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De云烟2013 过眼De云烟2013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768 发帖数: 45,148 关注贴吧数: 20
每周一题:6700XT——7800XT——8800XT? 又到新一代开始发布,普遍认为: 1、Navi48完整版应该就是8800XT,较小概率叫其他名字; 2、规格应该是4SE/64CU/4096ALU/64M /20Gbps256bitG6,仍然采用台积电5纳米工艺,虽然代号N4; 3、光栅性能应该是在7900XT和XTX之间,具体取决于最终规格; 4、光追处理方式可能有较大改变,提高了兼容现有光追模式的效率,某些情况下明显比79XTX快,但我不相信硬件上提高2.2倍的说法; 5、功耗应该在250-300W之间,海韵说220W,但我认为270-280W的可能性最大,估计双8pin供电。 —————————————————————————————— 之前海韵给的5090功耗是500W,但我猜550-600W(对应40-50%提升) 还有认为8800XT比7800XT提高30%性能,刚好是79XT和XTX之间,而且更接近非公XT 7800XT相比同定位的6700XT提高是35%左右(不过大多数非公7800XT非公是稍好于公版的,比如蓝宝石超白金有5%),因此,8800XT的定位可能和7800XT差不多,价格可能会稍高,我估计是550-600刀(人民币5000上下)。 迭代关系: 6900XT/6950XT————无————无 6800XT————7900XTX————无 6800——————7900XT————无 6700XT/6750XT——7800XT——8800XT 6700——————7700XT————8700XT 6600XT————无/6750GRE12G?————无? 6600——7600/7600XT/6750GRE10G?——8600XT 6500XT——————无————————7650GRE? 6400——————无—————————7600低功耗阉割版?
2024桌面CPU小结和推荐 24年在售产品可谓是近年来最繁杂的,包括AMD的zen3、zen4、zen5和各种版本APU,Intel的12、13、14代酷睿以及最新的U200系列。从成本、效率、游戏性能和非游戏性能四个方面衡量。 一、最佳CPU、最值得购买CPU、最佳游戏CPU 9800X3D 和7800X3D不同,具有更加强大单核性能、更好的散热结构,几乎没缩水的频率,还可以小幅度超频。加上高达86M的缓存。 在游戏方面相比次顶级产品7800X3D平均具有小10%(3A)和小20%(电竞)的提升,以及往往更高的低帧提升,意味着史无前例的体验,当然这是在显卡瓶颈不明显的情况下; 在非游戏性能方面,由于超高的单核性能和缓存,在办公以、图像处理、以及一些科学计算方面具有最高的性能,不过在一些渲染项目,不敌一些核心数更多的旗舰级CPU; 在效率方面,也具有最高水平,不管是游戏还是非游戏应用,效率超过14代酷睿的3倍,意味着只需要廉价的主板、电源和散热,同时更加环保; 在成本方面,CPU本身480刀国外比旗舰级CPU低150-200刀,在国内甚至达到300-400刀,几乎便宜一半,而且平台无任何要求,局主板、内存、散热和电源军均以降低成本,总体成本并不比中端Intel平台高。不过如果你要挖掘最后一点性能主板则必须选择可以超频的B650,最廉价的就行; ———————————— 二、最佳生产力CPU 空缺 9950X相比7950X提高不如预期,一些项目不如9800X3D,同时成本更高,14900K和285K均有一些问题,相比之下285K更好一点,但成本太高,看看9950X3D怎么样。 —————————————— 三、最均衡中端CPU 9700X 各方面性能均是次顶级,在游戏性能方面也略胜9950X、285K和14900K,其他性能也是仅次于旗舰级产品,同时均有次高的效率以及一定的性能潜力,平台成本也比较可控。CPU价格和Intel中低端产品差别不大,平台成本明显更低,而性能和稳定性不可同日而语。 ———————————— 四、最佳中端游戏CPU 7600X3D(国内7800X3D) 重生产力性能一般,但完全能满足一般人需要的非游戏性能,游戏性能介于顶尖和次顶级之间 CPU游戏效率以及性能价格比均名列第一,7800X3D性能价格比稍差也是偏高水平,低功耗以及不能超,意味着最廉价的A620也几乎不影响性能,7800X3D实测首发540人民币的微星A620M游戏性能相比中高端平台优化后只低1.3%。 同时200刀出头的价格配合高性能显卡可以组成中等价格的高性能游戏主机,当然国内7800X3D会贵上一点,但更多核心也游刃有余一点,游戏性能是一U之下万U之上。 —————————————— 五、最佳入门级CPU 5700X3D 消费级大部分是以游戏为主,因此也不分游戏不游戏 本来5600X3D的游戏性能是稍高一点的,但近期由于微软调度改进以及游戏的CPU占用率越来越高,游戏性能变得几乎相当。实际上支持微软的调整,收益最大的除了9000系列,5000X3D系列土生也很猛,有的测试5800X3D提高达15%以上 ,起码在游戏方面已经和旗舰级非3D缓存CPU处于同一水平,也就是基本达到次顶级水平。57X3D和56X3D在此基础上有5-10%的差距,但仍然优于入门级zen4的7500F和Intel中端以下平台。当然较老的构架、较低的频率以及只支持D4 ,非游戏性能以及少数游戏性能是较差的,不过好在平台总体成本非常低,各方面的效率也是接近第一梯队,5600X3D性价比尤其突出。8核16线程也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使用。 —————————————— 六、其他 7700、7900X的价格已经比较低,可以做为廉价生产力候选;这方面性能分别与7800X3D相当和修正后的14900K差距不大; 7500F可做为过度CPU,最廉价的纯正zen4 ,性能能满足各方面的一般要求; 12700可做为Intel平台的升级候选,在正规厂家主板上,也可以跑到200多W,内存也可以超,性能接近12700K默认,就i算65W也具有12600K超频很难达到的性能,就游戏体验来说相比136K、146K更值得选择; 5600可做为超廉价老AM4入门级CPU的升级候选。 附: 游戏性能梯队 ————————————————————9800X3D 第一梯队——————7800X3D、7950X3D、7600X3D —————————————————————————————————————————— ——————————7900X3D、9700X、9950X、灰烬14900K、5800X3D 第二梯队——————285K、灰烬14700K、7700X、9600X、7950X、缩水13900K/14900K —————————————————————————————————————————————————————————————灰烬14600K、7600X、7700、缩水14700K/13700K、5600X3D、5700X3D 第三梯队—————7600、7500F、缩水14600K /13600K、5800XT、12600KD5、5600X/5700X/5600PBO —————————————————————————————————————————————————— _____________________12600K D 4 其他——————14400以下、8700F以下
解答老黄抢先发布RTX5000系列对AMD的影响 本来就不是竞争关系,AMD就是RDNA3的优化经济版 参考RX480是GCN3的优化经济版,目标就是以GTX970一半的价格达成差不多的性能,结果不小心超过了,可惜时间拖过了1年,发布没多久就迎来了叫好又叫座历史主流级销量王座的1060,后拿出降低成本降价200频率性能提高10%的580才老了点残渣。 —— A卡要好卖,不在于那些花哨不实用的技术和软件,而在于: 1、实实在在比某款当红N卡强,不用强多少,大部分游戏有10%就行; 2、价格实实在在低20%以上,最好是30%; 3、在中国市场,价格最好在3000以下,这样的卡销量占85%以上,如果抛离N卡价格虚高的因素,估计达到90%提上; —— 先发抢钱当然好,老黄深谙此道,不过后发也可以量身定制,只要8800XT能比5070TI(估计800-900刀)性能高,同时600刀以下,必会叫好,但是AMD能不能叫座还是要看8600XT和8700XT的表现。同时,在兼容老黄自家规范光追方面如果有进步就更好了。 —— 当然老黄也可以留一手,5070TI后发。 —————— —————— 市场占有最关键的是8600和8600XT性能要有竞争力,但是从芯片面积看N44会不会又如N 33阉割了什么导致性能受限,用上一级芯片阉割来抢低端市场很难成功的,而N32是多芯的,不太可能有大量存货,结果可能是这样: 旗舰————————————————————————空白 中高——————————————————————N48 中低————————————————————————空白————————5060TI 主流——————————————————————N44
黑神话悟空:入门到旗舰显卡选择及设置参考 以50帧为标准的话 1、1080P FSR33-50% 推荐低设置 ——————6500XT/1660S以上 2、1080P TSR66-75% 推荐中-高设置 ——————6600/3060 12G以上 3、1080P 原生画质 设置超高-影视———— 6750XT/3070TI以上 4、1440P FSR/DLSS50%推荐设置中————6750GRE/4060TI以上 5、1440OTSR75%设置高-超高————7800XT、4070S以上 6、1440P原生画质设置影视——————4080以上 7、2160PFSR50%超高-影视————同3 8、2160PFSR75%影视————————————7900XTX以上 9、2160P原生影视级————————————无显卡达到 ———————————————————————————————— 视野距离、贴图质量、抗锯齿、后期处理———— 可以比较高比如7800XT原生1080P可以影视级 植被质量 ————中上下一级 阴影 全局光 低到中 ———— 其中4080以下N卡和A卡建议全局光照稍低 粒子特效 毛发质量 —————— 中 这样设置的结果是7800XT原生1080P100帧左右(比纯默认影视几乎翻倍),插帧开启的话190帧,但是插帧体验不如直接降低显示器刷新率 —————————————————————————————— 大部分A卡和N卡,以上设置情况下开启中低光追下帧率损失都是20-30% 但是光追最高的话损失太多(4090损失较小但也是37-38帧降低到20帧)就不可接受,特别是A卡
猜猜8800XT、5070TI的价格 N48可以看作RDNA3单芯优化提频版本,要解决RDNA3的两大问题: 1、调整后的调度问题;2、缓存带宽 前者待观察,7000系列后期有所改观但还不够,后者通过单芯片应该能解决 另外,大概率增加光线运算单元数量,光追性能应该有明显改善,据信光追性能优于79XTX和4070TiS; 另外核心频率从RDNA3的2.1-2.5G提升到2.9G以上,理论上也能获得20%左右的加成。 N48之上本来还有一个甚至多个更大规模芯片,但已经终止,只有中端和主流级产品 N48性能基本曝光,打不过79XTX但打得过79XT,大多数推测4080水平 具体取决于缓存的规格和功耗。 —————————————————————————— 6800XT、7800XT的首发价格分别是600、550刀,不过7800XT发布时6800XT的价格已经基本降低到500刀或者以下,而且两者性能几乎相当,竞品是市场价格550-600刀的4070。因此如果8800XT的性能真能达到4080水平,首发价几乎不可能低于600刀,考虑到4080/4080S还在1000刀高位,以及79XTX仍然700刀左右,8800XT的价格99%在600-700刀之间,而600刀正好是4080首发价的一半,具体价格估计和最终调教结果有关。 ———————————————————————————— 在RX6000时,AMD放出的一些6800样品,加上上代只有5700XT,使得老黄安排了一个有3090的90%性能却只有45+%价格的3080. 因此,如果8800XT先发布而且性能同预期,5070TI估计会出现在早期发布之中,而且性能会与之相当接近甚至稍微超出,相比上代也是4090以外的最高性能水平,同时价格也会接近,比如贵50-100刀,大概率也就是700-750刀低于4070TI的900刀。 当然具体价格取决于商业需要和最终性能。 —————————————————————————————————— 正常情况下。下代中高端性能: 5090————————————————————————≈200% 4090————————————————————————132% 5080————————————————————————110-120% 7900XT——————————————————————≈112% 4080————————————————————————100% 8800XT———————————————————————≈100% 5070TI———————————————————————95-105% 7900XT——————————————————————≈95% 4070TIS——————————————————————≈85% 5070————————————————————————75-85%
黑神话悟空的测试结果为什么五花八门 实际上,这游戏本身还是很稳定的,主要看显卡的性能,和CPU、内存关系不大,估计是极少数13600K真可以和7800X3D差不多的游戏。 问题出再设置 除了4档默认特效之外 还有范围超大的渲染精度调节,这就提供了无限可能 还可以开启FSR/DLSS(相当于降低分辨率) 还可以插帧 还有光追的开关以及光追的级别,最高光追4090也跪(20帧) 还有常规的比如阴影等的特效调节 —————————————————————————————————————————— 所以,正经有参考价值的测试是: 100%渲染精度。不开启FSE(DLSS)、不开启插帧 光追除了4090在较低分辨率,其他的都没意义,实际上4090不管降分辨率还是特效来开光追都没意义 老老实实4档默认特效的帧率,网上那些所谓最高特效光追4K 100多甚至近200的都是注水。 —————————————————————————————— 该游戏30帧波动不大的话属于可玩 1、目前来看最高特(关光追)效确实难搞,4090也是40帧不到,79XTX大约30帧出头,不过属于可玩范围; 2、降低分辨率到2K或者4K渲染精度到75-80%或者4K开启FSR质量模式,7800XT以上的显卡基本都可玩,DLSS由于最高比例只有0.66,所以实际分辨率会低于2K,会给人N卡的性能更好的误导; 3、分辨率降低到1K或者2K下渲染精度到75-80或者2K开启FSR质量模式或者4K开启DLSS平衡模式,4060TI以上基本可玩 再低的显卡,必然不能原生1080P最高特效畅玩,必须降低实际分辨率或者其他牺牲画质的特效,但实际上就算780M这样的核显也能达到不开插帧接近60帧(低特效+50%+FSR质量),对显卡要求不算特别苛刻。
为什么黑神话悟空的测试结果五花八门 实际上,这游戏本身还是很稳定的,主要看显卡的性能,和CPU、内存关系不大,估计是极少数13600K真可以和7800X3D差不多的游戏。 问题出再设置 除了4档默认特效之外 还有范围超大的渲染精度调节,这就提供了无限可能 还可以开启FSR/DLSS(相当于降低分辨率) 还可以插帧 还有光追的开关以及光追的级别,最高光追4090也跪 还有常规的比如阴影等的特效调节 —————————————————————————————————————————— 所以,正经有参考价值的测试是: 100%渲染精度。不开启FSE(DLSS)、不开启插帧 光追除了4090在较低分辨率,其他的都没意义,实际上4090不管降分辨率还是特效来开光追都没意义 老老实实4档默认特效的帧率 —————————————————————————————— 该游戏30帧波动不大的话属于可玩 1、目前来看最高特(关光追)效确实难搞,4090也是40帧不到,79XTX大约30帧出头,不过属于可玩范围; 2、降低分辨率到2K或者4K渲染精度到75-80%或者4K开启FSR质量模式,7800XT以上的显卡基本都可玩,DLSS由于最高比例只有0.66,所以实际分辨率会低于2K,会给人N卡的性能更好的误导; 3、分辨率降低到1K或者2K下渲染精度到75-80或者2K开启FSR质量模式或者4K开启DLSS平衡模式,4060TI以上基本可玩 再低的显卡,必然不能原生1080P最高特效畅玩,必须降低实际分辨率或者其他牺牲画质的特效,但实际上就算780M这样的核显也能达到不开插帧接近60帧(低特效+50%+FSR质量),对显卡要求不算特别苛刻。
下一代RTX5000系列性能和价格前瞻 由于一般关心规模等表面参数,且忽视很多关键因素比如缓存。 因此脑补缓存分别为128M、64M、48M、32M、24M ,缓存结构除了202基本和上代一样 必须注意,缓存的容量往往决定缓存的数据带宽(如AMD),而不光光是容量,当然Nvidia并未公开相关。1、5090(性能130-160%,功耗500-600W,价格2000-2500刀) 由于202仍然是一个尺寸巨大的大芯片,因此做为消费级产品必然适度阉割 12X8X2X128=24576计算单元组,4090做为旗舰产品必然要有相当幅度的性能提升,同时又要控制功耗提高效率,可能利用8SM的总体构架,因此规模很可能是20000单元左右,8GPC+96M缓存,448bit以上的显存位宽。加上优化和频率的微弱提升,以及一如既往的小把戏,达成名义上100+%的提升和实际30+%的提升。 —————————— 2、5080(性能110-130%,功耗320-400W,价格1000-1200刀) 由于203规模提升很小,框架上还降低了1GPC ,因此如果明显阉割性能可能只有5090的一半多点,如果优化幅度小性能可能还不如4080,因此更可能采用满规格,或者阉割2-4SSM其他完全保留,加上优化和频率,再怎么也能比4080有一定提升,特别是高带宽负荷GD7会带来一定作用。不过由于规模大幅度下降,成品率会非常高,价格有望保持; —————— 3、5070或者5070TI(110-120%、200-280W,价格600-800刀) 相比203降低GPC,205降低的是单元 如果要提升基本上还是要采用满规格加小灰烬,唯一提高还是在显存带宽,可能会改善RTX4000系列多数产品高带宽负荷下的明显颓势,这些情况下不会像4070一样2K最高特效的帧率被7700XT反超。 更低端的就没必要谈性能了,老黄500刀以下产品只是应付,目标更在移动端
下一代RTX5000系列性能和价格前瞻 由于一般关心规模等表面参数,且忽视很多关键因素比如缓存。 因此脑补缓存分别为128M、64M、48M、32M、24M ,缓存结构除了202基本和上代一样 必须注意,缓存的容量往往决定缓存的数据带宽(如AMD),而不光光是容量,当然Nvidia并未公开相关。1、5090(性能130-160%,功耗500-600W,价格2000-2500刀) 由于202仍然是一个尺寸巨大的大芯片,因此做为消费级产品必然适度阉割 12X8X2X128=24576计算单元组,4090做为旗舰产品必然要有相当幅度的性能提升,同时又要控制功耗提高效率,可能利用8SM的总体构架,因此规模很可能是20000单元左右,8GPC+96M缓存,448bit以上的显存位宽。加上优化和频率的微弱提升,以及一如既往的小把戏,达成名义上100+%的提升和实际30+%的提升。 —————————— 2、5080(性能110-130%,功耗320-400W,价格1000-1200刀) 由于203规模提升很小,框架上还降低了1GPC ,因此如果明显阉割性能可能只有5090的一半多点,如果优化幅度小性能可能还不如4080,因此更可能采用满规格,或者阉割2-4SSM其他完全保留,加上优化和频率,再怎么也能比4080有一定提升,特别是高带宽负荷GD7会带来一定作用。不过由于规模大幅度下降,成品率会非常高,价格有望保持; —————— 3、5070或者5070TI(110-120%、200-280W,价格600-800刀) 相比203降低GPC,205降低的是单元 如果要提升基本上还是要采用满规格加小灰烬,唯一提高还是在显存带宽,可能会改善RTX4000系列多数产品高带宽负荷下的明显颓势,这些情况下不会像4070一样2K最高特效的帧率被7700XT反超。 更低端的就没必要谈性能了,老黄500刀以下产品只是应付,目标更在移动端
网友提问:12400Vs5600!5700X 3D 是不是性价比很低? 1、跑CPU-Z的话12400小有优势,主要是单核明显更高,多核也能差不多; 2、跑3A游戏差距不大,但部分网游和电竞5600有很大优势,恰恰这部分游戏对帧率要求更高,实际上这也是现阶段A和I的差别; 3、12400体质好的加上一线Z790的优秀BIOS调教和超高频内存,实际游戏性能相比国产品牌H610+3200D4游戏性能要高30%左右,所以你能看到有些评测“默认”性能甚至不输5600X ,但实际上很多12、13代非K廉价组合内存连3200都跑不稳 ,实际上是跑在2133,甚至不少是单条“16G大内存” 加上这些主板bios睿频调教也往往很无语, 那个游戏性能根本就是惨不忍睹; 所以,5600和12400的综合性能是基本一个水平,5600G、8400F都可以归入此类; 但是游戏性能完全不是一个水平,而关键评测还往往是一个水平非常容易误导消费者。 —————————————————————————————————————————— 至于,5700X3D如果拿来秀跑分特别是跑CPU-Z单核,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只有500多分,而12400和5600X都有600多,性价比当然很低,所以商家说的也没错。但实际上平均游戏性能是高于CPU-Z单核800多分的14600K和12900K的,一些游戏就算是顶配的14900KS也能赢。当然少数游戏并不出色,比如英雄联盟平均帧较低,不过复杂场景还是相对好点。但就游戏性能而言是性价比最高的游戏平台,因为最丐的A320都可以完美发挥,因为频率低使得功耗低得散热也没任何要求,而且2X8G内存就可以组成满规格通道。 —————————————————————————————————————————————————— 简明CPU游戏性能天梯图_amd吧_百度贴吧 https://tieba.baidu.com/p/9069886319?pid=150501414461&cid=0#150501414461
关于CPU的功耗 仅限于近年的AMD锐龙,intel的搞不明白 一、标称功耗或者TDP 比如5600标称65W TDP直接的意思是温度设计功耗 我的理解这是一个典型应用值,就是代表大多数应用的高负载在合理温度下的平均功率情况,也可以作为散热要求参考 一般日常应用比如游戏大多低于这个值,渲染或者某些测试、烤机则一般会超过这个值 二、官方功耗限制 平均65W,要充分发挥性能那么就必须有波动,通常会设置CPU功耗限制来控制上限 65W的U,其默认功耗限制一般为87.5W ,但也不是绝对不会超过,只是限制不能一定时间持续超过,时间是毫秒或者微秒级,因此Max值有时会超过这个值; 除了CPU本身默认的限制,还有主板限制,这些参数大部分主板上可以调整; 主板限制除了CPU功耗,还有CPU电流限制,通常还有供电电流限制; 大多数主板默认均设定较为保守的电流限制,因此,只解除功耗限制往往不能完全开放功耗,如果需要必须同时提高电流限制。 还有各种温度限制,触发后也有影响。比如设定CPU温度上限95度,那么到达95度就会降低功耗。 另外,开启PBO主板也会同时提高部分限制,也会提高功耗范围。 触发任何限制,都有可能触发调度切换,也可能造成CPU性能的变化,严重的引发卡顿。因此对于游戏体验要求极高的,建议尽量避免触发。 如果解除一切可调限制,那么CPU的功耗是很难确定的,往往直到某个不能调整保护触发,通常是硬件保护。 所以不必争论什么U的最大功耗,功耗要结合频率和性能来谈,某些U默认就是3.0G125W,你若要强要6.0G烤机跑分,那么就是天价功耗加上不稳定和损坏。
每日一题:AMD zen5桌面规格的能效 zen5正式发布,但还没有评测 性能上IPC提升还是可以,上代zen4主要是改接口和框架,这代是加料,各种规格应该是基本达到同类目前上限,加料会存在边际效应。不过频率就没预期的提升幅度。 能效问题其实在上2代zen就出现一些不好迹象,那也就是N7P相比Intel14+++工艺,在提高功耗情况下是收益更低,到7950X按照典型曲线在65W就能达到165W的85%或者更高性能,而180W相比165W没提升甚至会以为一些其他问题而轻微下降。另外,zen3、4同样功耗策略和类似频率上限情况下,核心更多会明显出现更多的性能限制,特别是负荷变化激烈情况下,一些应用比如某些游戏更少核心会表现更好一点。 实际上,这是intel长期工艺特点,更高度形状体积和面积更大的鳍片具有更高的能量,后面的更复杂工艺Intel也遇到一些问题缩小了优势,但一段时间以来Intel工艺在高频收益上仍然有一定优势。 不过,zen5应该部分的改善了第一个问题,之所以说部分,那是官方数据中功耗的范围变大,在提升功耗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提升性能,但是同样核心情况下提升0.2G,平均功耗仍然需要从65W提升到85W。而且仍然无法突破上代的频率。 第二个问题应该没很好解决,但工艺设计上有可能改善了各个环节的供电损耗,电源利用率得以提升。下图可以看出在80W仍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上代65W就裹足不前总体上CCD仍然倾向于低功耗优化,不过由于IODie和芯片间互联的影响,单die65W和双die120W左右可能仍然是较优的点。超低功耗情况下还是要看单片的型号。
近期游戏CPU、主板配搭 注:没说明均指全新正规渠道 一、超低预算 适合极低预算或者AM4老平台升级 5600+A520/B450 虽然zen3已经发布了很久,5600也是最低端的产品,但游戏性能远优于4500、5500、5600G、5700G、5500GT、5600GT、5700、12400,相比最新的14400、8400F和8700F也不遑多让,超频或者PBO后还有一定优势,PBO+200游戏性能基本相当于5600X/5700X默认和非变态配置的12600K。关键是2条8GD4内存就可以组成满规格内存配置,一般情况下主板和散热也没任何要求,当然如果大雕(能日常定频4.8G以上)配合B350/450可以获得额外的一点提高,不过散热要求也稍微提高。 电竞类游戏可以配搭6600、3060、4060、6650XT、4060TI、6750GRE12G,合理设置下大多数游戏可以获得高刷平均帧率,不过部分游戏最低帧率相比3D CPU差距还是比较大。 高负荷3A游戏或者较高分辨率和设置可以配搭更高一些的显卡比如6800XT、4070S、6950XT,保证平均60帧以上问题不大。 ———————————————————————— 二、经济型 7600+廉价台厂A620+2X16G廉价DDR5 7500F+B650 zen4的性能比zen3有明显提高,入门级的平均游戏性能优于对面中端的12600K、14490F,和13600K相当,而且纯大核单CCD游戏体验优势更大。开始主板和内存均较贵,不过现在主板已经相当便宜,内存也降了,不过由于只有2条16G才能组成2X2通道,因此建议购买最平价的内存,基本也能同步跑到6000左右的甜点频率。这两套配置的价格性能基本一样,散热要求也较低,7500F+B650适合折腾,不过如果CPU大雷就不太合算。 电竞可以配搭4060、6650XT、6750GRE12G、4060TI、6800、4070 3A高负荷情况下可以配搭7800XT、4070S、7900GRE、4070TiS,只玩部分超高负荷游戏或者4K可以配搭旗舰级显卡 ———————————————————————————————————— 三、升级型(只推荐升级) 12600KF+1700主板 12600KF的性价比在Intel平台是独一档的,就算用正规大厂H610游戏性能也是高于14400的,和价格贵40+%的14490F相当。已经有1700主板的朋友可以考虑,纯默认供电和散热要求也不算太离谱。 显卡配搭参考一 ———————————————————————————— 四、升级型 适合已经有AM4平台,同时需要较高游戏性能的用户 5700X3D+AM4主板 5700X3D的频率和功耗均很低,因此对主板无任何要求,只要bios支持就行,同时平均游戏性能和14600K高规格配置相比胜多负少,在大多数帧率要求高的游戏中优势很大,平台成本较低。当然,如果不差钱可以升级5800X3D,平均游戏性能能能再高2-3%,大部分游戏不输Intel高端平台,部分优势明显。电竞类建议配搭4060TI、6750GRE12G、6800、4070、6800XT 大部分3A类游戏可以配搭大部分高端显卡,推荐配搭4070以上显卡 —————————————————————————————————— 五、四平八稳型 7700+平价台厂B650+2X16G海力士A颗粒 本来这代带不带X的频率策略有差异,导致默认的7700游戏性能只能和7600X互有胜负,平均性能相当,但默认功耗更低。不过随着7700的减价,以及B650主板的降价,7700+B650开启PBO或者适当手动超频成为不错的选项。特别是频率可以明显比7800X3D更高,加上纯大核单CCD,在一些应用中有更均衡的性能。不过注意如果大幅度超频功耗会明显增加,散热成本也会增加。 显卡配搭:参考四 —————————————————————————————— 六、极致性能 7800X3D+A620/平价B650+16GX2DDR5 这是功耗最低的CPU之一(和7500F相当),而且不能超频,配搭A620性能就几乎能完全发挥(500元的A620配搭4090在1080P平均游戏性能相比中高端主板差距1.3%),套装价格和13600K+B760价格几乎相当,游戏性能高20-25%,平均领先13900K也在10%以上,一些帧率要求高的游戏领先达到30%,部分游戏0.1%帧率领先接近翻倍。
G4如果不是那回事,G5还是有戏 简要小结下G4: 1、过分迷信上一场的战术和打法,出现一些情况时心理绷不住; 2、裁判是导火索,一本正经的39和一如既往的60号都是广东队的苦主,本身就是压力,但是估计谁也没想到开局没多久67号更加想表现,让辽宁队底气更足,广东队一下子被技术性击倒; 3、教练有很大责任,长期过分信任有一些队员同时不信任一些队员,一开始过于自信,被打蒙后频繁胡乱换人,给队员狠坏的心理暗示,最后没贯彻5上5下的根本策略,不怕投不进就怕防不住,防守的最大法宝精神和体力都没了。 虽然在这种情况下 ,士气如虹还有主场的辽宁队更加有机会,但广东队如果能解决一些问题,也同样有机会 1、哀兵必胜,如同G4一样,经历了一场惨败后,知耻而后勇; 2、周琦是第二天上午经CT检查后才发现伤情比较严重,说明主观症状尚可,不排除会带伤上阵,周琦的作用还是很重要; 3、杜锋的排兵布阵要吸取教训,坚决5上5下多人轮换最好12人轮换早轮换,信任和鼓励所有的队员,防守上不要光看富豪,郁闷了2场出了口恶气的张振林也值得注意,还是建议张昊和威母狮主防,张皓嘉的使用要稍微谨慎,张昊对富豪的防守效果也是不错的,另外沃特斯防守特点实际上是克制福格的,考虑到周琦的伤情,就算能上也要多用张明池; 4、据说裁判有2名国际裁判,估计会比较公正。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