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天--
漆黑的萤火小虫
廿,叶开叶落,默。薏芗薏芗,故土已归五。
关注数: 9
粉丝数: 14
发帖数: 942
关注贴吧数: 9
徐州经开区图书馆 对比旁边云龙区图书馆,虽然没有云龙区图书馆大与大气,但整体更具有设计感,整体自习桌子没有一味追求大而宽的不实用,提供更多的正儿八经的实在,少了些徒有其表,好评,另外,免费的饮水要比云龙图书馆看起来花钱了,更好喝。不过,有一点特别不能接受的是,一楼24小时自习室,太吵,太吵,太吵,让人觉得整体素质不如云龙区的高。年轻人还有学生都还好,就是年纪稍微大些的,说话会大声,放任小孩子自由奔跑,哈哈大笑或是说话,也不问,最多提醒一下,一样放任,有些以为要培养小孩子从小诗书气自华,抱着“参观”不走,大晚上也不走,那么小真的能被感染吗,反而一直不听说话、唱歌甚至尖叫。也许适得其反,也间接说明父母的素质真的高了吗?感觉有些自私,为了自己鸡娃不管他们感受,唉。。还有一个原因,感觉可能还是规划稍微不够合理,云龙图书馆相对避免了这种状况,除了儿童单独区,还有是自由活动区在进大门分开了,乱跑小孩主要在大门,整体就还好。要是管理者能稍微管理一下这些小学都没上的娃娃就好了,来了几次,24小时自习室是真吵,唉,一些大些年纪的在里面可以直接打电话。。整体还是点赞的,有图书馆真好,而且晚上还开,希望越来越好,助力提高徐州整体教育水平(唉,可怜一下村里的娃,一直幻想能有些这样整体学习的地方多好)。被整体风格还是惊艳了一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两个图书馆很多地方光线太暗,也可能为了氛围,就是感觉有些毁眼,改善一下就好了
奥体会展中心地铁口进展 最近路过,奥体会展中心这旁边地铁口盖的差不多了,不知道看错没,感觉看到七个口! 猛地发现汉源大道上算有四条线地铁口,1、2、5、6,新城区路段的汉源大道绿化等等也是非常舒适,这条路绝了,名字也非常好
希望本地大学都可以开放一些 为什么矿大可以预约进,半开放,而工程学院连预约进这种渠道都没有,都2025年了,希望大学可以相对开放一下,怀念以前的时候,大学是真的可以自由进入。
徐州小孩抛弃徐州方言好吗? 已经好多年了,城里以及村里的小孩从小都说普通话,这几年的小孩长大还会说徐州话吗?能自通吗?见到侄子侄女都四五年级了也不会说方言。感觉是地方教育的失败,当局者对地方文化都不认同与自信!连方言都不会了怎么让本地人地方文化认同,地方文化自信!?长大了,一个个出去更不想回来了。请不要盲目崇拜普通话,上了大学自然会说普通话,以及现在网络发达,根本也不用担心。反而现在有些小孩在学校不会说普通话还要被嘲笑。。
算是第一次看盛开的十里杏花,最近应该是樱花和杏花盛开的时期,看到马集的杏花还在较多宣传,圣人窝的樱花几乎没见到,时间太赶也没去看。 个人感觉马集村真是徐州乡村地理环境天花板,村庄临近水库的一角也更多了些田园的感觉,若是整体村庄能大手笔用心改造,山上的松树再多替换成落叶乔木看得秋色,想来会是一张徐州乡村名片的真标杆吧,看看浙江的村庄文旅,真希望我们徐州有一天也做得起来,毕竟现代很多人心里太向往可以一下田园
“奥体之夜” 奥体周边变了些样,开了“夜市”,感觉目前来看除了演唱会那两天平时很难有人,不过也可能一方面方便了来奥体运动的人
现在的学生还有暑假吗 听同学说她们高中差不多七月二十几放的暑假,大概下周八月十二号开学,郑侯集一号二号就开学的,一中更早,有说今年8月开学够客气了,去年7.6就开学了,现在的学生真累,工作后还会面对各种被催催催赶赶赶像陀螺,都上北大清华吧,北大清华到时候也得有人搬砖。引进再多南通校长,毛坦中学模式,可是何以热爱?真正的成功更多往往是因为真心热爱,唉,中国式追赶教育,真的只有这般解吗,东亚有一天能看到芬兰式吗。。
现在打造一座城,为何皆流行这类色彩,爱哪座城市哪座城市。带了些班气下班的打工人,看到这类估计不免压抑心郁吧,尤其大面积都是,倒不如老城一些就白色吧看着舒心些。哪天能别再急功打造这般所谓的“城市色彩”,多些舒适的淡色系等搭配多好。 同时有感,徐州的好多公园等之类(以及路边绿化)真是“密不透风”,缺少适当镂空感、空白感、空旷度,反而不是令人真的很放松,更只停留在绿化之最,照片好看。没有大树可以慢慢等长大,多种些古韵些的味道上来小也好看,不必过度茂密丛林(当然有的是山的自身原因可以理解,就是本地山多是单一松树)。去过公园不多,但感觉合肥的逍遥津公园是值得点赞的,名字也在呼吸,希望今后的可以借鉴多家些
一场演唱会带来不少效益与活力呀 忽然一下,平时人迹罕至的奥体周围,俨然成了“步行街”,现在市区内总能偶然听到有人说“不是本地的”,徐州下个月更加“小兴奋”
尖山旁处~梁堂 不知道徐州其它处还有远处看这么尖的山吗,徐州多是有曲线的山丘,今个终于走进这座山旁,逛了下梁堂村及周围。 走近梁堂,可以感受得这片土地五六十年各色村庄的缩影,石头、红砖、水泥色、西式别墅、中式田园,而看见石头原色以及一些红砖和儿时那种老树总能带给人一种由心的亲切。 村庄北尽头,山角下应时要打造的“民宿”之类,还是原石+竹木色+白色+灰瓦色搭配的要比众多整栋都用石头,显得更轻盈舒适,感觉山角的可以少量些全用石,因为用的石色也不是上个世纪用的那种石头,并不能营造那种“历史古朴感”,倒不如多些洋气吧。 改造一角的梁堂总体感觉不错,和易名的川上村有些相似,不过彩虹路增添了很多活力感,有些房子改造也更具轻盈舒畅感。 个人更期待大改的是马集杏花村,背靠连绵山峦,大水库加持,水库对面还是连绵较高的山,改造得好也许会是一绝吧。 也许有一天城楼里的人,会掀起“回归乡村”热,这溜溜那看看,羡慕浙江村子,期待有一天徐州乡村活起来,走得好走得长远文旅之路。
采石后的一角吕梁山 像这样因采石留下的山体周围,虽然人迹罕至,若是弄一个网红秋千之类,既简单是否又更容易吸引人打个卡?普通人见了还是会有些小感也是壮观。
六小龄童与钟书阁,雪下云东印象与云东老印象
企业,城市,人 像恩华,徐工这样的企业,也大都是相对年轻或者工作较短的人居多吧,招聘越发要求高,却只是为他城培养人才。企业留不下人,城市自然更留不住人,领导还爱来参观,到底参观考察个啥。。自想,也许,有一天,我们城市的企业能多些胖东来这样有大些情怀的领导,才能留下更多的人。
为什么现在城市建筑没有特色? 历朝历代的建筑很多都有各自的一些特点,即使民国时期,我们现在一看就感觉是民国风,上个世纪最后的红砖房,也能感觉出时代的不同,和服饰一样,为什么到了现代,建筑,服饰,全球甚至一个样,没了特色,感觉今后都是这种的感觉。希望,我们这个时代,也能留下一些独有的味道。
炊烟,小狗,家鹅,老人,石头。希望这样的古村落能好好保存下去,保存下去就是一种感动,真的很有味道。
层林尽染好美 随便截了三张图,我们这地方的山是因为石头太多不适合多种些落叶乔木吗,要是能替换些松树,这么多山到秋天也是很吸引人的,毕竟自然些的风光更怡人舒畅
各个角度都令人感觉有点像什么趴在--市中心 已不敢奢望能有些现代、时尚、科技、活力感中融合古韵,规划最基本不应做到普通人可以观感舒服有觉得美的感觉吗?明明圆形叠错更令人舒适,有生之年能看见彭城广场扒了重建吗?
年末发一些随拍,祝徐州城建越来越好 城有人来,城有人走,而这城终是人来
被抛弃感的燕山 一路至南郊,路过恬静的三堡小镇,而至四堡燕山,更多有了一种抛弃感。佛兴道衰,可惜了玉皇宫。走进所谓的燕山景区及周围恍似芒砀山的敷劣感,好在我们徐州景点多是免费民风也更加纯朴,伤千篇一律的没有灵魂的所谓景点只能靠环卫与保安撑些人气,拉些小孩子的游乐措施也无法改变凄凉。
落日花与小孩子 花海与山水,点赞一下。徐州近郊若是能有一大片竹林,觉得也会多几分禅意与仙
所路过的在这一年一点一点变化,希望徐州人能留下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吸引更多外地人,有一天有更能拿得出手的城建、街区、特色旅游内容、体验项目等,宣传营销起来,利用好留下来的古迹、大院。有一瞬间,对于建筑色彩感觉那种白色比所要打造的“贵气”城市色彩更让人心舒朗,少份郁;对于市区景点,总体感觉周围的更喜欢大龙湖及那种大草坪,开阔舒坦现代气息;若是千篇一律的死的苍凉的仿古建筑,不如商场门口广场舞、普通街巷给人以生活气息,不如一棵无心梧桐给人以思…
更一川上村与感想,以及园博园进展 毛山为川,逝者如斯。见一座村庄的发展,化朽为美,国风百态,不再是千篇一律甚至应付的白墙青瓦,古老具有时代情怀的房得以保留与创作。而有一种乡愁总不解。远离青山绿水远离政策的村庄又何去何从?人皆离去,草木横生,留蝉孤鸣,即使一番此作又会长远?应有实业。而父辈老去,未来的青年又会留下几何?又总是回到萦绕良久的一个问题,村庄也许有一天会消逝很多,镇会很慢或不会,总之这一生这一纪这一片不会见证。总是有人总是有景,何必去忧?若能作之,亦是乡人闲时乐哉,又是一个时代。同时为之准时开园,可见园博园进度之赶,更希望等疫情过去树木百花再长长开开,路边荒草能再清理好一下开园。加油!
更一则三堡小镇 连霍之南,京沪东,女娥西,路过一民风淳朴小镇,三堡,觉得不同铜山很多乡镇。古旧与新宅结合,干净相对整齐,没有太多聒噪的喇叭,小镇的傍晚,人们更多的是安居恬适的在生活。惊喜拐进巷口,有着山坡,有着不规则的路,死的胡同,看得错落民房,有人闲适散步,或聚在路灯下聊天,最美好莫过于看见小孩子路旁玩耍消逝的游戏。看的多了千篇一律的白墙青瓦,更喜欢这种保持着相对自然的村镇风貌,有着平常生活的风土人情,家院有花。如果有一天三堡再被改造,希望不要复制粘贴,请多些撞色颜色鲜明的创意。觉得三堡这样的小镇,有着很多动画电影的标配,铁轨,高速,山峰,小河,真的可以打造出很特色的小镇。
如何,吸引年轻人,游一;二;三…次心心念念,终归,看着公众号 如何,吸引年轻人,游一;二;三…次 心心念念,终归,看着公众号关于汉文化节的华美介绍,也尽力把徐州有关推荐给同事,想着今后带同事们游,尽量去看看那每日安排的不同的“嘉年华”,即使文博会后的些许失望也并未放弃,最终终感觉我们徐州旅游做不好真的太多原因。当有些人信了博物馆乾隆行宫下午三点有演出,可以现场免费领囊,结果…工作人员茫然亦有云临时取消,晚上公众号依旧发文章道贺…当有些人想去户部山看汉服小姐姐们演出,结果期待的成了老大爷老太太们听戏,也好也是一种经验总比没有强…在石板古巷中行,灰尘油渍,冷不丁烟头零食袋,所遇小小孩小便,门口搭棚的崔氏门前对面大胖小学生大便…各个大院大门紧闭,其实大门紧锁我也无所谓,看多了人去楼空,只是这里面杂草丛生…总给我一种感觉,所到的点,人少,所遇的小吃街很少有人吃,所遇的古玩大概很少有人买…所庆幸还是偶遇了两位汉服小姐姐在游,希望有更多人能如此;也希望我们徐州的景点能用心打磨一下,活起来。古旧尘土不是过错,过错的是人们所行;仿古建筑千篇一律,冷清人稀大概也许是缺少真正有趣的内容与革新…
今天去看了趟公众号中很多次提到的文博会,深感整个食品城十分冷清,也许是因为最后一天才来看,加上寒风瑟瑟,但是体验感真的极为不好,尤其曾有过一次的经历。感觉自己像进入了一个“卖场”,谁叫有亲切的吆喝等呢,玉石古玩很多透漏出的是一种“廉假感”,与要“寻找买家的感觉”,加上去的时候将近中午很多在吃盒饭的,明年如果有时间适合带同事们来吗?记得第一次去时展馆应该主要在东方金钰吧,那时刚入大学一年真的被惊叹到了,感觉就是是真正的展览,玉石等等很多是被精心放在玻璃柜甚至单独放置,标有名称与天价,很多各种摆设也很用心,配上可以说不会打扰的西装工作人员,每件真的可以伫立很久好好欣赏,有书画单独的房间展,有挺长两排很热闹的古风小吃街,有适合带纪念品的古玩地摊,甚至有“赌石”现场…还是挺惊叹一直冷冷清清的食品城竟然能有一段活起来的时间。还是应该夸夸说的是有很多手工艺人现场,可惜可以说没能看到。在我的印象中摆桌搭台的总有种感觉不是一些比赛展就是招聘,感觉民间工艺等还是更适合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结合,而且这展览时间是开玩笑的吧,谁28号有空啊,很多放长假的人7-8号才回徐州工作啊,明年园博园9-12月开园,说真的,挺担忧,太冷了人很多不太想出去跑了吧,毕竟空气也透漏出苍凉感。。希望徐州旅游有一天真的能强起来,多加入个人体验参与元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