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珠河畔花自颦 绛珠河畔花自颦
关注数: 208 粉丝数: 59 发帖数: 3,841 关注贴吧数: 13
九曲溪旁漫说柳 曲子词源于民间,后经文人艺术提纯,遂一度兴于吟坛,至柳耆卿乃为独辟蹊径别开洞天,咸推为宋初第一大词家。他擅以口语入词,寓雅于俗见胜,措词轻巧流丽,吐语贴切自然,娓娓如叙家常,自也细腻柔婉,清幽怡人,譬之于雅正之音未逊分毫。虽是俚俗口语出之寻常,但经这文苑才子郎精雕细琢妙笔点化,即刻排沙简金丰采毕现,使人顿觉神清气爽耳目一新。 只是这样神授的文学潜质,这样天才的艺术灵感,岂可只用来创制俚词,至少他也该入主翰林,做得一龙图阁大学士了。好端端柳门高骏,怎忍他流落市井,浪迹民间,连个正经名位都做不得?! 他生前宦海飘萍落寞孤馆且不消说,只这后人口多微辞妄谈非议就足足可气!我竟不觉他有哪点不好之处,难道我见识短浅品味低俗看不出来的?只好依着他浅斟低唱不成? 他一生遭遇那刻薄寡恩的昏目天子,频频入科场,屡屡受黜落。只道是风流沾惹带累了高世之才,摧折了千金傲骨,流放于幽僻之境,不免这词间也笼上一层凄黯之色。有那心冷面冷牙尖口戾的,不能体谅才子苦衷,只一味柳氏门前掉转口舌销骨铄金,必欲置永屈殁于尘下方才甘休。真不知这等狂悖之徒胸膛里安放的是否还叫人心肉长?! 他进不能遂政事风云,退不能享天伦之乐。君子困穷失意如此。流离四方而身无所依,不得已滞留教坊,旅居秦楼,尽启才情填词度曲。这本是他具备的民众亲和力,使他格外受艺人拥戴的好处,却不料连累自家招人小觑,横遭了些“浅近卑俗、词曲尘下”的讥评。若以这几字评价一民间艺人,以其土生土长于社会底层,倒也有情可原,但这与出身名门望族的柳郎中甚么相干?昧着良心指摘他火不起“高大全”而“假大空”的英雄气焰么?他岂是文不摆豪迈之势,曲不吐大雅之音?他不便使出来给这些庸才掳掠罢了!可怜的先生,满肚子苦楚隐忍着倒不出来,一任那赤口毒舌凌辱作践!我怎不为此切齿生恨,不平而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