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叔叔
懦弱的魔鬼
B站同名
关注数: 12
粉丝数: 1,698
发帖数: 7,439
关注贴吧数: 14
盘点这次活动的所有吐槽点 来吧尽情发挥
切尔若贝利,人类永远无法难忘的历史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它是前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曾经被认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1986年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由于操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辐射量相当于400颗美国投在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称作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切尔诺贝利城因此被废弃。
关于泡沫学说 我们所在的宇宙就是沉在另一个有液体桶子里面的泡沫,而宇宙会不断上浮,大家知道,泡沫在上浮的时候会越变越大,然后漂浮的时候就会破裂,宇宙也如此,宇宙现在正处于上浮过程中,到达一定程度就会破裂,而宇宙外面是什么,是液体,液体的外面是什么,液体是由另一个大泡沫包着的,如此循环,整个宇宙就是无穷无尽的大,但我们所在的其中之一的宇宙就会破裂。
神龙现在依然厉害么
人类探索宇宙的大事件(2) 2010年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早上6点21分(北京时间18时21分),美国“发现号”宇宙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携带7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此次“发现号”除载有4名男性宇航员外,还携带有3名女性宇航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与1名女性宇航员会合,创造史上上太空的女性宇航员人数最多的纪录,达到4人。 2011年2月24日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服役近27年的“发现”号将最后一次执行飞行任务。 人类上了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用了108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在萨拉托夫附近安全返回,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 1961年5月5日,美国第一位进行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因此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1962年2月20日,美国发射载人飞船“水星”6号,航天员欧约翰·H·格伦中校驾驶“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3圈,历时4小时55分23秒,在大西洋海面安全返回。 1962年8月11日,苏联发射载有尼古拉耶夫少校的“东方”3号飞船上天。8月12日,苏联发射载有波波维奇中校的“东方”4号飞船上天。“东方”4号与“东方”3号首次在太空实现载人飞船的交会飞行,最近相距5公里,第一次从太空传回电视。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中尉驾驶苏联“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48圈,历时70小时50分,19日返回。 1964年10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载3人的第二代载人飞船“上升”1号。航天员科马罗夫、耶戈洛夫和费捷斯托夫驾驶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4小时17分,返回于库斯塔奈地区。这是苏联、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载3人飞行。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列昂诺夫的“上升”2号飞船。飞行中,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完成了目视观测、拆卸工作及其他实验。 1965年3月23日,美国成功发射第二代载人飞船“双子星座”3号。飞船乘载着美国航天员格里索姆中校和约翰·杨少校,绕地球飞行5圈,历时4小时53分钟。这是美国首次载2人飞行。 1965年6月3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麦克迪维特上尉和怀特上尉的“双子星座”4号飞船,绕地球飞行62圈。怀特到舱外行走21分钟,用喷气装置使自己在太空中机动飞行。这是美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12月15日,美国发射“双子星座”6号飞船,飞船载有希拉中校和斯坦福尔德上尉。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5小时51分钟。此次飞行是与12月4日发射的“双子星座”7号交会,并保持近距离编队飞行,最近时约0.3米。这是美国载人飞船第一次空间交会飞行。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双子星座”8号,绕地球飞行6.5圈,历时10小时41分。飞行中首次实现载人飞船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4A飞船在发射台上进行登月飞船的地面试验。飞船内坐着曾参加过“水星”号、“双子星座”飞船飞行的格里索姆上校、美国第一个完成舱外活动的怀特中校和第一次准备参加太空飞行的查菲少校。突然,充满纯氧的座舱起火爆炸,3名航天员当即烧死。 1967年4月23日,苏联用“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三代飞船“联盟”1号。4月24日飞船返回时,因降落伞故障,飞船坠毁于乌拉尔奥伦波克附近,航天员科马罗夫不幸遇难。 1968年4月14日,苏联发射宇宙212号无人飞船。飞船在轨运行中与后来发射的宇宙213号无人飞船自动对接。这是苏联完成的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8年10月11日,美国发射“阿波罗”7号飞船。航天员希拉、艾西尔和坎宁哈姆绕地球飞行163圈,历时260小时9分钟,22日返回。这是“阿波罗”飞船的第一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发射载有波尔曼、洛弗尔和安德斯的“阿波罗”8号飞船。飞船进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轨道上飞行了10圈,时间20小时6分钟,并向地球发回电视。27日返回。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飞船上载有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50分钟的飞行后,进入环月轨道。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并说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19分钟后,奥尔德林跟着也踏上了月球。他们在月面插上美国国旗,放置科学仪器,搜集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共活动了2小时31分40秒。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载有航天员尼古拉耶夫和谢瓦斯基扬诺夫的“联盟”9号飞船。飞船绕地球飞行268圈,历时424小时59分,创造了载人飞行史上的新记录。 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礼炮”1号空间站于1971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共飞行了175天。运行期间对接了两艘“联盟”号飞船,其中“联盟”11号的航天员进站工作了3星期。此后一直到1982年,苏联又连续发射了“礼炮”2~5号空间站和第二代“礼炮”6号、7号空间站。 1971年6月6日,苏联发射载有航天员多勃罗沃尔斯基、帕查耶夫和沃尔科夫和“联盟”11号飞船。飞船成功地实现了和“礼炮”1号空间站的对接、在轨运行24天后,在返回途中,返回舱空气泄露,返回地面时,人们发现未穿航天服的3 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1971年12月7日,美国发射载有塞尔南、埃文斯和施密特的“阿波罗”17号飞船。11日到达月球,两名航天员在月面逗留75小时,在月球轨道上释放了一颗卫星。飞船19日返回。这是人类迄今最后一次载人登月飞行,也是“阿波罗”飞船第7次登月飞行。 1973年5月14日,美国用“土星”V火箭发射名为“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后与多艘“阿波罗”飞船对接,先后有3批9名航天员到其上工作。原预计“天空实验室”能运行到1982年,但终因空间站故障严重,无法正常使用,其运行轨道急剧下降,于1979年7月12日坠落于南印度洋澳大利亚西南水域。这是美国发射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 1975年4月5日,苏联发射载有拉扎列夫和马卡罗夫的联盟18A飞船,准备与礼炮4号对接。火箭第3级点火不久,正值火箭上升到144公里的高空时,因制导系统发生故障,飞船在空中翻滚,并偏离预定轨道。地面控制中心不得不发出应急救生指令,使火箭紧急关机,返回舱与飞船分离,航天员按应急方案返回,在西伯利亚西部山区安全着陆。飞行只进行了22分钟。这是载人航天以来,第一次因火箭飞行不正常而成功地采取的应急救生措施。 1975年7月15日,苏、美发射飞船进行联合对接飞行。首先发射的是载有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和库巴索夫的“联盟”19号飞船。发射后7.5小时,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载着美国航天员斯坦福尔德、斯莱顿和布兰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7月17日,“阿波罗”18号飞船和“联盟”19号飞船成功地对接。飞船对接状态保持了两天,美苏航天员实现了飞船间的互访。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个竞争对手难得的“太空握手”。 1981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此后又陆续建造了“挑战者”号、“亚特兰蒂斯”号、“发现”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仅73秒后即爆炸,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再次遇难。尽管如此,美国航天飞机投入运营22年来,已成功飞行111次,在太空部署过卫星、维修过“哈勃”、完成了无数科学试验,是目前正在建造中的国际空间站的主要运送工具。
我们会是宇宙唯一的生物吗? 天文学家仅仅搜寻过少数恒星后,便发现了三颗新行星,这代表宇宙里还有亿万颗行星等着被发现。这项发现点出了所谓的太阳系外行星确实存在,因而可能解答从古希腊以来便困扰着哲学家、科学家与神学家的大问题:我们会是宇宙里唯一的生物吗?…… 天文学家仅仅搜寻过少数恒星后,便发现了三颗新行星,这代表宇宙里还有亿万颗行星等着被发现。这项发现点出了所谓的太阳系外行星确实存在,因而可能解答从古希腊以来便困扰着哲学家、科学家与神学家的大问题:我们会是宇宙里唯一的生物吗? 只看图片 科学家思索该如何才能查出在环绕着陌生太阳的行星上是否存有生命型态的迹象。由于无法像茱蒂福斯特在电影接触未来里一样拥有外星广播系统,唯一能够验证此事的方法只有搜寻系外行星大气里的生物印记——证据显示,像氧这种高活性气体,若没有可进行新陈代谢的生物体源源不绝补充,势必迅速消失。 马尔希、梅约与他们的同事只看到行星施加于其母恒星上的重力效应,若要发现生物印记,必须直接拍摄系外行星的大气才行。为达成此目标,美国航太总署(NASA)打算发射一系列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太空望远镜,此计划将耗资数十亿美元兴建绕行地球的望远镜,称为类地行星发现者干涉仪,并在2020年代起开始运作。简单地说,天文学家无法在短期内知晓任何关于系外行星大气的状况。 但他们错了。头一批系外行星的发现,激励了整个世代的年轻科学家投入这个天文物理界突然爆红的特殊领域,也说服了许多较年长的天文学家,转做系外行星科学的研究。突然涌入大量才华洋溢的人,激发出探索系外行星大气的新鲜想法,因而迅速推动了事情的进展。2001年,天文学家在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中,确认了钠的存在。自那时起,他们也已分辨出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水。透过检视系外行星的大气,他们甚至发现了间接的迹象,暗示某些行星可能有一部份是由纯粹的钻石构成。曾参与许多这类先驱观测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物理学家克努森说:目前,如果你把尚未公布的资料也计入的话,我们已经从大约30~50颗系外行星得知关于其大气的一些讯息。 这些发现离确认生命的存在,仍有一大段差距。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克努森所说的大多数行星都是高温且类似木星的行星;比起灼热的水星绕日轨道,它们还更贴近其恒星。不过克努森与其他天文学家已经逐渐开始探测较小行星的大气,那些行星称为超级地球,其质量约介于地球的2~10倍之间,这是10年前仍无法想像的事。今年4月时,克卜勒太空望远镜宣布发现两颗小于两倍地球大小的行星,且都位于温度可容许生命存在的轨道内,这又是一个例子,暗示宇宙里适合生命发展的行星,数目必然繁多。虽然这两颗名为克卜勒62e与62f的行星离地球太远而无法详尽研究,天文学家相信不出数年,观测人员必能在地球的孪生行星大气里寻得生物印记。
暗能量可能不存在, 最新研究发现被认为构成四分之三宇宙的神秘物质——暗能量,事实上可能并不存在。 现代望远镜发现宇宙的运行方式并不符合广义相对论推测它应该遵循的运行方式后,宇宙学家为了使现实与艾伯特·爱因斯坦的该理论相符,故而创作了暗能量概念。 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说,宇宙大爆炸后宇宙的膨胀速度应该比它的真实速度更慢,这种无法解释的奇怪现象对广义相对论产生严重威胁,很有可能会把它全盘推翻。为了解决该问题,宇宙学家引入了暗能量概念。 然而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数学家布莱克·坦普尔(Blake Temple)及约尔·斯穆雷(Joel Smoller)现在认为,他们提出的全新计算结果并不需要这种具有争议性的物质。这项研究将改变天文学家观测宇宙成分的方式。 描述宇宙演变的宇宙学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 of Cosmology)开始于宇宙大爆炸。天文学家最近观测到,星系在彼此远离时,速度在不断增加,宇宙学家通过引入暗能量概念,希望解释这种出人意料的加速现象。他们认为空间充满暗能量,这种物质大约占宇宙质能(mass-energy)总量的75%。 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该研究可能同其旨在挑战的我们的银河系位于宇宙中心的理论一样颇具争议,这种理论通常得不到现代科学重视。 伦敦国王学院的粒子宇宙学家马克姆·法尔博伦(Malcom Fairbairn)博士说:“从暗能量概念首次被提出之日起,人们一直在设法解释它,或者说在为它辩解。暗物质是一种神秘而又很难解释清楚的东西。这是人们为了揭开宇宙之谜进行的一次尝试,暗物质理论是否正确,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哈勃望远镜新发现 借助引力透镜效应,哈勃空间望远镜首次直接拍摄到一个极遥远黑洞周围的盘状结构 北京时间11月8日消息,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天文学家们首次拍摄到围绕遥远黑洞存在的盘状构造。 这个盘状结构由气体和尘埃构成,并且正处于不断下降进入黑洞中被消耗的过程中。当这些物质落入黑洞的一瞬间,它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形成一种宇宙射电信号源,称为“类星体”。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它们是短命的天体,仅仅存在于宇宙的早期阶段。这种神秘天体体积巨大,一般认为其直径超过600亿英里(约合965.6亿公里),但是它们距离地球距离远达数十亿光年,这让它们即便是在最强大的望远镜中看上去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亮点而已。 但是此次哈勃空间望远镜却成功地分辨出了一个远在185亿光年之外黑洞周遭的尘埃盘结构,不过这纯粹是借助好运,因为有一个巨型星系恰好位于地球观察视线和类星体之间。这个巨型星系的强大引力场弯曲了来自类星体的光线,使其集中到望远镜中,从而在观察者看来似乎其光线出现了增强。这就是所谓的宇宙引力透镜效应。 这一效应使得哈勃望远镜得以看清极遥远区域天体前所未有的细节。而正是因为如此,科学家们才得以测量这一尘埃盘结构的大小。他们得出结论,其直径约介于600~1800亿英里,即965.6~2900亿公里之间,并且成功测量出了这一盘状结构各部分的温度数据。观察发现这一类星体盘结构中,当气体和尘埃物质落向黑洞中央时,其颜色会显出蓝色,这意味着其温度上升了。 很多有一定天文知识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宇宙的年龄一般认为约为137亿年,那么怎么可能会出现远在185亿光年之外的类星体呢?这并不是一个错误。尽管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已经明确指出光速是宇宙中最高的速度,但是宇宙的膨胀本身却可以超越这个速度。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大伤脑筋的事情,但是这就是我们生活其中的宇宙。 在大爆炸发生之后135亿年的今天,我们所处的空间已经膨胀到难以想象的巨大范围,事实上目前我们已经可以探测到300亿光年之外的天体。
据新社华盛顿8月25日电 美国天文学家最近发现宇宙中存在一个直径约为10亿光年的超级“空洞”,那里没有星体,没有星系,也没有神秘的看不见的暗物质。天文学家对这种“空洞无物”的现象感到很奇特。
关于大爆炸 目前人们普遍认可一个科学理论,那就是当一颗质量比太阳还大的星球死亡时,会承受不了自身的引力而发生崩塌,从而形成一个奇点,而这个奇点又会变成黑洞,其引力之大,就连光都无法从中逃脱。 但近日,一名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女科学家声称,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她已经用数学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而且,一旦她的观点被科学界论证是正确之后,现代物理学对于宇宙的起源将被全部推翻。 报道指出,这名科学家名叫劳拉,她表示,当星球死亡时,根据史蒂芬·霍金的理论,会释放出一种叫“霍金”的射线。在这个过程中,星球自身也将流失一大部分的质量,最终,死亡的星球所剩的密度不足以形成黑洞。 她还指出,在形成黑洞前,星球就会膨胀并爆炸。此前科学家认为的奇点也不可能形成。“我自己都还没有从这一震惊的发现中平静过来,”她说,“我们已经对黑洞理论研究了近半个世纪,现在得出的这一答案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劳拉称,将来可以使用实验来物理证明宇宙中是否存在黑洞,而现阶段只能以数学理论的结果作为答案。 报道指出,劳拉的这一发现不单影响了黑洞理论,甚至还动摇了大爆炸理论。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都认为,在138亿年前有一场大爆炸,这场爆炸产生了一个奇点,而这个奇点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宇宙。如果黑洞不存在,奇点也就不存在,大爆炸理论也就站不住脚。 报道还称,之所以黑洞显得很奇特是因为它包含了两种相互抵触的宇宙基本原理。其中一个原理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引力可以制造出黑洞的理论。而另外一个理论是量子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中一切物质是守恒的,不可能消失。 所以从出现黑洞理论的那天起,就一直存在着一个悖论:既然宇宙中的物质不会消失,那进入黑洞的物质又怎么能永远待在黑洞里。 对此,劳拉的理论使用了数学方法,将爱因斯坦的万有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那就是人们期待的黑洞并不存在。
巽芳最有可能是谁
霍金探究宇宙奥秘:黑洞不"黑" 应称其为"灰洞" 据国外媒体报道,斯蒂芬·霍金的黑洞理论为宇宙中最致密的天体行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解释,但是日前这位大科学家在其作品中提到,宇宙中没有“黑洞”,有的只有“灰洞”。该理论来源于一篇名为《黑洞的信息保存与气象预报》的调查论文中,是霍金对黑洞的研究成果之一,他认为黑洞其实是一个拥有极端物理环境的“灰色地带”,质能进入黑洞中后还会“回到”宇宙中,我们此前对黑洞的边界理论认识是有待改善的,黑洞或不会永久性地保存质能信息,在某个时候会“释放”出来。 霍金此前提出了一种被称为“霍金辐射”的黑洞理论,是从量子效应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黑洞,霍金辐射认为黑洞是可以失去质量,因此一些非常小的“迷你黑洞”可“蒸发”消失,该理论证明了黑洞并不是宇宙中最自私的天体,黑洞在吸积物质后可通过量子行为向宇宙空间中释放出内部的质能,天文学家也在寻找新的方法来探测这种行为。 黑洞之所以被认为是“黑”的,在于其引力行为和事件视界上,在事件视界之外的物质行为才会被我们所察觉,而之内并不存在任何定义,即便是光线也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控制,因此在我们看来黑洞是“黑”的,这就像是宇宙中的单行道,仅能进去而出不来。但是霍金提出的“灰洞”理论认为黑洞还可以进一步向外传递质能信息,这就是说黑洞不是宇宙中的单行道,进去后还能“出来”。 霍金认为事件视界的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事件视界并不是黑洞的边界,黑洞可能存在一个明显的“地平线”,黑洞内部出现的量子涨落使得黑洞如同一个灰色地带,其也不违反任何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也意味着黑洞可以从宇宙中吸积“物质信息”,同时也可以向外辐射出信息。传统的事件视界理论认为这是黑洞与外界的“界线”,如同一道防火墙,物质被黑洞吸积后落入黑洞中,并在两极释放出辐射。
火星逆行! 3月2日零点时分,火星开始在天秤座逆行。此次火星逆行持续到5月20日,历时80天。回顾前一段的时间两次行星逆行事件(金星在摩羯座逆行及水星从双鱼座逆行到水瓶座)带来的影响可以看出,从对环境的净化(金星逆行)到对环境的加深了解和重新定义互动形态(水星逆行)推动了一系列的相应关系的变化和重组,那么在太阳进入双鱼座期间对未来点燃的新的希望会让人们在此基础产生新计划和决定。在此背景下,火星启动了在天秤座的逆行。火星在天秤座运行带来的影响就是以“战争”和“妥协”的方式来促进各种一对一关系走向和平、和谐。那么此次的火星逆行将带来各种对立关系的暂时缓和,彼此会以新的身份、角色、角度来协调和处理彼此之间相应的关系,那么每一个个人也会以自觉与不自觉、情愿与不情愿的态度来适应相应关系变化下的新环境状态。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和平、和谐、相安无事,新的适应必然会带来新的磨合,在新的磨合状态下彼此间的愿望与要求会产生新“战争”与“妥协”。 在3月3日土星开始在天蝎座逆行(土星逆行有专门解读,详细请看博客),此次土星逆行带来的影响是因为害怕而在处理可共享的资源方面的行为有所收敛和隐藏。此次火星逆行结合土星逆行来看,处理一对一关系中可共享资源方面斤斤计较的行为有所缓和,相关二者之间更倾向基于一种大的框架结构或背景下来处理由资源共享方面引发的争端。4月23日火星与木星、天王星 冥王星在天象星图形成一个大十字结构。这种特别的星象结构单纯地从火星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到土星担忧的影响,一些有共同利益诉求主张的声音会形成一种新的广泛的共识,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影响力量参与各种角逐,不可避免地会与其它力量产生摩擦并带来新变化。经过此次的变化会带来新的结盟和人际关系的重组,这也是火星在天秤座运行产生的妥协性质带来的必然结果。对立双方基于大的框架或背景下在相关方面上做出的突然让步。因此,这在这之前我们不能够坚定地去相信一定会怎么样,一定不会怎么样,如果始终做到有两手准备相信适应性的效果会更好。
2014天文情况 2014年已经过去了1/3,在这一年里,我们也许错过了很多的东西,工作上或生活上。但假设你在额外的领域中还专注于天文学的研究或观察,那么你就不能错过以下的信息: 2014年将迎来大量的天文现象,其中有一些是由于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原因无法被我们观测到,你可以仔细去留意其中的另外一些!先看一下这个视频,我假设你看不懂英文,我尽量把其中的一些信息通过中文传达给你,此外,还会附上我所了解到的其它天文信息。 2014年4月14日至15日,火星,地球,太阳将对齐成一条直线,在这天,火星将成为一颗非常明亮的行星。 2014年4月15日,月全食!上个月你可能错过了金星伴月,这个月可不要错过月全食了哦! 2014年4月22日,天琴座流星雨,极大!(你可以在4月16日至28日观测,主要集中于22日。) 2014年8月18日黎明,天空中将出现两颗最明亮的星星——金星和木星,它们将以非常近的距离同时现在东方低空。 2014年10月8号,日落以后,月亮就会带食从东方升起,逐渐消失,变为红铜色。因为那天,将发生月全食! 2014年12月14号晚,双子座流星雨。 ...
哪个星球最适合人居住
外星人现身! 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17日早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孟常村村民又在田间地头发现了3块疑似坠落的不明物体。其中一块重约1斤8两,表面有明显高温灼烧过的痕迹。昨天,依安、拜泉两县发现5个不明物体从天而降。今天下午,国家有关部门专家将赶到当地进行勘察鉴定。图片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