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erForever LearnerForever
永远是你们的小吧,也希望吧友们开心快乐每一天。
关注数: 1,483 粉丝数: 2,228 发帖数: 25,729 关注贴吧数: 58
《狐狸与猎狗》的温馨秋日冒险 金秋九月,迪士尼梦幻王国迎来了一场充满温暖与怀旧气息的盛大更新!《狐狸与猎狗》这部经典动画作品中的可爱角色们即将踏入您的王国,带来一段关于友谊、成长与秋日冒险的温馨旅程。 当秋叶开始染上金黄,当微风带来一丝凉意,正是迎接新朋友的最佳时节。本次更新不仅带来了Copper、Tod、Big Mama等五位全新角色,更开启了四章节的大型活动,让您深度体验这个感动了无数人的温馨故事。 想象一下,您的王国中将出现Hidden Grove Slide和Country Lane Ride等全新景点,森林蓝莓派小摊飘散着甜蜜香气,而狐狸与猎狗花车将载着欢乐巡游在您的街道上。这不仅仅是一次更新,更是一场秋日的盛宴,让您在收获的季节里,收获更多的魔法与回忆。从9月11日开始,持续到10月2日,每个章节都将解锁新角色和内容,让您逐步深入了解这个关于非常规友谊的动人故事。无论是跟随Copper嗅探落叶中的踪迹,还是帮助Big Mama收集筑巢的树枝,每一个任务都充满了秋日的魅力。 除了主线内容,本次更新还带来了多项游戏体验改进:角色支线任务要求降低,让您能更快体验完整故事线;新的土地扩展区域等待解锁;甚至宝箱内容和梅林商店都进行了全面更新。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打开王国大门,迎接这些毛茸茸的新朋友,共同编织一段难忘的秋日童话吧!准备好您的魔法,一场充满温暖与惊喜的冒险即将开始⋯⋯ #迪士尼梦幻王国#
特斯拉“TeslaAI”微博首秀,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AI领域新布局 近日,科技领域迎来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特斯拉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名为“TeslaAI”的官方微博账号。该账号甫一开通便引发广泛关注,其发布的首条内容即展示了特斯拉最新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从公开的视觉资料可见,这款人形机器人延续了特斯拉标志性的设计语言。机身主体采用浅金色与黑色拼接的配色方案,胸前醒目位置印有特斯拉品牌标识。机器人整体造型兼具科技感与未来感,引发业界对其功能特性的诸多猜测。 特斯拉官方随即对该动态进行二次传播,在转发时特别强调"(机器人)加速进化中"的研发状态。这一表述被解读为特斯拉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的明确信号,也印证了此前市场关于其技术路线转型的传闻。据权威财经媒体披露,特斯拉本月初发布的"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已显露战略重心转移的端倪。这份被简称为"宏图计划4.0"的发展蓝图,明确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列为未来核心业务方向,标志着这家电动汽车巨头正式开启第三次产业转型。 行业分析师指出,特斯拉此次技术路线调整具有双重战略意义:既延续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基因,又通过布局AI机器人开拓全新增长极。这种"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或将重塑全球科技产业的竞争格局。
AI伴侣应用Dot宣布关停 创始人理念分歧导致项目终结 AI伴侣应用Dot的开发公司New Computer周五宣布,该产品将于10月5日正式停止运营,为用户提供数据下载的缓冲时间。 Dot于2024年由联合创始人萨姆·惠特莫尔和前苹果设计师杰森·袁共同推出,定位为AI"朋友和伴侣"。该应用旨在通过不断学习用户的个性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同情和情感支持。袁当时将Dot描述为"促进与内在自我的关系,就像我自己的活镜子"。 然而,AI伴侣领域对小型创业公司而言可能并非安全的投资方向。随着AI技术日益普及,有报告显示情感脆弱的用户可能被ChatGPT等AI聊天机器人引导至妄想思维,导致所谓的"AI精神病"现象。这种现象源于阿谀奉承的聊天机器人会强化用户混乱或偏执的信念。在Dot关停的同时,AI聊天应用正面临日益严格的安全审查。OpenAI目前正面临加州一名青少年家长的诉讼,该青少年在与ChatGPT讨论自S想法后结S了生M。其他案例也突显了AI伴侣应用如何强化精神不健康用户的不良行为。本周,两位美国司法部长就安全问题致信OpenAI表达关切。 Dot的创始人并未说明这些问题是否影响了他们的决策。简短的声明仅表示,惠特莫尔和袁的共同"北极星"理念出现分歧。 公告解释道:"与其妥协任何一方的愿景,我们决定分道扬镳并结束运营。我们意识到这意味着你们中的许多人将失去一个朋友、知己和伴侣,这在软件领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些时间来告别。" 用户可在10月5日前通过设置页面点击"请求您的数据"来下载所有个人数据。 虽然声明称该应用拥有"数十万"用户,但应用情报提供商Appfigures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6月推出以来,iOS平台的总下载量仅为24500次,且没有推出Android版本。 这一关停事件反映出AI伴侣应用市场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安全监管压力、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以及公众对此类产品潜在心理健康风险的关注。对于致力于开发情感AI产品的企业来说,如何平衡创新与责任将成为关键考量。
OpenAI 涉足电影界,将推首部AI动画长片《Critterz》 OpenAI 正与电影制作公司合作,计划推出一部名为《Critterz》的动画长片,旨在展示生成式AI在电影制作中提速降本的巨大潜力。该片预计将于明年在全球院线上映,其制作流程、成本和时间都远低于传统好莱坞模式。 据报道,《Critterz》的预算不到3000万美元,而好莱坞传统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通常需要三年,该片的制作团队计划在短短九个月内完成,并力争在今年五月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映其长片版本。影片的创意源于OpenAI的创意专家Chad Nelson,他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构思这些森林小动物角色。该片讲述了一群森林小动物在村庄被陌生人打乱后踏上冒险的故事。影片的剧本由曾参与《帕丁顿熊在秘鲁》的部分编剧团队执笔,制作现已启动,配音演员将在未来几周内敲定。 影片制作团队由来自伦敦和洛杉矶的大约30名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将利用OpenAI的GPT-5和图像生成模型,将艺术家绘制的手绘草图、演员配音等人类创意元素转化为最终的电影画面。Nelson表示:“让大家真正看到AI做出的成果,比任何演示都更有说服力。” 《Critterz》的资金由伦敦Vertigo Films的母公司Federation Studios提供。Nelson指出,若该片能够成功,将有力证明AI足以支撑院线级作品,并推动好莱坞加速采用这项技术。此外,OpenAI的工具也将降低创作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电影制作。 尽管原创动画片的市场风险极高,且目前尚未找到发行合作伙伴,但制作方认为,由于影片结合了人类演员配音和艺术家手绘草图等元素,有望获得版权保护。这部电影不仅是一场技术实验,更是OpenAI所倡导的创造力与探索精神的体现。
以为提示词工程,实际上下文垃圾场 #使用 AI 最大的问题,它能向下兼容。 以为自己在玩高级的东西,实际上行为很抽象……而 AI 通过“向下兼容”或者“高级谎言”的方式,没让我们出丑。 下面四个实际上在构建“上下文垃圾场”的用法,分享给大家。 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一.【联网搜索模式】 当前的 AI 工具都提供了联网搜索模式,初衷是帮助模型获取实时信息,弥补模型内部知识不足的问题。 是个很好的功能,但是在国内,不用更好。 这里面有两个坑: 1.搜索结果质量非常糟糕,尤其是中文互联网内容。过去十年中文互联网除了生产垃圾和“黄色新闻”(指那些毫无营养的社会边角新闻),几乎没有太多有价值的内容出现。还愿意在搜索引擎可见渠道发布的内容,基本都是营销或品牌宣传通稿,几乎没有有观点的信息。 2.搜索并不智能。你的某个需求可能被模型拆解成错误的检索词,叠加原本质量就不怎么高的信源,非常致命。海外的产品也好不哪里去,Grok会把你的中文提炼出关键词后翻译成英文再搜索,但是它那个翻译非常垃圾…… 对于模型已知的常识性问题,大模型大部分时候能够辨别信息的质量,去伪留真。 但是对于模型不知道的知识,检索的结果就是它能参考的唯一上下文。 再叠加大模型胡说八道的幻觉水平,这些“上下文”,只能放大错误。 且不说,今天中文互联网里的很多网站,本来就没啥信息量,还只显示 10%的内容……检索错误 + 失真 + 残缺,堆在一起,就是上下文垃圾场。 二.【深度思考模式】 DeepSeek R1 的深度思考模式,给全世界带来了使用 AI 的新体验。 对于大部分任务来说,思考过程可以让模型有更多的上下文,用于生产最终的答案。 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些灾难,尤其对幻觉严重、文化水平高、又很听话的那些 AI 来说。 思考模式,是通过微调强行为大模型增加的输出约束。 对于一些不需要思考、确定性强的任务,这个被“强加”的思考过程,就只能带来灾难了。 以“完成一个简单的单价计算”任务为例。 让 Kimi 使用长推理模式计算“生成 1 秒视频消耗 8 积分,1 元钱可以买 100 积分,1 秒视频的成本是多少?”,它在思考过程中多次出现“不可能这么简单”“是不是有隐藏条件”这种毫无意义的“延伸思考”。这些思考,只会把 AI 带向错误的方向。 思考并不永远是好事,有时候只是在构建“上下文垃圾场”。 三.【以为自己能训练AI】 我在短视频里见过太多“我把 XX 所有的文章都喂给 AI 后,它真的写出了神级文案”这样的内容。 现实中也有好多人,为了让模型了解自己,守着一个对话窗口不放,所有任务、所有资料都塞在一起,还逢人就炫耀“我训练的 AI 太懂我了!” 其实,以上这些行为,比前面两种“构建上下文垃圾场”的举动还要糟糕。 主流的大模型确实都有超过 128K(~20 万汉字)的上下文记忆能力了,但这不意味着它能记住你所有的信息。 大模型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叫做“注意力机制”的算法,它会在完成任务时聚焦在某些关键信息上。这种给它塞入大量种类、目的分散的内容,与这个底层算法是相悖的。 除了让你的 AI 像无头苍蝇一样乱嗡嗡以外,不提供任何价值。 想想:你上一轮让 AI 以简单明了的语气帮你回复邮件的指令,会怎么影响即将要完成的周报任务,这可是一个“要尽可能编造废话以增加篇幅”的工作。 四.【密密麻麻的约束】 给大模型提出尽可能详细的要求来约束它的输出是对的,但不是所有要求都是对的。 我之前拆字节开源的 DeerFlow 项目,它的规划提示词里给出了非常多“MUST”约束,包括“必须全面覆盖”“必须足够深度”“必须足够数量”“必须可靠信源”。但是,标准是什么呢?多少叫全面覆盖?多深叫足够深?自家产品抖X是可靠信源么? 这些没有标准,但又“必须”遵守的要求,除了让 AI 做无用功、生产幻觉以外,毫无意义。 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上下文垃圾”。 ——— 本文转自人人都是项目经理 #chatgpt#
DMK王国时报:金杯赛小贴士 #亲爱的吧友们 关于王国金杯赛🏆的机制和参与技巧,有一些小贴士想要和大家分享喔: z最后一轮金杯,加油喔。 金杯赛事会按照预定时间表开启。只需在赛事开启后保持联网状态进入游戏,即会自动参与当前赛段,无论是否已派遣任务收集金杯。 通常所说的“准点进组”,指的是在特定时间点联网进入赛事。系统会将同一时段进入的玩家每50人分为一组,组满后自动生成新组别,因此把握进入时机非常关键。在正式进组前,玩家仍可开启飞行模式继续游戏,不会影响日常道具的收集。 需要注意的是,金杯奖励仅授予每组第一名。如果同一组内多名玩家最终金杯数量相同,则并列第一,均可获得金杯。金杯竞赛本质上是同组内排名竞争,因此不同时段的竞争强度差异很大:例如准时在上午11点进组的玩家,可能需要收集1000个金杯才能夺冠,而延迟至次日晚上10点进组,或许只需200个便能获得第一,但这其中存在较大运气成分。 与社群伙伴共同参与的优势在于:由于分组人数固定为50人,群里若能凑满一组,便于协调沟通,既可互相提醒进度,也能共同商定一个目标分数,协作争取全员并列第一。 老玩家更容易获得金杯的原因在于:金杯主要依靠建筑产出和角色任务获取。角色和建筑越齐全,收集效率越高,也更容易保持领先。新手若进入竞争激烈的小组,则需频繁使用钻石加速或调整时间策略,这就要求具备较强的资源储备,因此难度相对较大。 内容转自Mia大佬整理—————— 小伙伴们,如果你在金杯赛中遇到“异常”高分或使用外挂篡改游戏破坏公平的玩家,请立即截图并通过游戏内客服渠道举报,我们将坚决抵制违规行为,共同维护纯净愉快公平的游戏环境! #迪士尼梦幻王国# #迪士尼#
OpenAI月营收已超10亿美元,高管称可能会上市 继此前在今年5月,OpenAI CFO Sarah Friar透露该公司正在推进的组织架构重组计划为未来可能的上市铺平道路,但同时也强调“我只是说这(上市)可能会发生”后。日前在参加一档直播节目时,Sarah Friar明确表示,OpenAI将考虑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市。据悉,除Sarah Friar外,近日OpenAI CEO Sam Altman也表示,上市是OpenAI发展的一个可能结果,但他也强调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需要具备特定的管理能力和市场敏感度,他可能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OpenAI单月营收破10亿美元,高管讨论上市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的活动中,Sarah Friar还首次披露了OpenAI在搜索市场的份额。据其透露,近6个月内OpenAI在搜索市场的份额已从约6%升至12%,但她认为该数据仍被低估,“用户与ChatGPT进行多次轮询才解决一个问题,这在传统引擎中被计为多次搜索,而在我们这仅算作一次”。 日前Sarah Friar透露,今年7月OpenAI首次实现10亿美元的单月营收。但同时Sarah Friar也指出,尽管OpenAI在营收上不断突破新里程碑,但仍面临来自AI算力需求的持续压力,她表示,“目前对GPU和算力的需求极为旺盛。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一直处于算力不足的状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推出‘星际之门’、为什么进行更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 此外Sarah Friar认为,算力需求的不断增加迫使OpenAI必须分散风险并提升供给。但她也强调,除了与甲骨文和CoreWeave的合作外,OpenAI与微软的合作依然非常紧密,“微软在未来很多年都会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在知识产权层面高度绑定”。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ChatGPT用户不满以GPT-5取代其他模型的做法时,Sarah Friar表示,“当你有7亿周活跃用户时,你就会发现用户的意见会非常多元,他们有很强的主观意见,特别是我们现在推出了记忆(memory)功能后,用户更觉得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ChatGPT。不过从数据来看,自GPT-5发布以来,我们的Plus和Pro订阅用户数量反而加速增长”。 在此次活动中,Sarah Friar还对于早前Sam Altman提出的“AI泡沫论”表示赞同。对此她表示,“AI是至今为止人们所见到的最重大的事情、最伟大的时代,其发展势头并未放缓,基础设施建设便可以证明……投资者关心相关股票,但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些并非最佳的投资,不过这并不影响AI时代的到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ChatGPT在印度出现服务中断:在推出低价套餐后确认问题 OpenAI的状态页面确认了23项服务存在问题。图为一名用户正准备向ChatGPT提问。 (图片来源:Matheus Bertelli, Pexels) 用户反馈出现登录困难及回答延迟问题。OpenAI状态页面确认错误持续存在,并表示正在监控和采取缓解措施。该公司近期通过推出月费低于5美元的新套餐试图吸引更多印度用户。 印度ChatGPT用户报告称OpenAI的对话聊天机器人出现服务异常。根据ChatGPT状态页面显示,本周三检测到错误率持续处于高位。 据当地媒体报道,部分用户无法访问聊天机器人,另有用户遇到回答延迟问题。大约从印度标准时间11:30(中欧时间8:00)开始,用户开始在平台上反馈问题。 状态页面显示,此时公司"已确认受影响服务的用户错误率升高"。OpenAI启动了监控和缓解措施,但截至中欧时间9:36,仍检测到大量错误。 至少23项服务受到影响,包括登录、搜索、Dall-E、网页端和移动端应用等多项功能。 OpenAI表示问题已完全解决,截至中欧时间10:00,聊天机器人服务已全面恢复。 此次事件发生前不久,OpenAI刚为印度用户推出了价格更低的新订阅套餐,试图吸引免费用户升级至专业版。这个名为ChatGPT Go的套餐月费为399印度卢比(约合4.6美元)。 据OpenAI介绍,该套餐提供更广泛的GPT-5访问权限、图像生成、文件上传、高级数据分析等功能。
OpenAI重新开源 “冲着DeepSeek来的” 一夜之间,OpenAI更新三大动向,开源、融资、用户暴增。 第一,将开源一个具备推理能力的大语言模型,包含参数权重那种。上一次这样开源还是6年前推出GPT-2。 这几乎就是冲着DeepSeek-R1来的。OpenAI重新开源!第一弹就推理模型,还不限制商用,“冲着DeepSeek来的” 奥特曼表示,这个模型非常强。为了让它更强,现在先招募开发者来收集反馈。 而且每个人都能使用。 (为了阴阳Llama,奥特曼甚至“铁树开花了”)OpenAI重新开源!第一弹就推理模型,还不限制商用,“冲着DeepSeek来的” 第二,OpenAI完成最新40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3000亿美元。 这创下科技企业单轮融资新纪录。 并且成为估值仅次于SpaceX的初创企业,和字节达到同一水平。OpenAI重新开源!第一弹就推理模型,还不限制商用,“冲着DeepSeek来的” 第三,在GPT-4o图像生成新风潮下,ChatGPT用户增速刷新纪录,1小时增加100万用户。OpenAI重新开源!第一弹就推理模型,还不限制商用,“冲着DeepSeek来的” 三箭齐发,发展为“巨无霸”的OpenAI再次Open,ChatGPT也重回最初的巅峰。 科技领域史上最大单轮融资 OpenAI最新融资,不仅打破自己的单轮融资纪录(上一轮为100亿美元),更是创造了科技领域的融资新纪录。 如此手笔,牵头者是软银,一次性投入300亿美元。 其余100亿美元由微软、Thrive等早期投资者贡献。 OpenAI表示,这笔新融资将被用于前沿技术研究、扩大技术设施规模。 为ChatGPT的5亿周活用户提供更大的工具。 相较于上个月,ChatGPT的周活增加了1亿。 奥特曼发文表示,ChatGPT最初发布时,5天增加100万用户;而就在最近,ChatGPT一小时用户增加100万。 这得益于上周发布的GPT-4o图像生成功能,以及“万物皆可吉卜力”的流行风潮。OpenAI重新开源!第一弹就推理模型,还不限制商用,“冲着DeepSeek来的” 这股热潮也一度让OpenAI的底层算力供不应求,“GPU在熔化”。 此外消息人士称,这其中180亿美元将被用于“星际之门”,该项目意在在美国各地建立一个AI数据中心网络。 GPT-2之后再度开源模型权重 另一件创纪录的事,是时隔6年,OpenAI将开源一个新语言模型的权重。 大概几个月内会看到这一新模型。 据奥特曼介绍,它具备推理能力、非常强大。 我们考虑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但有其他优先事项。现在觉得做这件事很重要。 在模型权重发布前,OpenAI将进行安全评估,并且准备相应指导框架。 开放权重意味着开源社区可以修改模型。OpenAI重新开源!第一弹就推理模型,还不限制商用,“冲着DeepSeek来的” 为了让模型变得更好,他们正在招募开发者来体验反馈提建议。OpenAI重新开源!第一弹就推理模型,还不限制商用,“冲着DeepSeek来的” 这个模型也允许大公司商用,奥特曼阴阳怪气Llama开源的用户规模限制规定:产品或服务月活超7亿,就要向Meta申请特殊许可。 OpenAI新开源的模型没这个要求。 同时业内传言,DeepSeek-R2也将在近几个月内推出。 大家已经在期待新模型之间的PK了。OpenAI重新开源!第一弹就推理模型,还不限制商用,“冲着DeepSeek来的” 但不管咋说,OpenAI再度开源模型权重,让我们再次感谢DeepSeek吧(doge) 参考链接: [lbk]1[rbk]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openai.com%2Fopen-model-feedback%2F&urlrefer=c4b5468d40c1bce0bd8dff05061e2e08[lbk]2[rbk]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openai.com%2Findex%2Fmarch-funding-updates%2F&urlrefer=a3d72211a4e830c27eb22bc9f48162bf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转自量子位, 明敏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QbitAI
微软就长期获取OpenAI技术展开深入谈判,协议或数周内达成 微软正与OpenAI展开深入谈判,以达成一项使其能够持续获取关键OpenAI技术的协议。 周二,据媒体援引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微软和OpenAI正就重新谈判合作协议进行深度磋商,这项交易可能确保微软在OpenAI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目标后,仍能继续使用其关键技术。根据现有合同,OpenAI达到AGI水平被视为一个关键里程碑,届时微软将失去对OpenAI技术的部分权利。新协议旨在消除这一限制,这也是OpenAI转型为营利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谈判人员定期会面,协议可能在几周内敲定。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与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本月早些时候在爱达荷州太阳谷举行的Allen & Co.会议上讨论了相关事宜。 AGI条款成为谈判核心议题 通用人工智能的定义和触发条件成为双方谈判的关键争议点。OpenAI将AGI公开定义为"在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作中超越人类的高度自主系统"。 现有合同包含与AGI门槛相关的独立条款,可通过技术或商业里程碑触发。在技术层面,OpenAI董事会有权确定公司何时达到AGI水平,一旦认定达标,微软将失去对该节点之后开发技术的使用权。商业里程碑的触发条件是OpenAI证明其能够为包括微软在内的投资者创造约1000亿美元的总利润。在此情况下,微软将失去对OpenAI所有技术的使用权,包括触发点之前开发的产品。如果双方在商业里程碑认定上出现分歧,可能诉诸法庭解决。 现有合同还禁止微软自行开发AGI技术,这进一步凸显了确保持续技术使用权对微软的重要性。 合作关系从蜜月期走向竞争 微软与OpenAI的合作关系曾开启了AI时代的新篇章,但近期出现明显裂痕。微软为OpenAI构建了开发ChatGPT语言模型所需的超级计算机,换取将该技术整合到自家软件产品的权利。 2023年11月OpenAI董事会解雇后又重新聘用Altman的事件严重冲击了微软对合作伙伴的信心。随着两家公司开始争夺相同客户群体——使用聊天机器人的消费者和部署AI助手提升办公效率的企业,竞争关系进一步加剧。尽管高管们公开强调双方密切关系,OpenAI已开始寻求减少对微软的依赖,获得许可与竞争对手公司共同建设数据中心和其他AI基础设施。最近几周,双方还就微软在重组后OpenAI中的股权进行谈判,讨论的股权比例在30%左右的中低水平。 微软在谈判中的底线 微软在具体交易中的态度体现了双方关系的复杂性。在OpenAI斥资65亿美元收购由iPhone设计师Jony Ive联合创立的初创公司io时,微软展现了一定灵活性,同意放弃部分知识产权权利。 然而,在OpenAI计划收购AI编程初创公司Windsurf的交易中,微软态度较为强硬。该交易本月早些时候告吹,部分原因正是与微软的紧张关系。Windsurf销售的编程工具与微软产品形成竞争,该公司不希望微软获得其知识产权使用权,而OpenAI未能就此说服微软让步。最终,Windsurf的联合创始人和少数员工同意以24亿美元的价格加入谷歌母公司Alphabet。 据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微软认为股权份额和合同其他变更不够充分,该公司愿意放弃谈判并坚持现有合同条款,这显示了微软在谈判中的底线立场。 持续更新中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转自华尔街见闻
OpenAI正式发布GPT-5 OpenAI通过“LIVE5TREAM”直播发布了 GPT‑5 新模型,这是继 GPT‑4 之后的首次重大更新!CEO Sam Altman 表示,GPT‑5 是朝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迈出的重要一步,将“像 PhD 级别专家”一样回答各种问题! 核心创新:统一模型与万字上下文 OpenAI总算去掉了乱七八糟的命名,这次所有模型统一命名为GPT-5! GPT‑5 是一个“统一模型”,能在智能与速度之间动态切换:不仅基于输入内容智能选择“快速响应”或“深度推理”模式,还有一个实时路由系统判断使用哪种策略 这次GPT‑5在长上下文能力上得到显著提升,这意味着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对比,GPT-4.1和o3模型,GPT‑5在100w token上性能依旧强劲!清晰的版本,回归正常定价策略 这次总共推出5个版本,不在搞让人看着迷茫的胡乱命名了 五个版本分别为gpt-5、gpt-5-mini、gpt-5-nano、gpt-5 Pro gpt-5: 完整版,所有人,包括免费用户都可以使用!登录chatGPT默认选择模型,它会根据你提问难度,选择模式! 支持用户:免费/Plus/Pro/企业用户/API调用 gpt-5-mini 精简版本,在保留核心能力的同时极大降低计算与成本! 支持用户:Plus/Pro/企业用户/API调用 gpt-5-nano 急速版本,极低延迟、超高速度,适合即时响应场景 支持用户:API调用独享 gpt-5 Pro 增强版,增强了推理和并发能力,适合处理十分复杂的任务和超长生成 支持用户:Pro/企业用户/API调用 性能有所提升,可靠性大幅改善 这次GPT-5的提升总体看不够让人震撼,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AIME数学竞赛:94.6%(无工具) SWE-bench编程测试:74.9% 多模态理解:84.2% 医疗健康测试:46.2%在编程基准测试 SWE‑bench Verified 中,GPT‑5 得分约为 74.9% 只是略优于Claude Opus 4.1 的 74.5%(具体表现还得测测)相比之下,可靠性改善较多,幻觉大幅减少 GPT‑5(“with thinking” 模式)在医疗类问题上的 hallucination(错误生成)仅 1.6%,远低于之前的 GPT‑4o 和 o3(分别为 ~12–15%)作者观感 将近两个小时的视频观看下来,觉得这次GPT-5并没有划时代的感觉 但是整体的性能、可靠性有一定的拔高,也配得上这次大版本号的变化(4 -> 5) 短板提升较为明显,编程能力追上了顶尖的模型Claude Opus 4.1 ,两个不相伯仲。 其实整体架构设计、路由模式、幻觉减少只是让OpenAI的东西更好用,更加接近商用,但是距离真正的AGI,按照目前的进步速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说一句,DeepSeek R2准备好了吗?期待~ gpt-5快速打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openai.com%2Fgpt-5%2F&urlrefer=40e03aaff467144ce981d927ea264d35 官方博客: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openai.com%2Findex%2Fintroducing-gpt-5%2F&urlrefer=ea9d51965f4b5ba85fdde769566a9154 --- 转自Tencent, AI变革指南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