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鸡大酱😡 dogtreeo
关注数: 145 粉丝数: 95 发帖数: 2,355 关注贴吧数: 788
双相情感障碍的4个错误看法 在兴奋和沮丧之间疯狂地摇摆。精神病发作。这就是很多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看法。 但事实却大不相同,精神病医生阿米特·阿南德(Amit Anand)说。在这里,他颠覆了人们对大脑紊乱的普遍误解: 误区一: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阿南德博士说:“许多人认为,那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是失控的,是精神病患者。”。“但我们在过去几十年中了解到,较温和的双相情感障碍更为常见。” 双相情感障碍的两种主要类型是I型和II型。除此之外,躁郁症有多种形式。 在躁郁症I中,躁狂和抑郁的发作可能相当严重。 在躁郁症II中,抑郁可能很严重,但高发期要温和得多,并不会真正损害功能,甚至可能使人更有生产力。 在一个大得多的人群中,很轻微或很少的躁狂症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不足以证明诊断是正确的。其中一些人相当成功。 阿南德博士说:“因此,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生活在社区,可能永远不会被送进精神病院。”。 误区二:情绪波动总是意味着双相情感障碍 阿南德博士说:“情绪波动的发生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包括天气、月经周期、类固醇等常见药物以及药物的使用。”。 喜怒无常也可能发生在诸如激素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问题等医学疾病中。 情绪波动也伴随着其他的脑部疾病,比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某些人格障碍。 什么使双相情感障碍与众不同?阿南德博士解释说:“这种疾病代表着一种与平常不同的变化。“而且,抑郁一次持续数周,躁狂一次持续数天。我们寻找一个夏天,而不是一个炎热的日子。” 误区三:抑郁和躁狂是周期性的 人们通常认为在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期和抑郁期有规律地交替出现。 阿南德博士说:“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情绪更加混乱,症状随机组合。”。“这不是周期性的。” 这有助于助长混乱,这种混乱往往会破坏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关系,即使是在轻度双相情感障碍的情况下。 这就是为什么治疗如此重要。 误区四:双相情感障碍难治 “我们有非常非常有效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方法,”阿南德博士说。病人通常对稳定情绪的药物反应良好,有时与抗抑郁药和/或治疗躁狂症的药物合用 他说,心理治疗总是被推荐的,并通过以下方式提供许多好处: 提供对疾病的洞察力。他说:“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时,他们意识到自己处于痛苦之中。”。“但当他们狂躁,感觉非常,非常好,他们看不出问题。” 教学压力管理策略。学习管理压力,这可能引发躁狂症和抑郁症,是至关重要的双相情感障碍。 帮助解决问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庭问题和工作困难。 教育人们自我保健。阿南德博士说:“当你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时,保持规律的日常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但很多人没有在合适的时间睡觉或吃饭,这会导致更多的情绪问题,并造成恶性循环。” 哪里能得到帮助 如果你怀疑你或你爱的人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从精神病医生那里得到全面的评估。 阿南德博士说:“双相情感障碍常常得不到诊断,或者被误认为是另一个问题。”。“做一个好的诊断评估。然后,要知道,一些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你像其他人一样过上正常的生活。”
睡眠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 睡眠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治疗可以缓解由于工作、人际关系或者其他情境下的焦虑而导致的夜不能寐。放松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有机体的紧张度,使身体达到深度放松状态,有利于入睡。对于昼夜节律失调症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训练获得正常的睡眠节律,重新调整睡眠时间,直到形成一种习惯。 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睡眠卫生规则教育、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等)。 1、睡眠卫生规则教育 1) 每天睡眠时间的多少取决于患者第二天的清醒状况; 2) 每天早上或下午定期运动,但晚上入睡前不宜做剧烈运动。 3) 限制饮酒,尤其是晚饭后; 4) 避免茶和酒,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 5) 在晚上抽空处理在脑子里的问题或想法,至少在睡前1小时进行; 6) 晚上不宜吃得过饱或饮水过多; 7) 使卧室尽可能安静和暗淡,同时使卧室温度保持适合; 8) 如果不能很快入睡,立即起床,到别的房间,做一些放松的活动,避免感到灰心; 9) 如果在半夜醒来,不要看钟,继续转身睡觉; 10) 在一周中每天(包括周末)都要定期起床; 11) 白天不能有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也会减少自己想要睡的时间; 12)不用担心每晚睡几个小时,只要白天的警觉性和活动能力良好,说明已经睡够了时间。 2、认知疗法 认知治疗是为了改变那些错误认识和错误态度。 1)对睡眠需要的期盼过高(如每晚需睡8小时):一些伟人,都是著名的短睡眠者,比如周恩来、拿破仑每天只睡3-4小时就可以应付日常繁杂的工作。核心睡眠(非眼动睡眠的3、4期)才是恢复体力、精力的关键。另外,由于失眠患者处于“高警觉”状态,常常伴有睡眠感丧失及假性失眠,即多导睡眠图显示睡眠脑电结构正常,但患者却诉失眠的现象。 2)误解或扩大了失眠的后果(如认为整天无精打采是由于没睡好):其实失眠的后果与其说是睡眠不足造成的,不如说是失眠所引发的抑郁、焦虑情绪所引发的。 3)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错误,如多在床上躺些时间,早上床、晚起床:很多患者吃完晚饭后就早早上床,翻来覆去等待睡眠的到来,当困意迟迟无法降临时,开始变得抑郁、焦虑、沮丧,反而更加强化了“高警觉”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3、刺激控制疗法(目的在于形成卧室-睡眠的条件反射) 必须遵守的规则: 1) 只有想睡觉的时候才躺下睡觉; 2) 患者的床只用于睡觉,也就是说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吃东西等其它活动; 3) 如果患者觉得在床上不能入睡,患者应该立即起床到另一房间去。睡不着立即起床是让患者的床与患者立即入睡建立联系。 4) 如果患者还不能立即入睡,再重复第三项规则。在整个晚间都要运用第三项规则。 5) 不管患者每天晚上睡多少时间,每天应准时起床; 6) 白天不能午睡或打盹。 4、睡眠限制疗法(目的在于提高睡眠效率,这对失眠患者很重要) 1)在过去两周主观平均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多加30分钟,但每晚睡眠总时间不能少于4小时30分钟。例如,如果过去两周每晚睡眠总时间是5小时45分,那么可以在床上睡6小时15分。 2)每天同样时间起床。如果患者早上最后起床时间是6点钟,那么他(她)应该在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午夜上床睡觉。 3)白天不能有午睡或打盹。 4)每天定时记录上床、起床时间和估计睡觉总时间。 5)当过去5天睡眠效率达85%后,可以允许患者早15~20分钟上床睡觉;若低于80%,则减少床上时间15~20分钟,睡眠效率在80~85%之间,则维持不变。(注:睡眠效率=实际睡着的时间/一夜在床上度过的时间) 6)以上程序反复进行,直到患者睡眠时间达8小时或患者自己理想的睡眠时间。这个规定有一定灵活性,可根据患者能否接受和是否愿意遵守而予调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