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得益 张得益
关注数: 49 粉丝数: 120 发帖数: 3,692 关注贴吧数: 20
举几个例浅谈香料,和说一些香气味讲究淡 1、麝香,天然麝香,灵猫香等,是高浓度的、恶臭的,《极度稀释》之后才是令人愉悦的动物香韵的香气,麝鹿灵猫已受保护了;合成的《麝香酮》,好贵,最优秀的合成麝香,没有去想买它闻它,但预料得到麝香酮可使用出《香气强度大,香气品质高、留香时间长》的特点,使用量很少就会有较好的效果;一般用许多种 《大环麝香》 如《环十五内脂》就可以了,使用量也不必太大的;但是也有不少是使用《硝基麝香》的比如《酮麝香》《麝香T》~原料性能不算太好,可能因为便宜和多种混合调配故 “不及前面的那么讲究”。 2、龙涎香,天然的做科研去了一般人不能强求,合成的《龙涎香醚》之类的也很贵,很少量使用即可在香精中贯穿头香体香基香且是高档的《定香剂》,想来在香水中亦如此。龙涎酮是非常常用的合成的好香料经济实惠,听说有木香底韵或木香气味多于龙涎气味。《赖白当、岩蔷薇浸膏》~这是一个典型:原料一股咸味、尿臊气息,没龙涎酮好闻~打低分,“极度稀释之后、用料当然不需太大”~ 咸味尿臊气完全感觉不到了,成为另一种完全不同很好闻的香,也许这才是“使用龙涎香想要达到的精髓”。 3、广藿香,它是一种香所谓东方香也罢,它也是中药材,需要干燥一段时间然后再提取。广藿香油有《木香底韵》,《它含有许多种化合物》,标志性香气特征来源于《天然广藿香醇》气味应该是属于《药香》。广藿香本身是草本植物,不少草香当中也有多种气味。也有一些草是带着药香的,所以有时用个词“药草香”。多可用于丰富、强化木香,同时也是一个留香时间长有定香剂作用的香料,故也用于其他。在多数情况下比例适当、用量适当,不太显现出其药香,这样一个使用了广藿香油的香精《香气品质》“更容易让大多数人接受”;当然香水因为存在着个性,喜好,消费者的理解、外国调香师的理解,创意,故事,成本,《品牌》等等方面的原因会有不同。 4、芳烃气息,比如煤焦油、苯、萘和一些化学化合物,杂味多的乙醇酒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香吧——至少跟香有关联:首先听说有些“乌木”香水颇具化学化工的感觉,暂时不解因为某些个香料没用好?是香料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出现新的不良气味?还是广藿香油背锅,还是特意就想要做这样的香气?等等。 煤油可做杀虫剂-杀虫剂需要用香料香精《加香》,赋予它香味然后生产、使用;乙醇可以溶解许多香料,乙醇可以提高香气的挥发效果;香水使用的乙醇双脱醛酒精,“无杂味”,可是实际情况厂家太多、商家太多,“特级品质的酒精远远少于普通酒精”。
转自“香水圈终极困惑:大牌太贵,国产不香?”节选 03、贵有贵的道理 对老牌香水权威的挑战,最早来自于成分党的崛起和代工党的不平。 祖马龙的热门款蓝风铃,30毫升要610元,一瓶50毫升的芦丹氏,售价近1000元,年轻的消费者既吃力也感到困惑。 代工党在互联网ODM模式流行后,开始追溯同一家香水工厂出来的多种品牌和差异定价;而刨根问底的成分党开始对着配料表一一向上游香精香料公司询价。在一篇流传甚广的图片里,这样描述迪奥花漾甜心的价格组成。关税和营业税合计35%,制造商和销售商利润占比20%,广告8%,而最刺眼的是原材料成本,只占据2%,15.6元。 且不说这个估算到底对不对,但在以强营销为行业属性的美妆和香水行业,只依靠原料成本来判断产品总成本显然缺乏基本常识。从原料采购,到研发生产,再到包装设计,分销零售,这个成熟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它足以匹配的价值。 拿成分党眼中最有力的证据「原料」而言,天然原料本就珍贵,且价格高昂。 日本香水协会常任讲师榎木雄作在《你不懂香水》一书中谈到,香水中使用的大马士革玫瑰,每一朵都是靠人工采摘的,由于玫瑰的香气会因为气温而消散,所以采摘时间仅限于黎明到上午。萃取1千克大马士革玫瑰精油需要花费5吨花瓣,因此价格极为昂贵。 大火的Le Labo香水品牌创始人佩诺特也佐证了玫瑰原料的昂贵,以Le Labo的玫瑰31为例,在格拉斯手工采摘的玫瑰花瓣,每公斤售价几十万美元,「几乎没有规模经济效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