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hujy OMGhujy
关注数: 32 粉丝数: 137 发帖数: 3,740 关注贴吧数: 81
另一面,不挠、不倦、BPF、香港和夏慤 标题和内容没啥多大关系。 这玩意就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很喜欢这个角色设计,尽管诚实的说,她的元素几乎和这条船毫无关系。然后关于她的介绍,b的那些,如果看的比较多就会发现这些“历史科普”同质化非常严重,因为这些文案可能都来自20年前舰船知识对这条船的介绍。可能唯一不同质的就在bwiki上面的那个版本,那个是挺好的,可以当一个大事件看。 总的来说我不爽所以我决定自己写,同时因为大事件有了,因此聚焦人和事,既此希望有缘看到的人可以更加了解这条船,或者说自己关注的角色原型的故事,大概每天写一点或者想起来什么些什么。我就把这个当树洞了,也希望吧主网开一面。 因为写给自己看的,所以就放在这个厨力吧里,随缘更新,能看到也是一种缘分,希望对这个角色的原型有更多的不是来源于游戏人设的刻板理解。 或者你想自学成才的话,在过得了语言关的前提下,公开出版物armouredcarriers这个网站,然后就是鱼鹰社Osprey出版的andrew thomas的FAA ACES(这个在PK军事模型站有汉化版)和david hobbs的那本BPF(应该是有中文版的就叫英国太平洋舰队,指尖出的应该),这些出版物里基本记载了不挠的高光时刻。 不挠和喷火(这是第一篇) 镇楼就是这张我最喜欢的43年880NAS的宣传照 这张图的背景是当时喷火正在进行上舰训练准备进行基座行动,一个摄影小组登上了不挠进行摄影,就有了这一组杂志照,这也是不挠最有名的照片系列之一,也就会让很多人觉得喷火才是这条船的主力舰载机。同时期的新闻纪录片叫AT SEA / DEFENCE: HMS Indomitable, aircraft carrier, carrying the Seafire fighter plane (1943)。 不挠也拥有了当时唯一的全喷火阵容,对于当时舰载机捉襟见肘的FAA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工程,同时不挠被Lumley Lyster选为Div1的旗舰,Lyster是塔兰托攻击的实际策划人,不过很快就证明他跟不挠的相性没有和光辉那么好。 喷火在不挠上部署的时间并不长,这是因为不挠在同年7月16日被一架JU88投掷的鱼雷击中,当时这架入侵飞机被雷达引导员误认为是返航的大青花鱼。就这样不挠带着807、880、899三个喷火中队在哈士奇行动前期一枪没开回了老家。不过西西里入侵是海喷的表现着实糟糕,没有参加反而没有给不挠留下这方面的负面印象。 但同时也结束了第一次和姊妹舰可畏的协同任务,不过不挠回家了,可畏的航空中队就得到了更多的出勤机会,因祸得福的是可畏上只有885中队部署了5架海喷,剩下888和898中队都装备了欧洲燕,入侵西西里行动中的喷火在舰上的表现也可以用灾难形容,这些欧洲燕就很好的撑了场子。
关于铃谷型最终时舰桥问题的疑问与讨论 最近群里面有个朋友打算做一条44年的铃谷,毕竟看过很多大师关于铃谷和熊野的作品一开始没有什么大问题,不过做着做着就在舰桥上犯了困难,由于资料不全,所以不清楚铃谷型两条船是否在44年是否在天盖上增设了防空指挥所以及遮风装置。就这个问题本群利用各类搜索引擎以及书籍查找资料进行讨论,收效甚微。希望吧各位大师能提出建议以及分享有关的资料 作为来船吧求教的诚意,以下就分享一下本群的讨论结果吧 最开始针对这个问题有群友采访了了五星的形象大使酷先生,酷先生热情的接受采访并表示由于1944年铃谷与利根的合影以及1944年铃谷与筑摩在新加坡的这两张合影都处于背景极端模糊所以只能推定为没有。不过也有群友发现内有aprstar大师 外有较多的霓虹模友都会把遮风装置和防空指挥所给搭上,只是因为没有水下调查与清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支持所以这就变成了一个喜好问题了,不过还有希望吧友能帮助找出更多的信息,当然如果本群的分享能给大家帮助也是不错的扒了一下鬼子的推特和Yahoo以及FC2,大部分的认知是,通过放大照片(模糊的那两张)以及高度比对以及伊吹型的设计认为可以确定铃谷在44年拥有防空指挥所和遮风装置,而熊野则是通过42年的照片可以相信在42年可能就拥有了遮风装置(下面会说到,这张照片的分析),但是不确定是否有防空指挥所,但是按照其他同型舰推理,她也有防空指挥所的增设,毕竟一条船到44年还没有防空指挥所就在米佬飞机横着走的太平洋上到处乱跑显然不大可能的,也有声音认为最上,三隈,铃谷,熊野开战后顺次增设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如果从书籍的角度入手的话我们找到了 (1)「丸」編集部編 軍艦メカ 日本の重巡 1991 可以看到在这本书中铃谷和熊野两舰44年的舰桥是没有增设防空指挥所和遮风装置(2)学研社 最上型重巡 : 軽巡から重巡へと変遷を遂げた傑作艦の足跡 2002 在这本书找到的只是互联网上的一页彩绘,不过按照这张图的观点熊野44年的舰桥是增设有防空指挥所和遮风装置的(3)SSP [Warships] 4026 - Japanese Heavy Cruisers of WW2 in Action - GothScans 2002? 这本书里认为铃谷在1944年拥有防空指挥所,至于遮风装置,好像都没画(4)Model Art SMS NO.8 最上 三隈 铃谷 熊野 2003 只有几张从国外论坛上扒下来的扫图,群里的朋友坦言这本书比较难找 至少并没有获取什么信息,模糊的图里第一段应该是猜测说的是铃谷(进入船坞后改装事项不明) ,第二段模模糊糊看到是写的熊野,之后那个应该是最上。不过好像也认为44年的铃谷型两舰拥有防空指挥所和遮风装置??? 但是至少我们没看过这书(5)Model Art 帝国海军重巡洋舰总览/全集 2012 这本书是我们一位群友的,也是唯一完整的,也是相对其他而言比较新的材料了,属于劲肛联盟最新钦定的材料吧,相对于其他材料而言这本书比较有趣42年的铃谷舰桥是没有变化的,而熊野却早在42年安装了防空指挥所以及遮风装置,还有两舰在44年均撤去了三号炮台上的支撑物,这点倒和最上一样。2012年Model Art材料是相对较新的提出来熊野42年遮风装置的设置以及支撑物撤去这种比较新的观点,不过由于书中并没有具体写明改造的时间以及内容/公文所以可信度还是比较尴尬的,毕竟以前的书籍在介绍对空武器增设和雷达等电子设备的安装时都有提到是43年3月-6月这段时间以及44年年初这两舰的确返回过本土修整以及改造,可惜的是以前信息也的确是集中在对空武器增设和雷达等电子设备的安装上。 图片:不过关于熊野42年就拥有遮风装置的可信度或许也是可考的(是不确定的) 有群友找到了日本人自己分析的一张1942年7月14日从熊野罗针舰桥后方位置拍摄的照片结果,可以看到前方有一个斜面,如果是没有改造的舰桥,从那个方向看过去那个位置应该是垂直的,而如果出现了这样一个那么明显的斜面可能就是IJN遮风装置。下面拿一个模型说明,照片大概是从箭头方向拍过去的,如果有别的东西在那里,那么一个遮风装置的话正好能拍出这样一个斜面来。这个分析认为正常的话,没有改造的情况下,从拍摄的角度而言,可以看出拍出来的应该是舰桥垂直的一部分,应该是垂直的,但是在这里却出现了一个倾斜(粉色),所以有声音认为这是一个遮风装置的部分用霓虹玩家的模型说明(上图)当红色为拍摄方向是,在蓝色部分遮风装置的斜面就会成为视野中的一部分,或许那个是遮风装置的一部分 (下图)如果拍摄者从后面拍摄,那么可以看到黑色的那个斜面呈现在那里 以上就是本群讨论结果,还是推定为主,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毕竟在没有可信文字以及海底调查的情况下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那位朋友差不多也要完成作品了。 不过还是带着学习的心情来向船吧的各位大师请教,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有人让我在这发帖,这要求好变态 CAROUSEL 1的1/48福克沃尔夫FW190D系列估计是1/48里面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多拉成品,当然因为没有第二。这个品牌的多拉除了常常可见的D-9成品以外,还有D-11和D-13的两种比较难得的型号。D-11/12/13是多拉中的对地子型,不过意外的是在飞机中出名的两架都是执行制空任务的。D-11装备了Jumo-213F引擎,这种引擎的结构与性能更加接近于日后装备于TA 152H的Jumo-213E引擎,不过拥有更强的低空出力,和附加的动力和传动结构,以至于不能与其他多拉那样有轴炮的安装空间(D-9也有的,在L-3的设计中D-9原本有一门30mm的MK108)D-11原为对地攻击设计,武器方面也非常强大,在翼根部,左右布置了两门MK108 30mm机炮,而在中翼则安装了左右两门MG151 20mm机炮,这种武器设计虽然让D-11拥有了非常强大的火力,但是这种飞机的被当时的德军高层质疑载弹不足,于是只制造了大约20台,被分配到各个部队的本部作为高级军官的飞机/联络机,而后续的系列则被改成拥有更强载重的D-12和综合性能更强的D-13。 CAROUSEL的D-11是属于JV44精英中队的机场防卫队的ROTE 4(红4),这架飞机的飞行员为Lt. Karl-Heinz Hofmann(少尉 卡尔 海因茨 霍夫曼,这个人资料并不过,你要是直接谷歌的话貌似会查到一位东德将军),此人在加入JV 44之前在JG 26服役,并拥有1个战绩,当然在JV44他又获得了1个。在JV44里面的多拉都会被飞行员在座舱下写下自己的口号,相比别的队友,霍夫曼写下的标语十分的内涵,以至于各种翻译人事以及软件看不懂,上面写的是Der nachste Herr dieselbe Dame! ,可以翻译为The next man the same woman!,不过Carousel自己小卡片上写的是The next man same dame! 反正很奇怪,估计也就外国人懂了。 在1944年年末, Verbandsfiihrerschule GdJ 飞行教导学校(General of Fighters Unit Leaders School 这里是大多德国空军中队以上指挥官,或者即将成为指挥官的飞行员进行提升培训以及经验交流的中队,通常装备一些工厂新生产的飞机),接收到了一些装备新型引擎的FW 190,这些飞机编号 <75, <44, <82等,这些编号证明了这些飞机是来自工厂的新型D型号。由于战事吃紧,这个装备D-11的飞行学校迁移到慕尼黑,在这里由于调动,这些D-11消减自5架以下,并开始作为机场的防卫机构使用,彻底地成为了一个可以独立调动的中队。在1945年4月27日也就是JV44进入慕尼黑机场两天前,加兰德(一说是当时的战斗机总监)命令中队解散以腾出机场给JV44使用,于是乎这些剩下的D-11就又被分配去了别的部队。不过有一架D-11由于例行检修没有被调配,这架飞机按照加兰德的回忆是被混乱中的工厂当成FW-190A8而顺便分配给了专家中队,当然这架飞机被认为是<58,编号是 W.Nr 220XXX 当然更为广泛的认识是 WNr 170933 不过由于没有很多的照片,以及飞行员不是超级所以无人问津,于是没有留下多少照片和证词,证明这架飞机到底是如何一个样子。不过按照Carousel 1的介绍霍夫曼原来隶属于JG26驾驶FW190D,被JV44招募,因此他应该也是一位技术精湛的战斗机飞行员。 4人帮介绍 ROTE 1 Heinz Sachsenberg少/中尉520次任务 104次胜利 不过全是在东线 他在1942年下旬加入JG52,很快就取得了惊人的战果,不过由于战时的旧伤他在1951年7月17日逝世 机身标语'Verkaaft's mei Gwand, I foahr in himmel'( 卖掉腐朽的尸体,我正迈向天堂) ROTE 3 Hptm. Waldemar Wübke "Rote 3" 1940年作为9/JG54的一员首次参加不列颠空战,但是他加入空军的时间很早,在德国参战前就加入了空军,不过他还是幸运的撑到了战争结束,他几乎一直在西线作战,他拥有15次胜利,而且毫发无伤,是难得从战前撑到结束的老兵。1951年由于机械故障,他的飞机在南美坠毁,他也因此身亡 机身标语“Im Auftrage der Reichsbahn”(为帝国的铁路服务) ROTE 13 Oblt. Klaus Faber "Rote 13" 在JG27和JG6服役 也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之前飞的也是D-9,拥有两个以上的战果。在JV44期间在1945年的5月2日或三日击落了一架来犯的美军P-47D 机身标语:Rein Muss er, und wenn wir beide weinen(他必须去,即使这会使我们都流泪) ROTE 4 Lt. Karl-Heinz Hoffmann "Rote 4" 来自JG26与飞行教导学校,拥有两个战果,和Klaus Faber一样存在感较低,但他却开着强大而且稀有的D-11而出名。这架飞机的编码存在争议,不过ROTE2/4中ROTE 4是肯定存在的,但是编号还是混乱的 机身标语:Der nachste Herr dieselbe Dame! (下一个家伙,同样像个女人) 原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dtoy.com%2Fbbs%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26371%26extra%3Dpage%253D1&urlrefer=b65c23df7fb0665715b165beabfc2185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