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瀟🍀 冰_梦泪
道船虽宽,只渡,有缘客;佛法虽广,难渡,无缘人。
关注数: 25 粉丝数: 512 发帖数: 5,464 关注贴吧数: 21
【文】铠甲勇士刑天之英雄归来 一楼,作者有话说: 好嘞,大家期待已久的继《You are my son》后续的第二篇文章终于开坑了!撒花撒花🌸。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几个可能会出现的疑问,要是还有不懂的可以问我哦(只要不涉及剧透): Q:本文的主角是谁呢? A:emmm,应该是路法。我已经在为反派洗白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甚至还犯起了花痴??? Q:本文的结构大概是怎样的呢? A:初步确定是三个板块,应该不会有变。至于章节,不知道,我不想写本书出来,所以会看心情删减,可多可少。 Q:与上一篇文章(《You are my son》)有联系吗? A:在细节的地方是有联系的,会出现上篇文章出现的一些名字和事情。所以没有看过上篇文章的小可爱,戳这里:http://tieba.baidu.com/p/5210940597?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9.7.8.0&st=1533628721&unique=AFE7A430DC278151C3E03656112D0AB8 Q:与原著相比有人物改动吗? A:基本没有。但是应剧情需要会有原创角色,本着精神洁癖的我,是不会让原创角色和主要人物有什么情感纠葛的,只是作为推动情节的人物存在。但是密斯林是不会出现了。 Q:本文主战场在哪? A:阿瑞斯,基本也没地球啥事。 Q:关于著作权问题? A:因为上一篇文章已经在文末声明了翻版必究。但是我依旧在别的地方看到了没有表明作者的转载。真的蛮生气的。 一篇文章无论好坏,都是作者的心血付出,这样的行为实在有点可恶。而我很不凑巧,也是个经常游历在各式各样文字网站的人,你有百分数八十多的可能都会被我发现。 我的文章我自己会负责转载,所以,如若有人想要转载,抱歉,一千字十元;买版权责另当别论。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转载复制其文字作品的行为构成犯罪。所以这一次,如果我再度发现,抱歉,我总有办法让你付出相应代价。 就这样,愿大家看的开心
【乙末年秋风祭】•蜀相 孔明 乙末年秋风祭•蜀相 孔明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题记 自幼,你便熟读兵书,通晓阵法。虽隐居茅庐,却已定三分天下。 许以先帝驱驰后,你接连大破曹军,终使关、张二人敬服;曹操丧胆。君凭借着自己的卓尔不群之才,借荆州,取西川,为蜀汉打下了一片基业。自此,三足鼎立,你又殚精竭虑,忠心耿耿。 可先帝不幸中道而别,托孤于你。你虽知后主是不可扶的庸才,却仍然只手补天。亲理细事,汗流终日;鞠躬尽瘁,至死方休;君前后出师遗表,为何,满是“托”字?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若胸无大志之人,怎配看先生的戎马一生? 君可还曾记得,当年茅庐辞别小弟?你说过:“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可叹啊,二十七年!诸葛均他,终究未能等到二哥归来,再躬耕田亩…… 倘若公瑾还在,他也定会笑你:尔时先生在我东吴谈笑风生,好不自在。现如今,怎会积劳成疾?孔明啊,你还记得你初出茅庐的风姿吗? 《三国演义》中,大篇的笔墨都在描绘您,描绘您智谋如何过人;描绘您辅主如何忠义。可谁又知道,君知命之年,就已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谁又知道,街亭失守,君挥泪斩马谡下的痛心和无奈?谁又知道,君五丈荒原,知天命如此的不甘和遗憾? 纵使再多的长篇大论,依我看都说不尽,论不完您一生的才华、志向。唯有,随着先生的脚步而行,方才能感知,先生的传奇一生……
【乙末年秋风祭】·汉相诸葛 乙末年秋风祭•汉相诸葛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戎马半生,策马扬鞭! 谈往事,刘备三顾茅庐,寻得大贤。尔后先生宏论一番,傲惊东吴江川。赤壁一战,曹公为此胆寒,先生凭高而坐,笑看征战。汝占天时,尔占地利,吾则占据人和。成竹已在胸怀,曹魏东吴,又有何奈? 论今朝,先生南讨孟获,七擒七纵,岂是等闲?南方初定,便北伐中原,想是祁山大道阡陌,早已熟记先生的身影。西城暗香袭来,古琴声声悦耳,调调精湛,仲达十有五万大军,无奈退反。先生独担重任在肩,冬去春来,不曾轻慢。 秋风箫寒,焜黄华叶已衰;五丈荒原,将星悄落营寨。君一生壮志豪情,怎甘如此撒手人寰?人虽逝,志犹在;谁人云,汉已衰? 纵使江山万里,祁山路上,却再不见熟人乘车归来;蜀道蜿蜒,常来回穿梭的一展大旗却也难再见一面……汉相、武侯、诸葛亮!响当当的大名,不知曾震慑了曹魏几代;不知让司马懿又有了多少个难眠之夜。 又是深秋,祁山枫叶遍野,早枯的落叶在寒风中孤独打转。天下之势早已归晋。可,世人过路此地,谁人不瞻仰先生的一世传奇,谁人不落泪衣襟惋惜蜀汉。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去不返;那段青史留名的豪杰却从未埋没尘烟。天地英雄气,千秋尚禀然…… 吾有感而言,谨以此文,祭奠汉相诸葛……
【沉木花香杯】英雄颂--十赞诸葛 十赞诸葛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羽扇轻挥,指点蜀汉霸业…… ——题记 “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敢问是何高人?他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他虽隐居山林,但未出茅庐,便已扬名在外。博得司马徽赞其堪比姜尚,张良;令徐元直自叹不如。刘备与其初见,他便提出三分天下之策。初出茅庐,就献上良计,火烧博望,大破曹军。惊的曹公丧胆,叹服其智。他常自比管仲、乐毅,依我而见,管、乐亦不及他也。 他在白帝城时,受先帝临终托孤。为报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他尽其一生,两番辅主,呕尽心血,竭尽忠诚,至死方休。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唯恐付托他人不能如自己般,尽心尽力。如此,我等怎能不感其忠义? 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两番上表,只因当初对先帝的一句承诺:臣亮,定当匡复汉室,以报陛下!无奈生死有命,诸葛丞相在征途中,薨世于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自出茅庐以来,为蜀汉出谋献策,数次亲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仍在,可却再不见一人纶巾羽扇,再登蜀道。 贤哉!孔明!舌战群儒,辩的东吴各臣哑口无言,实乃才辩无双! 贤哉!孔明!草船借箭,使周公瑾敬服子敬惊叹,实为千古绝唱! 贤哉!孔明!七擒孟获,却为令其诚服七纵放回,实为以德感人! 贤哉!孔明!空城一计,巧用司马懿的多疑之心,实乃万古奇谈! 贤哉!孔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贤哉!孔明!倾心报国,贞节忠义! 贤哉!孔明!名垂青史,千古一相!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