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0CEaC馃惥 -
关注数: 5 粉丝数: 3 发帖数: 1,417 关注贴吧数: 2
无名问无明—当李连杰遇上圣严法师 扬名国际的巨星,遇上了知名宗教界的法师,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无名问无明,世间种种犹如过眼云烟,如果心有佛法,利益也将摆两边,真正的菩萨,是自利利他并行。座谈人:圣严法师(法鼓山禅修文教体系创办人);李连杰(国际知名演艺工作者)主持人:叶树姗(电视新闻主播)纪录整理:齐秀玲地  点:台北市政府亲子厅时  间:2003年9月6日叶树姗(以下称主):首先请圣严法师为我们解释「无名」和「无明」?圣严法师(以下称师):无名,就是没有名字。事实上我们出生的时候是没有名字的,名字是假名、符号,并不一定真的能代表我们每一个人,因此追求虚名实在是很愚痴的事。但是大家都叫无名也很麻烦,所以名字还是要有,不过要把它视为假象、虚有的幻象。而无明则是烦恼的意思,因为没有智慧、没有慈悲心,所以常常会作茧自缚、自害害人知足感恩从名利中解脱。主:李连杰先生您是大众所谓「有名」的人,能否谈谈您一路走来对「名」的体会?李连杰(以下称李):从小,无论是老师或是教练,都不断告诉你:要出名、要努力拿冠军;後来去拍电影,同样也是要你努力追求成功。因此年轻的时候,成功、成名可以说是我奋斗的唯一目标。 後来年岁较长了,我开始反省,其实「名」就像师父讲的,不过是给人的一个符号,如果你反过来被这个符号套住了,陶醉其中,那一辈子都会为名所累。尤其我们演艺界,因为传媒和观众的爱护,不自觉会把你推到一个满高的社会地位,很不容易下来,不能够面对失败或舆论的压力。 学了佛以後,会很清晰地知道,每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高潮和低潮,应该以开怀的心态来看待无常,所以我很开心地面对著、等待著失败。但这不是被动或消极,而是不理会结果、不执著结果。 我经常告诉友人,我经常在天堂、地狱之间来回走。譬如最近我去日本做宣传,因为是以明星身分出现,所以受到相当的礼遇。可是回到上海时,没有人接机,我们夫妻俩抱著孩子、坐著出租车。不过我并不觉得有任何差别和障碍,同样都很开心,这就是佛法给我的智慧和力量。 四十岁以後,我的精神和体力已不能和二十岁相比,让我深刻体会到「人身难得」的意义,而现在经济上也没有问题,因此我决定今後要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修行以及传扬佛法上。师:我想请问李连杰菩萨,刚才您说因为经济上没有问题了,所以要把时间拿来弘扬佛法、好好学佛。但很多年轻人他们现在没有名,也没有钱,是不是也应该学佛呢?李:在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才会有前途,并且常以这个价值观来评价你。结果我们常常比较,常常埋怨周围的世界,比如说我们埋怨父母:你怎么没有钱?你怎么不把我生得跟林青霞一样漂亮? 其实事物本身是没有价值分别的,是我们自己为这些东西贴上有名或有利的标签。有的人有几千块就很开心,有的人赚几千万都还不开心。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重点是你内心如何确定自己的价值。 当人知足的时候,你会感到开心,开心不是物质可以取代的,而是来自於内心。但是如果我不知足,那么,直到死亡的那天还是痛苦地埋怨自己不够有名、有钱、有权力。所以对於权力、名望,必须用佛法的智慧了解生命的价值。师:李连杰菩萨指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不是为名利而生活的;人的快乐并不是来自名利的大小,而是内心的知足。知足,就是不管个人拥有什么、拥有多少,都很快乐;但若没有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自己生命品质的提升。学佛的人,不一定排斥名利,但是当没有佛法时,不管有钱、没钱都很痛苦。 我的人生很快乐。当我遇到无助、困难的时候,我不会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我不跟人家比,不跟过去和未来比,也不跟自己比。我会想:「我现在还不错、我还能活、我现在还有呼吸。」我也常常告诉自己:「船到桥头自然直!任何事情到後来,还是可以过去的。」
********在秋天里怀念雨生(转帖)***************** 今生我在这里站成树。   来生我再站成树等你回头。   一些句子,一些心事,飘落在岭南的碧叶之秋,为了一个已经飘然远去的歌手。   在秋天里想念雨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么落寞的季节,这么萧索的乐坛,越发想念他嘹亮的嗓音和清朗的笑容。如果真的选择做一颗树,我想,他会是做那种很高很直的白杨,秋天来的时候,叶子会哗啦啦的快乐的在风里响。而我,愿意做在蓝天里与树尖嬉戏的一朵白云,偶尔的纠缠,记挂一生。   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是真的有天份。   88年的他,还是快乐逍遥的大学生,一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的黑松汽水广告歌在三个月内红遍大街小巷,是一时的传奇,传奇的焦点,就是这个在滑板上冲你回头笑的张雨生。未来和梦想,由正到负,由动到进,一直都徘徊在可以触摸和不能触摸之间,难得的是,有人为了这些,这么义无返顾和爽气镇定。   同年推出的专集《天天想你》创下当年销量35白金的记录,在天天想你的绵绵爱意和初解情衷里,青春好象一条细细长长纤纤的藤,霎时间占满了内心。   此后的日子里,那些执著的梦想和单纯的热情如故,在他的歌声里有一种力量,就如澎湃的大海,他的《大海》他的《我期待》他的《永远不回头》在这么多年里一直放射着一种年轻的激情,任凭世事变迁,依然是只要高歌一曲,忧愁烦恼不再上心头,往日豪情依旧。他是否也有那么举杯浇愁长夜未眠的时刻?是否也有举棋不定的彷徨时分?只是,这一切,他并没有留给我们。他希望做一条自由自在游泳的鱼,鱼在水里,他们永远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的眼泪我们看不到,始终在心里。   可是今时今日,我们究竟该怎么样面对生活,怎样面对生活的磨折感情的痛苦。世纪末后世纪初,接踵纷至,口口声声说要有理想要有追求,人不会为了吃米而活着,可是眼见身边一切限制操守标准陷落,最后的坚持和执著又该是什么。忽而十年,二十年,我们是否也能和雨生一样在时代的浪尖上乘势而起,把个人的梦想一一实现一往无前,还是被目前险恶的现实所怕,裹足不前,退缩到不能也不必翻身的境地。   雨生并未告诉我们答案。1997年,是他留在人世最后的一年,也是他最成功的一年。他推出的《姐妹》和《BAD BOY》均是大热,成为了台湾最炙手可热的制作人之一,他自己的专集《口是心非》词风华丽曲风跌宕,现在仍有很多人念念不忘,他策划的舞台剧也在如期进行。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少年得志,才华横溢,事业风生水起,偏偏在这个时刻,一切嘎然而止。   生命最无常,死亡最霸道。早一步,始终是天才的宿命。1997年11年12日,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日子。他的璀璨,如夜空划过的流星,31岁的生命,在纷纷扰扰的宇宙终于静如微尘。余下仍未冷的,是我们,我们注定是要负重前行
张学友的戏梦人生(说得在理!转贴) 2004年04月21日09:29 信息时报   阔别粤语乐坛3年,张学友的新专辑终于出炉。对于很多人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张学友是一个情意结,因为那时候,我们亲眼看见证了他风华正茂的歌神传奇。至今,每一次去卡拉OK,他的歌曲都是必然之选。早期温柔旖旎的《月半弯》,中期红遍亚洲的《吻别》和近年的《心如刀割》,让人怀疑,如果没有了张学友,卡拉OK事业会否有所影响。 但也许和许多歌迷不同的是,在张学友2004年的各种“复兴”行动中,最让我兴奋的倒是他“重出江湖”拍摄的《江湖》一片。前一阵子在影片的拍摄期间曾经传出许多风言风语和狗仔队的贴身追踪,令张学友不厌其烦几乎想从此歇影,当时,曾志伟就说过,如果张学友不再演戏确实是香港电影界的一大损失,因为他是一个很出色的演员。这话自然有他的道理,回想张学友开始演戏,到现在也有差不多二十个年头了。他所出演的角色也许没有他所唱的歌曲那么广为人道,但是在熟悉香港电影的影迷心目中,他也占了一个不轻的地位。《旺角卡门》、《阿飞正传》、《亚非与亚基》、《东邪西毒》、《男人四十》等,没有一部不是在香港电影史上占一席之位的。  张学友的角色永远是那种游走在边缘,性格激烈不驯的阿飞又或是一腔正气却又抵受不了诱惑的语文老师。我们很少看到他演英雄,大概因为他生就一副不够方正清靓的脸蛋,所以在1990年的《旺角卡门》里,他演的角色就只是刘德华的手下。但也许,一个人起点越低,伸缩性就必要会更强,张学友的戏份总是在他的个人特色下显得特别的抢眼,也使主角的戏份得到更好的映衬。刘德华这许多年以来,就被人说是由于长相太英俊而使演技受忽略了。  所以,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会对这华仔尖叫:“噢!好帅啊!”但学友的影片也许就让你感到一种悲情的内涵;所以,我希望明年的香港金像奖将会是张学友的天下,就当是一个总结一个回头,他这一场戏的人生,也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梦魇,但也苦笑自得了。 作为一名友迷,下面一段话,我希望广大的花迷能看到:"他演的角色就只是刘德华的手下。但也许,一个人起点越低,伸缩性就必要会更强,张学友的戏份总是在他的个人特色下显得特别的抢眼,也使主角的戏份得到更好的映衬。刘德华这许多年以来,就被人说是由于长相太英俊而使演技受忽略了。"我去过华吧,感觉华迷的素质不是很好!,明明<<吻别>>的销量比<<中国人>>多,且还摆出了很多事实,还一昧的在那里叫骂学友!在唱功方面,连德华都自己承认比不上学友,敢问,你们还胡闹般的争吵什么?
张学友:希望我的音乐是可以带领世界的音乐(句句是心声!转贴) 1984年,张学友参加香港“全港十八区业余唱大赛”,凭一曲《大地恩情》由1万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勇夺冠军,此后便进入了长达20年的星光大道。20年来,张学友兢兢业业,至今“天王”地位无人撼动。然而,本以为经历了20年辉煌的张学友会记住无数风光的画面,可他说:“除了第一次得奖外,占据我印象的大部分却是逆境中的阴暗画面。”也许正是因为那些画面,每次演出之后,张学友都要陷入深深的思考,他要搞清楚自己演唱的每一首歌,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好是为什么,不好又是为什么。这或许也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了。  我总是这样想,这个市场要蓬勃或者要壮大,这里面的东西必须要好。我们是把产品做好的人,就是内容方面要精益求精。所以每次做完表演,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要看看哪里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哪里可以改进,如果哪里不好,我会去想很久,直到找出这个原因是什么,下次尽量避免。我总是相信,每一天做每一件事情都会使自己进步,只要你进步,哪怕只是一步或者半步,也没关系,你只要走下去,总有一天它是可以做得好的。要是每个人或者每个单位,他都是这样做的话,我想我们这个行业就会很蓬勃了。  但实际上,我觉得香港音乐界有很多的问题,造成整个市场并没有像美国或者日本那么成熟,我希望将来内地可以有一个比香港更成熟的市场,反过来带动香港变得更加成熟。香港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些坏习惯,而习惯是很难改的。比如他们听歌的风格,他们选择很少,口味很单一,这就使我们的市场不够多元化;还有就是一些年轻人养成了不是很尊重知识产权的习惯,他们很喜欢科技,可是没有善用这个科技,比如他们会用电脑自己去刻很多CD光盘。可是他们自己也没有觉得是有问题的,有些朋友甚至告诉我说,他们要不是这样做的话自己会觉得很落伍。所以,这个基本的教育是很有问题的。可是一谈到教育它就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的。我觉得在内地这么大一块市场,而且才刚刚开始,要纠正会容易一点,而香港已经形成风气就很难改了。所以要说梦想,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个,就是希望这个市场更加规范,然后多元化一点,我们中国本来就是大国,我希望它最后在音乐上也是一个大国。如果大家从各自的角色做得好一点的话,我希望我的音乐是可以带领世界的。  音乐本来就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东西,不会唱歌的人自己也会哼哼两句。尤其我现在的孩子,开始我自己听我女儿唱歌,我觉得,啊,这简直就是我的遗传。后来我陪她上学,发现每个小孩都在唱。所以唱歌是天生的,每个人都会喜爱,只是后来有的人更喜欢什么,然后就去做什么……而唱得好的人就继续唱。我自己也一样,小时候就喜欢唱歌,我记得五六岁的时候,第一次表演就是在家人面前。尤其是小孩子,觉得自己随随便便唱一个大家都觉得不错,就会很满足,很容易受到鼓励。后来一直到上中学,很多同学都在我旁边听我唱歌,我自己也认定自己就是唱歌唱得好的。再后来开始比赛,当然也有失败,可是也就喜欢跟人家比了,好像比武一样的感觉。23岁的时候赢得了一个比赛的冠军,然后就进了唱片公司。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阻力是对唱歌认知不够。很多人,无论是学唱歌出身的,还是像我一样不是学唱歌出身的,我们在整个唱歌的过程里,每次唱歌或表演,你都要找出一条路是属于自己的。我以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唱的歌是受欢迎的,所以等到不受欢迎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这就处于一个很模糊或很疑惑的状态,我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是这样子。所以我觉得对唱歌的认知很重要,有些朋友他们是学唱歌出身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有一套唱歌的方法,但是那一套方法是不是对的呢,是不是就是适合自己的呢?  我找到自己的特点,也是先从失败开始。我开始出来蛮顺利的,大家都觉得你唱得好,可以出唱片,然后自己就不去理了,那时候也还年轻,也不去想。等到了第三、第四张开始,唱片越来越卖不好,这时候才开始想,如果没有失败这个过程你不会去检讨。这也是很多人的坏习惯。  除了开演唱会,我现在还想做音乐剧。我觉得多元化对整个音乐事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我希望我们中国有自己的音乐剧,我说的音乐剧是可以普及和流行的。现在我快把1997年我自己做的《雪狼湖》变成国语了,今年年底在北京演出。我希望国语版的《雪狼湖》可以成功的确立一种模式,或者可以脱离我而生存下去,如果能脱离我的话,我就可以去策划其他音乐剧。  20年的演艺生涯,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牺牲什么,我自己做的选择,无论它是酸甜苦辣,都是自己该去承担的。只是我自己最不喜欢的就是有些问题和麻烦带给了我的家人,比如我太太不喜欢别人过于了解她的日常生活,还有我女儿,年纪这么小,一天到晚有狗仔队跟着。这个现象在香港很普遍,内地稍微少一点。这其实是我最不能承受的,要是家人作一个代价的话,这个代价太大了。  我希望到了50多岁——其实也没多远了——真的可以放下工作,真正去看一下这个世界。我去的地方其实不少,但都没有时间和心情深入去体会、欣赏和了解。别的不说,就是我们内地,很多地方好像去过,但是去过等于没去。这些都是我觉得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应该知道多一点的,然后把它总结给我的下一代。 作为一名友迷,能听到这样真挚而又感性的话,难得!听君一席言,胜读10年书!真正的友迷,即使你不顶,也要把它看完!!!!
歌神魅力无法挡 张学友唱醉上海滩全记录 2002-4-23 9:30:00 翟翊� 来源:易文网   20日晚上,素有“歌神”之称的张学友,在他“2002音乐之旅”世界巡演内地首站的演出中,用他无懈可击的魅力声线、令人炫目的动感舞姿以及一首接一首的绕梁金曲,让上海体育场内近4万名疯狂歌迷如醉如痴地领略了天王巨星的风采,度过了一个星光璀璨的不眠夜。  -引子  从昨天早晨开始,连绵的雨丝就把上海密密实实地笼罩了起来,湿润的江南梅雨不仅淋湿了行人们的衣衫,也让主办者不禁为晚上的演出暗自担心。然而细密的雨丝却不能打消痴心歌迷亲临现场一睹偶像风采的念头,上海体育场外随处可见冒雨前来为讨得一张入场券与黄牛党争得面红耳赤的学友拥趸。精明的上海人决不会放弃这难得的商机,贩卖一次性雨具、望远镜、荧光棒、小喇叭,一切观看演出的“装备”应有尽有。与上海体育场相邻的酒店纷纷打出“吃××餐,看张学友演唱会”的噱头,如果您不幸上当,享用了这种“学友风采”加上“美味大餐”的消费,就会发现所谓的“观看”演唱会,无非是透过临近体育场的玻璃窗,观望场内的演出。  -前奏  下午3:00,沉寂良久的体育场内终于传出了《李香兰》的伴奏音乐,这不禁引得了场外歌迷的一阵骚动,专业的沪上歌迷知道,张天王要开始走台了。  场内的气氛却不像场外那般紧张,一身运动装的张学友头戴棒球帽,身着运动装和他那中、西结合的庞大乐队打着招呼,开心的笑声不时从舞台上传来。看得出歌神的非凡魅力远非一般歌手可比,望着场内飘飞的雨丝,张天王一边滋味正浓地品着助手递上的三明治,一边不经意地便把一首原汁原味的《情书》哼唱出来了。看他气定神闲的样子,仿佛早已有了“搞掂”恼人梅雨的办法。  与学友的轻松自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场内忙碌的工作人员,他们正在紧张地给场内座位张贴号码。一切都悄然预示着一场精彩演出的序幕已然徐徐开启。  -序曲  不得不佩服张学友的泰然自若,距离开场尚有1个小时,播撒了一整天的细雨终于收敛了起来,在晚空残阳的映照下,鱼贯而入的9万余名歌迷将上海体育场挤了个密密匝匝,他们不停地用最亲密的称呼一遍又一遍喊着偶像的名字。  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受张学友招牌式Opening的精美绚丽。椭圆扁形的背景天幕映衬着色彩繁杂的电脑灯光,弥漫的烟雾中闪耀着仿真的刺目焰火,艳丽的少女舞群中,张学友一袭黑色燕尾礼服,金黄色的短发,感性的山羊胡须格外醒目。在蓝调、拉丁、摇滚风格的三首动感英文歌曲中,伴随着现场观众的“山呼海啸”,张学友忘情地与伴舞舞在一处,令歌迷几近痴狂。  短暂的过门之后,张学友身着以“阿拉伯热舞”和“嘉年华舞会”为主题的舞服,与身后的舞群大跳辣身舞,娴熟的肢体语言与专业舞蹈艺人相比毫不逊色,动感舞步中丝毫不见岁月的留痕。善于造势的张学友见到歌迷在雨后的冷风中观看自己的演出,忙煽动性地让大家跳舞与他一起暖身,一曲《天气这么美》也立时掀起了场内的第一次高潮。诠释西域风情的《捉迷藏》时,学友腰肢轻扭,脖颈微摆,竟舞痴了现场歌迷,为自己成熟沧桑的气质中注入了一股妖魅的野性。  -高潮  演唱会真正的高潮如期而至地出现在老歌响起的时候。从《这个冬天不太冷》的第一个音符响起,场内就爆发出了排山倒海的叫好声。《头发乱了》、《饿狼的传说》完全沸腾了观众的情绪,多变的灯光、时尚的舞群和张学友在大幅度肢体动作后依然原汁原味的“录音室”效果,让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忘情地手舞足蹈。  当《我等到花儿也谢了》的旋律被张学友深情唱响时,满场的合唱伴随着张学友磁性的声线,交织着看台上、场地内闪动的荧光棒、点燃的打火机形成了一种感人的音画效果,把演出的气氛推向沸点。  -尾声  在歌迷的强烈要求下,张学友再次返场,一口气奉上了《吻别》、《好想和你吹吹风》、《李香兰》、《每天爱你多一些》、《偷闲加油站》、《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只想一生跟你走》等经典中的经典。在《一生一火花》的歌声中,在现场歌迷的尖叫中,张学友乘着升降机缓缓消失在舞台中央…… 作为一个学友迷,我应该了解更多才对,爱无止境!!!!!!!
歌神”张学友穿浴袍接受采访:我想唱到70岁 2002-8-2 9:22:00 郑洁� 来源:易文网 “歌神”张学友的国内巡演日前开到了东莞站,场内近3万名歌迷从头到尾情绪高昂,近乎疯狂地呼喊着“学友!学友!ECHO!”。  张学友的铁杆歌迷深知,对已年届不惑的“歌神”来说,这种国内巡演的机会,以后恐怕不会多了。所以张学友也完全以一种“告别式”的姿态卖力唱完了整整13首歌。整台晚会从歌舞表演到音响效果也都做足了功夫。  被人需要的感觉很棒  记者在演出之后采访了他,只见他一身白色浴袍,脖子上扎着一条白色小方巾,看到在场的女记者有些尴尬,张学友有些歉意地表示,他刚刚冲完凉,所以有点随便。张学友随便,他身边的经纪人可不随便,当记者们举起相机拍摄时,被限令只能拍胸部以上的部位。  三小时演唱后,张学友还粒米未进,神态间透着疲惫,但精神却很好。他说刚才演唱会的热烈状况还在他脑海里,这种被许多人需要的感觉真的很棒。  太太在家不听“歌神”的歌  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张学友似乎不愿多谈,但在言语之间饱含了幸福感和满足感。他说,尽管自己在外面被歌迷们称为“歌神”,但在家里,太太罗美薇却几乎不听他的歌。张学友说,有一次他在家中练歌,练完了,太太突然跟他说了句:“我发现你演唱还蛮好听的嘛!”张学友说,当时他还特别地高兴,能得到太太的肯定真是很满足。有个年轻女记者问:“如果不是靠唱歌吸引你太太,那她当初看中你什么而嫁给你的?”张学友贼贼地笑了,套用了周星驰的一句经典台词:“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嗜歌如命拒请嘉宾  有记者问张学友为何不请嘉宾,以他的歌坛地位,请多少个嘉宾似乎都是不成问题的。没想到张学友说自己不敢开口求别人,因为请人家做嘉宾,会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嘉宾可能因此要特地去做头发、买衣服等等,“如果我开口,别人觉得你是前辈,可能不想来又不好意思说,这样我就会觉得过意不去。”至于第二点理由就更加有意思了,他怕因此自己就会少唱几首歌:“我那么喜欢唱歌,唱自己的歌都唱不完,请别人来唱,我自己就要少唱几首了。”这些奇怪的理由,却透露着张学友待人处世的风格和“嗜歌如命”的“歌神”本色。  好歌手不分年龄界限  记者问学友,如果有一天不再受欢迎,不再被观众需要,会不会很失落?张学友说,他从来没有害怕过不被观众需要,“作为一个歌手,我想唱到70岁,这是我现在的一个口号,也是个很完美的想法,因为我觉得音乐是不分年龄界限的,好歌手就是好歌手,不同年龄会唱出不同的感觉。很多艺人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但我从不隐瞒。” 作为一个学友迷,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学友唱歌只唱到70岁!学友那么辛苦,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唱到80岁呢,难道你们那么残忍让他的晚年继续在汗水中度过吗?今后不许别人再说:'学友要唱到80岁"!
张学友雨中评点:谢霆锋很专情不花心 张学友日前在长春演出时,留下了雨中评点“锋菲恋”的佳话。  演出时间是7月31日。为准备晚上的演出,张学友于当日下午在长春南岭体育场进行了彩排。不想,一首《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没唱到五句,就引得一场倾盆大雨。说起来蛮有喜剧色彩。当时,天空有一点点阴,当《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刚刚唱起时,小雨点便从天而降。一开始,歌迷和现场指挥们谁都没在意,以为雨不会下大,谁想到随着张学友动情的“煽唱”,雨点一下子就变大变急了,吓得人们立即跑到伞下和角落里躲避起来。最后雨越下越起劲儿,而潜入长春市南岭体育场内的追星族一个也不舍得离去。张学友也站在舞台的中央,坚持把歌唱完。后来,据一直在张学友身旁撑伞的两位工作人员介绍,张学友的衣服也淋透了一多半,但他居然一句怨言也没说,更没有打手势示意自己要退场。在场的观众为张学友这种敬业精神直叫好。不过也有一些在一旁看热闹的观众对同伴说:“快把望远镜拿给我,让我看看张学友浇成啥样了。”  张天王的责任感不仅表现在舞台上,还表现在在他对同道中人的公正和个性化点评。当听人说谢霆锋要迎娶王菲的事时,张学友表示很开心。他告诉记者:“天底下最幸福的事就是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无论别人怎么说,两个人开心就好。”  记者:“那你不觉得谢霆锋一会儿跟王菲,一会儿跟张柏芝,一会儿又跟王菲,这样的男人有一点儿花心,会遭人非议吗?”  张学友:“其实每一个男人都是从男生慢慢变成的。这期间可能会有情感的付出,要付出成长的代价,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另外,如果说谢霆锋花心,我并不完全赞同。平时我与他有一点接触,我觉得他人很专情,并不像媒体说的那样。” 做为一个学友迷,即使我不喜欢谢庭疯,也要尽力的顶!哈哈
雨生欢禧城专集介绍(转贴!内容太多,请各位有点耐心)!!!!! 生欢禧城   一个创作者最单纯的愿望 一场用歌声汇集成的喜悦   雨生14首未发表新作 34个朋友唱给你听   张小燕、张清芳、苏芮、叶欢、庾澄庆、东方快车、陶晶莹、施易男、张惠妹、黄磊、曾宝仪、五月天、卜学亮、黄子佼、范玮琪、信乐团、范逸臣、林子良、殷悦Melody、路嘉怡、DJ Johnny、张宇飞。 封面的诞生-第1回 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雨生欢禧城有父亲的爱   专辑之所以名为“雨生欢禧城”,就是希望张雨生活泼开朗的创作精神能够藉由此次34位歌手的合作,持续在音乐界发光发热!这不仅是一次快乐、欢喜的相聚,还象征着乐坛因为歌手们的热情而充满无限希望!这也是专辑名称里用“禧”字的典故,洋溢幸福又蕴含希望!张雨生的父亲张伯伯在家得知专辑名称后,随即拿起毛笔题字,并主动将自己题的“雨生欢禧城”寄给丰华唱片,当唱片公司收到张伯伯亲笔题的字样后有如获至宝般的喜悦,立刻决定用张伯伯的字迹为专辑标准字,并且放进这张专辑的封面,张伯伯的笔触里有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思念,还有对这张专辑即将发表的欣喜,他题的“雨生欢禧城”出现在封面上显得格外有意义! 众歌手动员拍摄百万封面   由于小宝生前就是个快乐活泼的音乐人,为了延续以及发挥他的创作精神,在专辑封面上,唱片公司特别设计了一款所有歌手都齐聚参加派对的欢乐画面,碍于34位歌手没有共同的时间,所以要邀集所有人齐聚一堂几乎是不可能,唱片公司于是选择以单独个别拍摄的方式再进行合成,除了远在彼岸的黄磊以外,其余33位歌手都为了这款封面特别进行拍照,而其复杂之处就在于实体空间与人物的合成要做到天衣无缝又有立体感!每个艺人的表情、位置都是拍照前就设计好的,而角度以及光线也都是事先就计算好的,每个歌手再依照设定的位置与表情进行拍摄,连灯光都依照虚拟的情境来打光,准确度要求百分百!无怪乎每个歌手一致认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拍照经验!   这款封面的完成在技术层面上相当复杂,然而参与歌手的拍照时间也是让人十分头疼,不过所有人都尽量轧出时间拍照,除了在内地的黄磊无奈无法参与而以照片合成外,其余33个歌手都特地为封面进行拍照,光是拍照前后就花了3个礼拜的时间,哈林在歌曲录制期间还特别抽空进棚拍照;东方快车5人天南地北因此再聚首;陶子节目赶进度、找不出时间进棚,工作人员灵机一动发明“行动摄影棚”,将摄影器材全部搬至东风电视台走廊架设,待陶子一有空马上抢拍;小燕姊进棚拍照,自己惊呼:“我至少有20年没有在专业的摄相棚拍照了!”而每个歌手都依照他们的个性做动作设计,像是苏芮就豪迈的和大家干杯,DJ Johnny为大家播放好听的音乐,小燕姊俏皮的观察着每个人,爱美的阿芳不忘照镜子…。之后的合成考验着平面设计师许品诗,以及专精平面3D的大师王韵钦,二位留美大师都认为:“为了张雨生的创作,这是值得的挑战!”合成后制在3台电脑监制下进行了2个礼拜之久,加上之前拍照时间,总计一个多月才完成这款充满立体感又十足逼真的封面!看到所有艺人倾力配合以及工作人员辛苦促成的“百万封面”,大家都是万分感动! 专辑制作过程-第1回 雨生欢禧城诞生缘由 为什么我们要制作这一张专辑?   雨生离去近6年的时间里,他的父亲张伯伯陆续整理了雨生的创作,发现其中有不少未曾发表过的作品,而且愈整理愈多,竟还有将近60首未曾发表的创作,张伯伯与歌迷一样都希望这些珍贵的作品能够发表出来,于是将这些作品交由与雨生感情深厚的丰华唱片。   去年(2002)年底丰华唱片拿到这些作品之初,曾与雨生共事过的公司同仁再次听到雨生亲口唱出的Demo旋律时都感动不已!与雨生共事有10年之久的丰华唱片副总李世忠说:“我们从雨生的创作里发现到他在音乐上的成长、自我要求越来越高,音乐呈现上一直跑在很前面的他,几年前的创作在现在听来仍然充满新意与惊喜,他的心血结晶在乐坛的确是独树一格的宝藏!我们和歌迷一样,都希望他未发表的音乐能被不停的传唱,想到雨生一定也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发表的心理,便刻不容缓的着手筹画,要让雨生的音乐宝藏有机会让歌迷听到!” 不是精选集 是雨生从未发表过的创作!   这张专辑筹备至今已有10个月之久,它不是精选集,而是雨生未发表的全新创作!在构想这张专辑的方向时,大家想到一个创作人的初衷总是希望自己的创作能有适合的歌手来诠释,加上雨生一直是用满腔热忱的态度在流行乐坛的园地耕耘,他对音乐的执着精神,让丰华唱片想结合音乐界的力量来完成这张专辑。   在审慎考量应该寻找谁来诠释雨生的作品后,便展开跨公司合作的邀请,除了力邀阿妹、陶子、苏芮、哈林、范玮琪、五月天、信乐团等一同录制,特别还有睽违歌坛多年的叶欢、东方快车也为这张纪念雨生的专辑重返录音室,张雨生的弟弟张宇飞也首度发声诠释哥哥的遗作,再加上丰华唱片、小燕家族的小燕姐、张清芳、范逸臣、黄磊、林子良、阿亮、佼佼、阿宝、Melody、路嘉怡、施易男、DJ Johnny等,共计有34位歌手即将完成音乐界的盛事! 专辑制作过程-第2回 跨公司合作的大工程 34位朋友唱给你听   雨生欢禧城这张专辑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结合了不同公司的歌手共同完成。
<<蝴蝶结>>经典性音乐权威评述!(我找了很久才找到的,不可不看)!!!!! 这天,终於决定拿些东西来充实这个版面了首先,就来介绍这首歌吧张雨生的"蝴蝶结"也就是我现在正在听的音乐这首歌收录在1994年飞碟出版的"卡拉OK Live 、台北、我"这张专辑里第十首"一个强烈的琴音後,带出了接连轻轻柔柔的音乐,跟著轻轻柔柔的歌声,慢慢的加入细细的弦乐..."这是本站工作小组中最厉害的乐评人对这首歌下的注脚,正好十分符合不才的感觉..."其中歌词描写的细致跟感情那份强度,恰恰好的与音乐契合,形成了一种勾动心弦的感觉;直直诱惑激起你心深处那份感动;没有过度,没有不足,就是那麼的恰到好处。"对这首歌的前半部给予相当具纯度的描写,而歌词中描述的那种有点迟疑,有点喜悦的去为某个人的感觉,对於经历过的人会照成一种更深的感动。"当电吉他慢慢的出现,也慢慢带出了感情激动的部分,渐渐的越来越强;对那种期待,激动的描写越来越深;唱的越高,也将情绪带的越高..."好像呼应一开始的琴声,正如他所形容的,渐渐的将那种情绪转向有一点的激动,在後来,转变到有一点无助。"一段转折式的激动後,带有一点无奈的再次描述了之前的感动,却带有了一丝遗憾的感觉;渐渐的,又再转激动;和声跟飙高音,主唱那种独特的音域,正好适切的表达出了那份遗憾、失望、不甘心混合成的激动;可以说,虽然是同样的东西,却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带有了一些不满,抱怨的那种摇滚乐的元素"想把手上这个蝴蝶结亲自送到你面前别在秀发间....这一段合声跟飙上去的唱腔是最能让我感动的部分我还知道有一位喜欢尖锐声音的朋友应该也会很喜欢这样的表现方式"歌词中利用对物体形象的描述同时描述对感情的起伏,非常的适切,不会让人有不切题的感觉,有同时引起聆听者对感情的认同,巧妙,真的是巧妙。"对喜爱的音乐难免会有一些过份的赞美,然而这也确实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看的出写歌的人的用心,演唱者能充分感受的重要,尤其当唱作者是同一人时,那种感动就完全的表露出来了。 
想念雨生(转贴) 怀念雨生,我最爱的宝哥假期的时候,上网就是QQ隐身,打开邮箱,打开兰花草,打开萌芽,发呆。一个版块的帖子只看前10页的坏毛病总也改不掉了。看着那些你觉得谁最有才华你认为谁最热爱音乐你最喜欢谁之类的帖子心里好象总有隐隐的痛。诚然,我并不否认那些才华的唱的优秀的人们,朴树,老狼……很多很多。我只是开始想,我要写一些东西,给我的宝哥。宝哥去世近七年了,但是他从没有真正离开过我们,没有离开过音乐。但是是什么使得我们至今依然怀念他,推崇他?!更是为什么,连唱片公司都会在六年之后花重金出版他的音乐?他的确是一个在过去就已经完成了未来的人。这些过去的音乐,到现在,却仍然新鲜,充满活力!也许,正是因为他那存在于过去的是未来,才值得的我们在未来的今天依旧怀念着他吧!因为他一直都没有走远,因为他留下了不灭的歌声,因为他有不朽的精神,因为……有一群人一直深爱着他~~~我觉得使我依然在这个时候(不只是今天)还想着他的缘故,是因为从那里能感觉到一股力量,一股积极的力量来思考,来看这个世界,而不至于灰心!他的《大海》大家耳熟能详,他那一首《我的未来不是梦》唱出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心声。然而,就在我们为他感动为他沉醉时,他的生命却真的印证了他的歌:青春注定短暂凄美,风停之后就要坠毁。于是,他便永远以那个清新,朝气,对未来永远充满美好希望和激情的姿态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个拥有着高亢嘹亮的天籁之音的宝哥。我们震惊我们惋惜,我们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残酷事实。然而,却只有祝福他在天堂里的生活。只有回过头来再一次聆听那来自天堂的天籁。一字一句,如犹在耳,他那以歌声所表达的生命:我是一颗秋天的树,安安静静守着小小疆土,眼前的繁华我从不羡慕,因为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我是一颗秋天的树》,是我很早就听的一首歌,冬天的夜里,一个人的大屋默不做声,只有宝哥的声音回饶。有人曾形容他的嗓音,如礼花在天空怒放,如白鸥滑翔水迹……在华语乐坛中,罗大佑,黄书俊成为一个时期的代表,然而有一个人,奋斗的并不比他们少,却常常令人遗忘,他就是张雨生。《口是心非》在当年几获殊荣,然而,为什么在以前,你们都没有发现张雨生!宝哥是个歌者而不是歌手,我认为这样称呼他更恰当一些,他用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来唱着,用所有的希望来唱着。4年了罢,听着宝哥的声音度过。在印象中,他似乎永远充满着活力和希望,以及,对未来永不放弃的力量。这一切,恰是我缺少的。所以更加思念。歌德说,向天空望的久了,就能见到天堂的,我不知道,天堂是孤高还是欢乐,我只希望看到,他在云朵下的笑脸,阳光,灿烂……
卡拉ok·台北·我(转贴)欣赏! 一直认定张雨生是个应该被载入史册的华语音乐人,与那个年代其他歌手相比,张雨生留给我们的除了回忆,还有更深入的东西——他的人文精神和音乐理念。后世有很多对他的误读,这些误读削弱了他作为一个音乐人的比重。于那些广为流传的情歌与励志歌相比,他最优秀的却是些冷门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张《卡拉OK·台北·我》。  十年之前,在一段与唱片公司的相持之后,他终于赢得了他要的空间,唱片公司老板“放手”让他自己做他真正想做的音乐,于是我们拥有了这一张精彩的《卡拉OK·台北·我》。因为这是张当时被归类成另类的唱片,所以销量可想而知。但是这也是一张为未来而做的专辑,他在音乐理念上早已远远超越当时的同行。因为当时这张唱片没有引进,所以很多雨生的歌迷都是在几年后才听到,当时已经是“相识恨晚”,好在“并不太晚”,这张唱片在新锐如春笋般繁生的二十一世纪,这张唱片听来也毫不落伍。打通了所有表现形式的桎梏,任何音乐类别对于他来说都是顺手牵来,为我所用,这种不羁与自主让这张专辑的音乐显得质感十足。形式感与内涵并重,这是“情歌当道”的台湾歌坛鲜有的有思想的唱片,每一首歌都值得推荐。  专辑第一曲《我是多么想》音乐复杂诡异,节拍富于变化,主旋律优美,并在中间插入一段中文说唱,使这首作品在概念上更加完整。专辑最后一曲《再见兰花草》,改编自台湾民歌《兰花草》,与其说这是一首歌曲,倒不如说这是一个颇具试验性的音乐作品。从第一曲到最后一曲,歌词射猎内容漫无边际,雨生的歌词也相当天马行空,早已跳脱了“八股文式歌词”的窠臼。  不得不说那首后来被张惠妹翻唱的《后知后觉》,这首歌当时被很多歌迷当成新歌来听。殊不知小宝的这张专辑早已收录此曲。那么,也许后知后觉的只有我们?而他早已先知先觉?  正如专辑标题所概括的那样,鲜明的地域特色、live的即时感、和强烈的自我意识构成了这张专辑有机的风格。在这张唱片的文案里,张雨生说“……在音乐言音乐,专辑的进行与完成之间,这三个名称正好代表三个不可分割的阶段,也隐现了音乐的本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