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春22 小城之春22
关注数: 0 粉丝数: 17 发帖数: 397 关注贴吧数: 3
去年姜戎的《狼图腾》被改编成电影上映以后,一时间全国上下,大江南北掀起一股狼的热潮。其实要说写动物题材的小说,特别是关于狼的故事,沈石溪应该是写的最好。这本《狼王梦》曾荣获台湾第四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图书一等奖。沈石溪写过非常多的动物题材小说,并多次获奖,可以说他是中国动物题材小说大王。在他的众多的动物小说中关于狼的小说写的最为精彩。这本《狼王梦》描写的是一只名叫紫岚母狼如何培育三只小狼成为狼王的故事的。其实我从小就一只都不喜欢狼,凶狠、残恶、没有人性。自从看了沈石溪几篇关于狼的小说以后,对狼渐渐改变了看法。狼虽然凶残,但是它们为了在大自然里生存,表现出来的那种顽强刚毅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人类敬佩的。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笔具一格,虽说是描写动物,其实就其思想内容来说又像是在写人类和人类社会。沈石溪初中毕业后正赶上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运动。他被派去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在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八年。在那里离他接触了大量的动物,为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沈石溪说:“十五年的创作实践,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会盛衰,礼仪会更替,道德会修正,社会文明也会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流水悠悠同窗情 8月对于我来说真是个多事之秋,短短的20多天里,由囍到悲。先是进京送女儿去上大学,回来后老父亲又病重住院,没想到的是母亲又突然离我而去,此时身心疲惫憔悴的我,就像风中的柳絮,水中的浮萍,飘飘荡荡,摇摇晃晃。有幸的是在此时得到了众多亲朋好友,单位同志的热情关怀和帮助,他们伸出 友谊和真诚之手给我了自信和力量。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童年时的伙伴和母校的同学们,他(她)们听到消息后,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家务,不辞劳累,风尘仆仆,连夜赶来。他们的到来除了对母亲深深的缅怀,其实背后更渗透着童年的那份真诚和友谊。故乡楠木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林区小镇。清澈的雅鲁河水和广袤的土壤滋润了故土的人们。记得第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时隔二十多年和同学们素未谋面,见面后,感到同学们还是那么年轻漂亮。和记忆中小时候的面容一样。岁月在同学们的脸上实在是太宽容了,没留下任何沧桑的印记。这对于一直在外地工作已经老气横秋的我,既高兴又妒忌。故乡的秀水除了滋润同学们秀美的面容更是浇灌了他们那颗善良心灵。淳朴善良的同学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一方有难八方相助,是他们的风格。人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当某一器官发达时,其余的功能就会相对减弱。据说盲人的听力和嗅觉就非常敏锐。此时心情复杂的我真不知道对同学们说什么好,大概是感情的充沛造成了语言的窘涩。这一个月来同学们对我的关怀和支持令我真的无言以对,从升学宴到母亲的去世同学们不辞劳苦往返于牙克石和楠木多次。熟悉的不熟悉的,常联系的不常联系的听到消息后立即赶来或打电话询问。同学们的友谊和真诚让我对家乡更增添了深深的眷恋。故乡楠木曾经经济一度很不景气,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政策的改善,家乡的人们用他们勤劳之手现在已经把楠木建设的异常富饶和美丽。同学们更是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抓住机遇发财致富。看到同学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我真是替家乡的人们高兴。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童年的记忆就像烙铁烙在身上的疤痕即使时光渐去也会深深的印在心上。写到这里我感到被尘封的往事已不在如烟,而是渐渐开启,失落的记忆也逐渐地被打捞上来,童年的那条雅鲁河水已经穿越记忆之河仿佛在我面前流淌。河水里逐渐渗透出我和同学们小时候的面容,而且逐渐清晰,就像发生在昨天-----。
热爱生命 父亲走了,走的那么痛苦,又那么无奈。去年秋天,父亲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患有喷门腺瘤(胃癌的一种),由于年岁已大,已不能手术治疗,只能采取保守的放疗方法医治。年后,父亲的病情恶化,又住进了医院。 起初去医院看望父亲,老爸还有说有笑。渐渐地父亲开始消瘦,而且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到后来,父亲不能进食,只能靠打营养液维持生命。这时的父亲只能以目光与我相对。连说话都非常困难。我深知此时父亲的病情已经扩散到全身。望着父亲痛苦的表情和虚弱的身体,我却无能为力。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相助。共眠一轲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此时的我又能替父亲分担什么呢?我虽然很希望父亲在这个世上多活一段时间,甚至永远的活下去。但又不愿看到父亲这样痛苦的煎熬。 上学的时候,我最愿看的一本书是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书中有一段话对我感触尤深。“生命就是这样吗?真是一种空虚和迅速消失的东西。只是活着使人受苦,而死亡却不使人难过。死就是睡着了。死就是生命的结束。永远地安息。那么,为什么每个人都不肯心甘情愿地死去呢?” 生命真是奇怪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如此渴望生存?要知道,人生就是游戏,在这场游戏中谁都不能获胜。活着就意味着劳苦和受累。暮年尚未向我们靠近,我们的双手就得去触摸篝火熄灭时留下的寒冷和灰烬。活着真是太难了。婴儿在苦难中诞生,老人在苦难中吐出最后一口气,最后人总是不情愿地投向死神的怀抱。要知道死神是善良的,只是生活造成了苦难。但是我们还是热爱生命,憎恨死神。是的,热爱生命。此时的父亲就是抱守着这样一个信念。顽强勇敢的同病魔抗争着。 父亲是勇敢坚强的人。 我父亲从小就失去了爷爷一直与姑姑和奶奶相依为命,长大以后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抚养着姑姑和奶奶。结婚成家后又艰辛的和母亲一起供养我们兄弟三人、把我们培养长大成人,一直到我们兄弟建立各自的家庭。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父亲一个人的身上。可想而之父亲的生命之路,是多么的艰辛。 父亲是正直善良的人在我懂事的时候。父亲就一直教育我如何做人,并身兼力行地感染我。有一次我做了坏事,事后父亲知道后狠狠底打了我一顿。半夜我在疼痛的泪水中醒来,却发现父亲坐着我床边,正用他那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见我醒来,抚摸着我的头,问我还疼吗————。 父亲是乐观开朗的人。 父亲喜欢唱京剧。而且是纯正的马派(马连良)。父亲在没有病的时候,闲暇时间,总召集一些票友们来到家里。唱上一两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那西皮流水,唱的字正腔圆。父亲离开我的最后几天,突然说要听他经常愿意唱的《空城计》我找来mp3在网上下载后送到医院,把耳机放在父亲的耳边。要是以往父亲总会跟着清唱几句,但是现在父亲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看着父亲那发滞的目光,想着父亲以前唱京剧时的风采。一种凄凉之情向我心头袭来。 父亲被查出患癌症以来,我就知道父亲有朝一日要会离开我们的,可我们做儿女的是多么渴望能在父亲的身上出现奇迹呀!没有,这个奇迹最终没有出现,病魔最终还是夺取了父亲的生命,目睹着被病魔折磨的瘦骨嶙峋的父亲,我却深深地感到人的一种无助!人的一种无奈!人的一种失落!我深知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永恒的东西,佛家说,“得失随缘,心无增减。”也许父亲和我们缘分已尽,离开了我们。可是我的内心怎么会没有增减哪,佛家的这种境界我永远也参破不了,也永远不想达到。 昨天给父亲圆坟,伫立在父亲的遗像旁,心想,九泉之下的父亲也许不会责备我们做儿女的吧,可我们做儿女的何尝又不时时感到愧疚哪?回来的路上,突然,风起,有落叶飘过,我抬头,风中可有父亲的身影,父亲与我已经阴阳相隔了,怎么还会出现父亲的身影哪?幽魂一缕,芳冢无处,红尘烟雨,何处相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