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户侯
壹户侯
关注数: 42
粉丝数: 65
发帖数: 3,601
关注贴吧数: 9
求大神 抛掷10 枚硬币,有n个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n≤10 这个问题我思考好久,求诸位大神了!
壹户侯给大家拜个晚年! 壹户侯给故明吧的网友拜个晚年!今天元宵节, 祝愿您的家庭像汤圆一样“团团圆圆”, 爱情像汤圆一样“甜甜蜜蜜”, 事业像汤圆一样“越滚越大”, 财源像煮汤圆一样“滚滚而来”。
发了一次找不到了,再发一遍 求大神高手: [url]http://将[/url]8根草,束成一束,中间用线系住,草束的两端可称为左端和右端,在左端和右端各取一根稻草,系在一起,当然八根稻草,只能系打8个结,系8次。最后去掉腰线,把草束抖开。问题是草束抖开后有多少处花样。
我读民俗学想到一道数学题,请教高手! 少数民族有一种稻草卜: 将8根草,束成一束,中间用线系住,草束的两端可称为左端和右端,在左端和右端各取一根稻草,系在一起,当然八根稻草,只能系打8个结,系8次。最后去掉腰线,把草束抖开。卜兆就是草束经两两相结之后的形态。问打开之后的全部形态或花样共有多少种? 我按排列算了一下共有 [url]http://8!=1[/url]×2×3×4×5×6×7×8=40320 但是可能没有这么多。请教数学高手,这道题如何解! 先谢了
我不明白 我不明白,为什么看“下一页“还要登录
请教一个核弹问题! 我看中国游艺史,知道在汉代有一种行棋类游艺叫“小博”,是以投掷半圆柱体的“投子”来确定行棋的步数。由此想到一个与数学和物理都有关的问题: 抛掷一个半圆柱体使其落在一个平面上,问:平面朝上,或半圆柱面朝上的概率各为多少? (这个问题可能不需要半圆柱体的几何尺寸,或材质密度等条件,如需要的话,可自己设定) 求解答! 谢谢!
求助一道力学题,掷“茕”的概率 我看中国游艺史,知道在汉代有一种行棋类游艺叫“小博”,是以投掷半圆柱体的“投子”来确定行棋的步数。由此想到一个与数学和物理都有关的问题: 抛掷一个半圆柱体使其落在一个平面上,问:平面朝上,或半圆柱面朝上的概率各为多少? (这个问题可能不需要半圆柱体几何尺寸,或材质密度等条件,如需要的话,可自己设定) 求解答! 谢谢!
希望吧友前去观敌抖阵! 我在历史研究吧正在辩论李鸿章是否是汉奸,希望吧友抽暇前去观敌抖阵。 http://tieba.baidu.com/p/2683036717?pn=2<?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遇到一个难题,求助大神! 排列组合是数量关系,还是空间形式? 思考好久没有得出结果,求助高手! 谢!
芭蕾高跟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ku6.com%2Fshow%2Ffhv58dkMibGrQdb4sZnGbA...html&urlrefer=45c01d036eaf1e7aed7fe0345f2f626d
<苏幕遮》,这首歌太美了!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deo.sina.com.cn%2Fv%2Fb%2F78510292-2279979053.html&urlrefer=92ac13384f649d002088f053b4f2b183
《赵氏孤儿案》是什么意思? 中央一台热播《赵氏孤儿案》今天大结局。 我刚才看完,我不明白,这部电视连续剧想告诉人们什么?
每个学生要拿70元做奖学金 邻居说,某高中,让每个学生拿70元做奖学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学生骗家长的钱。 家有高中学生的家长,我想了解一下,是不是还有其它高中也有这个规矩。
才发现一个贴吧 才发现一个贴吧,震憾推荐! http://tieba.baidu.com/f?kw=%C8%FD%B4%E7%BD%F0%C1%AB
林西县“酉门”在哪? 我在一则资料上看到: “1984年内蒙林西酉门外兴隆文化遗址出土两件石雕女神像。” 请教林西县的网友,谁知道林西县有没有“酉门”这个地方。是不是写错了。 多谢了!
大连发现“兴工朝” 转贴:http://tieba.baidu.com/f?kz=292878953 辽宁省考古所11月29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在距今5300~4000年的兴工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兴工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考古学家指出,这是辽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兴工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当时“兴工”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兴工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兴工。 在省文物局兴工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马栏街道上的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四个城墙门,如今安安静静地躺在农田里,四周有少量的住家。 我们沿着农田的垄土来到了西城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约60米,深约4米的坑。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石头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省文物考古所兴工工作站站长刘斌指着石块说:“从堆积的层次来看,这里的石头都是从外面运来的,当时建造这个城墙的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西城墙的西边是城河、东边是民居,而东北方向是贵族墓葬区。 城墙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迹 北城墙同样也挖出了一个坑,同样的黄土和石头,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城墙坑比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层是泥和沙相间,而且很有规律,从上到下沙层逐渐加厚,泥层逐渐变薄,做工非常考究”,据刘斌推测,土墙上的那些黑色杂物,应该是原始居民残留下的生活垃圾。 兴工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兴工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兴工古城遗址的发现非常意外,缘于去年6月一次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马栏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挖掘时,发现了一条兴工时期的南北向河沟。这让刘斌感觉到有戏,随后,他带领考古队员深入挖掘。洛阳铲一把铲下去(洛阳铲,长柄,铲头为半圆筒状,打入地下再提起来时,铲头就能带出一筒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在4米多深的地方,铲头碰到了石块,换个地方再铲,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块。当泥土一层层挖去,一大片石块露出来,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筑而成,宽60多米,深近4米。 结果考古人员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兴工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拣来的。之后的挖掘证明,这大堆的黄土就是兴工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 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古城文明势力曾影响半个中国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说明兴工古城的意义,得站在“兴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已经发现的兴工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兴工时的首都。
人类的原始文化始于“文化蛋” 本文选自: 《巫种起源——史前宗教的朝霞与夕阳》第三章“认识原点与原点认识 ” 全文可搜索〔百度*历史研究吧*巫种起源——史前宗教的朝霞与夕阳〕 可直接点击: http://tieba.baidu.com/f?kz=689700188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按计划写出来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想象不到的。——陈省身 *********************************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坦普莱顿教授(AlanTempleton)利用DNA技术,提出了直立人曾经三次“走出非洲”的假说。 第一次走出非洲发生于190万年前,第二次走出非洲发生于距今70万年左右。那时,原始宗教尚未出现,这两次从非洲走出的直立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他们携带最尖端的工具——石斧走天下!为什么背井离乡,迁徙欧、亚?一个最容易想到的理由就是人满为患! 对人类基因的研究还表明现代人类起源于距今20万-15万年前的非洲,在距今15万~8万年前非洲人又踏上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漫漫征途。这次闯荡江湖走天下又携带着一种威力巨大思想武器,“精神YZD”——宗教,因而所向披靡!这是后话,暂时不表! 所谓直立人,就是过去所说的“猿人”,在分类学上属于人属*直立人种,其年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前到距今30~20万年之间。 本章所描述的事情就发生在直立人后期,即距今30~20万年之前的一个时间段内。发生地点就在东非。但是,类似事件在欧亚各洲的直立人中也有条件发生,对此尚待进一步探索。 民族学界有一种“主位/客位”(cmic/etic)研究法,一度被奉为圭阜。所谓的“主位研究”,是指站在被调查的民族或当地人立场和观点上来看视文化:而“客位研究”则是从外来研究者的立场上来审视对象。 这两种研究方法究竟那种好,各自都能出一些理由。对于民族调查来说,两种方法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但是,当探索史前宗教的起源时,主位研究法毫无用武之地,你无法无法进入30万年前的直立人时代进行田野调查,所以探索宗教起源的先驱者都使用客位研究法。 200多年前,法国学者沃尔内和杜毕伊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宗教起源学说,认为宗教和神的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自然力的策手无策。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教科书里谆谆告诫我们,对自然界的依赖感和恐惧感是原始宗教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种变相的说法:生产力低下、没有科学知识、愚昧无知是产生宗教的主要原因。这显然是站在客位立场上所得出的结论。 我们无法知道宗教诞生前后的时段内直立人的精神面貌,无法直接站在主位立场说明宗教的起源,但是,从动物智能、并由动物智能延伸出来的直立的智能来“展望”未来所能发生的情况,可能会接近这个目的。本书所用的“展望研究法”,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主位研究。 有研究者说,人类认识自己远比认识大自然要晚得多。 “蜀犬吠日”,无论是动物还是直立人,早就直感到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万事万象的存在,尤其是那些奇异现象和灾难事件。在这方面,动物与直立人并无根本的不同,尤其是黑猩猩与人。其差别只是理解的深刻程度不同而已。面对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动物或直立人的反应或是恐惧,或是无所谓,当然也有喜怒衷乐,并且在一定程度钩起回忆。遇到有危险的洪水猛兽等自然灾害,尽力躲之,至于一般的风雨雷电,见怪不怪。 可有谁又能说,当动物和人在看到自然界的万事万象之前,竟然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其实,人类认识自己并不比认识大自然晚,人类正是为了自身的存在才认识大自然的。“蜀犬吠日”,难道不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吗。 直立人对大自然万象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是由一个认识台阶上升到更高一级的认识台阶过程。
推荐一个帖子:《周易八卦起源进化史》 推荐:《周易八卦起源进化史》 此贴包括3篇文章 1、《大衍在召唤》,原载《中华易学》,境内首发; 2、《连山、归藏、周易的直通车演化》 3、《卜种起源》,全文共100章,现已发至40章。 原贴在“历史研究吧”,可与前3页找到。可直接点击 http://tieba.baidu.com/f?z=328847551&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C0%FA%CA%B7%D1%D0%BE%BF&pn=330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