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DZCY YZDZCY
关注数: 2 粉丝数: 168 发帖数: 1,795 关注贴吧数: 4
投资120亿元的全球首个大规模Mini/MicroLED芯片项 投资120亿元的全球首个大规模Mini/MicroLED芯片项目成功落户鄂州 2019-04-26 07:03 鄂州发改委 4月24日,全球知名的光电芯片研发企业三安光电公司投资120亿元的Mini/MicroLED芯片研发制造项目成功落户湖北省鄂州市葛店国家级开发区,这是湖北省实施“一芯两带三区”战略、推动产业之“芯”发展的重大成果。 跟踪衔接 鄂州市委、市政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瞄准十大重点产业,利用省政府举办、省发改委承办的“百家上市公司进湖北”活动平台,积极对接国内最大的LED芯片龙头企业厦门三安集团,经过5个月的密集跟踪衔接和积极争取,在省委省政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省发改委和长江产业基金的大力支持下,于2019年4月24日与三安集团和三安光电股份公司正式签订Mini/MicroLED芯片项目投资合同。该项目是全球首个大规模基于第三代半导体、代表新型显示产业方向的光电芯片项目,项目成功落户我市葛店开发区,标志着鄂州市在这个百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项目的带领下,步入“心中之‘芯’”的发展轨道。 项目概况 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占地700亩,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年产MiniLED芯片210万片、MicroLED芯片26万片的研发制造能力,产品主要提供三星、华为、苹果等全球知名公司,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润总额17.84亿元、税收9.3亿元。项目建设期3.5年,一期工程2年内投产。 项目意义 该项目代表全球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我省“一芯两带三区”和我市“三城一化”战略,是湖北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重要支撑性项目,为树立新一代半导体全球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的建设将带来第三代晶材、光电芯片、新一代功率器件、射频芯片和滤波器、Micro显示屏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入驻聚集,彻底改变鄂州冶金建材为主体的传统产业结构,为推进鄂州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该项目的入驻,将使鄂州市成为国家重要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对推动湖北乃至国家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下步安排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协同相关单位,全力做好项目前期服务工作,确保该项目于今年第三季度全面建设动工,并尽快实现达产达效。同时,积极依托该项目作为“大国重器”上升为省和国家战略,争取将此项目申报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光电信息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成为国家级第三代半导体基地,为新一代光电信息产业链聚集鄂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投资120亿元的全球首个大规模Mini/MicroLED芯片项 投资120亿元的全球首个大规模Mini/MicroLED芯片项目成功落户鄂州 2019-04-26 07:03 鄂州发改委 4月24日,全球知名的光电芯片研发企业三安光电公司投资120亿元的Mini/MicroLED芯片研发制造项目成功落户湖北省鄂州市葛店国家级开发区,这是湖北省实施“一芯两带三区”战略、推动产业之“芯”发展的重大成果。 跟踪衔接 鄂州市委、市政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瞄准十大重点产业,利用省政府举办、省发改委承办的“百家上市公司进湖北”活动平台,积极对接国内最大的LED芯片龙头企业厦门三安集团,经过5个月的密集跟踪衔接和积极争取,在省委省政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省发改委和长江产业基金的大力支持下,于2019年4月24日与三安集团和三安光电股份公司正式签订Mini/MicroLED芯片项目投资合同。该项目是全球首个大规模基于第三代半导体、代表新型显示产业方向的光电芯片项目,项目成功落户我市葛店开发区,标志着鄂州市在这个百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项目的带领下,步入“心中之‘芯’”的发展轨道。 项目概况 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占地700亩,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年产MiniLED芯片210万片、MicroLED芯片26万片的研发制造能力,产品主要提供三星、华为、苹果等全球知名公司,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润总额17.84亿元、税收9.3亿元。项目建设期3.5年,一期工程2年内投产。 项目意义 该项目代表全球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我省“一芯两带三区”和我市“三城一化”战略,是湖北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重要支撑性项目,为树立新一代半导体全球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的建设将带来第三代晶材、光电芯片、新一代功率器件、射频芯片和滤波器、Micro显示屏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入驻聚集,彻底改变鄂州冶金建材为主体的传统产业结构,为推进鄂州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该项目的入驻,将使鄂州市成为国家重要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对推动湖北乃至国家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下步安排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协同相关单位,全力做好项目前期服务工作,确保该项目于今年第三季度全面建设动工,并尽快实现达产达效。同时,积极依托该项目作为“大国重器”上升为省和国家战略,争取将此项目申报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光电信息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成为国家级第三代半导体基地,为新一代光电信息产业链聚集鄂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长江商报:湖北简称“鄂” 能否改成“楚”? 湖北简称“鄂”的来历,最通常的说法是:“鄂古代时为楚、鄂王封地,简称鄂,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      为什么要改?第一,“鄂”字比较生僻。如果不是湖北省简称“鄂”(当然了,湖北省还有一个地方叫鄂州。)这个字的知名度还会进一步降低。第二,“鄂”字“不好看”。你再细端详,是不是越看越不中看?第三,“鄂”字“不好听”。不信你大声朗读几遍试试。第四,“鄂”字“不吉祥”。我在武汉听到一个这样的段子:“鄂”字一个“耳朵”两张“嘴”,道听途说、偏听偏信,怎能不“亏”?!挺传神的!据说还是一个湖北高官“发现”的。      至此,“鄂”作为一个省的简称,在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中,几乎是最另类的了(大概只有黑龙江的“黑”勉强可以跟它一拼)。在和谐社会、中部崛起的大好形势下,“鄂”已实难担当华中大省湖北的简称乃至象征了。      改成什么?“楚”为首选。文化有“楚文化”,地理、政治有“楚国”,足够悠久、足够辉煌。有人说,古时楚国够大,远远超出现在湖北省的地域。这个问题不大,只要已经有了足够文雅的“湘”作为简称的邻省湖南不出来争,也就过去了。      简称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我能想得到的大概有二:其一,各类文件公函文档编号可能用到;其二,大概就是车牌了。恰恰就是这个其二,无数的各式各样的汽车,拉着这个“鄂”字招摇过街、满世界乱窜,年复一年、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地为正在崛起于中部的湖北做着不太正面、很不匹配的广告!
『玩转城市圈』城市动态——鄂州:历史的巨变 辉煌的成就(图文) 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鄂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总体实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三十年峥嵘岁月,三十年沧桑巨变,古城鄂州以现代风姿崛起在吴楚大地。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鄂州迎来了历史上最灿烂的春天。作为国家确定的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鄂州百万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走上了改革开放最前沿。在成立省辖市短短几年后的1990年,年轻的鄂州抓住发展机遇,筑巢引凤,建立了湖北省第一个省级开发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的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全国投资二十佳。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花湖民营开发区也已初具规模,近300多个中外合资项目已在鄂州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鄂州建立了经济技术文化关系。   开放引进直接推动了长江中游南岸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和湖北省又一个重要工业基地的崛起,使鄂州工业从一个以五小企业为主的县域工业发展成为鄂东“冶金走廊”、“服装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撑,形成了以冶金、服装、建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体的八大产业、6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   30年前的鄂州,农业还是靠天吃饭,人们缺粮少食,什么都要凭票供应。经过30年的发展,农业从以粮棉油为纲、种植结构单一、搞计划经济的集体农业,一举发展成为结构合理、品种多样、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已达200多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68.9%。   30年来,鄂州餐饮、现代物流、金融、广告、信息咨询、保险、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如果说,三十年前的鄂州还是一个小县城,那么,如今的鄂州无论是经济规模、社会发展、城市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中等城市。城区面积扩大到46.2平方公里,比1978年扩大了近10 倍;城市道路经纬交错,四通八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点缀在湖光山色之中;居民小区恬静安逸,各具特色;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986年的750元增加到2007年的10827元,增长14.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3元,提高到4393元,增长38.9倍。早在2001年,鄂州提前步入“小康城市”行列。“小康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等殊荣已成为鄂州的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上,鄂州将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上作出新的跨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