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必哥哥 中必哥哥
关注数: 1 粉丝数: 24 发帖数: 3,731 关注贴吧数: 6
【梅园剧集】【资料】黄梅剧百科大全 ※黄梅剧※简介    黄梅剧也叫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的一组小戏。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作者:aizaifen655封 2009-6-10 08:15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黄梅戏剧】※黄梅剧※简介    黄梅剧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玉堂春》、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玉堂春》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张辉、黄新德、吴琼、马兰、韩再芬是著名的黄梅戏演员。         作者:aizaifen655封 2009-6-10 08:16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3 回复:【黄梅戏剧】※黄梅剧※简介    黄梅剧的定名与源头 [1](引自著名的黄梅戏理论家吴功敏先生的研究文章):    黄梅剧有两大声腔体系———花腔体系、平词体系。花腔体系脱胎于民歌小调,属曲牌体;平词体系渊源于高腔、弹词、罗汉桩、道情、吹腔、徽调、京剧等声腔,属板腔体。这两大声腔体系,都植根于安庆地区的声腔土壤。黄梅戏表演形式,在学习借鉴昆曲、京剧、徽剧等大剧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早期黄梅戏从业人员中,有成就、且有史料记载的黄梅戏老艺人,都是安庆地区的人。例如蔡仲贤(已知最早黄梅戏演员,生于1821年,望江县人),胡普伢(最早黄梅戏女演员,生于1821 年,太湖县人)、洪海波(潜山县人)、叶炳池(东至县人)、咎双印(怀宁县人)、胡玉亭(望江县人)、龙昆玉(望江县人)、程积善(贵池县人)、查文艳(怀宁县人)、丁永泉(怀宁县人)、潘泽海(安庆市人)、严凤英(桐城罗岭人)等,他们之间都有师承关系。  
【梅园剧集】【重贴】黄梅戏里程碑式人物——用生命演绎戏曲之魂 严凤英——我国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她以精湛的表演艺术、独具特色的优美唱腔、勤学苦练的艺术追求、德艺双馨的艺术风范 ,为黄梅戏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众多曲目风靡大江南北,妇孺皆知,天籁之音永流传啊。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Tvt5i9J0bKY%2F&urlrefer=ec99ca9088da62dd4c5254d2034c858e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g2lRRMDQ7_g%2F&urlrefer=7658f2b6e6e0e7211c901e85b31d0f8a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rC0KVicA4Vw%2F&urlrefer=143bd2a2549d192ff7958344156ca84d  马兰——是继严凤英之后的集大成者,马兰的黄梅戏韵味浓厚、悠长、如泣如诉,百听不厌。她的《龙女》、《严凤英》、《风尘女女画家》等舞台、电视剧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深度和感染力。 质朴的唱腔感人肺腑、传神的表演泪洒衣衫,和严大师略有不同的韵味,而同样达到出神入化的至高的境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1CQ0OQ1VIsM%2F&urlrefer=50447b0f1a49b6cae9942a675377fd4f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7_4UOlrxgFM%2F&urlrefer=6b5a127c7d4e27f5bb45ea84a2e4d057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4935e2970100bbdy.html&urlrefer=bd0f2996cf861e73fb7ade69f6d61921      凤英是山野吹来的风,带着泥土芬芳;马兰如空谷的幽兰,弥漫着清新幽雅。凤英是九天之上的七女——活泼俏皮;马兰是碧海深宫的龙女——高贵典雅。 一样醉人的眼神,一样倔强的性格,一出[严凤英]——使凤英马兰、马兰凤英,难解又难分。舞台上的分明是凤英,生活中的分明是马兰。有多少个夜晚,耳边飘来凄凉又哀婉的:“三年日月浓如酒,乡中人好水也甜……”!那情景如梦?那声音是幻?止不住的悲伤,忍不住的心痛,眼泪一如断线的珍珠,遥想当年的凤英是如何痛苦而又留恋地离开了她的亲人、她的黄梅、她的戏迷。艺术没有空间,没有时间,艺术它在沉淀,它在散发,我们便在不停地体会,心灵永不寂寞。她们把黄梅推向了巅峰,就像有一位朋友说的:“凤英使黄梅清香,马兰使黄梅典雅”。           作者:春满梨园2009-8-27 21:42 回复此发言    
【09-08-25】【特大新闻】韩韩上了中国旅游报(8月17号) 各类媒体聚焦韩再芬出任安庆旅游形象大使 韩再芬出任安庆旅游形象大使消息发布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中国旅游报、中安在线、安徽市场报、安徽旅游资讯网、皖江在线等各类媒体纷纷刊播新闻,形成了一股韩再芬代言安庆旅游的宣传热潮。   8月17日,中国旅游报刊登了《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担任安庆旅游形象大使》一文,全文如下: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安庆市旅游局获悉,安庆市诚邀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出任安庆旅游形象大使。   安庆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徽剧的发源地。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唱遍了中华大地。   籍贯安庆潜山县的韩再芬,是国家一级演员,在舞台上、影视里塑造了许多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她主演的经典剧目《女驸马》、《郑小姣》、《徽州女人》、《公司》等深受观众喜爱和专家好评。   韩再芬表示,将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方式,尽力向海内外推介安庆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的旅游景区、独特的山水景观,并利用各种机会邀请四海宾朋来安庆投资兴旅、观光休闲。   安庆市旅游局局长刘中汉认为,聘请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担当旅游形象大使将有利于提升安庆市文化旅游知名度。   来源:安庆旅游网
【梅园剧集】【重贴】浅析黄梅戏各相关贴吧 作者:mlszhu 混迹百度有段时间了,对黄梅戏的相关贴吧有点感想,特来分享。  首先,谈谈几个比较热门的贴吧,简言之,人气较高。  韩再芬吧,此贴吧是黄梅戏各相关贴吧里人气最高的,会员数、主题数、帖子数令其他相关贴吧望尘莫及,一个从事这个剧种的演员贴吧竟然比这个剧种贴吧还要热门,这在各大戏曲贴吧中绝无仅有,不知该庆贺还是悲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韩再芬吧火辣辣的花痴贴也较多,对韩再芬的狂热和迷恋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得不感慨这个演员的个人魅力。需要批评的是,一些优秀的文章和戏评帖子楼下,回复的内容单调乏味, “写的太好了,支持。”“韩姐真美啊。”“貌似哇哈哈”,永远是雷打不变的回复句式。品读这样的帖子,味同嚼腊,比鸡肋还要鸡肋!  黄梅戏吧,这个贴吧是各相关贴吧里最变态的一个,一个本该包罗万象的剧种贴吧,其言论呈一面倒之势,在这里,讨论马兰成了被禁止的话题,初接触此贴吧以为,这是对演员的爱护有加,时间长了,才发现被爱护的对象永远只有一个,而批评韩再芬,老话题重炒甚至是无中生有的帖子永远是热门贴,生生不息!  黄新德吧,此处是各相关贴吧里较为平静的一个,黄梅戏迷之间的纷纷扰扰到了该吧,竟也能心平气和,真是管理有方。本该到这个剧种贴吧来讨论的话题纷纷转向黄新德吧,从黄梅戏的众演员到各个剧种,应有尽有,海纳百川!在这里,帖子的质量普遍较高,讨论的主题永远离不开两个字:“赞美”,人性的真善美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黄梅剧吧,此处与其说是黄梅剧吧,倒不如说是又一个韩再芬吧,在这里,聚集的大部分黄梅迷全是支持韩再芬的“韩迷”,在黄梅戏吧遭受不公平待遇后转向此处来发泄私愤。在这里,最为热门的两个词是:“黄梅戏吧主”“马迷”。  以下是冷门的贴吧。  时白林吧,一个黄梅戏幕后英雄的贴吧,可内容却千差万别,似乎与时白林无多大关系,也是,对作曲的技法有研究的普通戏迷能有几个。这里,也可称的上另一个世外桃源。  马兰吧,此处无甚特别,花痴贴也较多,区别是吹捧贴更多,怨气太重,如同天下人与马兰为敌。  至于其它的贴吧,如吴琼、杨俊、吴美莲和一些小梅花的贴吧,安静的如同一潭死水,丢个棒槌也炸不出个浪花来,不表。              作者:mlszhu封 2009-8-16 04:19 回复此发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