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迷冰儿 君迷冰儿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关注数: 8 粉丝数: 43 发帖数: 2,775 关注贴吧数: 2
[粉丝情书] 续意浓浓,敬君安之经典好戏 此文非参赛,是应几位朋友的要求,续写两出君安的经典戏。 “玉蜻蜓”- 词“菩萨蛮”以赋此剧 菩萨蛮 红粉飘香落满园,酬诗裁句觅知音。郎诉相思意,痴女弃佛衣。魂断此生缘,弥留平生愿。儿待时境迁,三母情相连。 “玉蜻蜓”里的申贵升,无疑是一个为爱情痴迷的贵公子,婚姻不幸的他,一见钟情于带发修行的志贞,违背世俗,弃龙门,抛佛衣,感天动地,恩爱缠绵。然毕竟是有畏于人情偏见,家妻追寻,申郎担忧,染疾,只得在幽怨中永别挚爱,弥留下爱情信物玉蜻蜓予遗腹娇儿。为爱,为情,为信,为缘,志贞生下孩儿却只能让养母收养,待得元宰知道自己的身世,面对养母,寄母,生母,人间最可贵的母爱都赋予他,为报三母恩,元宰欣然跪求三母情相连!君安,叛逆痴情之申贵升,又纯情可爱之徐元宰! “牡丹亭” - 词“蝶恋花”以赋此剧 蝶恋花 姹紫嫣红春满园,轻提罗裙,袅袅亭边远。太湖石畔梦迤逦,芳心已共痴情意。望眼连天难寻见,愁锁深闺,画影成对怜。柳生识画相思景,丽娘还魂终报生死情。 牡丹亭是一部古旧之书,痴情丽娘赏春惊梦,欲再寻梦中之人却已飘渺无迹,郁闷于心,伤情而病,遂作一自画像以求梦中人能见,尽可待自身还阳而续此缘。柳生梦梅也于梦中识得丽娘,手执柳丝,自定姻缘,不料却意外在病中偶得画像,焚香膜拜这画中女子,亦是梦中女子,人鬼两界之情痴,能撼动天地鬼神,一柱还魂香,三杯虔诚酒,丽娘还魂情依依,柳生执手永相伴!君安,痴情无悔之柳梦梅!
感悟君安的戏(8)- 不惧权贵,不弃糟糠之宋弘 宋弘者,汉初年之重臣,其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又情义真切,深情爱妻。君安之宋弘,英俊洒脱,机智敏锐,以问湖阳公主的为国之情解其专横跋扈时的不惑,又以和诗婉拒公主的求婚,再以正直的言论拒绝光武帝的联亲;另一面,宋弘情真意切,不惧权贵而维护自己的情感,毅然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爱情和正义- " 贫贱之交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君安的俊俏无须言表,汉代的服饰本就能给人以高贵,威严之风,落在她身上,举手投足间一个翩翩男子汉已然生成,更难得的是她以如此年轻的气场演绎一个已步入中年的朝廷重臣宋弘,实为不易。当宋弘与妻子相处时,君安用委婉,缠绵的浅唱低语描述人物的深情;当面对皇帝的强势时,她的语音高扬凌厉又不失稳重,在俊秀的外表下成功的诠释了一个正直,勇敢的大臣;最耐人寻味的是与湖阳公主的对峙, 有义正严辞的劝,也有灵机巧妙的拒;有苦口婆心的慰,也有无可奈何的怒,君安用唱腔的婉转变换及眼神的传递来表达人物情感起伏,不可不说其功力娴熟,极致的发挥了尹派的精髓,形与神具佳。如果说宋弘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刚正,清廉,正义的大丈夫,那么君安的宋弘就是具有了这些美德之外,更赋予宋弘深情,专一,善良,贤德。
感悟君安的戏 (7)品“柳永”剧,和柳永词为尽兴! 看了君安的”柳永”,震撼啊!只觉用平素的语言已无法赞其美,道其丽,云其可贵。于是起一念,因"柳永"是用六首柳词来叙说一生,所有映衬都如诗如画,我何不尝试同样用六首古词来和其韵?既而以誉君安对柳永的完美诠释,其独特的风韵,秀美的风姿,璀璨的功力,集完美于一身。 第一场 菩萨蛮-惜红妆 暗香浮动云飞院,日影婆娑惊人睡。凤凰钗恍惚,风流公子醉。踏云梦转鼓,红衣舞喧竹。一纸家书泪,半喜半忧怜。 第二场 点绛唇– 负朝堂 寂寞书斋,卷帘细步金风缓。短夜迟待,数高堂情怀。慎步銮殿,临风肃影来。堪前事。一曲风花,尊前飘渺尽。 第三场 虞美人- 别故人 愁雨残云杯未尽,离人泪潸潸。忍断琴音长为客,斜湖欲望,谁念两相思。笙箫吹断难留君,欲别语迟迟。天风海雨无从寄,浮世今夕,脉脉追梦去。 第四场 更漏子– 流落处 流落处,百花新,游尽江南烟雨。尺素情,柳叶青,惆怅画微云。盼时飞,运筹维,哪堪少年老成。空回首,伤情处,无望感天恩。 第五场 蝶恋花– 诉别情 辇路重来上街绕。春花秋雨,聚散两依依。倚缓轩歌愁情脑,别燕更添落花香。旧日园林幽山翠。凄凉归来,衣上已无尧。梦离缘缓君不晓,终了风寂泪颜老。 第六场 南柯子– 忆往昔 雾鬓岁岁空,言语淡淡歇。晚风浮动花飞露。一任悲欢,无情分赴处。此恨余生度,满腔空悠悠。寂寞相逢是故里。一朝梦醒,归时休争度。
感悟君安的戏(6) 正义柳君子,传书赢得神仙眷,此情可问天! 君子,一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人格代表,君子者,有所为,有所不为,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也。 孔夫子说“君子以上为义,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如是说,君子最首要的就是义气,这也是作为君子最重要的东西。君安一出场,朴素衣袍,书生发冠,腰系束带,凌波轻踏,一个挺拔,俊秀,风雅之士让人眼前一亮,君安扮相之美,在“柳毅传书”的第一个亮相就让人将柳君子定格,三娘在泾河边的第一声“君子”,叫出了刘毅内心的义,以义当先,为救三娘不惜自身犯险,赴洞庭传书信。“十载读书慕圣贤,当仁不让义为先,书生能不勇在前?水府鸿书亲手传”,君安唱的流畅,诚恳,举手投足,霎时间已将君子之风传递,以至于到了水府传书后,知公主父母犹豫不能救公主时,就道出“无字书”以泄心中激愤,更为感动其父母,“血书千钧重,骨肉一纸轻”一言点醒水府人,君安将其特有的高扬和泣诉声线融进竺派唱腔里,那铮铮之气,君子之义,尽在心中激荡。 孔子又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耻其言而过其行”,为君子者,必有宽厚仁心,至道德为上,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一场“湖滨惜别”,柳君子怀德,坦荡,知情知义,然终因道德之尊,诚孝之心,只能怀情而惜别美丽善良的三娘,柳君是“愿将明珠永佩带”,三娘是“倾尽肺腑表情怀”。大义当前,德行为先,柳毅只能是知情知爱却“别路依依强割舍”,君安一句句唱词清晰,明丽,领略了她自封的“笋”腔,怕是再难找更悠扬,爽朗的曲调了,让我最在意的其实另有一处,在三娘的一句“君子呀”婉转莺啼里,柳毅背身负手而立,缓缓摇着头,微微抖着肩,这几多无奈,不舍尽在那不言中,君安的表演独到而准确,看到这,我的泪不再是为了剧情,而是为君安的体贴,努力,用功而感动,柳君子,非她莫属。 孔子还言“反身自躬,用心读人,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可称得上是君子”。当柳毅因三姑治好母亲的病,母亲愿其结连理,而自己却对三娘依然情切切,这两难取舍之时,“明珠鲛泪,情恩交集红丝乱”,他反思,自省,踌躇,难断,这一波波感情起伏,君安成功地用神情传递,温婉浅唱,并加以缓缓动作尽显。又是在三娘的一句句“君子”呼唤中,柳毅心底从迷茫到清澈,最后一声“柳毅来也”,道出了所有奔放的情感,再也无所愧疚,无所羁绊,君子之情地久天长!君安之柳君子当之无愧!
感悟君安的戏(5)- 痴心柳梦梅,情系“牡丹亭”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有丽娘的深情跟随,柳梦梅的痴情终不悔呀!近日细看越剧牡丹亭,再细品君安的唱段,慢慢体会了其可贵之处,遂提笔写下了和昆曲牡丹亭的对比和感觉。 昆曲牡丹亭真可以说是绝世精品,基本上用了原著的唱词,尤其适合昆曲的悠扬,清雅和婉转,所以当越剧牡丹亭上演时,很多看过昆曲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在做比较后,觉得“味”不够,我看第一遍时,就是这种感觉,实在是昆曲的词和曲太美妙,“ 皂罗袍”一折,“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懒画眉”中“是睡荼靡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玉交枝”里“似这等荒凉地面,没多半亭台靠边,敢是咱眯徯色眼寻难见”;“ 拾画,叫画”里“苍苔滑擦,倚逗着断恒低垛”,“断烟中,见水阁摧残,画船抛躲,冷秋千尚挂下裙拖”等等,举不胜举,真是精巧绝妙词,尽在“牡丹亭”。难怪尹桂芳先生一直都想请昆曲的岳美缇老师给君安讲课,所以我想这也是君安接了牡丹亭剧本后,为何那么投入的研读和品味柳梦梅这个角色,并确实请了岳美缇老师来帮助理解角色。 再次细听君安的唱段,我不得不说此剧有其独特之处,君安借鉴了昆曲的表演方法而又不改其特有的尹派风格来诠释柳梦梅,格外清新,优雅。在梦里与丽娘情到深处,笑靥温柔,“ 似水流年休虚度,莫辜负这醉人春色大好春光;三生石上早有缘,休再迟疑自忧伤”,简洁的几句话在君安清丽嗓音中十分脱俗,如若不是君安,我很难想到谁可以将这段情境表达的如此优雅,动情;到了“拾画叫画”,一句“ 好荒凉也”融合了昆曲的婉转又不失尹派的韵味,直沁人心脾;夜里看着丽娘画影,浮想连篇,情义浓浓,“ 不在梅边在柳边”此句点睛之笔,不得不说占尽了尹派的圆润,又取得了昆曲的高扬;为救丽娘焚香祷告时,真诚,坦率,尹派的浑厚,润盈,在祝祷三杯酒中,道尽公子意,君安如泣如诉的声线,恰到好处的完整了柳梦梅的痴情,“ 芳魂一缕归玉体,芳容不改旧时态”,果然是痴情儿女生死相随, 叹一声情字,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啊,即使是魂灵的寄托,依旧是情关难过呀!
感悟君安的戏(4)- 风流皇帝的“一夜皇妃”,是留还是放手? “一夜皇妃”,是君安早期的作品了,但从我看过的剧中,是唯一一个以皇帝的形象出现,虽然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但如今回忆起来,依然那个风流倜傥的年轻皇帝印在脑海里。 洒脱,不拘泥,喜欢天生丽质,纯净可爱的满苏姑娘(记得是叫满苏,如果有误差,请见谅),在宫外的一夜情让皇帝不能再放下满苏,可是一旦带回宫的满苏被封建礼教变成了一个完全的淑女,失其真诚和可爱,君安这个小皇帝就觉得不再是他爱的那个姑娘了,只能放满苏出宫。 君安很少演这样的角色,越剧也很少有这种题材的作品。那是一个风流,率性,真实面对自己情感的封建王朝年轻皇帝,小皇帝的英俊,潇洒君安无需修饰即浑然天成,是整个剧的亮点,“初遇”,“满苏选带子”,“皇帝见到变化后的满苏的失落”这几段真是记忆犹新,君安的一颦一笑,亦嗔亦脑之态,完全是一个想突破封建礼教,寻求真爱的皇帝,对满苏想留,却又因失望而放手,道是无情却有情呀!满苏那样的女子,原本就不该属于冷酷的皇宫,只有回到她的环境里,皇帝才能又看到原来的满苏,然她不可能再回到皇宫,其实皇帝自己也知道只有放手,才能真正在心里拥有朴实可爱的满苏,最后是一抹相思泪,各自行天涯。所以这不完全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那是对冷酷的封建礼教的嘲笑,更同情高高在上的皇帝却难觅意中人。反思所谓的深情,说不想留住爱的人是假,然留住了爱的人却让其失去了自我,那么此时我们是否该理解放手,或许是一种成全呢?
感悟君安的戏(2)- 看红楼,话多情宝玉 宝玉,是个脂粉堆里长大的富贵公子,然他有着难能可贵的真情,虽对姐姐妹妹都好,但对黛玉的呵护和专情让二人有了自己的世界,彼此相通的眼神,言语,共欢笑,共悲伤,最终一个情字了得。 君安当年在尹先生的指导下真正体会了用“情”去诠释宝玉,尤其看到“读西厢”一段,君安的眼神,动作,以及清丽的唱段,我一下就明白了自己为何喜欢这个宝玉,因为这就如一个真实版的宝玉,那种与黛玉的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君安演出来了;宝玉的可爱,洒脱,最主要是那份“用情”,君安更是活脱脱的一个宝玉。而到了哭灵一段,宝玉悲痛欲绝,肝肠寸断,欲呼回黛玉却再无缘相见的苦,痛,和悲,是很难演绎的,看了“问-君安”专场里的哭灵,觉得君安比年少时演的哭灵更感人,或许是生活的沉淀之后,再续这段宝玉的哭灵时,带着对恩师的怀念,这个宝玉更成熟了,更有情了,因此,依然一个情字了得。 当尹桂芳先生手把手将宝玉的表演传给君安时,先生是以多大的信任和期待让君安能延续她的红楼梦,当带着“红楼梦”回娘家演出,那是先生的自信,更是君安的机遇,让许多人带着疑问去看,却最终带着赞许的情感鼓掌,更欣慰先生有了这样一个青葱般灵秀的学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