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huajun11 yuanhuajun11
关注数: 41 粉丝数: 826 发帖数: 2,269 关注贴吧数: 173
玄学解密,极度恐怖:重庆一男孩身穿红裙脚捆秤砣被吊死梁上!死时 昨天,死者父亲匡纪绿说,刑警和法医对儿子有三个不理解:      1、男孩为何穿着红裙子、游泳衣?      2、死者额头前的小针孔从何而来?      3、死者双手、双脚有非常专业的打结。      5日中午12时许,54岁的农民工匡纪绿从江北赶回巴南区东泉镇双星村高石坎,为上住读的儿子送钱。家里正门、侧门紧闭,平时从来不开的后门却虚掩着。从后门进去,眼前一幕让他大惊失色:儿子身穿红色的花裙子,双手、双脚被绳子结结实实地捆着,脚上还吊着一个大秤砣,双手被挂在屋梁上,早已死亡。      男孩家中离奇死亡      匡志均是匡纪绿的独子,是东泉中学七年级二班的学生,死时刚13岁零13天。      昨天,记者闻讯赶到死者家中。匡志均的遗体摆在堂屋正中,身上盖着一床红被子。除了一间正屋,还有两间偏房和一间灶屋。后门就在灶屋里。孩子平时在楼下正屋大床上睡觉,床旁的屋梁,竟是孩子的最后归宿。      屋里地上到处是衣服和杂物。孩子用过的课本、作业本,散乱地放在床上、桌上。两包方便面,吃了一包。电子表、书包、计算器、手机、光盘等孩子的遗物留在床上。书包里还有32.5元钱。      匡纪绿说,警方和法医已在5日晚对儿子进行了解剖。因此,孩子从头部到腹部,都被线缝着。      记者揭开红被子看见,匡志均遗体额头前有一个小孔和不重的外伤,大腿、双手、两肋、双脚裸部上方,都有极深的勒痕。此外没有任何伤口。      死者身穿红裙子      匡纪绿告诉记者,前几天他的手机坏了,跟儿子联系不上,5日中午12点多钟,他回家为儿子送饭钱。平时进出的大门和侧门却怎么都打不开,他绕到后门,后门虚掩着,轻轻一推门就开了。      家里一片狼藉,娃儿的衣服丢得到处都是。走进正屋,灯还开着,匡纪绿一眼便看见,儿子穿着大红色的裙子,裙子上还别着白花,全身被绳子扎扎实实地捆着,两脚之间,挂了一个大秤砣。双手被捆着挂在了屋梁上,双脚离地几厘米,旁边一个长椅被推翻在地,儿子全身冰凉,早已死亡。      匡纪绿41岁时才得了这个儿子。眼前的情景让他傻眼了,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家人不相信孩自杀      很快,巴南区刑侦队的刑警赶到。5日晚,市公安局的刑警和法医也来了。      匡纪绿说,刑警把儿子从屋梁上放下来,脱去他的红裙子,发现儿子贴身竟然穿着他堂姐的游泳衣,儿子自己的衣服一件没穿。      匡纪绿说,法医告诉他,初步判断,儿子是在48小时内死亡的,也就是11月3-4日。儿子身上,除了多处深深的勒痕外,几乎没有外伤。法医带走了儿子的内脏等物,回城里解剖。      昨天,孩子的妈妈辜登会在记者面前,已没了泪水,她说,自己和丈夫都在江北区打工,家里就儿子一人。平时,每个周末儿子都回江北和他们在一起。因为10月24日儿子回来时,他们给了儿子几百元作饭钱、资料费等,儿子就说下周11月1日不回江北了,要自己回农村老屋。      辜登会说,平时,家里的后门从来不开,都用两块大木板挡着,外加一根钢筋。儿子死后,大门、侧门关着,后门开了,两块大木板和钢筋被放在门的左右两旁。      匡纪绿说,儿子与他们最后的日子里,他一点都没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不相信他会自杀。”      孩子生前没有怪癖
图片转文字的方法(自己动手吧) 方法一 完全安装的Office2003的前提下,方法是: 第一步:转换文件格式。用ACDSee打开你的.jpg文件,单击界面上的“浏览器”按钮(或者双击当前图片都可以进入到浏览器界面),在打开的浏览器中,右键这个文件,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工具/转换文件格式”;在转换文件格式对话框中,选择TIFF格式,两次下一步后,就开始转换,结果是将你当前的.jpg文件转换成了.tif文件。 第二步:将图片转换为文字。选择: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工具/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打开这个工具后,菜单:文件/打开,找到你保存的那个.tif文件,打开它。然后选择菜单:工具/使用OCR识别文本;梢等一会儿,继续菜单:工具/将文本发送到Word。这样,这幅图片就到了Word中成了可以编辑的文字内容了。因为OCR识别并非百分之百成功,所以有些位置可能需要你进行手动修改。 (如果上述方法不行的话,就先把图片-->.BMP-->.TIF,这样就可以转了,已测试) 方法二: 采用OCR V7 .5文字识别软件 步骤如下: 因为OCR V7 .5文字识别软件只能使用TIF、BMP、PXC三种格式的黑白图像文件。而数码相机输出的文件一般有两种格式,TIF格式和JPEG格式。由于获得的是彩色图片,所以要把导出的文件处理一下。在Photoshop软件中,选择“图像”命令菜单的“调整”选项,然后选“阈值”命令,该命令可以将一张彩色或者是灰度图片根据指定的阈值转变成一张具有高反差的黑白图片。们可以根据图片的效果适当调整图片的阈值,就可把数码相机导出的照片变成高反差的黑白照片,但这还不是二值(黑白)图像,需要把图片另存为BMP格式文件,关闭Photoshop软件。打开操作系统中附件里的“画图”软件,打开保存好的BMP文件,另存为单色位图文件。这样数码相机所拍摄的图片经过处理很容易就变成了OCR V7.5文字识别软件可使用的BMP格式黑白图像文件。 在OCR V7 .5文字识别软件中,在命令菜单中选择“打开”,在对话框的文件类型中选择“BMP格式”,打开文件,选好识别区域,就可识别文字,实际的识别效果非常不错。一页A4幅面的文稿只用几秒钟就可识别完成。 最后强调的是,文字识别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数码相机拍摄图片的质量,一是要合理选择数码相机的像素,现在200万像素以上的相机很普及,价格也不贵。而只有640×480的30万像素老数码相机拍摄的图片文字识别率很低,一般不能用来翻拍。二是要合理使用光源,光线尽可能用自然的散射光,还要关闭数码相机的闪光灯。翻拍白纸黑字的文稿时,要使用手动拍摄模式并增加曝光补偿,拍出的照片才会光线均匀,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后字迹清晰,如果图片拍摄的好,可以不用在Photoshop中调整图片的阈值。只需要在Photoshop中转换一下
银行、地产商联手诈骗 揭开"寡头之盟"黑幕 来源:《财经》杂志 □ 本刊研究员 陆磊/文 本刊记者 张映光/采访支持 前言:2006年7月6日,站在被告席上的邹庆泰然自若。进入法庭时,他微笑着向旁听席上的亲属打了声招呼;离开时,微笑仍挂在脸上。 邹是华运达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华运达)的董事长。 此前其人、其公司均名不见经传,却一度是在北京房地产界和银行界呼风唤雨的人物;旗下在北京、上海持有26个黄金地段的房地产项目权益。如果不是被推上被告席,邹庆或许至今仍是银行的宠儿。 邹此次被控以“诈骗罪”之时,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南侧,开工13年的森豪公寓项目依旧烂尾。这里是邹的发家地,也是他的滑铁卢。 检察机关指控,邹庆在开发森豪项目之时,以257份虚假的个人资料,从中国银行非法获取个人住房贷款7.5亿元巨款。 然而,这只是邹庆漫长的贷款链条上的一环。中行之外,华运达公司还欠原北京城市合作银行贷款本金8.9亿元,欠建设银行贷款本金1.5亿元,另涉至少两笔金额总计580万美元以上的湖北中行信用证贷款。上述贷款本息合计,总额至少在20亿元以上。 近来接踵曝光的多起房地产贷款案件,从上海的“姚康达”案和“曲沪平”案,到北京的同泰房地产公司和森豪国际公寓项目案(参见“近年国内地产贷款弊案”),与森豪案脉络不无相似之处。邹庆将此道发挥到登峰造极,一手制造“烂尾楼-虚高房价-假按揭”模式,还食髓知味,试图将此模式循环运作。森豪公寓项目的来龙去脉,暴露了房地产金融黑幕中最黑暗的一幕。 迄今为止,无论是法律还是舆论,似乎均把此类行为定性为“恶意骗贷”——从而把银行置于无辜受害者的地位。然而,如果仅仅是“骗贷”的话,这些案例可能根本就无从发生。 无一例外的,这些案例显示以下三个共同点: 第一,此类个案的真实背景是银行与企业的共谋; 第二,银行与企业至少在短期内具有利益上的一致性:对企业而言,贷款意味着生命线,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言;就银行而言,房价如果被企业炒高,则必然意味着抵押品价值的提高,贷款风险因而可以暂时不计; 第三,企业操纵房价的前提是银行信贷资金进场,房地产价格只有在大量银行贷款的注入下,才可能制造房产销售火爆和稀缺的假象;一则可以进一步提价销售以套利,二则可以依靠所谓更高市价的房产价值评估,以进一步套取银行贷款实现资金和地产滚动发展。 在银企共谋和企业依赖银行贷款实现房价操纵的格局下,房地产价格上涨因“银行-企业利益同盟”的存在而几乎不可能被遏制,否则必然出现银行不良资产的大幅度积累。但是,值得警醒的是,此类行为无非是当年证券市场上券商假借个人名义或向银行借贷自营坐庄的翻版。在“没有不会破裂的泡沫”铁律下,企业的毁灭和市场的萎缩仅仅是时间问题;但与证券市场不同甚至更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房地产市场泥足深陷,将导致下一轮资产价格危机和银行危机。 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得更远,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可以发现,在房地产领域暗藏某些金融寡头的影子。他们在幕后操控房地产企业融资,大量的信贷与其说是企业贷款,不如定性为自我融资。到本世纪初,与大多数产业一样,银行的地位从垄断向竞争转型,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行为也从直接操控转向与地产商的合作共谋。这两个不同的阶段所体现的共同点是:地产商与银行互为表里,在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整个中国经历了1993年-1996年和2003年-2006年两轮房地产泡沫高涨时期。 翻开北京森豪项目长达13年的烂尾史,我们看到的是一股汹涌的金融暗流。它承载着银行和房地产商组成的金融-地产寡头集团渡过各个险滩,最终只能在泡沫破灭时搁浅。 上篇:1990年代的金融暗流 房地产开发贷款背后的金融寡头操控 中国虽然从未直接爆发金融危机,但并不意味着金融业从未经历高风险时期,可以说,1993年-1996年的三年宏观治理整顿,是整个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