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闲活 清闲活
关注数: 19 粉丝数: 258 发帖数: 16,682 关注贴吧数: 51
转载:人生方圆潜规则   分享:经历了一些人和事,开始慢慢懂了,对于别人的话不要轻易去相信,对别人的事不要轻易去评价。   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如果你也可以,你就可以陪他玩,如果你还没有修炼到家就请你远离。鄙视一个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报复,而是沉默。你只须冷冷的看他演戏,等他演完了告诉他你演的很入戏,佩服!   你不需要为卑鄙的人感到受伤。记得一个人跟我说过,除了你父母,你没有义务对任何人好。对你好的人你可以对他更好,对你不好的人你只须抬起头继续走自己的路。有些人,无论他如何的坏,如何的伤害你,终究只是个过客。一转头,便永远留在了尘封的记忆里。也许多年以后,你连他的样子他的话语都早已忘记。伤心,生气,伤害自己?值得吗?对自己微笑,告诉自己,他什么都不是。   以前我总是为自己在乎的人去流泪,不明白为什么他会伤害我,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坏念头,为什么他会不在乎......现在回头去看那一段青春年少时,只觉得自己很天真,也很可笑。你在乎的人或事你凭什么让别人也去在乎,你凭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鞋子,穿在不同脚上,走的是不同的路。你爱我,不代表我也得爱你;我爱你,不代表你也要爱我。   我不善良,我只是不想伤害别人,所以我也不愿意别人伤害我。于是我选择冷冷的看别人演戏。演完了,如果你没有观众,我可以为你鼓掌,送你鲜花,或是安慰。但我不带感情,别怪我冷漠,因为我不爱你,我只能给你这些。   我并非无情,我爱我的朋友和我的家人。对于不怀好心的人,我不会跟你计较,但是别窃喜,你并不能骗得了我。我懂,只是不想让你难堪。别得意,别以为我真的是傻瓜。别得寸进尺,别以为我永远都不会发怒。永远都不要挑战我忍耐的极限,你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有人说我单纯有人说我善良,也有人说我成熟说我懂事说我坚强......说我单纯说我善良的人想保护我,说我成熟懂事坚强的人寻求我的保护,我都乐意。保护别人或是让别人保护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人活着无非爱自己,爱别人,然后让别人爱自己。何必伤害别人来让自己快乐,何必伤害别人来让自己孤独无助。   我承认自己有些自恋,也许我用自恋来保护自己。我不想别人伤害我,所以我不想让谁进入我的世界。在我没有确定我的朋友是真心真意喜欢我之前,我不会跟你谈任何心事。呵呵,我说的喜欢不代表爱,而是欣赏。   你演你的戏,我走我的路。我们都只是彼此的过客。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无法预测也无法抵挡,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你爱的人也许一个一个先你离去,最后只剩下你自己,默默回忆,你恨的人也许总比你活的长久,漫漫岁月让你恨个够。爱也罢,恨也罢,总会有烟消云散的时候。有前生后世吗?我不知道。最长的爱恨不过一辈子。   人生不过是一座桥,一座名叫奈何的桥,桥边住着一位老婆婆,她会好心的给你一碗水,喝下这碗水,曾经让你爱的让你恨的都不过是一缕轻烟飘过。   如果爱恨终是空,为何世间仍有如此无法割舍的情与爱,还有此般忘不掉的恨与愁?   我承认我不懂人生,不懂什么叫生活。所以我想每一个凡夫俗子,爱恨欲罢不能。苦了相思,苦了眼泪,苦了百寸柔肠。但愿快乐无烦忧;但愿豁达无缠绕;但愿幸福无伤痛!
对国家的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几点看法(只是个人看法,拒绝恶意争吵) 这几天吧里关于民族和宗教的帖子比较多,个人觉得有些话想说,(再次声明,本人尊重各民族,也尊重各种宗教信仰,不想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和恶意中伤……希望各吧友理性讨论,不要上纲上线,只是探讨……,谢谢大家),以下是我的观点: (1)全中国所有民族应该一视同仁,56民族必须平等对待,放弃“少数民族”的说法,同时取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因为这是过去的做法,现在已经变相成为对汉族以外其他民族的歧视…… 现在应该与时俱进,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国家应该大力促进民族大团结,民族大融合!而公平,公正是根本…… (2)民族和宗教要分开,不能把民族和宗教信仰混淆,一个民族可以有各种宗教信仰,这才是真正的信仰自由!更不能把宗教矛盾上升到民族矛盾,否则早晚会国家大乱,前南斯拉夫就是前车之鉴…… (3)国家要尽早治理各种宗教的乱相!首先宗教不能凌驾于国家之上,所谓的信仰也只是心理籍慰而已,不能搞政教合一那套…… 个人认为宗教信仰只是个人隐私,现在是把学校教育,婚姻家庭,社会活动和宗教信仰扯上关系,相当不妥,特别是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不能过早选择宗教信仰,否则年轻人会冲动创祸,甚至会被别有用心宗教极端主义诱骗利用,现在中东乱局就是这样的,人间悲剧和恐怖地狱…… 所以,宗教信仰应该是回家以后的个人私事,而不能渗透到社会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后患无穷啊…… 所以建议国家要宗教界进行强力干预,制定宗教管理法律,禁止宗教界人士利用宗教宣扬极端思想,无法无天…… (5)取消现在的所谓民族学校,现在的民族学校其实是隔离了各民族的互通互融真正元凶,使各民族从儿童时代就开始互不相干,危险啊!这些利用宗教信仰隔离各民族的借口,让不同民族的天真无邪孩子,在人生的第一课就受到了伤害,而儿童时代是人类建立最初最纯洁的友谊的关键平台啊,现在民族之间的问题的最大症结就是这个所谓的民族学校…… (最后)总结一下,现在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已经开始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了,如果不及时改革,以后会愈演愈烈,甚至在不久将来,会祸害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后果不堪设想!大家要警醒啊!
转载:恋爱定理 分享:恋爱分手定理10条,仅供参考。 定理1: 女生说一千次分手也分不干净, 男生说一次分手就永远不回头了。 定理2: 不存在“我对你没感觉了”这种事。 他说这话的真实意思是“我对别人有感觉了”。对你没感觉和对别人有感觉不是独立的,必然同时发生,对你没感觉的同时必然伴随对别人有感觉。 定理3: 所谓“永远”,大概是一年左右。 例: 1.我永远爱你 2.我永远对你好 3.咱们永远不分开 定理4: 甩了人的人不会同情被甩的人,不会内疚。 他会特别坦然,他会特别恨他甩的那个人,他会到处去说是那个人不好。 定理5: 平时越女王,被甩之后越女仆,平时越强硬,越给人讲道理,讲的越明白,自己失恋的时候越狗血。 定理6: 天下所有的拒信都是一样的,分手的时候,他会说:你很优秀,或者:你是个好女孩/男孩,但是… 定理7: 跟她/他在一起时谁都不会羡慕,但是分手后会在任意时间,地点,场合突然想起之前美好的点点滴滴。男人一般当时豁达,一个星期后天天难受,3个月之后恢复。女人一般当时哭得死去活来,一个星期之后慢慢忘却,3个月之后会开始第二春。 定理8: 谈恋爱就跟在国企上班一样,有个性不是什么好事。 例:男生说,我就喜欢你这样有个性的,其实不是的,他们都只喜欢温柔体贴没脑子的。 定理9: 即使你温柔体贴,百依百顺,他也还是要变心的,这是自然规律,也别怪谁。 即使你勇猛果敢,百般包容,她也还是会觉得你不够全心全意爱她,也别怪谁 定理10: 其实大部分分手后的恋情都有复合的可能,不过这一点点的可能会随着你或她的自尊心消耗殆尽。不会有两个人同时向对方认错的可能性,如果有,那你们压根不会分手。
转载:人生最无能为力的十件事 分享: 1 离你而去的人 离你远去的人,是他失去了你,不是你失去了他。离开,也许是为了下个路口的更好的重逢。 “离开,生命中注定了太多的离开。” 2 流逝的时间 时间比水流失的还要快,所以想做的事情就去努力,人这辈子,至少自己得对得起自己。 “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求卓越,但有尽其所能。” 3 倒向你的墙 也许这面倒向你的墙,让你无法呼吸,也许会让你失去一切,但是如果沉默的接受,那么,倒向你的还是那面墙,如果你挺起肩膀,抬起头来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向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永远不要后退,退到最后无路可退。” 4 没有选择的出身 有人天生的就是王,有人天生的就是贵族,但是很多人天生的就是平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的东西,尤其你想改变的话。 “追求一切美好的过程是人生珍贵的财富”。 5 莫名其妙的孤独 不管乐观还是拘谨,无论高贵还是卑微,谁都可能相遇孤独的感觉,常常深深地萦绕在不为人所知的寂寞的情怀中。 “其实是知己难求” 6 无可救药的喜欢 一种很甜的毒药,戒不掉的东西,但喜欢终究是喜欢,不是爱。 “人,一辈子注定了被好多人喜欢,也喜欢好多人。但是选择只有一个。并要终于这个选择。 爱,又有几个人足够幸运,能够在有生之年,正确的时间,遇到 真爱呢?……” 7 无可奈何的遗忘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人生总是因为有回忆,而多了分美好。 偶尔的回忆胜过永远的想念。毕竟日子是会越来越好的 8 永远的过去 上一秒成为了下一秒的过去。既然很多东西注定要失去的,那么,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轻易忘记。 “读过一句话---当你总是缅怀过去的时候,证明你现在过的并不好。 所以,美好的回忆可以,但绝不留恋。要永远憧憬,永远在现在努力。” 9 别人的嘲笑 嘴长在别人的身上,耳朵在自己身上,说不说,是他们的事情,听不听,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我们要学会微笑的面对这一切。 “不必去理会……” 10 不可避免的死亡 生命是个过程,死亡只是必然的结果,但轨迹是自己的色彩和温度,既然不可避免,那么就更无所畏惧。 知道时间不可能停留,就没有必要伤春悲秋。 知道感情不可能刻意,就不会为了谁寻死觅活。 知道遗忘总是必然的就不会为一时的忘却伤感。 知道过去始终是存在的,就没有必要遮掩和炫耀。 知道孤独总是如影随形的,就不会在某一些时刻难以自制。 知道死亡总是在将来的某一刻,就能好好把握现在能做好的。 知道这些,就不必勉强为难自己,心放开了,就什么都好了。
【 生活】11-14 |转载:南怀瑾的文章 分享: 南怀瑾:倒霉时,勤理发,少懒睡   像我们小的时候老辈子人就告诉我们,年轻人出门,像大学毕业后两三年找不到工作,那个倒霉相,皮鞋也破了,西装牛仔裤已经发白了,头发留得长长的,然后履历表到处送,一看到就晓得是个倒霉的青年。 碰到这样倒霉时,怎么办啊?勤理发,理得干干净净的;勤洗衣服,哪怕只有一件,晚上烫得笔挺,早晨出来还神气,把裤带可以缩紧一点,肚子饿了,问你吃了没有,吃了。那神气十足,工作容易找到的,碰到有些老板就会用你了。 《列子臆说》 你们先看看古人编辑的历代名臣言行录,历代名臣奏议等书。道德方面,古老的有一本书叫五种遗规,也要看看!古今中外名人的嘉言录,都是宝贵的经验累积下来的,未来的时代,你们要开创事业都要注意。 衣冠、仪态啊!连同走路都要学,现在的教育从小就教坏了,所以这一辈的年轻人,连话都不会讲,古代的教育先从洒扫、应对、谈吐、待人接物上训练,“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这个衣冠仪态很重要,不是说穿我身上的长袍这个格调,而是穿你们自己的,清洁、整齐第一。 出去,让人一看,印象很好,一瓶花一样,总要插好一点嘛!常常看到现代青年人的穿着,好好的衣服穿在身上,东一块,西一块,就像什么印象派的图画一样,莫名其妙。办公地点也一样,桌上乱堆,堆得一塌糊涂,都是懒啊!懒得整理啊!一个公司看看办公室干不干净,已经看出一半了,从小看大,看它没有生机,就没有发展啊! 我看人很多,古今中外成功的人,都有他自己一套格调的,而且都很严肃,生活上常常有他严谨的一面,这点值得大家多多注意。 像我们十几岁出门,碰到动乱的大时代,在家时样样都富裕,出门以后,到处闯荡。我的个性啊!向来不求任何人,那怕是朋友、同学、长官,一封介绍信,一张明信片都不肯要用,要自己出去闯,各式各样的苦头,连带种种的经验都有。经验多了,觉得到每个地方,大家都欢迎,因为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什么身份。 譬如说,今天我去看一个人,见面一打招呼,谈了几句话,一看对方脸色不对、讲话不对,“入门休问荣枯事,但看容颜便得知”,察言观色,马上知道了,就走了,避开了。晓得人家心里不高兴,还在那里死皮赖脸地等,你给人家的印象就不好了。 有时候,到人家那里刚好遇到吃饭了,主人殷勤地招呼,“喂!来!来!吃饭。”,“吃过了,谢谢!谢谢!”等他吃完了,话也谈过了,出来实际上肚子里饿得很,口袋里一毛钱都没有,挣个面子,总不能给人家留下一个坏印象,好像我来吃你的,揩油的。这些是年轻在外面的经验,为了达到作人做事成功的目的,你给人家的印象不能搞坏了啊! 在外面做事那么多年,有时候也借钱啊!“求人须求大丈夫”,有好朋友,问他借,“有钱没有,我急要钱用。没有!你去帮我借!”--这是好朋友。不是我有困难,等人来追问,可怜我,这个我不干!总之,作法上要分清楚,取舍之际,像用兵一样,应用之妙,存乎一心,你们好好去揣摩吧! 以前一个老辈子的朋友告诉我:“倒霉时,勤剃头!少懒睡!”一大早起来,抖擞抖擞精神,头发理得整整齐齐的,弄高不要覆着额头披盖下来;脸上不发光,抹点油;没饭吃,多吸几口气,把气色弄好。 神采奕奕,跟人家见面留一个好印象,不要摆一副倒霉求人的样子,求职时低着头,连讲话都讲不出来。年轻人,应该讲话就讲,慷慨豪迈,错了没有关系,“对不起!我不懂!”,要有这个气派才行。 《南怀瑾讲中国式的管理》 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人经常犯错,犯了过错肯反省检讨自己,然后能改。没有给你痛苦的打击犯错,你不会反省,不会改过的。 所以,人不怕犯错误,大丈夫犯了错误挺身而出,改过来,然后能够“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里感受痛苦压迫,“衡于虑”,然后才晓得冷静的衡量,考虑。“而后作”,再起来,能够做伟大的事业,作一个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不是那么简单的,观察了外面这个环境,看看各种情形、景象。在个人讲,自己虽受了打击,还要修养很好,没有倒霉脸色。 我常常跟同学讲,一个老前辈曾告诉我,他说,“有力长头发,无力长指甲”,年轻人生命力旺盛,头发容易长;营养不够的时候,指甲容易长。所以那个老前辈告诉我,倒霉的时候,少睡觉、勤理发、勤剪指甲。如果在倒霉的时候,没有事做老睡觉,头发、指甲弄得长长的就更倒霉了。也就是“征于色,发于声”。然后啊,“喻”,懂得了。看了别人的现象,看了外界的环境,反省自己,就懂得了。 《摘自南怀瑾选集》
【 生活】10-18 |转载:养儿防老之中外观点… 分享: 中国老人:唉,我的孩子实在是太没良心了。 英国老人:此话怎讲? 中国老人:他竟然问我愿不愿去老人公寓! 英国老人:老人公寓很好啊,我现在就住在那里。 中国老人:啊?那种地方你也去? 英国老人:为什么不去? 中国老人:那种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我要是去了,一定被亲戚朋友笑话死,不是折我的寿吗? 英国老人:不对吧?到了一定年纪,住进老人公寓是件很方便的事。怎么会被人笑话? 中国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应该和孩子还有孙子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住进老人公寓,又孤单又寂寞,听起来好可怜啊。 英国老人直摆手:和孩子住在一起?那不行,我和孩子住在一起超过两周就会不舒服,受不了。 中国老人:和自己孩子住一起不知多高兴,怎么会不舒服? 英国老人:我孩子十八岁就自己出门独立了,他回来小住几天我很欢迎,可他要是在家里长住,尤其还带着太太和孩子,我的生活就太受影响了。 中国老人: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这么不讲人情,早早就把孩子赶出家门,而且还让他们贷款付学费!?难怪你们最后得住进老人公寓! 英国老人: 孩子十八岁了,是成人了,就该自立。贷款付学费,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要是愿意在家里住,我们也没意见。 中国老人:“没意见?”刚才你还说孩子在家里长住你就受不了。 英国老人:我是说,如果他带着一家人来长住,我的生活会受影响。 中国老人:那你就去他家里长住,不就用不着去老人公寓了吗? 英国老人斩钉截铁地说:那不行!去几天可以,超过两周绝对不行。 中国老人:你这个英国人好奇怪,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非要住到老人公寓才叫“行”? 英国老人: 我有我的生活,我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我住在老人公寓,结识到许多新朋友,平时生活遇到麻烦,还有专业人员帮忙。我们分开住,很自由。 中国老人:你这话听起来好潇洒!你把孩子拉扯大,就算只到十八岁,他对你总该有些回报吧? 英国老人:回报?什么回报? 中国老人:当然是——接你回家一起住,让你安享晚年。不过反正你都住进了老人公寓,这福你是享不上了。你孩子给你钱吗? 英国老人:给我钱?为什么? 中国老人:表达孝心啊! 英国老人:不不不,我不需要孩子给我钱。他能把自己的贷款还清,有余钱去渡假,我就很高兴了。他不需要给我钱。 中国老人:我发现你的孩子好轻松啊,什么责任也不需要承担。 英国老人;责任?我孩子对我没有什么责任。 中国老人:没责任?如果你没有钱,你不需要孩子管你? 英国老人:我有退休金,而且我的房屋贷款早就还完了。我有足够的余钱养老。 中国老人:如果你有了病,难道不需要孩子管你? 英国老人:我如果生了病,老人公寓自然会送我上医院。 中国老人:如果你进了医院,需要陪床,难道不是你孩子? 英国老人:我们英国没有亲人陪床这一说。我家孩子只要来探望我,我就很高兴了。 中国老人:如果你付不起医药费,难道不需要你孩子管你? 英国老人:我们住院免费,不花钱。 中国老人:天啊!养儿防老对你这英国人看来完全不适用。 英国老人: 养儿防老?这是什么意思?我生孩子,是因为我爱孩子,我从来没有指望我的孩子为我的晚年有过多的付出。他正是人生打拼的阶段,有许多事情要做:需要努力工作,需要经营自己美满的小家庭生活,需要享受生活。 中国老人:我也爱我的孩子,我也知道他在打拼的阶段很辛苦。所以我才会帮他们把孩子带大。没想到,我为他付出这么多,他竟然有让我去老人公寓的想法! 英国老人:你还帮忙带孩子!天啊,太不可思议了! 中国老人:为什么? 英国老人:带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 中国老人;他们要去上班挣钱,我反正也退了休,没事干,帮一点是一点。 英国老人:为什么不去度度假,喝喝咖啡,打打球,读读书,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 中国老人:带孙子,很应该啊。 英国老人:那太没自己的生活了。我们已经把孩子带大,带孙子不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老人:我明白了——你早早把孩子赶出家门,你连孙子也不带,你不讲人情,你过于自私,难怪你只能住进老人公寓。 英国老人; 我倒是糊涂了——你为孩子和孙子做了这么多,好象没过过自己的生活,这一切难道就是为了防老?可防老不是政府的事吗?
【 闲聊】10-01 |灿烂之极,归于平淡—苏东坡 转载: 前几天忙里偷闲,和朋友们约了一位高人吃饭聊天,收获了两句话,先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句: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再获新生的过程,是一个你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很具体的轮回。 呵呵!这句话太妙了!不由使我想起一件事:有一天,我女儿指着我老婆的皮衣问:“妈妈,这是什么动物的皮啊?”,我老婆说:“油獭皮。”,我女儿又问:“妈妈,那油獭被杀死了吗?”,我老婆,,,,,,,大惊失色,事后悄悄问我:“孩子想问题怎么这么直接?”。呵呵!一起成长!! 第二句: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对于不成功的人而言也难以复制。不过不成功的人也不能闲着,只好比一比谁活得长,比一比谁活得快乐。比到最后,所谓的成功人士和不成功人士,还很难说哪种人活得更有意义。 当时饭桌上有一位做房地产比较成功的朋友,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听得汗都冒出来了,很坦白地说到:“唉!培养孩子的过程是不是轮回,我根本就不知道——大部分人带着孩子感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我躲在办公室指挥人往钉子户家里扔砖头呢。不过金钱确实带给我太多享受和成就感,这一点不能否认。但是说到健康,呵呵!一个糖尿病就让我不能吃肉不敢出远门,按时要去医院报到。不过我还算不错了,这两年基本没做大项目,精神好多了!”。 呵呵! 灿烂之极归于平淡。 ——苏东坡
【 闲聊】08-17 |转载,谈谈中国人的信仰 已经两次发帖被删,如果再被删,以后就只跟帖不发帖了!以下是转载内容: 筷子为什么是7寸6分?一定要孩子知道~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有些人很羡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饭,觉得这种姿势和仪态有品位。但学了之后也只是偶尔用用。在日常生活中餐餐都用刀叉的中国人,想必都是奇葩。 刀叉是冶金术成熟以后才有的用具。而冶金术是十五世纪才发明的,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之前,西方人其实是用手吃饭。 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显然长得多。 关键是,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不懂。 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从神话发源。西方后来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中国没有。中国什么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铁拐李、吕洞宾、孙悟空、猪八戒这 些神仙也是人,他们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通达和智慧。 所以,中国人不需要到专门的地方去清洗灵魂。从小就有长辈告诉他,如何做人做事,知道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两者也不能分。 我们现在很多人,每天握着筷子指指点点,口无遮拦地自嘲自己和同胞没有信仰,西方如何如何,还以为这是幽默,是谦虚,是有境界。其实是无知。无知才无畏。 尼克松80年代出了一本书叫《1999,不战而胜》,很出名。原因是,前苏联不到1999年就自动解体了,既印证了他的预言,也兑现了美国对前苏联的战略。这是美国人用中国智慧击败对手的经典案例。 美国人是在朝鲜战场上领教了中国的厉害之后才开始研究中国文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是《孙子兵法》36计中的一计,美国人用了40年的时间学习、践行,才得手。按照这个速度推算,另外35计还要学习、践行35x40=1420年。 令美国人欣喜的是,中国人却在同一时期对老祖宗留下的所有东西大加鞭笞。这就给了他们赶超的机会。 今天中国社会乱象丛生的症结不是中国人没有信仰,而是丢掉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没有了信仰自信。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五心不定,六神无主。 尼克松在书中的最后部分说了这么一句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青松有挺拔美,鲜花有娇艳美。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我们是中国人,表达信仰的方式和人家不同。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信仰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