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CaR4N4 tokyen17
关注数: 47 粉丝数: 265 发帖数: 21,460 关注贴吧数: 333
随笔,关于zf9耳放的蹭用感受 听zf9的起因是年前入手了飞傲m17播放器,并由之前一次偶然,中毒并入手了zmf vc大耳(一款渲染力颇强的封闭式木碗),然而vc大耳即使在m17的4.4口下依旧感觉似乎差了点表现,因此准备考虑想办法把表现再往上提升一些。(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vc末被前端推足的情况下,在同样的前端下,流行的表现已经比之前预考虑的天龙9200直推要强上不少了。)最初考虑捆绑的器材其实是凯音c9,在检索c9相关帖子的过程中,意外看到了有人提及zf9耳放,在细问了相关店铺后,得知这款耳放目前有试听的服务,出于好奇下单试听,也正好借此和c9进行下对比。而C9是周围实体店有样机。申请试听没几天样机就到了,主体为一条对录线一份保修卡一个插头以及耳放本体,较为的简约。耳放的大小和m17体积差不多。正面分别有输入2.5、3.5、4.4以及输出2.5、3.5、4.4接口,外加一个音量旋钮。背面则是普通充电口、DC充电口、低中高 三档增益以及开关按键,看起来比较偏向使用。我用m17捆绑zf9后,目前大致用起来感觉是比较满意的。飞傲本身的调音比较中性少染,这一代听流行虽然不说感觉素或直白,但或多或少还是希望声音本身能温润一些。随身器材里,就味道而言,比较喜欢的是alo cdm胆放、乐彼199、乐彼lp6的声音。但是cdm是推力较小,199和lp6则是没有流媒体用起来有些不便,于是转投随身里推力巨大且有流媒体同时味道尚能接受的m17。不得不说。M17看番用网易云,在对声音苛求不太多的情况下,还是体验比较不错的,主观上个人感觉m17流媒体推大耳的声音,有一定的密度和“声压”,已不太输一手5k价位的非安卓系统播放器。然而如此推力,推一些普通易推的耳机,比如hd600 hd650 铁三角wk w10 w11 prm等耳机没什么问题,推zmf vc则感觉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虽然推能推,听多少能听,但总是感觉不那么畅快淋漓,有明显的缺失,同时在加上本身m17声底的音色比较淡,如何在依旧保持流媒体便利性的前提下,增加推力并最好能增加一点味道,则成了我所主要考虑的问题。 Zf9在接上m17之后,发挥出预期之外的表现,最初看到这个体积和价格,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在不到c9三分之一的价格,又能又多少良好的表现。然而实际接上去之后,明显感觉对大耳的控制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密度和厚实感明显增加,声音整体上形成一个较为让人满意的整体感,同时音色部分由原本的偏直白为主转变为温厚的声底。在zf9的加持下,zmf vc的出声非常的厚实、充实,空间中的信息量到了能让人多少有所满足的程度(m17下推vc,曲目中声音与声音的距离和信息量,个人不是很满足)。在熬夜状态下,对比了捆绑c9,后者在信息量以及整体的充实感上也没有占明显的优势,再结合两者价格,对比后倾向用zf9来捆绑m17来进行之后的使用。(听熟悉c9的烧友说,c9是更适合推耳塞而非推大耳,或许也有这方面原因)。(上图为m17和zf9耳放的大小对比) M17有一个接线电开超级大耳的模式,这个模式下推力控制力等各方面都相较不接线电有较大的提升,之前我是入了老虎鱼线电,不过这个组合声底依旧还是m17中性的声底,听流行人声个人感觉依旧差些味道(听是可以听),同时线电也体积较大,携带搬动颇有些繁琐。同样是m17+zf9以及m17+老虎鱼线电开超级大耳的组合,我目前是更偏向于捆绑zf9的方案。(上图分别是老虎鱼线电和 zf9耳放) 总的来说,个人对zf9+m17的表现非常满意,不到4k的价格相较1w2左右的c9更容易接受,推较难推的大耳,不见有输给c9太多的地方。携带方面,用个派力肯1040盒子足够装入方包。在没有遇到更好的方案之前(比如出现一个推力大味道好有流媒体功能的播放器),个人倾向考虑用m17+zf9的组合来作为日常听音观剧的体验设备。以上。
随笔,小谈zf9耳放使用感受 听zf9的起因是年前入手了飞傲m17播放器,并由之前一次偶然,中毒并入手了zmf vc大耳(一款渲染力颇强的封闭式木碗),然而vc大耳即使在m17的4.4口下依旧感觉似乎差了点表现,因此准备考虑想办法把表现再往上提升一些。(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vc末被前端推足的情况下,在同样的前端下,流行的表现已经比之前预考虑的天龙9200直推要强上不少了。)最初考虑捆绑的器材其实是凯音c9,在检索c9相关帖子的过程中,意外看到了有人提及zf9耳放,在细问了相关店铺后,得知这款耳放目前有试听的服务,出于好奇下单试听,也正好借此和c9进行下对比。(C9是正好周围实体店也有样机)。申请试听没几天样机就到了,主体为一条对录线一份保修卡一个插头以及耳放本体,较为的简约。耳放的大小和m17体积差不多。正面分别有输入2.5、3.5、4.4以及输出2.5、3.5、4.4接口,外加一个音量旋钮。背面则是普通充电口、DC充电口、低中高 三档增益以及开关按键,看起来比较偏向使用。我用m17捆绑zf9后,目前大致用起来感觉是比较满意的。飞傲本身的调音比较中性少染,这一代听流行虽然不说感觉素或直白,但或多或少还是希望声音本身能温润一些。随身器材里,就味道而言,比较喜欢的是alo cdm胆放、乐彼199、乐彼lp6的声音。但是cdm是推力较小,199和lp6则是没有流媒体用起来有些不便,于是转投随身里推力巨大且有流媒体同时味道尚能接受的m17。不得不说。M17看番用网易云,在对声音苛求不太多的情况下,还是体验比较不错的,主观上个人感觉m17流媒体推大耳的声音,有一定的密度和“声压”,已不太输一手5k价位的非安卓系统播放器。然而如此推力,推一些普通易推的耳机,比如hd600 hd650 铁三角wk w10 w11 prm等耳机没什么问题,推zmf vc则感觉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虽然推能推,听多少能听,但总是感觉不那么畅快淋漓,有明显的缺失,同时在加上本身m17声底的音色比较淡,如何在依旧保持流媒体便利性的前提下,增加推力并最好能增加一点味道,则成了我所主要考虑的问题。 Zf9在接上m17之后,发挥出预期之外的表现,最初看到这个体积和价格,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在不到c9三分之一的价格,又能又多少良好的表现。然而实际接上去之后,明显感觉对大耳的控制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密度和厚实感明显增加,声音整体上形成一个较为让人满意的整体感,同时音色部分由原本的偏直白为主转变为温厚的声底。在zf9的加持下,zmf vc的出声非常的厚实、充实,空间中的信息量到了能让人多少有所满足的程度(m17下推vc,曲目中声音与声音的距离和信息量,个人不是很满足)。在熬夜状态下,对比了捆绑c9,后者在信息量以及整体的充实感上也没有占明显的优势,再结合两者价格,对比后倾向用zf9来捆绑m17来进行之后的使用。(听熟悉c9的烧友说,c9是更适合推耳塞而非推大耳,或许也有这方面原因)。(上图为m17和zf9耳放的大小对比) M17有一个接线电开超级大耳的模式,这个模式下推力控制力等各方面都相较不接线电有较大的提升,之前我是入了老虎鱼线电,不过这个组合声底依旧还是m17中性的声底,听流行人声个人感觉依旧差些味道(听是可以听),同时线电也体积较大,携带搬动颇有些繁琐。同样是m17+zf9以及m17+老虎鱼线电开超级大耳的组合,我目前是更偏向于捆绑zf9的方案。(上图分别是老虎鱼线电和 zf9耳放) 总的来说,个人对zf9+m17的表现非常满意,不到4k的价格相较1w2左右的c9更容易接受,推较难推的大耳,不见有输给c9太多的地方。携带方面,用个派力肯1040盒子足够装入方包。在没有遇到更好的方案之前(比如出现一个推力大味道好有流媒体功能的播放器),个人倾向考虑用m17+zf9的组合来作为日常听音观剧的体验设备。以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