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ostic agostic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关注数: 176 粉丝数: 359 发帖数: 7,889 关注贴吧数: 24
高考之后填志愿——给大学毕业后想出国的建议 以前写的内容: 高考之后填志愿——给大学毕业后想出国的建议 by agostic (版权所有,转载请勿去掉作者) 前几天要写这个话题了。不料,没写完,也没存盘,半夜,计算机自动重新启动,写的东西都没有了。泄气了啊。考虑到,高考成绩马上公榜,还是简单再写写,权且当作应付的吧。 1、如果要出国,你该去哪地方的大学就读? 首选地:北京、上海,这两个地方是出国最多,参加各种出国培训班(托福和GRE)最方便的地方。出国人多,气氛好,信息丰富,互相激励。如果在出国少的地方就读大学,你一个人在准备出国的英语,行单影孤,很容易泄气,影响准备和成绩。 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可以考虑出国的地方有武汉、广州、杭州、西安,等各大城市。对于是否应该留在福建省内就读,比如厦大和福州的大学,个人认为你身为福建人,视野和学识是要进一步开阔,如果要走出国之路,最好到外省去体验,为走得更远做准备。 2、该报考什么样的大学? 在中国,除了几所所谓“名校”(北大清华复旦科大交大等),别的大学在美国人眼里差别不大。如果你的成绩不足以进入这些“名校”,不如报考北京上海的一般院校,行地利之便,准备出国之路。只要你有个本科(4年制)的文凭,这就足够了出国的一个基本的条件要求。要知道,美国大学好几千所,并不是所有大学都有名,也不是无名的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就没出息,他们照样到美国一流大学读研究生(博士硕士)。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就是这个道理。 学校好坏是相对的,你的好坏是决定你能否出国。 3、该报考什么专业? 这个事关重要,要一分为二来说:有钱人vs 穷人。 如果是你家里有钱(比如能够拿出50万让你出国留学读研),那么你可以选热门专业(也是你兴趣的方向),比如经济类的金融,会计,管理,精算,等。这些专业出国容易,但奖学金难拿,只要你有好的GPA(大学成绩平均分>3.0/4.0(经常得要求3.5以上),对于美国牛校;一般学校只需要3.0就满足要求),考好的托福和GMAT(经济类的要求),足够的资金保障,就可以申请出国,成功率是很高的。 如果你家里财力有限,也就是说没有钱,也照样能够出国留学(我本人就是这种情况),那么你不但要有好的成绩(GPA,GRE和托福),还得考虑专业问题。这种情况下,选专业要考虑理工科,理科有:物理、化学、生物(不建议生物),工科:电子工程、计算机、土木、建筑、生物工程、自动化、材料、机械、化工,等等。这类理工科申请出国的时候,可以直接从大学毕业申请博士项目,容易拿到奖学金,出国容易得多,不过竞争也很激烈。 4、进入大学之后,要想出国,你该怎么规划4年? 从大一开始,你就得利用课外时间准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准备托福和GRE考试所需要的词汇(网上有各种词汇手册,也可以从书店买到),要扩大英语阅读量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尽量保障各科学业成绩>80分,否则出国希望变得很小。英语能力的准备要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没有方法和难度的突破,总是提高不上来,会泄气。网络方便,网上各种视听阅读资料很多,要会查找、积累和消化,才能提高。做有心人之人,做笨鸟先飞的打算,才能有备无患。 到了大二、大三,尽量去参加托福和GRE培训班,获得这些考试的经验和提高。同时,在学业方面,不但要保持好的成绩,还得尽量参与科研(理工科)和社会实践(文科,实习),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也是为了将来申请出国需要的推荐信(3封)有所作为。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今后的发展选择方向和打下专业的实践基础经验。 同时,还得考虑自己的简历(resume)上能有什么值得写的内容:成绩、奖项、研究(或者工作)经历、文章(或者活动组织能力),等等。 成绩之外的能力不可忽视,否则会被认为是书呆子,反而对申请出国不利。要给人有一种感觉,你不但成绩好,还有能力做好专业要求,并有组织能力,团队精神、语言口才交流没问题,甚至还得有仁爱的素质要求(一些人文要求),有回报社会的意识(指望你以后给学校捐款)。 这些事情综合起来,也是为了在写personal statement的时候能够有话说,写出真正是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去模仿抄袭别人玩过的模式,才能写出更好地有说服力的内容。 到了4年级秋季,基本上要在11月份之前,考完所要的托福和GRE(GMAT)获得满意的成绩(如果不好,可以重考,所以要提前准备好)。要把学校3年来的成绩单弄好(中英文,学校信封封好,盖章),写好简历(resume),个人自述personal statement,准备好申请费(每所大学都需要申请费,个别不需要的,很少),就可以在网上申请了(自己做即可,不需要所谓的中介,那是骗钱的)。 除了以上内容,会根据问题和情况,添加内容,以【补】的形式给出。 【补1】: 在中国上了大学之后,如果不想上了,能否转学出国留学?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很容易,但是有条件的。 如果你不在乎要留学的学校的好坏,美国有各种大学等着你来留学。只不过,入门的门槛很低,毕业的门槛和要求却不是能够混混就能做得到的。 要想转学,首先也是离不开英语能力的要求。最好在准备要转学之前,考个托福成绩,一般的美国大学(都不差),要求托福低的有80分以下,再低的情况,及时能留学,恐怕英语能力也不足以应付上课和作业的要求。有不少大学要求托福成绩超过90分,甚至更高。 此外,尽量在国内上完一年(最多2年)大学,并把成绩单做成中英文和课程的简介(内容和教材简述),这样可以把国内的学分一起转,省去时间和金钱(美国大学毕业只要修足够的学分和专业要求,即可毕业)。在申请转学的时候,也需要准备申请的essay,推荐信,申请费,等要求。 转学美国大学本科,一般情况下,很难拿到奖学金,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满足不了大学各种费用的要求。在大学期间,你不能到校外打工(除非是去中餐馆),只能在校内打工on-campus job,part time job(每周最多20小时),不足以支付各种费用。如果你能够找到实习intern,夏天是可以全职去打工。
提醒一下,美国大学申请的一些要求条件情况 提醒一下,美国大学申请的一些要求条件情况: 1. 100名以后,托福>=61分;通常70多分就可以申请100上下的大学(但是数量比较少),大多数还是需要至少80分; 2. 50到100名之间,通常托福需要>=80分,SAT>1600左右,GPA>3.0; 3. 50名以内,通常至少:托福>90(92),大多数需要>=100分,SAT>1800;如果申请更好的大学,SAT>2000; 4. 申请的时间安排:8月1日之后,网申才会陆续开放注册,这个时间开始进行了解背景和准备文书的思考方向。 5. 申请的截止日期:需要特殊注意的是,加州大学(UC)系统(10所)的申请截止时间是11月30日;申请优先录取的大学,通常也是11月1日(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截止日期);普通申请的截止日期,早的是1月1日前后,然后是1月15,2月1日,一直到3月1日都有(不同学校很不一样)。 6. 托福和SAT考试最晚的时间,通常是1月份还可以(提前录取的是10月份),SAT算多次考试的各个部分的最好成绩。 7. 申请准备时,通常不只是看成绩,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是学校录取学生时想要做到的事情;有时候,有的学校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思想表达,而不是单纯看分数来录取。这个准备过程是比较微妙,需要对学生和学校的深入了解,才能准备好。 8. 专业的选择。通常第一年可以不考虑专业,而是入学之后,再考虑。如果指定说要读商科,有可能因为申请商科的学生很多,就会被排队而择优录取,减少了被录取的机会。美国大学基本上是自由更换专业,但是不少好大学的商学院,需要满足成绩和其他条件,才能进得去;大部分学校是可以随意申请。 9. 文书准备。这个很繁琐,除了相当部分大学在Common Application上可以一份申请用于不同学校,不在Common Application上的大学,各自申请的资料和文书不同,需要各自准备。在Common Application上的大学,有的还有额外文书的要求。 10. 资金证明的准备。通常存款大概是一年所有费用总额(比如5万美元的情况下,就是30多万人民币;有的学校总费用超过5万,则准备40万人民币比较稳妥);另外学校也要看是否有资金付4年大学的费用,这个通常是看年收入证明(通过工作单位开证明)。这项要求通常是跟申请资料一起提交(每个大学额外要求的资料)。如果要申请奖学金,则要求和填写的内容和技巧,更加复杂些。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申请情况,有具体问题,再探讨。 谢谢! A叔
提醒一下,美国大学申请的一些要求条件情况 提醒一下,美国大学申请的一些要求条件情况: 1. 100名以后,托福>=61分;通常70多分就可以申请100上下的大学(但是数量比较少),大多数还是需要至少80分; 2. 50到100名之间,通常托福需要>=80分,SAT>1600左右,GPA>3.0; 3. 50名以内,通常至少:托福>90(92),大多数需要>=100分,SAT>1800;如果申请更好的大学,SAT>2000; 4. 申请的时间安排:8月1日之后,网申才会陆续开放注册,这个时间开始进行了解背景和准备文书的思考方向。 5. 申请的截止日期:需要特殊注意的是,加州大学(UC)系统(10所)的申请截止时间是11月30日;申请优先录取的大学,通常也是11月1日(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截止日期);普通申请的截止日期,早的是1月1日前后,然后是1月15,2月1日,一直到3月1日都有(不同学校很不一样)。 6. 托福和SAT考试最晚的时间,通常是1月份还可以(提前录取的是10月份),SAT算多次考试的各个部分的最好成绩。 7. 申请准备时,通常不只是看成绩,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是学校录取学生时想要做到的事情;有时候,有的学校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思想表达,而不是单纯看分数来录取。这个准备过程是比较微妙,需要对学生和学校的深入了解,才能准备好。 8. 专业的选择。通常第一年可以不考虑专业,而是入学之后,再考虑。如果指定说要读商科,有可能因为申请商科的学生很多,就会被排队而择优录取,减少了被录取的机会。美国大学基本上是自由更换专业,但是不少好大学的商学院,需要满足成绩和其他条件,才能进得去;大部分学校是可以随意申请。 9. 文书准备。这个很繁琐,除了相当部分大学在Common Application上可以一份申请用于不同学校,不在Common Application上的大学,各自申请的资料和文书不同,需要各自准备。在Common Application上的大学,有的还有额外文书的要求。 10. 资金证明的准备。通常存款大概是一年所有费用总额(比如5万美元的情况下,就是30多万人民币;有的学校总费用超过5万,则准备40万人民币比较稳妥);另外学校也要看是否有资金付4年大学的费用,这个通常是看年收入证明(通过工作单位开证明)。这项要求通常是跟申请资料一起提交(每个大学额外要求的资料)。如果要申请奖学金,则要求和填写的内容和技巧,更加复杂些。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申请情况,有具体问题,再探讨。 谢谢! A叔
中国留英学生“多如牛毛” 数据触目惊心 中国留英学生“多如牛毛” 数据触目惊心 2014-06-13 18:05:31 英国《华商报》 近期记者接获大量来电来邮,有在英学生投诉自己学校华人学生拥挤不堪,也有中国家长查询更详尽的英国大学留学生现状。多名记者近日走访了20多家英国大学,收集到的数据触目惊心。   中国留学生集中在英格兰中部   根据英国官方统计,英国目前有13万多中国大陆学生,留学人数逐年在增加。2013年新留学生就超过了6万多。调查显示,中国留学生在英国遍地开花,英格兰中部最为集中。   今年4月,英国教育部下属机构公布2012/2013学年外国硕士留学生人数,来自中国大陆的占总数的23%,几乎为英高校所有硕士生的四分之一,与英国本土硕士人数相差无几(26%)。   约克大学成立于1963年,与久负盛名、有数百年的一些英国大学比较,约大的资历无疑较短,但发展速度十分惊人。1963年仅招收了200名学生,2013年则已飞速扩大到1.8万人,其中中国留学生接近15%,多数是硕士生。留学生吕培建说:“我是大二学生,学经济的。约克大学依水而建,学习环境优美,可能因为是一个新兴的学校,各方面都充满了活力,老师和教职员工热情奔放。唯一不足的是中国学生“多如牛毛”。特别是学经济、学管理的,这些专业是约大的强项,也是在中国招人的主导专业。我觉得,一个班30个人中,有3-5个华人还能勉强接受,超过10个,再加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接近15人,甚至更多,这样就有点过分了。”   利物浦大学最牛 中国学生人数领先   利物浦大学是排名较前的一所高等学府,该校与中国的多个大学有联合办学项目,每年有大批中国学生来到这个曾是英国最为辉煌的港口城市。中国学生中大多学习商科,硕士生占了三分之一。陈芝告诉记者:“利物浦大学目前有2.3万学生(包括英国人),中国留学生的比例占绝对多数,有四分之一。利物浦大学校园很大,但中国学生比较集中,商科里人最多。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管理、贸易、商务和经济类教学楼里,走进任何一个厕所,八成能撞到自己的同胞。”   位于英格兰中部的利兹大学也是一所有近180年历史的名校,目前学生人数在3.2万人。2011年该校有中国留学生2318人,去年下降到1943人。该校的中介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留学生平时喜欢扎堆,但上课又怕与自己的同胞在一块,跟自己人一起张不了口,害羞讲英语。没有国人在旁边,大多数中国学生能尝试用英语问问题,也可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有自己的同胞在就放不开了,学习质量或多或少会有影响。”   记者了解到, 中国大陆留学生不光聚集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也处处能见到自己的同胞。十年前,北爱的阿尔斯特大学和苏格兰的斯特灵大学的中国学生寥若晨星,现在都有500多人。   新兴高校吸引更多中国学生   英国目前有109所大学,绝大多数是公立,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教育部规定每年学校招收本国和欧盟学生人数,再按人头拨付相应款项。学校的大型项目,如扩建教学楼、图书馆等较大的投资则要另行报告审批。各大学为扩大收入,往往把眼光放到海外市场,特别是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对海外学生不设限,学费高出一大截。   记者了解到,在英国大学中,近50年内成立的高校往往招收更多的外国学生。中国留学生在新建大学的比例远远多于老的学校。   巴斯大学成立于1966年,去年全校人数1.6万,中国留学生超过2500人,华人学生比例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在该校学习建筑设计的黄玉说:“在巴斯大学的中国学生以学商科为主,有的班中有三、四成是华人。学建筑的不多,但我们的生活圈子则完全是华人。每天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可通用普通话。在校外租房也大多是同胞结伴,吃的是中餐,讲的是中国话,与在中国大学上外教的课也没啥实际区别。”   排名前列的大学不乏中国学子   英国每年公布大学排行榜,牛津、剑桥、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和布里斯托大学基本上排名前五。在牛剑两所著名高校中,中国大陆学生人数从未过千人,但布里斯托大学目前已有2320中国人。   在布里斯托大学读电子工程的曹景翔告诉记者:“我是大三学生,这三年,中国学生明显增加。在布大,中国人学商科多,学理工科的也在增加。跟其它学校一样,中国学生喜欢聚在一起,这很普遍。我觉得,学校招生需要全盘考量,有些专业三分之二是亚洲人;我们来留学就是想多学点东西,除了专业知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都是值得学习取经的。布里斯托大学太多亚洲面孔,有时候真不觉得是在欧洲的一间大学。”   根据英国驻中国大使馆不久前公布的签证统计数据,2014年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将会有新的突破,各大学华人学生人满为患将会加剧。   刘进成老师透露,他目前正在做一份研究报告,计划在年底向中国教育主管部门进言。中国官方、媒体、家长和学生们到了跟英国说“不”的时候了。
针对应试教育这个话题,简单地论述几点: 针对应试教育这个话题,简单地论述几点: 1. 每个学生的教育不能完全靠学校和老师。这是靠不住的,不要完全指望别人能培养好你。简单的逻辑就是,如果能培养好你,为何不能是别人?这其中的差别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努力有所不同,所以有的学生能成功,有的学生学不好。老师再怎么叮嘱,学校再怎么管理,都是我那句话:我说得再多,也替代不了你自己该做的努力。所以,每个学生要懂得读书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家庭的影响,学校提供的平台,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去发展自己。 2. 教育的目的,表面上说是为了更好的成绩,但是对学生个人来说,要学会多考虑一步,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是个人成长的必须。应试教育把教育简化成了考试成绩,这是教育的责任问题。 3. 应试教育花了太多时间在做低水平重复的事情。反反复复地做题,不断地复习,表面上是在搞扎实的基础知识,其实这是在浪费时间于做重复的事情。为考试而做题,为做题而练题,这并不是在搞科研,需要反复地尝试。做了太多的无用功,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也因此丧失了求知欲和学习的动力。 4. 学以致用,不是用于解决刁钻的难题,而是在于发现,发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只是学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目的是为了自己将来能够有所创新,而不是山寨抄袭。 5. 从小学到大学所学的知识,只是沧海一粟,再怎么打基础,还是微不足道。关键是要学会探索精神,学会思考,学会写,学会独立,学会敢于去质疑和发现。可是应试教育规定死死的,把思维给练死了。 6. 教育与现实脱节。所学的知识因为老师不会延申讲解,不能把死的知识讲活。另外因为教师眼界和学科知识狭窄,对知识的讲解太狭隘,以至于就题论题,即使是能够灵活,也是逃不出学科“五指山”范围。 7. 最关键的问题是思想禁锢。不管你承认与否,中国教育里的思想禁锢是根深蒂固,我不想在这里抨击,避免引起争议。这种思想禁锢是扼杀中国人创造力的恶魔,我称之为“愚”的思想。 以上内容是粗浅地写写,没有经过仔细地组织,将就看看吧。
聪明人为什么失败了--20条可能的理由,你占了几条 因为是全英文的,我把每条稍微翻译下: Why Intelligent People Fail Content from Sternberg, R. (1994). In search of the human mind. New York: Harcourt Brac 缺乏动力 1. Lack of motivation. A talent is irrelevant if a person is not motivated to use it. Motivation may be external (for example, social approval) or internal (satisfaction from a job well-done, for instance). External sources tend to be transient, while internal sources tend to produce more consistent performance. 冲动误事 2. Lack of impulse control. Habitual impulsiveness gets in the way of optimal performance. Some people do not bring their full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o bear on a problem but go with the first solution that pops into their heads. 恒毅缺失,徒劳无功 3. Lack of perseverance and perseveration. Some people give up too easily, while others are unable to stop even when the quest will clearly be fruitless. 用错能力 4. Using the wrong abilities. People may not be using the right abilities for the tasks in which they are engaged. 言行不一 5. Inability to translate thought into action. Some people seem buried in thought. They have good ideas but rarely seem able to do anything about them. 漫无目标 6. Lack of product orientation. Some people seem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process than the result of activity. 虎头蛇尾 7. Inability to complete tasks. For some people nothing ever draws to a close. Perhaps it’s fear of what they would do next or fear of becoming hopelessly enmeshed in detail. 失去先机 8. Failure to initiate. Still others are unwilling or unable to initiate a project. It may be indecision or fear of commitment. 害怕失败 9. Fear of failure. People may not reach peak performance because they avoid the really important challenges in life. 拖延误事 10. Procrastination. Some people are unable to act without pressure. They may also look for little things to do in order to put off the big ones. 责己怪人11. Misattribution of blame. Some people always blame themselves for even the slightest mishap. Some always blame others. 过度自责 12. Excessive self-pity. Some people spend more time feeling sorry for themselves than expending the effort necessary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依赖成疾 13. Excessive dependency. Some people expect others to do for them what they ought to be doing themselves. 公私不分 14. Wallowing in personal difficulties. Some people let their personal difficulties interfere grossly with their work. During the course of life, one can expect some real joys and some real sorrows. Maintaining a proper perspective is often difficult. 三心二意 15. Distractibility and lack of concentration. Even some very intelligent people have very short attention spans. 过犹不及 16. Spreading oneself too thin or too thick. Undertaking too many activities may result in none being completed on time. Undertaking too few can also result in missed opportunities and reduced levels of accomplishment. 因小失大 17. Inability to delay gratification. Some people reward themselves and are rewarded by others for finishing small tasks, while avoiding bigger tasks that would earn them larger rewards. 顾此失彼 18. Inability to see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Some people become obsessed with details and are either unwilling or unable to see or deal with the larger picture in the projects they undertake. 思维错乱 19. Lack of balance between critical, analy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synthetic thinking. It is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learn what kind of thinking is expected of them in each situation. 自卑自大 20. Too little or too much self-confidence. Lack of self-confidence can gnaw away at a person’s ability to get things done and become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Conversely, individuals with too much self-confidence may not know when to admit they are wrong or in need of self-improvement.
高考之后填志愿——给大学毕业后想出国的建议 高考之后填志愿——给大学毕业后想出国的建议 by agostic (版权所有,转载请勿去掉作者) 前几天要写这个话题了。不料,没写完,也没存盘,半夜,计算机自动重新启动,写的东西都没有了。泄气了啊。考虑到,高考成绩马上公榜,还是简单再写写,权且当作应付的吧。 1、如果要出国,你该去哪地方的大学就读? 首选地:北京、上海,这两个地方是出国最多,参加各种出国培训班(托福和GRE)最方便的地方。出国人多,气氛好,信息丰富,互相激励。如果在出国少的地方就读大学,你一个人在准备出国的英语,行单影孤,很容易泄气,影响准备和成绩。 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可以考虑出国的地方有武汉、广州、杭州、西安,等各大城市。对于是否应该留在福建省内就读,比如厦大和福州的大学,个人认为你身为福建人,视野和学识是要进一步开阔,如果要走出国之路,最好到外省去体验,为走得更远做准备。 2、该报考什么样的大学? 在中国,除了几所所谓“名校”(北大清华复旦科大交大等),别的大学在美国人眼里差别不大。如果你的成绩不足以进入这些“名校”,不如报考北京上海的一般院校,行地利之便,准备出国之路。只要你有个本科(4年制)的文凭,这就足够了出国的一个基本的条件要求。要知道,美国大学好几千所,并不是所有大学都有名,也不是无名的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就没出息,他们照样到美国一流大学读研究生(博士硕士)。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就是这个道理。 学校好坏是相对的,你的好坏是决定你能否出国。 3、该报考什么专业? 这个事关重要,要一分为二来说:有钱人vs 穷人。 如果是你家里有钱(比如能够拿出50万让你出国留学读研),那么你可以选热门专业(也是你兴趣的方向),比如经济类的金融,会计,管理,精算,等。这些专业出国容易,但奖学金难拿,只要你有好的GPA(大学成绩平均分>3.0/4.0(经常得要求3.5以上),对于美国牛校;一般学校只需要3.0就满足要求),考好的托福和GMAT(经济类的要求),足够的资金保障,就可以申请出国,成功率是很高的。 如果你家里财力有限,也就是说没有钱,也照样能够出国留学(我本人就是这种情况),那么你不但要有好的成绩(GPA,GRE和托福),还得考虑专业问题。这种情况下,选专业要考虑理工科,理科有:物理、化学、生物(不建议生物),工科:电子工程、计算机、土木、建筑、生物工程、自动化、材料、机械、化工,等等。这类理工科申请出国的时候,可以直接从大学毕业申请博士项目,容易拿到奖学金,出国容易得多,不过竞争也很激烈。 4、进入大学之后,要想出国,你该怎么规划4年? 从大一开始,你就得利用课外时间准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准备托福和GRE考试所需要的词汇(网上有各种词汇手册,也可以从书店买到),要扩大英语阅读量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尽量保障各科学业成绩>80分,否则出国希望变得很小。英语能力的准备要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没有方法和难度的突破,总是提高不上来,会泄气。网络方便,网上各种视听阅读资料很多,要会查找、积累和消化,才能提高。做有心人之人,做笨鸟先飞的打算,才能有备无患。 到了大二、大三,尽量去参加托福和GRE培训班,获得这些考试的经验和提高。同时,在学业方面,不但要保持好的成绩,还得尽量参与科研(理工科)和社会实践(文科,实习),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也是为了将来申请出国需要的推荐信(3封)有所作为。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今后的发展选择方向和打下专业的实践基础经验。 同时,还得考虑自己的简历(resume)上能有什么值得写的内容:成绩、奖项、研究(或者工作)经历、文章(或者活动组织能力),等等。 成绩之外的能力不可忽视,否则会被认为是书呆子,反而对申请出国不利。要给人有一种感觉,你不但成绩好,还有能力做好专业要求,并有组织能力,团队精神、语言口才交流没问题,甚至还得有仁爱的素质要求(一些人文要求),有回报社会的意识(指望你以后给学校捐款)。 这些事情综合起来,也是为了在写personal statement的时候能够有话说,写出真正是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去模仿抄袭别人玩过的模式,才能写出更好地有说服力的内容。 到了4年级秋季,基本上要在11月份之前,考完所要的托福和GRE(GMAT)获得满意的成绩(如果不好,可以重考,所以要提前准备好)。要把学校3年来的成绩单弄好(中英文,学校信封封好,盖章),写好简历(resume),个人自述personal statement,准备好申请费(每所大学都需要申请费,个别不需要的,很少),就可以在网上申请了(自己做即可,不需要所谓的中介,那是骗钱的)。 除了以上内容,会根据问题和情况,添加内容,以【补】的形式给出。 【补1】: 在中国上了大学之后,如果不想上了,能否转学出国留学?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很容易,但是有条件的。 如果你不在乎要留学的学校的好坏,美国有各种大学等着你来留学。只不过,入门的门槛很低,毕业的门槛和要求却不是能够混混就能做得到的。 要想转学,首先也是离不开英语能力的要求。最好在准备要转学之前,考个托福成绩,一般的美国大学(都不差),要求托福低的有80分以下,再低的情况,及时能留学,恐怕英语能力也不足以应付上课和作业的要求。有不少大学要求托福成绩超过90分,甚至更高。 此外,尽量在国内上完一年(最多2年)大学,并把成绩单做成中英文和课程的简介(内容和教材简述),这样可以把国内的学分一起转,省去时间和金钱(美国大学毕业只要修足够的学分和专业要求,即可毕业)。在申请转学的时候,也需要准备申请的essay,推荐信,申请费,等要求。 转学美国大学本科,一般情况下,很难拿到奖学金,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满足不了大学各种费用的要求。在大学期间,你不能到校外打工(除非是去中餐馆),只能在校内打工on-campus job,part time job(每周最多20小时),不足以支付各种费用。如果你能够找到实习intern,夏天是可以全职去打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