今这般发达,家里宽带只有4兆,电脑要启动3次才能开机,所以那时我还没在贴吧和论坛见过外面的花花世界,买笔的渠道只有家附近的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虽是在城中村一样的地方,里面的品类却绝非路边文具店可比。附近学校多,学生钢笔至少上千支,几块到几十块的英雄、罗氏、金豪、烂笔头等等林林总总摆了三面墙。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几个专柜,记得有毕加索、花花公子、公爵、英雄、派克、凌美。 我第一支钢笔是路边文具店买的英雄财会笔,深蓝色磨砂金属烤漆,笔尖是像英雄266那样的鱼嘴形暗尖,杆帽是英雄215那样的纺锤形,但我死活想不起来具体是什么型号,不知道万能的吧友有没有用过的。 那支笔很刮纸,最后崩铱被我扔了。自此我对暗尖印象很差,基本上只买明尖。5年级的时候买过几支罗氏,不得不说,小作坊下料就是猛,金属杆子三十几克,笔尖很滑。初到手还挺有高级感,只是写了几天越写越粗,定睛一看原来笔尖开叉了。 批发市场里面有个英雄的专卖店,后来我去那里买了几支四位数型号的丽水英雄。英雄的笔尖不会写开叉,但是无一例外地粗,有的便秘有的呕吐。 于是我开始上网找一些资料,听百度知道的去买了经典型号616和329,确实细一些,但又水枪又刮纸,没比人生第一笔好到哪去。后来616也崩铱了,殊途同归。 一晃小学毕业了,我在英雄专柜花百元巨款买了人生第一金,英雄898,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笔杆会随光照不同变色,笔尖细而软弹却不水枪,控墨刚刚好而且有点出锋。后来我才知道英雄26mm 12k尖其实广受好评。在支笔我现在还留着,但笔握换了,因为原笔握插上墨器的柱子断了。 原来这才是国产经典英雄钢笔的实力!半年后我又买了人生第二金英雄200D。用了三个月,笔尖不下墨了,原来笔尖和笔舌分离了。 盛怒之下的我从此10年没买国产笔。因为我家的网速升级到了20兆,电脑换了一台启动一次就能开机的。 我开始刷贴吧刷论坛,有了狩猎者78g。我第一次直到钢笔居然可以怎么甩都不漏墨。想想原来买国产笔的时候可是从家到学校漏一笔盖,学校到家再漏一笔盖。我头也不回地跳进了笔坑。 直到今年我才买了支传说中的英雄100,想看看和派克61有什么区别。写起来还行,但是有点晃尖。和以前买的所有英雄笔一样,英雄100也漏墨,这是什么传统艺能吗? 今年我还买了两支弘典,一支金豪9056。本是做鸡尾受体,但到手意外地不错,甚至比很多进口钢尖更胜一筹。这些年我也听说过一些新兴的国产品牌,质量比当年那些好了很多,有不少稳定可靠的款式。 各位怎么看待国产品牌的当下和未来?
凌美2000是我高中时候最爱的笔。 小学时买的英雄、罗氏,漏墨,从家到学校漏一笔盖,学校到家再漏一笔盖。 当年国笔几乎是工业垃圾的代名词,想要能用的笔只能选择德国日本制造。狩猎者是我第一支不会漏墨的笔,但笔尖粗且刮纸。后来转向78g,虽然塑料感强了点,但总算有一支稳定好用的笔了。 所以上高中后我选百乐74作为我第一支进口金笔,但不幸的是,刮纸飞白。期初还以为是我不会用的问题,硬着头皮用了一年半,实在受不了。当时流行解毒双雄,于是我下血本买了支凌美2000。 初到手时感觉惊为天人,终于找到一支不刮纸不飞白不漏墨的笔了。包豪斯设计正好在我的审美点上,活塞上墨也是第一次见。我最喜欢它重心靠下,非常好控制。 于是高二高三我几乎只用这一支笔,一年从0.6写到0.8,估计磨掉小半个铱粒,活塞也手贱拆伤了。最后为入坑犀飞利出了。 这一别就是快五年。今天我终于又下血本买了支全新凌美2000。若非真爱,我是不舍得买全新的。如今再次上墨书写,感觉竟熟悉又陌生。表面拉丝盘起来还是那么舒服,但拿着感觉好像小了,可能因为这些年我买的笔越来越大。写起来还是那样重心靠下好控制,但好像变细变节制了,或许是我只记得它被磨合过的样子。 买全新多少也是为了回忆起第一次拿起它的感觉。这些年它应该没怎么变,只是我老了。
我心目中的派克主线 前段时间主玩威迪文,派克手头上没有几支,但过手的应该也不算少。在我心中派克是当之无愧的钢笔界老大,虽然从美国搬到了英国法国,但它的经典款式都保持了皮实好用的风格,背后在设计上的巧思其实不比那些标新立异的花壳子和黑科技少。 好在派克比较大路货,可以慢慢攒钱慢慢收。以后争取逐步把主线集齐,一家人就要齐齐整整。 下面说一下我心目中的派克主线。 1. 早期型号 早期派克不太了解,但感觉大部分型号定位和威迪文差不多。我知道的比较有意思的有两个,一个是派克Jointless,笔杆笔握一体,可以把笔尖取下来上墨;另一个是双层笔帽防漏设计的Jackknife安全笔。 2. 古董多福 手上有支青金石,估计是B尖,有点粗,但滑得不像支古董笔。后面争取收支细一点的大红。 3. 真空系列 真空系列可能是派克最复杂最玄学的型号了,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特殊款特殊尖,估计没有人敢说自己能研究透。手上留一支三环Oversize,后面可能会收一支双珠Senior Maxima。 4. 派克51等暗尖 时隔多年又收了一支派克51。不得不说,派克51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自己都比不上自己,即便是派克61都比51差了一截。 前段时间本来想集齐派克51、派克61和英雄100搞个横向对比的,但英雄100实在不太给力,盘了一个星期就出了。我不懂老国笔,不知当年英雄赶派克是不是真的。 传统暗尖因为在中国过于烂大街所以略显老气。暗尖现代化最成功的还是派克在德国的私生子凌美2000(虽然改成了半明尖)。多年前还收过一支派克100,是派克最后的真暗尖,也有点意思。 5. 派克75等小明尖 以前我嫌75太小太细,但现在我感觉钢笔界做工品控能超过75的屈指可数,真正的性价比之王。 卓尔也算经典。90年代的卓尔非常软弹,颇有75遗风,现代卓尔太硬了,但壳子选择多一些。 6. 派克世纪 经典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黑头平顶的造型100年后的大家还是买账。以前买过箭标买过桃心,飘带太贵了没买过。桃心豆软一点,铅笔写感,下墨偏大,箭标硬滑控墨更稳定。
最早的嵌入尖?Moore Fingertip 40年代派克51掀起了流线形钢笔热潮,各大厂竞相推出了流线形的硬尖款式。 Fingertip是Moore在1946年至1950年生产的一款流线形钢笔,拉杆上墨,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嵌入式笔尖,比威迪文C/F早了7年,比犀飞利PFM早了13年,可能是最早的嵌入尖钢笔?
威迪文入门#2 上回https://tieba.baidu.com/p/9183478714?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69.1.0&st=1726896210&is_video=false&unique=1299D401419E1A04A8FA9178C696967F基本围绕威迪文编码系统展开,但是20年代后期威迪文逐渐放弃了这个编码系统,新款式的名字相比之下更具噱头。与此同时,硬橡胶也逐渐过气,花哨的赛璐璐逐渐成为主流。
古董威迪文入门 虽然在本吧晒过好几次威迪文了,也尝试翻译了几篇介绍威迪文的文章,但评论者寥寥。考虑到古董威迪文在国内的冷门程度,其实也无可厚非,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只剩我一人自嗨罢了。 都说玩古董笔要先查资料,但萌新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连有什么宝贝都不知道,关键词都打不出来。如果是派犀玩家,就能看到很多文章对这两个品牌的主要产品进行了梳理。但如果有朝一日想尝尝鲜,玩玩威迪文康克林英三家德系诸厂等等,中文互联网上都没有总结性的资料,新入坑就只能自己去啃英文或者上ebay盲狙。现在笔圈很多同样的话题水了一遍又一遍,也该拓展一些新内容了。古董笔没有涉及的还相当多。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干脆就从我的角度介绍一些威迪文的入门知识。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本贴只会涉及比较粗浅的内容,也不涉及我不熟悉的型号,就当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吧。
钢笔时光——百年回溯 昨天收了笔中嫪毐威迪文18S,激动得心跳手抖,直接摔了。让各位失望了,我肥嫩的大白腿缓冲了一下,笔没事,就是墨水甩了一地,收拾残局花了我一个小时。 玩百年前的笔就是花钱买苦吃,哪怕没摔,漏墨下蛋家常便饭,手没有一天干净的。不像现产笔,就算摔碎了,也碎得干干净净。 近年来的钢笔玩家都是从现产入门,从78g狩猎者,到入门三金解毒双雄,再到龙鸟派水或者日三家继续升级。这两年一些国产新秀也有很高热度。这些笔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近现产日用笔。可能网络社区90%的讨论都在这个范围内。 上面这些玩遍之后,钢笔玩家就会去追求日用之外的玩点。这时有两个方向:一是往上玩,欧系高限或日系手作;二是往回玩,收各种停产笔古董笔。我选择了第二种,一开始是因为省钱,后来是因为有趣。 当前笔圈“古董笔”这个词的指向是模糊的,有的人甚至把一些八九十年代的笔都叫古董笔。我个人认为,停产笔可以统称为“老笔”,但老笔要分为至少3类:70年代以后的应该叫“近产”,因为和现产结构上已经没什么不同了;40到60年代的应该叫“中古钢笔”,有了比较成熟的毛细但还有一些奇怪的上墨,日淘贩子进的货也主要是这一类;40年代以前的才能叫“古董钢笔”,笔舌一槽到底,各方面都非常原始,玩这些的基本都是垃圾佬专捡洋破烂。 我和很多人一样从犀飞利派克开始,基本上都是20年代以后的产品。我感觉老笔玩家更多是专家型的,某款笔在哪一年是什么样都倒背如流,这样的玩家一般会花很多时间在资料查阅和整理上,并且在收集时也会专精特定款式。 但我是一个追求新鲜感的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同一款笔绝不会同时收藏两支。以前我说自己是杂食党,但最近学到了一个新词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ve):各放异彩,雨露均沾,兼容并蓄,拿来描述我的指导思想意外地合适,渣男心态一下就高大上了起来。 如此玩了两三年我把国内市场上感兴趣的派克犀飞利玩遍了,并陷入了短时间的钢笔阳痿。作为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玩家,我从去年开始海淘捡洋破烂,以威迪文为主。不得不说,国内玩威迪文的人是真的少,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贵,入门款就四位数了;二是老,派克犀飞利基本就玩到20年代为止,更老的本就没什么人玩了,但威迪文以20年代以前的款式为主,老胳膊老腿毛病也多。这就导致在国内市场上的威迪文屈指可数,想玩也基本只能海淘。 和国内市场一样,ebay也有职业贩子和个人卖家之分。职业贩子会把笔修一下,拍照好一点,但挂单价贵得让人瞠目结舌。个人卖家就是sold as is,一问三不知,拍照帕金森,但价格相对合理或者直接拍卖。漏只有一种,就是看上去脏兮兮但实际上没有破的,回来洗洗简单修一下就能用。 说老实话,国内古董笔市场对新人已经比较友好了,一支笔没修好都不好意思挂出来卖,买回来基本上到手即用。以国内的标准,海淘只有翻小车和翻大车的区别。想不翻车只有一种办法:只要我自己不觉得翻车,那就没有翻车。当然这么想的底气源于我多少会点基础维修。淘破烂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洗和修。一年多下来,打磨抛光**电镀什么都会了,大部分的问题自己弄几分钟解决,各种工具也塞了一抽屉。最难的还是拆笔,这是对一个钢笔玩家知识、经验和胆量的综合考验,这个只能量力而行,必要时只能请大佬帮忙。 古董笔玩多了以后我对笔的要求越来越低了。以前还整天复读什么写感什么品控,现在觉得一支笔能写就不错了。一支笔存活百年已是奇迹,这里裂那里裂常有的事。近现产玩的是设计,中古笔玩的是上墨,古董笔玩的就是漏墨。与其说你在用它,不如说你在伺候它。玩笔不就是在伺候笔么,不然你当初为什么叛逆地扔下了圆珠笔中性笔,选择了这种过时的书写工具呢? 玩笔终究是孤独的旅程。到了这个阶段你玩的人家不懂,人家玩的你也不懂。到头来这只能是个自得其乐的过程,如果抱着混圈的心态,玩完日用笔就该退坑了。一天到晚和人吵来吵去挂来挂去有什么意思呢?都花了这么多钱了,至少买点情绪价值吧。 我玩的是体验。把笔一字排开,摆在面前的就是百年的时光。00年代的维多利亚风,20年代的装饰艺术风,40年代的战壕风,60年代的科幻风,80年代的复古风,每支笔都被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百年前的笔漏你一手,你会像百年前的人一样啼笑皆非吗?写感也好触感也罢,都是那个时代生活的一部分。我等有生之年应该是看不到时光穿梭成为现实了,但盘弄一支古董笔却使我得以与那百年前的时光产生交汇。 最后是军火展示环节。
给你们看个大宝贝 又长又粗又黑又硬,能伸能缩还会出水的家伙
开根英国牙签 邮政今天抽风,到了揽投部居然原路返回,气的我直接去仓库把包裹抢回来了。 最近开始接触一些1910年以前的款式,美国大厂如派克水人之类的太贵买不起,但英国厂mabie todd和onoto要亲民不少,而且有别具特色的over & under feed。
脾气生财之道 不针对任何人,只谈一个现象。 都说商人和气生财,但在笔圈,脾气够大,也能发财。别人卖个5块10块的小玩意,想买就买想退就退,好评差评还得看人脸色。但要说卖笔的,身份就高贵多了。一手蘸水不退,二手签收不退。有谁胆敢退货,小发一通脾气,胡搅蛮缠一通,有本事来闹,一般文化人也就不计较了。要是碰到硬茬,就大发一通脾气,小生意小法庭,大生意大法庭,赢不赢对面总得脱层皮。 有人说笔圈这么小,名声臭了怎么混呀?别忘了互联网没有记忆,笔圈的人两年换一茬,换个ID,找个明星头像,把笔摆一排,新韭菜就一口一个大佬屁颠屁颠地跟过来了。卖笔的时候摆好角度打个光修下图,铱粒有问题就说近视看不清,笔杆有问题就说老花看不清,国内的货我全盘下来了,有本事出门左转,反正你不买有的是人买。适当发点脾气,萌新可能还觉得那是大佬真性情。不过快递送到之前,别忘了把脾气先留着点。
英年早逝的钢笔 【特别声明】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贴内容不完全相关。本贴编辑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支钢笔受到伤害。 ===================== 有的笔历经百年宝刀未老,有的笔到手三天溘然长逝。自古红颜多薄命,美丽不是没有代价。和https://tieba.baidu.com/p/9083029622?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64.1.1&st=1720574940&is_video=false&unique=654D2133818F5B83C02898C8A9A9164C相反,拥有以下某种特性的钢笔容易英年早逝: 1. 各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例如镀金,磨砂,漆面。脱镀迟早的事,磨砂有一点划痕就完了,漆面薄了会掉厚了会裂。 2. 使用不稳定不耐久的材料。例如赛璐璐和某些透明塑料。赛璐璐易收缩,透明塑料易裂。此外还有某些不耐磨的铱粒。 3. 复杂的结构或愚蠢的设计。此类例子数不胜数。 4. 糟糕的品控。出生即死亡,再天才的设计也是徒劳。 下面对某些笔款进行点名批评:
长命百岁的钢笔 今天把这些老家伙洗了洗,左边三位已经一百多岁了,右边两位也快了。 我发现长命百岁的钢笔有一些共性: 1. 使用实心材料。笔杆是整块的硬橡胶/赛璐璐,笔尖是整块的实金,没有大面积的漆面或镀层。 2. 结构简单。整笔一共只有十几个零件,各零件可以徒手或借助简单工具拆装。 存放了几十年的笔到手即用的很少,但具有上述两种特性的笔只需稍作维护就可以基本恢复个八九不离十。 现在进入换皮时代之后,各大厂在笔杆笔尖上使用了越来越复杂的工艺,而这些技术的可靠性也尚未经过时间的验证,掉漆,脱镀,开裂,脱胶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一般人自己也修不了,严重的直接报废,轻微的看着恶心,只能吃灰,进入准报废状态。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你们觉得现产哪些笔有长命百岁的潜力? 定义:长命百岁指存放时长百年以上,书写量百万字以上,外观不出现重大瑕疵,上墨书写等功能正常(允许借助简单工具更换部分密封件如墨囊活塞头等)。
开百乐纯银SILVERN,谈谈对百乐的一些感受 我是中学的时候从78g开始接触百乐,随后又买了88g。那时候国产钢笔还只有英雄之流,在几十一百的价位能挑到一支够细且不漏墨的笔实属不易。中考之后参考网上的测评,在日三金中挑了74,但是金片尖部太细,飞白且难以控制,写字很累,硬着头皮用了两年还是出了。后来买了823,15号尖比5号尖硬一点,控墨有所改善,但仍然造型老土,几天后也出掉了。盔甲尖买过古董的elite,写感不喜,硬而偏涩。Capless买过一支F尖一支M尖,写感都不错,下墨丰沛,不存在飞白的问题。 SILVERN算是百乐比较冷门的款式,和同价位的845比起来热度出乎意料地低,我直到去年才了解到有这个款式。和主流的开放尖系列相比,它造型还蛮独特的。纺锤形笔身,大盔甲尖,非常有百乐特色。
开一支康克林Conklin Nozac 也不算开箱了,修了老半天。 海淘是这样的,鬼佬只负责收钱就可以,玩家要考虑的事可就很多了。拍卖,转运,缴税,拆解,维修,什么都得会,才能搞到一支笔用。 不管怎么说,平安修好就是万幸。就是手指累死了,老东西顽固得很。以后得买个握力器,练出大力金刚指才行。
威迪文7号和5号 原文来自richardspens 翻译已发至B站专栏cv34867343 我最喜欢的古董威迪文
A. A. Waterman小传 原文来自richardspens,加多宝大战王老吉的悲壮故事。
古董威迪文主线产品综述 国内古董威迪文无论是玩家还是笔都少得可怜,系统介绍古董威迪文各代产品的资料屈指可数。我自己在入坑威迪文的时候,对有什么笔,以及哪一款笔叫什么甚至没有概念。今日萌新入坑指水人为法国大牌,它在美国从一个手搓小作坊崛起为钢笔行业龙头老大的光辉历史如今却不为人知。 以下内容由Robert G. Tefft的文章节选翻译,其中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古董威迪文各代主线产品。
派克真空VAC的笔尖可以说是玄学了 以前我判断派克真空大小尺寸的一种办法就是数羽毛,羽毛数和笔的尺寸有着单调性。最大尺寸的Oversize和Senior Maxima一般是9羽或者10羽,Standard或者Slender Maxima一般是8羽,更小的尺寸是7羽。 第一次打破刻板印象是在去年收了支杆握同色的Slender Maxima,笔杆细长却配了一个9羽大尖。 如今刻板印象再一次被打破了。收到了一个8羽尖,竟然比9羽尖和10羽尖还大。这让我更加混乱了。派克真空到底有多少种笔尖形制?每一个型号就有三四种尖,各种型号加起来怕不是有几十种。 正所谓学无止境,越玩越觉得自己知之甚少。好在这个尖还是不错,装在我的笔上看起来更霸气了,写起来有着清脆的沙沙声。
我心目中的威迪文主线 威迪文阶段性目标达成,总结一下我心目中的威迪文主线,也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款式。 1. 安全笔。 2. 硬橡胶拉杆。如果只买一支就是5号/7号,有钥匙孔尖。 3. 赛璐璐/亚克力。贵族/ink-vue/百年。 4. CF。 5. 近现产开放尖。日与夜/man100/智尊。 6. 近现产异形尖。艾臣/里程/海韵。
威迪文7号终于到了 水人硬橡胶的巅峰之作
王老吉和加多宝谁正宗?开一支A.A. Waterman 40 相信大家对威迪文已经很熟悉了。威迪文是由Louis Edson Waterman于1884年发明现代钢笔之后在美国创建的品牌,简称L.E. Waterman。然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来自一家名为A.A. Waterman的公司。
你们希望哪些经典能够得到复刻? 经典可以是笔款或者某个设计元素。 没有复刻过的,复刻了但是停产的,甚至正在复刻但你觉得本应做得更好的,都可以说说。 两个PEN尖老登镇楼。
犀飞利PEN尖平顶 犀飞利平顶大伙都挺熟的。 PEN尖应该是平顶系列金片最大最厚的,F尖写起来有点涩,但出墨流畅所以也没什么刮纸感。 笔舌流线形,有点像派克豆腐的圣诞树笔舌。 感觉犀飞利的硬橡胶有点怪怪的,摸起来有点软,搓一下还掉粉,像轮胎一样的材质,有没有大佬解释一下?
弘柏嘉还是蛮有潜力的 以前买过辉柏嘉伯爵图纹,做工写感都挺惊艳,可惜bock5号尖实在太小,杆子太细,6号尖的直觉又太贵,所以对辉柏嘉早早解毒了。 原本我对抄袭是嗤之以鼻的,但是这笔才70!在绝对的价格差面前还是真香了。弘典把苏木做成6号尖的尺寸是正确的,主打一个便宜大碗,弥补了我没钱买辉柏嘉6号尖的遗憾。 原厂尖的图案我还蛮喜欢,可惜我对钢尖实在不感冒。正好想玩玩长刀打磨,意外发现柠檬刀的尖和辉柏嘉竟有几分神似,于是收了个单尖回来鸡尾。笔尖插上就行,不用任何调整,非常完美。不过柠檬尖太黄了,我就撸掉了表面的18k镀层,然后再镀成双色,弘柏嘉完全体就完成了!
百利金100:我是一只小小鸟 长期以来我对鸟家的古董笔都没什么了解。因为我是大笔爱好者,从来都只考虑大于等于6号尖的款式。当年我入手第一支鸟笔的时候直接跳过了解毒双雄之一的m400直接上到m800,最后留了一支m1000之后就没怎么碰过鸟家其他笔了。 印象中鸟家的古董笔都挺小的,所以我一直没什么兴趣去了解。我摸过第一支古董鸟笔是百利金400,首发即翻车,给我印象很糟糕。直到如今心里阴影逐渐平复,大笔也玩得差不多了,才请来了今天的主角:百利金100。 选择这支笔主要是因为它古董别致的造型。如今的Souverän系列实在是有点看腻了,m101的价格又给人割情怀党韭菜的感觉。为什么不收一支一下原汁原味的百利金100呢?
威迪文艾臣装不了上墨器的罪魁祸首 有的艾臣是宝珠笔改的,里面有个限位钢套导致上墨器装不进去 幸运的是这个钢套可以直接钩出来,然后就能优雅地上墨了 不过艾臣的笔杆后面有收窄,大号的施耐德上墨器还是用不了,可能只能用威迪文原装上墨器或者小一些的2.3欧标口上墨器 手上找不到合适的上墨器了,下单2个看看能不能用
笔圈规则怪谈:谈笔不谈字 从论坛到知乎到贴吧,谈笔不谈字从来都是国内笔圈最敏感的话题。虽然圈内人士都不去触碰这条底线,但笔圈内外的人相互交流的时候却屡屡发生冲突。 我从小字丑到大,属于怎么练都练不好字的那种,偏偏染上了玩笔这个爱好。 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一位富有书卷气的美女。和她相处的每一秒我都沐浴着青涩的美好。直到一次和她交换听写,我的美女同桌被吓得花容失色:怎么有用钢笔字还这么丑的人! 万念俱灰的我心里便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此我再也不会主动提起玩笔这个爱好。虽然后来大伙素质提高了没人再当面喷我字丑,但似乎身边的人都对用钢笔的人抱有期待:你用钢笔写字一定很好吧? 直到上大学以后没有了非把字练好不可的压力,我才有机会重新审视用钢笔和写字的关系。只有找到了精神内耗的根源,才能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玩笔。 一、为何谈笔不谈字? 谈笔不谈字之所以成为笔圈潜规则,是因为谈字会在笔圈可能会引起争端。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如果评论是比较友善且有益的,而写字的人也能尊重对方的观点,那么也不会有什么争执。但笔圈内外的人相互碰撞的时候更多地是这样: 圈外人: 字那么丑还用这么贵的笔你配吗? 玩那么多笔怎么字还这么丑? 圈内人: 我玩笔花你钱了吃你家米了? 你字一定很好看喽? 类似的争执一次次上演,尽管没有什么营养可言。 二、钢笔写字好看吗? 钢笔写字好看不是没有道理,诚然钢笔相比圆珠笔中性笔更能体现字的粗细变化。但争执的焦点其实是: 用钢笔应该把字写好看吗? 写好看固然好,写得难看就手不配笔了吗?钢笔的书法表现力为何会让使用者承担必须把字写好的道德压力?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即便是几块的英雄616都是一种奢侈品,因此买钢笔应该被视为一种投资。那么钢笔能够带来什么回报呢?工作效率和漂亮的字。今天钢笔已经没有工作效率可言了,只剩下写字好看一条。虽然钢笔已经变成一个小圈子爱好了,但因为钢笔是上世纪的大众消费品,所以大众对于钢笔的印象、记忆和观念也停留在了上个世纪。事实上即便在笔圈很多人入坑的动机正是练字。 三、字丑能玩笔吗? 不偷不抢不骗,警察蜀黍不会因为你字丑还玩笔就把你抓起来。所以没什么不能的。所以我们其实需要回答的是字丑怎么玩笔的问题。 玩笔玩什么?外观造型?上墨机构?历史情怀?能理解这些的人不会因为字丑和你吵起来,用这些去回击喷子也逃避了争议的焦点。所以我们必须要回归钢笔的核心功能:书写。 字丑的人对一支笔写字好不好看是没有发言权的。其实这里讨论的发言权不等同于说话的权利,而是其他人是否认为他的观点值得认可。如果我写一手猫抓字还大放厥词:这支笔是垃圾,根本不出锋,写字丑得要命,或者我写一手狗爬字还吹这是支神笔,写字怎么写怎么好看,被喷其实不冤。 字丑的人对书写就没有任何发言权吗?任何人对他认知范围内的事情都有发言权。字丑的人一定是会写字的人,那么他对书写就是有发言权的。所以也没有字丑不配玩笔的问题,万宝龙不会因为你字丑就不卖给你。只要会写字,一支笔水枪还是节制,顺滑还是有阻尼,写感硬弹还是绵软,适不适合日用,握持感趁不趁手等等,你都有发言权。甚至你吹什么无语尖什么热刀切黄油,都不超出字丑的人的发言权。 所以我们可以挺直腰杆玩笔了。我觉得拿这支笔写字开心,对得起我花的钱,那就够了。下次碰到喷子可以怼回去:千金难买爷乐意,你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那个。
龙年开门红 来根红艾臣
有哪些已经被复刻的经典笔款? 你认为复刻得最成功/失败的是哪一款? 什么样的复刻算是成功/失败的复刻?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晒出你们的宝贝 犀飞利父子与派克祖孙合照镇楼
犀飞利三大嵌入尖横评 嵌入尖是犀飞利最具革命性的产品,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堪称钢笔工业的明珠,没有哪种笔尖能够同时在外形审美和制造工艺上撼动犀飞利嵌入尖的地位。法国W牌的指甲尖,少了犀飞利的霸气;日本P牌的盔甲尖,没有犀飞利的流线形。它们不过是把笔尖粘在笔握上而已,远远达不到犀飞利尖握合一的境界。遗憾的是,如今虎踞南亚的犀飞利自己也无法回归当年的巅峰水准。 今天的主角是犀飞利的三款大嵌入尖: 猛男之笔Pen for Men 传家之宝Legacy II 烈火之子Intrigue
开箱珞凡手作并聊聊钢笔客制化 不知各位8U有没有玩笔瓶颈期。我最近是隐约感觉到,市售钢笔中并没有哪款笔是为了自己而设计的。任何的工业产品都是各类消费者的偏好相互妥协的产物,受众面越广的产品越是如此。无论是销售量最大的派克51,还是生产时间最长的万宝龙149,都选择了最可靠的书写系统和最不得罪人的外观。如果你只留一支笔来用,派克51和万宝龙149会是不错的选择。但有了十几支笔的我,真正想要的是更符合我个性的笔。 相信很多8U都在苦苦寻找这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笔”。这种愿望催生出了不少玩法,比如鸡尾、改造或定制。近年来国内涌现了不少手作大佬,很多手艺相当不错。说实话在这个时代,手工的精度是无论如何都比不过数控机床的。那么手作有何存在意义呢?我认为是客制化。没有哪个数控机床会专门为你只做一支笔,但手作能够帮你实现你独一无二的作品。 废话说得有点多,来个伪开箱吧。
意笔颜值+宇宙写感:Visconti梵高 前几天叫吧U们给我种草,结果越种越贵了,让我看上的全都买不起,最后决定还是自己搞一支吧。 所谓始于人品,终于颜值,玩来玩去还是走上了玩杆子的不归路。早几年嫌玩杆子肤浅,总想着追求写感,追求实用性,追求可玩性,花钱买杆子有什么用?现在想来,其实这都是为自己的抠门找的借口罢了。现在黑棍棍已经无法激起我的购买欲了,手上留的尽是些花花绿绿的家伙。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对于现产钢笔而言恰恰相反:灵魂基本上千篇一律,皮囊倒算是百花齐放。广大消费者众口难调,太有个性的笔评价基本上都比较两极分化。稳健可靠的书写系统搭配各种各样好看的杆子,往往能够在不怎么得罪人的同时吸引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所以也难怪现在的厂子喜欢大明尖上墨器加换壳。
你们觉得最好看的笔是哪支? 我又钢笔阳痿了 不懂玩什么好了 发点毒图给我种点草吧 #钢笔#
Diplomat Excellence A+ 千元级顶配 虽然已经用了一天了但还是假装开个箱
关公战秦琼——古今豆腐横评 豆腐是派克的标志性产品,无论是20年代的古董豆腐,还是80年代生产至今的世纪豆腐,都受到广大笔友的青睐。然而,网上似乎很少有人会把两款豆腐放在一起比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支豆腐哪个更有精神。 爷孙合照镇楼。
威迪文大智尊 听说大智尊写感很好,就买了支试试。有一定弹性,有点铅笔般的阻尼,总觉得似曾相识,好像和写乐一模一样啊。笔身挺重,偶尔写几个字挺爽,但长时间书写还是有点累,应该说这是支适合间歇书写的笔。 以前用过一支man100地球尖。大智尊的笔尖和man100应该是差不多的形制,弹性弱一点,铅笔感更强。杆子比man100更粗大,而且是方形的,颜值更胜一筹。 法产水人的笔尖总比人家小一号。我以前总觉得奇怪,为什么水人不舍得把笔尖做大一点,至少不能输给隔壁派克豆腐吧。前几天我把大智尊和它的爷爷们比了比,意外地发现它们的尖竟然是一样大的。看来这个尺寸的笔尖是水人家的优良传统了。
中秋月圆,发一支皓月光影 派克卓尔的颜值还是挺能打的。写感和老产相比更硬,有点沙沙声。虽然是M尖,但只有0.5左右,意外地不算很粗。不得不说卓尔是被假货耽误的一支笔。个人认为,如果以二手市场的价格为参考,卓尔是吊打同价位所有竞争者的存在。
钢笔阳痿了,做个入坑总结 前段时间调整结构出了些笔,手上多了千把块余钱。 都说完美的笔总是下一支。以往我玩笔的钱总是闲不下来的。拿到上一支的钱,下一支笔就该安排上了。 但这次,下一支笔终究是没有出现。 网上钢笔美图数不胜数,我却越看越麻木。当初心潮澎湃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钢笔,不就是一根棍子插一片金么,有什么意思。 前两天回老房子,翻出来小学时候用过的钢笔。那时候快乐是多么简单啊,几块钱的破烂就能让我高兴个一天半天的。一眨眼十年过去了。现在呢,为了根棍棍一掷千金,内心却毫无波澜。 看来我钢笔阳痿了。 是不是越长大快乐越难呢? 思来想去,还是做个入坑总结吧。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三年级,钢笔陪伴了我整整12年的成长历程。钢笔买了卖卖了买,到底是身外之物。只有内心的体验,精神的愉悦,才是永恒的财富。 我计划把我摸过的每支笔的使用体验都写写,加起来可能有近百支,佛系更新。
夏天来杯麦旋风,穿插些钢笔轴心国的暴论 Visconti熔岩智人,萌新的第一支意大利笔。 当今的钢笔世界几乎已经是轴心国的天下了。在本萌新刚刚入坑的时候,德国日本品牌都是绕不过的坎,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意笔还是有点犹豫的。高昂的定价,浮夸的造型,以及“浪漫”的工艺,让人不由得做出更具性价比的选择。然而正所谓始于人品,终于颜值,遇到了看对眼的,还是出手了。 在网络上搜索意大利钢笔的词条,各种花里胡哨的赛璐璐和贵金属炫得我眼花缭乱。相比之下,智人并不是非常“意大利”的钢笔。镀枪黑的金属件搭配麦旋风色的基调,在大红大绿的同伴中显得十分清新素雅。没有复杂的雕刻,纯粹的几何造型让这支笔拥有了现代工业设计的简洁明快。整笔重50几克,很难想象一支树脂壳的笔能这么重,应该是添加了神秘的埃特纳火山岩的缘故。沉甸甸的笔很能给人安全感,应该不用担心断了裂了什么的。 新款的14k笔尖听说是V家自产的。虽然没能体验到23k钯金尖的“梦幻触感”,但我实在不想为了所谓的玄学写感多掏1000多块。从日用的角度,这个尖还是挺可靠的。EF尖不算太粗,比较硬弹。铱粒圆头打磨,360度无死角顺滑,没有各向异性。 随着自由世界的钢笔巨头们相继倒下,轴心国建立起钢笔世界的新秩序。我先摸过些日系御三家,总感觉小鬼子抠抠搜搜的,连点破塑料都不舍得多放些,故意让你觉得这支笔总是哪里差点意思,然后让你去买贵的。然后弄了些凌美龙鸟,写感倒还可以,但全是万年不变的活塞上墨,设计也已经70年没变过了,价格还死贵。意大利笔倒是时不时有些新款式,但价格比德系更感人。总而言之钢笔是越来越贵了。越贵越卖不出,越卖不出越贵,这就是这个夕阳产业的现状。不知道中国制造能否在钢笔世界中打出另外一片天?
威迪文 INK VUE二代 在海上漂了两个月终于到手了,吧里面好像还没人开过
旧 事 重 提 不知不觉间已经捡了四年破烂了。多年后面对这一堆洋垃圾,LVXVITAE回想起他收到第一支犀飞利的遥远下午。偶然间翻开一本书,是我刚入坑犀飞利的时候买的。不贵,二三十块。 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我惊讶于那个钢笔争奇斗艳的时代。从此钢笔成为了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所谓天外有天,坑里有坑,这些年我进出几十支,虽说不如吧中大佬萌新,但和常人相比也算丧心病狂。我时不时陷入自我怀疑,想着自己是不是疯了,正常人谁捧这些破烂当宝贝。今天再次翻开这本书,我发现时光隧道的另一头,有个疯子居然和我买了同样的笔。看来我大约的确已经疯了。 钢笔在时空的长河中漂泊了一百年,走过了挥金如土的时代,走过了战火纷飞的时代,走过了天下二分的时代,走过了遨游寰宇的时代,来到了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漂洋过海,来到我的案头沉睡。不知道它们曾经的主人是不是像我一样疯狂?如今他们的疯人梦呓已无从寻找,钢笔静静地看着时光将一切吞噬。在漫长的时光面前,疯不疯这点事又算的了什么呢?疯就疯了吧!在这个坑里沉沦……
水人早期笔舌的小小黑科技#2 这是水人大号贵族的笔舌,采用双层结构,黑色硬橡胶覆盖了导墨槽中后段,只留出前段,当年的广告称这样做是为了实现tip-fill,也就是所谓的低位上墨 当时请大佬清洗修复时顺便拍了照片,今天懒得再拆开了所以直接借用
水人早期笔舌的小小黑科技#1 这是水人56号笔的笔舌,笔舌腹部挖了一个凹槽,与背部导墨槽相连 个人猜测这个机构扮演的是墨水缓冲区的作用:一来缓解下蛋,墨水外溢时会先流入缓冲区;二来保证供墨,墨水快速消耗时墨囊的墨水可能来不及流向笔尖,此时可以暂时由缓冲区来供墨
散尽家笔弄个宝贝 威迪文贵族,这玩意可不好搞,感谢大佬割爱
威迪文百年笔 时隔一年再次集齐五大牌,感慨良多,今天就来水一下这个百年笔吧
不是五大,胜似五大 快来水
犀飞利阴谋与派克100 犀飞利最后的嵌入尖和派克最后的暗尖,历史经典和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可惜属于派犀两巨头的时代已经悄然落幕,他们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只能感叹生不逢时。 反观今天的遗产四和复刻51吧,嵌入尖的品质在哪里?暗尖的精神在哪里?纯纯的恰烂钱。
关于维权后续 已经把货退回去了。钱还没拿到手,就回去看了一眼,结果卖家又把这支笔挂出来卖了。看来他也不会再拒绝退款了。既然如此我也没什么好怕的了,发出来给吧友避避雷:这支笔的铱粒根部有个很大的气泡,直径接近金片厚度,卖家在描述中对这个仍然只字未提,图二为卖家图,图三是我是自己拍的图。由于维权经历颇为曲折,顺便做个总结。 系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删我的帖
铱粒焊接处有气泡算瑕疵么 如图,这个气泡几乎很金片厚度一样宽,我觉得很容易崩铱。 卖家承认自己发货前没发现,现在他说这不算瑕疵,是“加工痕迹” 加工痕迹就不是瑕疵了么,只要是个古董所以有什么毛病都正常?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