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oconnor MRoconnor
关注数: 61 粉丝数: 599 发帖数: 6,316 关注贴吧数: 217
赛后火线说几点 1.这场平局意味着丧失了夺冠主动权了,之后就随便吧,反正久事也不在乎拿不拿这个冠军。申花球迷虽然在乎,但这么多年大风大浪都见过了,也都想开点。 2.高级货阿苏,越来越平庸,这场比赛可以确定,他就是体能有问题。不用找什么歇了一个月没比赛这种理由了,给了那么多时间和比赛,体能还调整不过来,这就是体能有问题。而且他个人突破能力也不行,最喜欢的还是禁区外的撩射。 3.薛庆浩这场比赛明显长进了不少,特别是几次出击,很关键,这个必须点赞。 4.阿马杜还是老样子,感觉上去也就是凑人数的,还担心他会打乱球队节奏,甚至感觉司机有点在赌博,把阿马杜拉到锋线去抢抢点试试。。。这也客观说明司机对锋线能力的无可奈何。 5.申花现在的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进攻能力不行。 中超比赛本来就是靠优质外援来打进攻的联赛。 久事一直小打小闹的外援水平,总身价在中超排第九,球队却能在争冠集团,完全靠的是国内球员比别人有点优势。 本来这优势是争冠的拼图,现在却只能用来维持夺冠的可能。老实说,真的是在浪费吴曦,猴哥,蒋四,朱五等人的时间。 6.希望吴队的膝盖别有什么问题,如果没了吴队,后面比赛也别踢了,靠这几个中等马外援,也就是中等位置。
赛后火线说几点 1. 我们还领先一分,主动权还在我们自己手里,输球不可怕,只要调整好心态,后面的比赛好好打,最后1分优势夺冠,我们也能做到。 2. 阿马杜,双腿像绑着铅块一样,身体机能可能和国内球员都比不上了。 3. 很多人吹的红皮杀手路易斯,神威不在。现在连打最擅长的红皮都不行了。 比赛态度还是还是很积极的,这点值得肯定。但也就积极这一个优点了,没速度,没对抗,拿不住球,射不了门,用这种锋线对对手来说,就是白送。 4. 阿苏,吧里很多人宠他,也不好多说什么。作为高级货,到现在还是只能踢70分钟,是司机太宝贝? 还是体能依然没有调整好? 球队最需要他的时候,一直是不在,不好多说。 5. 小香港,第一个球,负大部分责任。后面表现也乏善可陈。感觉他现在没踢多少时间就气喘吁吁了,什么情况? 6. 薛庆浩,还能怎么说呢? 第一球的确是小香港的失误,送对方球权。但他但凡有点能力,站位意识稍微好点,这球能碰都碰不到? 别说什么偷窥狂世界波。下半场我们几个射门不比这差,看看渣男颜是怎么神扑的? 第二球,已经不想去多说了。 全场红皮4教射正球门,两个射他怀里,两个有点角度,都进了。想看神扑? 看对手的吧。 7. 感觉全队,从足协杯打河南那场比赛开始,就有点问题了,精神气有点问题。破了工体魔咒后,开始轻敌了? 后面险胜河南,险平云南,与其说别人发挥的多好多好, 不如说自己出问题了。这次碰到直接对手,输球,其实不怨。 8. 最后还是那句话,输就输了,现在我们还有主动权,端正心态,只要自己踢好之后的比赛,什么都不用怕。
相信5ZP都听过这个笑话 【转】铅笔与太空笔:流传已久的荒唐故事。 长久以来,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美国宇航员在太空很郁闷,失重条件下钢笔和圆珠笔总是写不了字。美国科学家花费了X年时间X多经费(最近一个在农大演讲的我国某专家已经加码到120亿美元)终于研制出能在失重条件下使用的钢笔。而与此同时,苏联宇航员在太空一直用铅笔(一般来讲,听众们这个时候就要爆发出善意的笑声)。 当然这个故事还有不少变种,类似病毒,以不同的口味重复着。 比如这个变种:美国宇航局(NASA)为了让宇航员在太空写字花费很多心血也没有成功,因为要求太复杂了,必须在失重状态下书写自如,仰着写也能写字等等。迫不得已,他们向社会征集解决方案,后来有个德国小学生寄来一个包裹,只写一行字:“试过这个没有?”宇航局的人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包铅笔。 而这个故事的作用表面上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提倡灵活思维,以简单的技术手法解决问题; 再一个就是嘲笑美国人迷信高科技,浪费钱财还把事情弄的复杂,还是俄国人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啊。 可惜,故事终究只是故事,还很荒唐。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 美国在早期太空活动中的宇航员都是使用铅笔,比如在水星计划和双子星计划中, 但铅笔其实是不理想的太空用笔,这个下面再说, 1967年美国开发出供宇航员在太空使用的AG 7型太空笔,(这个是美国一家私人公司看准商机自筹200万美元开发的), 并在阿波罗计划中得以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笔芯密封,内有氮气,靠气体压力代替地球上的重力环境把油墨推向笔尖。笔芯不漏油、不挥发,可以倒着写,在水、油、太空失重状态下正常使用。笔尖以斜切承座滚珠笔腔精密配合超硬炭化钨笔珠(经27道工序制成)形成,绝无脱落之虞。 太空笔几乎可在任何表面书写(水泥路面、石头、砂轮、钢铁等),而且不褪色,可在零下60度,高温200度书写自如。 这种笔因为性能可靠卓越,实用效果很好,因此除了适用于航天,在登山、潜水、极地考察探险等恶劣环境中也是绝佳工具,此外在军警、医院、建筑业、体育界、文化界等专业也可以很好应用,还能作为礼品、收藏品及大众书写、绘画用品。顺便说一下,这种笔现在并不贵,神舟六号上用的是人民币千元左右,对于很多野外工作者都算是种良好的工具。对于宇航活动则远远算不上成本了。 所以,这家公司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太空笔成为一个盈利产品,并成为各国宇航局和宇航员的必备书写工具。俄国人用的就是,杨利伟似乎用的也是,因为到了神舟六号用的就是太空笔, 但可以肯定的是,从1967年开始,太空笔被各国宇航员所接受并被广泛选用,当然,后来还有其它类型的太空书写工具被开发出来,但这些不管是不是被宇航员简称为铅笔或钢笔,与原始意义的铅笔钢笔都是两码事。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 回过头来说铅笔,原始的铅笔适合太空实用么,那些绘声绘色讲故事的人想过么? 普通铅笔笔芯容易折断,这个都知道,而在失重的环境中漂浮,就成了危险品,会漂进鼻子、眼睛中,而且更要命的是石墨是导电的,漂进电器中会引起短路或者其它一些问题。(此处根据电网网友提供的资料做了修正)可以发现:美苏的航天工作者在使用到太空笔之前所用的并非人们印象中的那种原始的铅笔,而是专门开发的产品,在笔的结构和笔芯材料上都是新开发的技术,与普通的铅笔已经几乎可以说是不同的东西了。现在在美国的宇航博物馆里就有陈列, 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人们,但年那批可敬的航天工作者们对问题的考虑之深之广是现在那些益智小故事所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再提一下书写效果,各位在做作业,写笔记,做记录,签文件时用的是什么笔呢,用铅笔的有几个? 我看大部分用的是签字笔,水笔,圆珠笔,既然自己不喜欢用铅笔,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然的觉得宇航员就喜欢用铅笔? 在太空的很多光线条件下铅笔的字迹好辨认么? 美观么?被摩擦变得污浊怎么办? 即使是60年代初美苏宇航工作者开发出的太空铅笔,也不能完全满足太空工作的需要。所以在太空笔开发出来后迅速得到各方肯定,被各国宇航局所选用。 说回到这个变种故事, 讲这个故事的人可能往往想的是教育人要锻炼科学思维的能力, 可是在他们嘲笑美国人的“愚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什么才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 这究竟是说明了美国人笨,还是聪明?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 自己的品牌立了,宇航员太空中用着舒服安全,钱也赚到手了,还给去南极北极等等登山探险的其它使用人群提供了方便。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赚钱也是天经地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