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55J9D9 我和谐我无敌
关注数: 93 粉丝数: 206 发帖数: 6,504 关注贴吧数: 79
像磁铁推荐一本新书,不是科幻的.... 六十年来家与国 ——新书 《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自序 科幻时代 最近生活在西安。几个月前,有一次去宝鸡出差,拖到下午五点多才办完事,打算回家的时候已是黄昏。不知因为事故还是施工,本来畅通的公路水泄不通,堵车的队列漫长的好像没有尽头。幸而周围的风景不错,正好停车休息一下,就着风景听听音乐。泛红的落日从背后的云缝里照出来,给关中平原的村落农田涂上一层金色和一层淡红,往东看去,彩色的乡村好似一副精心修饰的怀旧照片。不知不觉,我竟睡着了。也许是因为车窗外的乡村景色,我梦到了远去的童年往事。 梦的具体内容已经忘了,因为我是被身后愤怒的汽车喇叭和敲车窗的声音吵醒的。顾不上多想,抬眼看见面前的堵车队列已经散去,我赶快手忙脚乱地打开雨刷车灯,点火启动,给后面憋了很久的司机们闪开道路。被带着湿气的冷风吹了几分钟,我才意识到天色已经全黑,好天气变成了蒙蒙细雨,看来堵车至少持续了几个钟头。 被嘈杂声从梦里拉到现实,周围的景色从金色的乡村绿野变成了黑沉沉的雨夜,这个反差让我顿生“今夕是何年”之感,几乎觉得自己从80年代穿越时空来到了21世纪。雨夜里的高速公路,堵车的队列刚刚散开,车灯组成的洪流前不见首后不见尾。遇到地形起伏和转弯,无数的光柱离开公路射入黑暗的夜空,画出一道光墙。在大灯的扫射下,路侧的反光标连成伸向天边的曲线。整个黑沉沉的雨夜因此被划成了两半,不再给人黑暗统治夜晚的感觉,在远方工业区的灯火映照下,甚至夜幕中的秦岭仿佛都隐约可见。一边开车,我一边惊叹,仿佛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景象一样。 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就算没有雨夜行车的经历,至少也不会对这种场面感到惊讶,因为这并不比任何一个城市二环路天桥下的景色更了不得。但我刚在梦中醒来,半个大脑还留在80年代,竟被这已司空见惯的景色狠狠震撼了一下。 20多年前的中国,除了上海郊区的20公里沪嘉高速路试验段外,中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只要一离开城市,即使是国道干线也立刻变成两车道七八米宽的窄路,最多在两边划条白线,再留上一米左右的空间给行人和自行车。这样的公路弯弯曲曲几千公里,贯穿整个国家,沿途串起无数的县城乡镇,夹杂着许多还没铺设沥青的土路面,构成了中国的骨干路网。 在生活在北方的我看来,低等级公路网中唯一的特例是北京到顺义的京顺路,虽然还远不到今天高速公路的标准,但起码在城市之外设置了红绿灯,安放了中央隔离栏和路侧分隔带,做到了机动车自行车各行其道。道路笔直,不为沿途的小村镇而绕路,也不会每百十米就出现一个平面交叉口。这样一条现在看来平平常常,甚至已经需要改造升级的道路,在当时是绝对的工程奇迹。每次坐在解放卡车上路过这段公路,都能听到司机的感慨“开着真痛快!闭着眼都不会出事,要是公路都修成这样就好了……” 当年发感慨的司机,其中就包括我的父亲。可以想象,如果当年我和我父亲开的卡车忽然穿越到今天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滚滚车流中,恐怕只能目瞪口呆地停到路边,认定自己穿越到了科幻小说中描绘的场景。 那时道路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交通流。记得80年代夜里赶路,经常几公里碰不到另一辆汽车。从车里看出去,只能看到车灯照亮的一小块路面和路面坑洼留下的阴影,两边还能看到几十米被照亮的行道树,此外就是无尽的黑暗。如果对面有车开来,远远几公里就能看到远方另一片行道树被车灯照亮,以及黑暗中格外显眼的灯柱。为了避免司机在这种黑暗环境中被对面的车灯晃晕,那时夜间公路会车,不仅要把远光灯先换成近光灯,靠近时连近光灯都要关掉,仅靠2个小灯擦身而过。 这样的夜晚,在远处往公路上看,汽车的灯光虽然刺眼,但不过是无尽黑暗中转瞬即逝的小小光斑;从车上向外看,路侧工业城市的灯火会一掠而过,碰到其他的汽车是偶然事件。类似的场景看得多了,我得到了很感性但也很准确的认识——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居民为主的国家,代表工业时代的卡车和城市灯火只是大片农业地区的点缀。所以,当我带着一点80年代的回忆来看现在的高速公路时,在这最普通的21世纪场景中感到了科幻时代的震撼。 如果用当年的视角来扫视这个世界,感受科幻气氛甚至不用往车窗外看。我手边上便有一个几百块钱的廉价手机,这个在黑暗中闪耀着蓝光的小东西,时刻和遍布中国的基站进行不间断联系,可以让我在几秒钟内和任何一个朋友通话,或是在一瞬间接收几百字的信息。80年代初最便捷的通讯方式——电报,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已经被这个小东西踢进了博物馆。车上最廉价的GPS信号接收器,能够以米级精度显示我的准确位置。其实,对于20年前的我来说,完全不需要知道GPS的实际用途,只要告诉我这东西正在时刻监测着卫星信息,让我听到“卫星”这个听起来完全超出80年代日常生活的字眼,就足以让我对技术神话顶礼膜拜了。 在看不到的车体内部,几十块单片机控制着我的汽车,让我这个上路没多久的新手也能在雨夜疾驶,用几个小时穿越关中平原。同样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开汽车从一个足以自豪的技术工种变成走路吃饭一样的平常事情,平常到大部分人会忽略其中的科技进步。
建议大家暂时不要对坑爹网采取对抗的姿态,貌似现在情况有些改变 从这几天坑爹网的行动看出,他们貌似想和玩家重新建立联系来挽救他们的在线人数,在贴吧和官网提供了各种交流的渠道。咱们留在国服玩的还要继续玩下去,毕竟花费这么多精力练出来的车、得到的战绩、结交的朋友不是那么容易割舍下的。所以,既然坑爹网提供了渠道,而且貌似比较有诚意的样子,为了咱们国服玩家以后有更好的游戏环境,咱们应该给坑爹网一次机会,主动和坑爹网来贴吧的员工有意义、有礼貌的交流。 增进理解未必会化解矛盾,但是要解决矛盾,必须要双方坐下来增进理解。咱知道这可能只是坑爹网因为单位时间内战斗数大为下降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不过只要能给咱们玩家带来利益,就应该利用这件事情达成一些目的。现在,有些国服玩家对交流采取对抗姿态并不利于为国服玩家争取利益。要知道人身攻击和冷嘲热讽只适用于对敌对势力,但是公平的说,玩家和坑爹网天然就有一些共同利益。要使这些利益最大化,光对抗是不行的,咱们要让坑爹网系统、明确的理解玩家的合理诉求,让坑爹网明白自己面对玩家群体和其他游戏的不同,让坑爹网知道今后运营活动的忌讳。 显然,现在坑爹网或多或少的明白了自己面对的玩家群体和其他国内游戏有着很多区别。那么现在咱们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表述自己需要在游戏中得到什么乐趣、在游戏外得到什么服务。当然改变不可能是一次性的,但是只要这个渠道和机制建立起来,咱认为国服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认为咱是五毛的,咱也TK粑粑59,也无脑黑过坑爹网。现在咱认为,是该改变的时候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