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好看º 影视聚好看Data
就一做数据的
关注数: 146 粉丝数: 346 发帖数: 13,782 关注贴吧数: 288
【BRTV】五大新一轮剧场预测 因为没有像样的综艺,你北现在都被不少人开除一线籍了,在外都说四大卫视,要不是还有点剧场底子,真让人给彻底抛弃了。其实自己造血能力不行,也可以像江苏一样往回买节目,像《种地吧》《现在就出发》在网上都算有头有脸的,搞一个上星权过来,多少也能提升点影响力。其实周末晚八点叠播综艺这个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头部平台,北京、东方、江苏目前都有点吃不消,但有时候为了凑联播,有的让步也不得不做。 言归正传,咱们继续聊聊剧场接档。鉴于现在贴吧没啥话题好聊,每个月搞搞预测也算是找点乐子。 北京:狮城山海,正在播出,也是目前唯一的二轮剧。当初长信备案的时候,我实在是不明白明明可以作为24集的正常剧,却非要做成48集的微短剧,而且最后还是送来上星了,属实是给电视台找麻烦。这剧在8套首播的时候,基本上都在依附黄金档的底盘,自身的涨幅就略显微弱。到了你北的二轮播出,这种情况就更直观了,但比起前面的藏海传,还是狮城山海更契合你北的受众,不知道唐诡3到时候会不会买,我表示很期待。 东方:我的世界你好,正在播出,原名《藤科动物也凶猛》。瞄了一眼这几天的收视,那叫一个凄凄惨惨戚戚,本身这样的题材就不太讨喜,缺乏对电视观众的黏性,再加上积压过久,市场上貌似也不怎么需要它了。东方选这部剧大概也只是想起一个垫档作用,但播的这么不好,他们自己应该也挺意外的。这几年有太多更适合上星的积压库存,北京要是能争取一下它们,也肯定是件好事。 湖南:潜渊,不负众望,破1在即。谍战对于电视观众始终是强适配类型,不上星就是一种浪费,也无法展现它最大的内容价值。回顾上半年的金鹰,实在是有些乏善可陈,但潜渊的热播一扫阴霾,打破了剧场疲软的僵局,又让整个平台活了起来,下一部的锦绣芳华也只要稳住现有的盘就可以了。这么多年,湖南台的发展始终走在行业前沿,人家每个阶段、每一步的提前布局做到了现在的家大业大,这你也羡慕不来。别听徐滔在那胡说八道,电视的黄金时代早都过去了,大环境是很难去改变的,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破局,逐步稳固在大屏的话语权才是关键。 江苏:书卷一梦,今天刚定。算是因祸得福吧,原定长安的荔枝的女主演出了事,让江苏有了不播这剧的充分理由,从而也成功规避了一些潜在的收视风险,不然就以首播那个收视率来看,飞榜肯定是家常便饭。不得不说刘宇宁的剧上星率挺高的,而且一部接一部稳定产出,但鉴于近几年古装剧还是“网感”重、年轻受众居多,不敢盲目看好,希望会有惊喜。 浙江:亲爱的仇敌,网播完毕,准备上星检验。最近这几年浙江貌似对女群像剧情有独钟,像之前的《她们的名字》《耀眼的你啊》,但貌似都没出过啥好成绩,继续在这条路上耕耘下去不知道是不是件好事。总而言之,观众看都市剧要么剧情爽,要么狗血,不然扑街的概率极大。但浙江还是有一些假期盘的,最近在白天的布局也值得称赞,也形成了时段内的差异竞争,就看能不能有效地将这部分观众转化为黄金档的受众。 综上,猜测下一轮收视排名: 湖南>浙江>江苏>北京>东方
【BRTV】简单聊聊重播问题 最近《蛮好的人生》播的挺好的,你北和东方也在进行1.5轮跟播。其实在2021之前,卫视和央视剧场是不相上下的,卫视们甚至还一度占据上风,有《都挺好》《安家》《知否》这种爆款剧的不断产出。可到了2025年,大家似乎已经渐渐习惯了这种央视首播,卫视跟播、重播的模式。 曾经,黄金档剧场能否播新剧,是一个频道综合实力的直观映射。但随着新媒体不断崛起,竞争环境也随之变革,电视台逐渐丧失了在播出先后顺序上的话语权。省台里,除湖南卫视还比较坚挺外,其他卫视对于剧场的轮次已经看得没那么重了,纷纷接受二轮剧的招安。 很久之前看到过一个数据,央视购买《人生之路》花了不到1600万,一集平均下来43万多,可以讲非常便宜了。更何况这剧播的还好,酷云EYE峰值3.4+,相当于现在这个改版过的酷云的4.2左右(酷云样本收缩后数据虚高)。而我们的卫视们呢?就拿刚播完的《以美之名》来说,并不便宜,三台联播还越播越低,收视率不到央视一个零头,跟人家零点的收视水平差不多,谁能不受打击?在这种环境下,黄金时间播出什么好像都不令人意外。 2018年这个所谓公认“电视寒冬”的一年,危机感看起来并没有现在这么严重,依然有《恋爱先生》《娘道》《延禧攻略》这些在大屏有一定吸引力的剧目,还有跑男、好声音、歌手、极挑这些头部项目支撑。咱们稍稍梳理一下这个时间线,任务剧在这里不做讨论。早在19年的时候,你北就出现过重播的《破冰行动》和《少年派》,22年暑假又一起跟东方重播《警察荣誉》,从此奠定了一线卫视频繁二轮剧的整体基调;江苏卫视22年初跟播了央一的《人世间》,到年底又重播了一部《底线》,也放弃了坚持;浙江卫视沦陷最晚,但也最彻底,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一个首播剧都找不出来。现在好了,到了2025,四个台彻底成了央视的辅助工具,为了拼一个跟播的《蛮好的人生》还要垫一部首轮的网剧《乌云之上》,这事想想也挺有趣的。 卫视目前举步维艰,在央视、地面频道、网络的三重夹击中艰难生存,一部部重播剧的开播也加速了这种衰落。对平台粉丝而言,这样的生态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继续狂热地支持这些卫视了。于是近些年,退出电视台贴吧的人越来越多,以前大家吵架、撕x,实际上私下对对方都是有一部分认可的,吵起来也有动力。现在可倒好,都一个熊样,就算频道之前关系不好,也要去尽可能的求合作,那还怎么撕得动? 而演员粉丝大多不这么想,他们更希望自家艺人的作品卖的越多越好,平台越大越好。类似于你北之前重播的《对手》《今生有你》,以及今年的《玫瑰的故事》,连二轮剧都算不上,但粉丝们都很开心,毕竟多一次播出相当于多一份热度,吸引着此前没看过该剧或看过了还想多刷几遍的观众,作品影响力也会随之不断提升。但对于平台而言,这依然是一种恶性循环。毕竟心里想去吃满汉全席,谁会愿意去吃别人的残羹冷炙?1.5轮、1.75轮说得好听,本质上都是二轮及以上的轮次,在这种进度大幅落后的状态下,自然无法给平台以底气。你播的再好,火的也是人家的剧、人家的演员,最后除了能炫耀一下在这个剧场内部的收视排名外,其他的辉煌与你有什么关系?你也只不过是实绩图上“第n轮上星”的n分之1罢了。 目前电视台的购剧处境,甚至一些收视注水行为,我都是绝对能够理解的。现在是短视频横行、短剧后来者居上的时代,长视频平台都没什么钱赚了,更何况在状态上更为滞后的电视台呢?办节目不一定赚钱,但买剧是绝对亏损的,这也是很多大台并不愿意花钱在剧场的原因。之前看过一组数据,两大综艺巨头湖南、浙江的年收入已经从几年前的80多亿跌到了10多亿,且还在逐年持续下跌中;而像你北这种造血能力差,办什么节目都往民生、文化上扯,还永远离不开京圈的平台,想要发展就更困难了。虽然上面已经逐步放开了一剧双星、网剧上星证等旧政策,但电视台的积极性依然没被调动起来。既然环境难以改变,我个人希望各台可以多发掘一些优质网剧、地面剧来播,就算中途需要穿插跟播、重播剧,也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受众的、有潜力的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