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X_VITAE LVX_VITAE
关注数: 0 粉丝数: 56 发帖数: 2,316 关注贴吧数: 26
万宝龙阶段性小结 玩万宝龙最大的感受就是,钱一下子就没了。 没钱了就做总结水帖吧。以前我的目标是把想玩的笔都摸一遍,现在想要的已经收得七七八八,收藏结构逐渐稳定下来了,接下来入笔出笔的频率应该会降低很多,主要就做些心得体会的总结还有资料整理。 以前我只用过两支149,一支五代刀锋一支七代水滴,这两支出掉以后我一年多没碰过龙。一来我对那些高限没兴趣,二来我对龙的了解仅限于14x还有学生龙,所以没有什么收藏的目标。直到今年才逐渐开始了解一些老龙产品线,有空我也整理一下。 现在我手上有4支老龙。因为以前都发过贴子,所以就不重复介绍了。我发现它们有几个共性: 1. 笔尖偏软弹。老龙金片偏薄,所以比四五十年代的主流美系笔(派犀)更软弹一点。但这会不会也和德国人的书写习惯有关? 2. 平衡性很好。笔身重量适中而且握持时重心落在虎口下方。长时间写字不累手。 3. 铱粒打磨很棒。镇楼图有刀锋尖,球形尖,板牙尖,梯形尖4种打磨,都能做到无死角顺滑。老龙的打磨是真没人黑。 老龙需要小心两个问题: 1. 脆脆龙。最老的赛璐璐还有早期的“高级树脂”都比较容易裂,尽量不要拆。 2. 活塞老化。最老的软木活塞头如今基本上都没法用了。因为笔身脆,拆笔换活塞头风险很高。后面的塑料活塞头倒是不会有这个问题。 当时的老龙还没有奢品化,这些笔的书写素质还是很能打的,但是材料工艺科技上和同期美系一线品牌还有一定差距。 国内收藏60年代以前老龙的人可能两只手加两只脚就能数得过来。从ebay上看老龙似乎并不算稀有,看来贵是主要原因。如今的老龙爷凭孙贵,买一支老龙的钱可以买好几支别的了。老龙不是理想的古董入坑笔,当然本吧萌新一个比一个有实力,看到好价收一两支玩玩也不错。
你们认为现在的国产钢笔怎么样? 我小学之后就没怎么买过国产了。那时候移动互联网还不像如今这般发达,家里宽带只有4兆,电脑要启动3次才能开机,所以那时我还没在贴吧和论坛见过外面的花花世界,买笔的渠道只有家附近的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虽是在城中村一样的地方,里面的品类却绝非路边文具店可比。附近学校多,学生钢笔至少上千支,几块到几十块的英雄、罗氏、金豪、烂笔头等等林林总总摆了三面墙。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几个专柜,记得有毕加索、花花公子、公爵、英雄、派克、凌美。 我第一支钢笔是路边文具店买的英雄财会笔,深蓝色磨砂金属烤漆,笔尖是像英雄266那样的鱼嘴形暗尖,杆帽是英雄215那样的纺锤形,但我死活想不起来具体是什么型号,不知道万能的吧友有没有用过的。 那支笔很刮纸,最后崩铱被我扔了。自此我对暗尖印象很差,基本上只买明尖。5年级的时候买过几支罗氏,不得不说,小作坊下料就是猛,金属杆子三十几克,笔尖很滑。初到手还挺有高级感,只是写了几天越写越粗,定睛一看原来笔尖开叉了。 批发市场里面有个英雄的专卖店,后来我去那里买了几支四位数型号的丽水英雄。英雄的笔尖不会写开叉,但是无一例外地粗,有的便秘有的呕吐。 于是我开始上网找一些资料,听百度知道的去买了经典型号616和329,确实细一些,但又水枪又刮纸,没比人生第一笔好到哪去。后来616也崩铱了,殊途同归。 一晃小学毕业了,我在英雄专柜花百元巨款买了人生第一金,英雄898,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笔杆会随光照不同变色,笔尖细而软弹却不水枪,控墨刚刚好而且有点出锋。后来我才知道英雄26mm 12k尖其实广受好评。在支笔我现在还留着,但笔握换了,因为原笔握插上墨器的柱子断了。 原来这才是国产经典英雄钢笔的实力!半年后我又买了人生第二金英雄200D。用了三个月,笔尖不下墨了,原来笔尖和笔舌分离了。 盛怒之下的我从此10年没买国产笔。因为我家的网速升级到了20兆,电脑换了一台启动一次就能开机的。 我开始刷贴吧刷论坛,有了狩猎者78g。我第一次直到钢笔居然可以怎么甩都不漏墨。想想原来买国产笔的时候可是从家到学校漏一笔盖,学校到家再漏一笔盖。我头也不回地跳进了笔坑。 直到今年我才买了支传说中的英雄100,想看看和派克61有什么区别。写起来还行,但是有点晃尖。和以前买的所有英雄笔一样,英雄100也漏墨,这是什么传统艺能吗? 今年我还买了两支弘典,一支金豪9056。本是做鸡尾受体,但到手意外地不错,甚至比很多进口钢尖更胜一筹。这些年我也听说过一些新兴的国产品牌,质量比当年那些好了很多,有不少稳定可靠的款式。 各位怎么看待国产品牌的当下和未来?
凌美2000是我高中时候最爱的笔。 小学时买的英雄、罗氏,漏墨,从家到学校漏一笔盖,学校到家再漏一笔盖。 当年国笔几乎是工业垃圾的代名词,想要能用的笔只能选择德国日本制造。狩猎者是我第一支不会漏墨的笔,但笔尖粗且刮纸。后来转向78g,虽然塑料感强了点,但总算有一支稳定好用的笔了。 所以上高中后我选百乐74作为我第一支进口金笔,但不幸的是,刮纸飞白。期初还以为是我不会用的问题,硬着头皮用了一年半,实在受不了。当时流行解毒双雄,于是我下血本买了支凌美2000。 初到手时感觉惊为天人,终于找到一支不刮纸不飞白不漏墨的笔了。包豪斯设计正好在我的审美点上,活塞上墨也是第一次见。我最喜欢它重心靠下,非常好控制。 于是高二高三我几乎只用这一支笔,一年从0.6写到0.8,估计磨掉小半个铱粒,活塞也手贱拆伤了。最后为入坑犀飞利出了。 这一别就是快五年。今天我终于又下血本买了支全新凌美2000。若非真爱,我是不舍得买全新的。如今再次上墨书写,感觉竟熟悉又陌生。表面拉丝盘起来还是那么舒服,但拿着感觉好像小了,可能因为这些年我买的笔越来越大。写起来还是那样重心靠下好控制,但好像变细变节制了,或许是我只记得它被磨合过的样子。 买全新多少也是为了回忆起第一次拿起它的感觉。这些年它应该没怎么变,只是我老了。
我心目中的派克主线 前段时间主玩威迪文,派克手头上没有几支,但过手的应该也不算少。在我心中派克是当之无愧的钢笔界老大,虽然从美国搬到了英国法国,但它的经典款式都保持了皮实好用的风格,背后在设计上的巧思其实不比那些标新立异的花壳子和黑科技少。 好在派克比较大路货,可以慢慢攒钱慢慢收。以后争取逐步把主线集齐,一家人就要齐齐整整。 下面说一下我心目中的派克主线。 1. 早期型号 早期派克不太了解,但感觉大部分型号定位和威迪文差不多。我知道的比较有意思的有两个,一个是派克Jointless,笔杆笔握一体,可以把笔尖取下来上墨;另一个是双层笔帽防漏设计的Jackknife安全笔。 2. 古董多福 手上有支青金石,估计是B尖,有点粗,但滑得不像支古董笔。后面争取收支细一点的大红。 3. 真空系列 真空系列可能是派克最复杂最玄学的型号了,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特殊款特殊尖,估计没有人敢说自己能研究透。手上留一支三环Oversize,后面可能会收一支双珠Senior Maxima。 4. 派克51等暗尖 时隔多年又收了一支派克51。不得不说,派克51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自己都比不上自己,即便是派克61都比51差了一截。 前段时间本来想集齐派克51、派克61和英雄100搞个横向对比的,但英雄100实在不太给力,盘了一个星期就出了。我不懂老国笔,不知当年英雄赶派克是不是真的。 传统暗尖因为在中国过于烂大街所以略显老气。暗尖现代化最成功的还是派克在德国的私生子凌美2000(虽然改成了半明尖)。多年前还收过一支派克100,是派克最后的真暗尖,也有点意思。 5. 派克75等小明尖 以前我嫌75太小太细,但现在我感觉钢笔界做工品控能超过75的屈指可数,真正的性价比之王。 卓尔也算经典。90年代的卓尔非常软弹,颇有75遗风,现代卓尔太硬了,但壳子选择多一些。 6. 派克世纪 经典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黑头平顶的造型100年后的大家还是买账。以前买过箭标买过桃心,飘带太贵了没买过。桃心豆软一点,铅笔写感,下墨偏大,箭标硬滑控墨更稳定。
钢笔时光——百年回溯 昨天收了笔中嫪毐威迪文18S,激动得心跳手抖,直接摔了。让各位失望了,我肥嫩的大白腿缓冲了一下,笔没事,就是墨水甩了一地,收拾残局花了我一个小时。 玩百年前的笔就是花钱买苦吃,哪怕没摔,漏墨下蛋家常便饭,手没有一天干净的。不像现产笔,就算摔碎了,也碎得干干净净。 近年来的钢笔玩家都是从现产入门,从78g狩猎者,到入门三金解毒双雄,再到龙鸟派水或者日三家继续升级。这两年一些国产新秀也有很高热度。这些笔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近现产日用笔。可能网络社区90%的讨论都在这个范围内。 上面这些玩遍之后,钢笔玩家就会去追求日用之外的玩点。这时有两个方向:一是往上玩,欧系高限或日系手作;二是往回玩,收各种停产笔古董笔。我选择了第二种,一开始是因为省钱,后来是因为有趣。 当前笔圈“古董笔”这个词的指向是模糊的,有的人甚至把一些八九十年代的笔都叫古董笔。我个人认为,停产笔可以统称为“老笔”,但老笔要分为至少3类:70年代以后的应该叫“近产”,因为和现产结构上已经没什么不同了;40到60年代的应该叫“中古钢笔”,有了比较成熟的毛细但还有一些奇怪的上墨,日淘贩子进的货也主要是这一类;40年代以前的才能叫“古董钢笔”,笔舌一槽到底,各方面都非常原始,玩这些的基本都是垃圾佬专捡洋破烂。 我和很多人一样从犀飞利派克开始,基本上都是20年代以后的产品。我感觉老笔玩家更多是专家型的,某款笔在哪一年是什么样都倒背如流,这样的玩家一般会花很多时间在资料查阅和整理上,并且在收集时也会专精特定款式。 但我是一个追求新鲜感的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同一款笔绝不会同时收藏两支。以前我说自己是杂食党,但最近学到了一个新词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ve):各放异彩,雨露均沾,兼容并蓄,拿来描述我的指导思想意外地合适,渣男心态一下就高大上了起来。 如此玩了两三年我把国内市场上感兴趣的派克犀飞利玩遍了,并陷入了短时间的钢笔阳痿。作为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玩家,我从去年开始海淘捡洋破烂,以威迪文为主。不得不说,国内玩威迪文的人是真的少,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贵,入门款就四位数了;二是老,派克犀飞利基本就玩到20年代为止,更老的本就没什么人玩了,但威迪文以20年代以前的款式为主,老胳膊老腿毛病也多。这就导致在国内市场上的威迪文屈指可数,想玩也基本只能海淘。 和国内市场一样,ebay也有职业贩子和个人卖家之分。职业贩子会把笔修一下,拍照好一点,但挂单价贵得让人瞠目结舌。个人卖家就是sold as is,一问三不知,拍照帕金森,但价格相对合理或者直接拍卖。漏只有一种,就是看上去脏兮兮但实际上没有破的,回来洗洗简单修一下就能用。 说老实话,国内古董笔市场对新人已经比较友好了,一支笔没修好都不好意思挂出来卖,买回来基本上到手即用。以国内的标准,海淘只有翻小车和翻大车的区别。想不翻车只有一种办法:只要我自己不觉得翻车,那就没有翻车。当然这么想的底气源于我多少会点基础维修。淘破烂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洗和修。一年多下来,打磨抛光**电镀什么都会了,大部分的问题自己弄几分钟解决,各种工具也塞了一抽屉。最难的还是拆笔,这是对一个钢笔玩家知识、经验和胆量的综合考验,这个只能量力而行,必要时只能请大佬帮忙。 古董笔玩多了以后我对笔的要求越来越低了。以前还整天复读什么写感什么品控,现在觉得一支笔能写就不错了。一支笔存活百年已是奇迹,这里裂那里裂常有的事。近现产玩的是设计,中古笔玩的是上墨,古董笔玩的就是漏墨。与其说你在用它,不如说你在伺候它。玩笔不就是在伺候笔么,不然你当初为什么叛逆地扔下了圆珠笔中性笔,选择了这种过时的书写工具呢? 玩笔终究是孤独的旅程。到了这个阶段你玩的人家不懂,人家玩的你也不懂。到头来这只能是个自得其乐的过程,如果抱着混圈的心态,玩完日用笔就该退坑了。一天到晚和人吵来吵去挂来挂去有什么意思呢?都花了这么多钱了,至少买点情绪价值吧。 我玩的是体验。把笔一字排开,摆在面前的就是百年的时光。00年代的维多利亚风,20年代的装饰艺术风,40年代的战壕风,60年代的科幻风,80年代的复古风,每支笔都被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百年前的笔漏你一手,你会像百年前的人一样啼笑皆非吗?写感也好触感也罢,都是那个时代生活的一部分。我等有生之年应该是看不到时光穿梭成为现实了,但盘弄一支古董笔却使我得以与那百年前的时光产生交汇。 最后是军火展示环节。
笔圈规则怪谈:谈笔不谈字 从论坛到知乎到贴吧,谈笔不谈字从来都是国内笔圈最敏感的话题。虽然圈内人士都不去触碰这条底线,但笔圈内外的人相互交流的时候却屡屡发生冲突。 我从小字丑到大,属于怎么练都练不好字的那种,偏偏染上了玩笔这个爱好。 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一位富有书卷气的美女。和她相处的每一秒我都沐浴着青涩的美好。直到一次和她交换听写,我的美女同桌被吓得花容失色:怎么有用钢笔字还这么丑的人! 万念俱灰的我心里便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此我再也不会主动提起玩笔这个爱好。虽然后来大伙素质提高了没人再当面喷我字丑,但似乎身边的人都对用钢笔的人抱有期待:你用钢笔写字一定很好吧? 直到上大学以后没有了非把字练好不可的压力,我才有机会重新审视用钢笔和写字的关系。只有找到了精神内耗的根源,才能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玩笔。 一、为何谈笔不谈字? 谈笔不谈字之所以成为笔圈潜规则,是因为谈字会在笔圈可能会引起争端。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如果评论是比较友善且有益的,而写字的人也能尊重对方的观点,那么也不会有什么争执。但笔圈内外的人相互碰撞的时候更多地是这样: 圈外人: 字那么丑还用这么贵的笔你配吗? 玩那么多笔怎么字还这么丑? 圈内人: 我玩笔花你钱了吃你家米了? 你字一定很好看喽? 类似的争执一次次上演,尽管没有什么营养可言。 二、钢笔写字好看吗? 钢笔写字好看不是没有道理,诚然钢笔相比圆珠笔中性笔更能体现字的粗细变化。但争执的焦点其实是: 用钢笔应该把字写好看吗? 写好看固然好,写得难看就手不配笔了吗?钢笔的书法表现力为何会让使用者承担必须把字写好的道德压力?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即便是几块的英雄616都是一种奢侈品,因此买钢笔应该被视为一种投资。那么钢笔能够带来什么回报呢?工作效率和漂亮的字。今天钢笔已经没有工作效率可言了,只剩下写字好看一条。虽然钢笔已经变成一个小圈子爱好了,但因为钢笔是上世纪的大众消费品,所以大众对于钢笔的印象、记忆和观念也停留在了上个世纪。事实上即便在笔圈很多人入坑的动机正是练字。 三、字丑能玩笔吗? 不偷不抢不骗,警察蜀黍不会因为你字丑还玩笔就把你抓起来。所以没什么不能的。所以我们其实需要回答的是字丑怎么玩笔的问题。 玩笔玩什么?外观造型?上墨机构?历史情怀?能理解这些的人不会因为字丑和你吵起来,用这些去回击喷子也逃避了争议的焦点。所以我们必须要回归钢笔的核心功能:书写。 字丑的人对一支笔写字好不好看是没有发言权的。其实这里讨论的发言权不等同于说话的权利,而是其他人是否认为他的观点值得认可。如果我写一手猫抓字还大放厥词:这支笔是垃圾,根本不出锋,写字丑得要命,或者我写一手狗爬字还吹这是支神笔,写字怎么写怎么好看,被喷其实不冤。 字丑的人对书写就没有任何发言权吗?任何人对他认知范围内的事情都有发言权。字丑的人一定是会写字的人,那么他对书写就是有发言权的。所以也没有字丑不配玩笔的问题,万宝龙不会因为你字丑就不卖给你。只要会写字,一支笔水枪还是节制,顺滑还是有阻尼,写感硬弹还是绵软,适不适合日用,握持感趁不趁手等等,你都有发言权。甚至你吹什么无语尖什么热刀切黄油,都不超出字丑的人的发言权。 所以我们可以挺直腰杆玩笔了。我觉得拿这支笔写字开心,对得起我花的钱,那就够了。下次碰到喷子可以怼回去:千金难买爷乐意,你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那个。
夏天来杯麦旋风,穿插些钢笔轴心国的暴论 Visconti熔岩智人,萌新的第一支意大利笔。 当今的钢笔世界几乎已经是轴心国的天下了。在本萌新刚刚入坑的时候,德国日本品牌都是绕不过的坎,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意笔还是有点犹豫的。高昂的定价,浮夸的造型,以及“浪漫”的工艺,让人不由得做出更具性价比的选择。然而正所谓始于人品,终于颜值,遇到了看对眼的,还是出手了。 在网络上搜索意大利钢笔的词条,各种花里胡哨的赛璐璐和贵金属炫得我眼花缭乱。相比之下,智人并不是非常“意大利”的钢笔。镀枪黑的金属件搭配麦旋风色的基调,在大红大绿的同伴中显得十分清新素雅。没有复杂的雕刻,纯粹的几何造型让这支笔拥有了现代工业设计的简洁明快。整笔重50几克,很难想象一支树脂壳的笔能这么重,应该是添加了神秘的埃特纳火山岩的缘故。沉甸甸的笔很能给人安全感,应该不用担心断了裂了什么的。 新款的14k笔尖听说是V家自产的。虽然没能体验到23k钯金尖的“梦幻触感”,但我实在不想为了所谓的玄学写感多掏1000多块。从日用的角度,这个尖还是挺可靠的。EF尖不算太粗,比较硬弹。铱粒圆头打磨,360度无死角顺滑,没有各向异性。 随着自由世界的钢笔巨头们相继倒下,轴心国建立起钢笔世界的新秩序。我先摸过些日系御三家,总感觉小鬼子抠抠搜搜的,连点破塑料都不舍得多放些,故意让你觉得这支笔总是哪里差点意思,然后让你去买贵的。然后弄了些凌美龙鸟,写感倒还可以,但全是万年不变的活塞上墨,设计也已经70年没变过了,价格还死贵。意大利笔倒是时不时有些新款式,但价格比德系更感人。总而言之钢笔是越来越贵了。越贵越卖不出,越卖不出越贵,这就是这个夕阳产业的现状。不知道中国制造能否在钢笔世界中打出另外一片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