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云游道士 尊王云游道士
关注数: 82 粉丝数: 646 发帖数: 11,551 关注贴吧数: 74
论三丰祖师与伍柳 丹法之不同 这篇文章我们继续剖析伍柳派的丹道理论,以其核心的药物论与三丰祖师的药物论进行对比,以证其谬误,阐发正统丹道的药物理论。 在伍守阳的《仙佛合宗语录》中对小药与大药的药物之景象有详细的描述,并且把药物分成小药与大药也认为是其师曹还阳的创造。 所谓的小药,就是炼精化炁中阳精动的证验,伍柳派认为“凡阳精从清源中生,即须采而炼之。倘阳精从浊源中生,弃之不采可也。诚能最初还虚,则采炼阳精,悉就真丹,自无幻丹之谬矣。”,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就是小药的景象就是无念自举,在其中不能有任何思虑妄想下的这种精动,才可以称之为小药,就不会采了变幻丹。 柳华阳《金仙证论》里说的更直接,不需要解说“微阳勤生不失调药之工夫,则药产自有验矣。且炁满药灵,一静则天机发动,自然而然周身融和,酥绵快乐,从十指渐渐至于身体,吾身自然耸直,如岩石之峙高山,吾心自然虚静,如秋月之澄碧水,痒生毫窍,身心快乐,阳物勃然而举,丹田暖融融”。 在产药之后,伍柳丹派认为小药归炉主要是小周天调药数满三百的证验,称之为“三百妙周”,三百妙周功满就有小药归炉止火的景象。所谓得当的小周天他认为是这样的“善于行火者,水源清真,采封如法,炼止合度,心不散乱,意不昏沉,以至三百息数,混合神炁,贯串始终。此一周天,乃得玄妙机之周天也。” 这个小周天火候伍柳派认为的要领就是,一是不能有后天淫念,以无念自举的景象作为真阳采取的关键,之后要运用合理的火候进行采炼,心意不能散乱,这样运满三百小周天火候,就有外景象了。 而得小药止火的景象则是“犹有缩龟不举,并阳光二现之景,皆为火足之候,止火之候。”,也就是马阴藏相,性光在眉间闪两次到三次之间,不能超过四次,就不能用火候了。 对比三丰祖师的丹经,我们可以发现根本没有小药大药之分别,药物只有一种,然而气动却为两处,第一处在伍柳论述小药处的气动,三丰祖师丹经则认为纯粹自然而然,不经人为,并不下手采炼。 《玄机直讲》中说,“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是为神息,是为真橐龠、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熏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初动。但气至而神未全,非真动也,不可理他。” 三丰祖师这里明确指出,这种气动“气至而神未全”,不要理他,也就是不可以下手去采炼,并不是真正神炁交合的药物,这里的“河车初动”即是伍柳所谓小周天,应该是自然而然,哪里需要什么调药,什么下手“采炼封固”? 伍柳派在此有作有为,完全相反,“若壮旺之体,只于运周天之当时调之,不用日久。若调之日久,不运周天,则阳极而精满,满则又溢矣。”,一得药就要运转周天来调药,否则就会漏精跑马。这是完全不明白人体生理,止漏有铸剑之法,与小周天何干? 如此强用火候神识干预,因为“气至神未全”,绝大部分根基不够的修习者难免出现虚阳上扰、头晕脑胀,眼花耳疼,甚至有如头戴金箍的出偏景象,所谓的“走火出偏”正是如此。 对于产大药的景象,伍柳派更是直接用了“六根先自震动。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之类,皆得药之景也。”来描述,认为前面小药证验的丹田火热,两肾有沸水滚动样的气流,再加上脑后风生有类似尖利鸟叫的耳鸣,再加上眼前看见金色性光闪动,身体一直不自觉地前后涌动,鼻子不停抽搐就是大药生出的证验,到了凡圣相别,后天返先天的关口。 如此景象自然是十分热闹,言之凿凿,本来不信的看了也要多信上几分。 然而,对此三丰祖师却是这样描述的“尔时一阳来复,恍如红日初升,照于沧海之内,如雾如烟,若隐若见,则铅火生焉。方其乾坤坎离未交,虚无寂灭,神凝于中,功无间断,打成一团,是为五行配合。至若水火相交,二候采取,河车逆转,四候得药,神居于内,丹光不离,谓之大周天,谓之行九转大还也。此时一点至阳之精凝结于中,隐藏于欲净情寂之时,而有象有形。到此地位,息住于胎,内外温养,顷刻无差,又谓之十月功夫也。” 从火候来说,铅火也就是先天阳火的证验,是需要在炉内也就是下丹田真炁凝聚生出一轮类似红日(不是图像,而是比喻阳火遍照,并不灼热,但是充满生机)的景象,这时候还没有得大药,因为只是火没有真水配合,此时就要止火入静,凝神静气,让四象五行融合,才会出现真水的景象,这个真水的景象丹经里直接写到返还验证里去了,也就是玉液还丹,这个水火具备的景象,在《悟真篇》里被称为“山头月白药苗新,潭底日红阴怪灭”。而只有真水真火相合相交,丹光不离,才可以行大周天火候进行调药。
「小壶天」静坐冥想避雷必看:身体晃动是自发功? 入静的时候身体晃动正常么? 不正常。 确实有一部分人在入静冥想的时候,会有身体不由自主运动的感觉。 有的人是身体向前,好像要倒下去似的。 有的人感觉是一些地方跳动,或者整个身体都在小幅度晃动。 最夸张一部分人,是会感觉肢体剧烈震颤甚至全身舞动,有点像傩舞似的。 对于这类情况,有一些人说得控制,保证身体正直,姿态端正,身正则心正,杂念自消。 但也有些大师说这是自发功,是功力深厚的表现,不但不能控制,还要顺着动的感觉去支持,有要躺的感觉就躺着,有要蹦的感觉就蹦,这是自发功。 等到感觉越来越强烈,能够自己动好几十分钟,就是要神功大成了。 确实,没有主观意志的引导,身体就出现想要运动的趋势好像是挺神奇的。 如果能够躺着跳起三尺高还不受伤,就更神奇了。 不过,似乎没见过这么神奇的展示,大部分都摔够呛而且只是满地乱滚。 这,似乎就没那么神奇了吧。 唉?这好像和一个叫膝跳反射的事儿就挺像的。 同样的不用主动操控,同样的有大幅度运动。 但膝跳反射初中就学了,这俩有关系么? 其实还真差不多。 从生理认知上来看都是因为刺激到了神经感受系统而做出了不同的反馈结果。 如果要从细微原理上来说的话,反而是中yi对这方面的认知总结比较丰富。 在中yi气脉认知里,有好几种情况会导致身体有晃动、扭动的反应。 在中yi认知里,身体的不自主的晃动、抽动、扭动都与风邪、痰阻、瘀血、上火内热这些有关。 其中风痰和淤血会导致qi脉阻滞不通,气血运行到此会因为阻滞而出现淤积肿胀感,对qi脉感知产生扰动,之后会局部或者范围性的产生抽动、扭动的肌腱反应。 这种情况比较轻微,也更像是排病,会随着反复刺激而排出痰阻风邪,畅通了也就不会再有要晃动、抽动的感觉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让扰动的范围过大,以免发生碰伤、擦伤。 也不要过于纠结关注,以免引发上火郁热。 因为发展成痰火淤积引起的扰动就会比较麻烦,痰火的淤积阻滞不但会导致阻滞肿胀感,还会直接造成神经电信号的紊乱,干扰神经反馈系统的正常运转,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肢体失控,持续发展可能就是局部失能或者偏tan了。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先辨别原因,再针对性地选择干预措施。
《至道学宫》刀圭火符之法 內炼丹道的法门在一些典籍中,也被称为“刀圭火符”之法。 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就记载说:“李真多以太乙刀圭火符决,传之钟离权。” 彭耜(si)彭鹤林在《海琼玉蟾先生事实》中,也记载说白玉蟾:“师翠虚陈泥丸先生而学道焉,得太乙刀圭之妙。” 那这火符之法是什么呢? 中间的玄妙细节很多,而将重点要素归纳起来讲的话,可以认为是内丹习练“火候”调整的各种实际操作方法的集合。 简单从炉火外丹来比喻,进阳火为添柴进火猛烈反应,退阴符为抽柴退火缓缓催化。 丹道南宗三祖薛紫贤真人在《还丹复命篇》中讲:“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 后来他传给了四祖陈楠木祖师,在《翠虚吟》中陈祖言说:“吾将蜕形归玉阙,遂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使之深识造化骨。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指示铅汞两个字,所谓真的玄中玄。” 可见,火候调整之法,是火象丹道修持的实操核心之一。 真正修炼的时候,也是如此,从入门筑基到调和法度,进火退符调和火候伴随了内丹修行的全过程。 丰祖在《玄机直讲》中讲子午法度时就有说: “运之一刻有一刻之功夫,运一时一日、一年一月即有一时一日、一年一月之周天也。然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 于一刻之中合于一月的时空转化,这才是火象丹道子午法度的验证,真正的子午周天。 丹道所言周天,是体证天地创造生命的道理,用身心模拟时空,可不是将气血搬来搬去就成的。 而这些能力的提升训练,在丹道传承内是有一系列的练法指引的。 真正的火候秘法,在初学阶段就可以调节打坐入静过程中的昏沉或者思绪杂乱不定的问题。 配合定向的存思导引,还可以辅助调节身体的异常状态,排病护身,这个我们的筑基ke程班里很多学员都有很直接的效果反馈。 所以说,火符之妙即是子午频率的随心应用,初级阶段是人体气血的兴奋和抑制功能表现,只有掌握了这个,后期才能以四象内药小丹运行子午周天法度,也才有逆反先天,于虚空之中采炼大药的机会。
仙宗遗秘:元末明初张三丰跨时空对线南宋白玉蟾 这个题目虽然有些无厘头的感觉,但实际上这个真实掌故却很少有修行人知道,里面也涉及了丹道内门修行的大隐秘。 谁也不会想到,隐藏在丹书中的短短一句话,竟然藏着一个可以让丹道修行界各派纷争的秘密。 丰祖和白祖,一个是大元遗老通微显化真人,一个是神霄散吏紫清明道真人,俩人差了五十多年,虽然按修行人来说差得不多,有可能有交集。 但实际上二人却属于两个不同朝代,白祖水解在南宋,丰祖出生在元末,这隔着时空因果对线是怎么来的呢? 说起来二人都是丹道传人,白祖是根正苗红的少阳丹道南宗传承人,丰祖身兼文始、少阳之精华,不说同门,也该是道友,怎么还搞起内斗了呢? 原来是三丰祖师在自己的代表作《玄机直讲》中直接点名白玉蟾,说他未曾炼己持心,不知虚空法度,粗心大意,到最后炼丹未成,练出偏了还得再调整重来。 “想前代贤哲,多有中道而废,皆因未曾炼己持心,金来归性,以至二候得药,于四候进火之时,不知虚空法度,粗心大意,是以白玉蟾有 " 再斫秋筠节 " 之叹焉。” 然而白祖也是名噪一时的真修行,23岁为国升醮于玉隆万寿宫,高真之名后世皆知,怎么到了丰祖这,就这么看不上呢? 莫非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节? 如果找别的资料,会发现丰祖在他的《水石闲谈》中又提到白玉蟾,这里却称赞他是“仙家才子也”。 而《水石闲谈》里对其他祖师名人的评价,却都没有这种仙才的评语。 比如说吕洞宾吕祖:“提笔甚高,发声最朗,游行之句,美不胜收,清朗可爱。”嗯?清朗可爱? 说韩湘子:“性灵与回翁相近,语皆雄阔。” 说陈抟祖师:“希夷老祖元气浑沦。“ 说诗仙李白:“性灵飘逸。“ 说东坡先生:“乘风啸月,灵性长存。“ 仙家才子的评价,其实说明丰祖不单认可白玉蟾的文采,也认可其在修行上的悟性和理解力。 但为何两次评价一褒一贬,相差如此巨大? 其实内炼丹道传承的历代修行人中,属丰祖和白祖悟性最高,不过二人性情却大有不同。 白祖疏阔而不拘小节,如果你看过白祖自作《日用记》,就知道有多不拘了。 而丰祖老成持重,在最终成就上,后世丹家也认可丰祖成就更高。 其中再斫秋筠节之言,也是白玉蟾祖师自己在《炼丹不成》中自述的修行出偏经历。 可见丰祖对白祖并不是轻视嘲讽,而是有感而发,喟叹其悟性超绝,才华过人,却“不懂虚空法度,又粗心大意”而导致走火崩炉,退转之下不得不再起炉灶重修一遍。 但其实丰祖在修行时,也曾经因为轻度走火而误入阴魔鬼神幻境(详见《玄机直讲》),也确如他所言,靠红尘积铅,炼己持心而回。 然而这里藏着一个丹道界修行隐秘,丰祖苦口婆心,已在《玄机直讲》道出。 他是希望“不立文字,但说真言,使学者无错认迷修之误”,可惜后世真传已失,又变成他说的“无缘”者见了只会略过。 这里也不得不翻译成大白话,才能让丰祖警语真正起到作用。 所谓的真言指的就是“虚空法度”,而这虚空法度无法用文字描述,只能由师父心传口授。 丰祖为了后学,也不得不强行描述。 正是其文中的:“以清静为体,镇定为基,天心为主,元神为用,巧使盗机,返还天真,归根复命”。 此话一出,丰祖也知道根器不足的又要附会禅定存神之类,各流派又要争斗不休,各自用自家法门强行解释这虚空法度,所以他也只能感叹如果不得正传,几乎没有人不会错认虚空法度。
《至道学宫》辅助修行的灵草怎么种? 修仙类的小说、游戏中除了修行功法外还有炼器、灵植、灵宠等各种要素。 其实这些,在现实的修行中都有过记载,还有具体的操作方法。 这回我们就讲讲灵药仙草种植法,你们也可以拿小本本记上,这个可操作空间比炼剑大一些。 一般在小说中,灵药仙草都是直接与外丹烧炼结合在一起的,像《凡人修仙传》中的韩老魔便是靠着外挂催熟灵药起家。 神仙故事里也经常有仙果灵药,服之可得长生的说法,远的不说,《西游记》中王母就有蟠桃树,五庄观镇元大仙有人参果。 而在上古食材纪录大全《山海经》中,也记着食之不劳的“嘉果”,服之不忘的“杤木果”,食之使人不溺的沙棠果等等。 而在游戏中,灵药仙草不但关乎外丹烧炼,还关乎灵气聚散,合理搭配有藏灵聚气之妙。 而在现实的修行记载里,也有灵药仙草栽培技术,总的来说一要配合时节,二要聚合气脉,三要借助药力。 洞神部中就记录了专门的《种芝草法》,讲了四种芝草的种法,我翻译成白话文,省得大家查原文了。 第一种说是在立春这天,在坟冢之地东方,找个土壤灰色的地方挖个一米见方的坑,里面垫上一斤用羊负(也就是苍耳)包裹好的曾青碎屑,盖上一升青箱子(也就是狗尾草),再盖上土,七天应该会能看到有青气,百日后生出像禾麦苗一样的芝草,之后找一个寅卯日,先禹步祝祷,然后拿三尺青色的丝绸垫着,用骨刀夹割下来带走,注意不要回头看。之后用百日时间晾干,捣碎,每次用清晨初汲的井水送服一刀圭(1.5克)的量,每天三次。 第二种则是在立夏日,在南山的南方掘地为坑,深八尺,方八尺,用丹砂二斤碎为屑,裹以粉屑状的赤色雄黄,在其上洒满玄参二升,最后覆土於上,十六日会有赤云在顶,八十日有赤气与赤云相接,,百日上生像禾苗般的赤芝。以巳午之日用禹步祝祷,绛缯八尺以木刀采芝。芝草阴干百日,治方寸匕,日一服,皆以清旦日始出未一尺时,以井花水送下,昼时三尸九虫,七疾野肺,痕积聚百病,皆化为浊血,从鼻口中出。以井花水洗之,即能步行水上,焰火不灼,绝饮不食,去世矣。勿令入房屋,绝血食,即有龙车众仙来迎之。” 这种种法与第一种都差不多,就是地点、大小,培养基的构成和采取方法有所变化,不过吃了之后的效果有点吓人了,会口鼻流血,得注意还是得用井花水洗干净才行。 第三、第四种也是在立秋、季冬之日挖坑埋土,按照相应方法培养出来后再用特定方法剂量吃下去,就成了。 注意,这些种法都是直接铺好材料等着他自己长出来的,如果没种出来,就说明仙缘未至,因为《种芝草法》前面先写了: “此芝非至德感神者,逢而不见,见而不得食也。” 道书中还有仙草仙芝图谱,所画种种芝草瑰丽万千,不像是自然界的草木,书中还说这些芝草都有异兽精灵守护,非感动天地有缘至道者不得见之。 其实自古仙草灵果之说,均是此理,是求而得之,证而得之,非是巧而得之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