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肚肚 很好肚肚
关注数: 727 粉丝数: 916 发帖数: 13,449 关注贴吧数: 12
究竟谁在糊弄,谁又在被糊弄? 关注 砺石导言:360的业务没有实质性好转,但所有360私有化回归A股的参与方都攫取了巨额财富,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360私有化各参与方攫取的巨额财富并非从天而降,一定需要有人买单,而买单者正是那些在高位接盘的A股中小投资者。  刘学辉 | 作者 当我们用常识去判断某一件事情而感到不可思议时,这件事情大有可能是一场骗局,大家不需要为此怀疑自己的智商与专业判断。 360在私有化之前市值不足100亿美金,而私有化回归A股之后超过了600亿美金,在这段时间内,360的业务不仅没有任何进步,相反出现大幅衰退。 这让很多投资者感到费解。 尽管很多专家为360的600亿美金市值找了许多说辞,但都难具说服力。因为360私有化回归A股本质上是360大股东,被借壳上市公司大股东,参与私有化的机构投资者以及保荐机构联手策划的一场骗局,而钻进骗局的都是那些不明所以的中小投资者。 360的大股东,被借壳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参与私有化的机构投资者与保荐机构们,各方都在360回归A股的过程中赚得盆满钵盈,而未来迎接那些中小投资者的则是长达数年的漫漫熊途。 骗局终归是骗局,只不过有钱人的高明骗局,都演化成了一场场精妙绝伦的资本运作案例。 不可思议的600亿美金 2015年6月17日,奇虎360大股东周鸿祎向
又一篇真知灼见 广大散户正逐步退出市场,这是A股逐渐成熟的标志吗? 机构化程度愈发明显,机构投资者等主流资金逐渐占据话语权、市场“去散户化”步伐加速等现象,往往体现出一个股票市场逐渐步入成熟发展的阶段。但,对于A股市场而言,虽然有逐渐接轨成熟市场的趋势,但目前仍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股票市场,而A股市场距离真正成熟的股票市场,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实际上,提升机构化程度,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让机构投资者做好市场的积极引导作用,而不是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性更甚于普通投资者的行为。对于A股市场而言,多年来散户对市场的贡献作用巨大,且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并非一句“去散户化”完成股票成熟市场的转变而否定了散户的重要作用。 相反,在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更需要让散户投资者感受到真正的安心,降低频繁换股的频率,增强其中长期持股的信心,让散户投资者可以享受到资本市场快速壮大所带来的成果,这才是股票市场逐渐发展、逐渐成熟的重要体现。 或许,在未来的大趋势下,散户可能需要与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或通过参与一些公募基金等产品来分享这一种投资成果。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之前,更需要让机构投资者发挥好积极的市场引导作用,而不是把市场的投机氛围推向又一个高峰。由此可见,对于部分机构投资者的自律性,还是需要有一个不断引导的过
王立军教授把中国29所大学钉在耻辱柱上——当然包括北大! 精神不独立,思想不自由,那不是真正的大学。 所谓官而大则兽(授),似乎成了我们社会的规则。 我们相当多的官员都是全知全能的天才,他们当中的不少优秀者都在一边做官,日理万机的同时,还同时兼任着高校的教授。 其中兼职最多的是王立军同志 —— 他1995年从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获得第一个高校职务,到2012年从四川美术学院获得最后一个教职,17年间,初中毕业的王立军在29个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兼职教授、主席等头衔。 在王立军的仕途如日中天的时候,那些名字响亮的著名大学都争抢着送给他教授的头衔,那些大学的领导人是多么的***和可耻! 2011年11月13日下午,也就是英国人尼尔·伍德到达重庆的那天——第二天他就被杀了—— 此时,王立军正在陪同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参观重庆市公安局。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我们北大的书记发现 “立军副市长真是全才”,盛情邀请王到北大任客座教授。 不到一个月后的12月 4 日,王立军又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校长方滨兴在聘任致辞中颇为兴奋地说:最近刚得知国防科技大学也要聘王做兼职教授,他很感谢立军教授能先来北邮。 半个月后的12月29日,澳门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李德向王立军发出了邀请,望能聘其为特聘教授,王欣然接受。 又过半月,2012 年1 月12 日,王立军考察位于重庆沙坪坝的四川美术学院时,又受聘为该校客座教授。这也是他获得的最后一个教职。 如果不是他在半个月后潜入美国大使馆,随着职位的晋升,这一数字还会疯涨,这个全球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就会更加耀眼。 多么奇葩的国度啊! 多少高校里的教师皓首穷经一辈子,教书育人,辛辛苦苦挣扎大半生,连个副教授都评不上,但我们的大学却把宝贵的教授职位抢着送给明星官员! 大学为什么堕落?学术被权力奸污,失去了骨气和人格,成为权贵的装饰品了! 这样的大学如果还能培养出人才,真是天理难容,这是客观规律对可耻的惩罚! 如果蔡元培先生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来源:《远东时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