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三可 弓长三可
关注数: 7 粉丝数: 32 发帖数: 1,426 关注贴吧数: 22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率量详解知识储备(一)K、M、G bps(kbit/s)就是bitspersecond,涉及的是传输速率,k表示1000,M表示1000000,G表示1000000000,如1kbps=1000bps正确。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有:kbit/s,Mbit/s,Gbit/s。其中:kbit/s=103bit/s,1Mbit/s=106bit/s,1Gbit/s=109bit/s 而涉及存储量(文件大小)以8bit字节计时才用k表示1024,M表示1024x1024,G表示1024x1024x1024。 (二)背板带宽与交换容量 背板带宽: 交换机背板总线或交换矩阵的总吞吐能力,如同高速公路的设计总宽度。 交换容量: 某种引擎在某种机箱上能发挥出来的最大交换能力,如同高速公路实际可用的车道宽度,比设计总宽度更有参考价值。交换容量可以看做是交换机当前的一个整体性能指标,而背板带宽则说明了该机框具备的未来性能提升的空间。 但是在好多产品技术手册上,常将两者等同。一、背板带宽 1.交换机背板带宽含义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也叫背板容量,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2.交换机的内部结构 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 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 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3.线性无阻塞传输 我们购买交接机最佳性能,就是要求这款交换机做到了线性无阻塞传输。我们如何去考察一个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呢?如何去确定你买的交换机设计是否合理,存在阻塞的结构设计呢? 计算公式: A、每种端口的速率 X 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B、满配置吞吐量(Mpps)=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例如,一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 64×1.488Mpps = 95.2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 举例:如果一台交换机最多能够提供176个千兆端口,而宣称的吞吐量为不到261.8Mpps(176 x 1.488Mpps = 261.8),那么用户有理由认为该交换机采用的是有阻塞的结构设计。 *对于万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千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快速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0.1488Mpps。 *对于OC-12的POS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17Mpps。 *对于OC-48的POS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468MppS。 所以说,如果能满足上面两个条件,那么我们就说这款交换机真正做到了线性无阻塞; 交换机背板速率单位一般为Mbps,指的是二层,对于三层以上交换才采用Mpps ,bps = bit/s,每秒比特数;pps = packet/s,每秒包数 交换机的交换容量(背板带宽|交换带宽)计算方法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例如一台24口百兆交换机交换容量=24*100*2=4800Mbit=4.8Gbps 交换机交换容量(背板带宽|交换带宽)和包转发率关系:交换容量=包转发速率*8*(64+8+12)*2 (全双工)=1344*包转发速率 所以评价一台交换机,不能只看接口速率和接口数量,还要从包转发率和交换容量(背板带宽|交换带宽)一起来衡量一台交换机的性能。 一台24口百兆交换机,包转发率要达到3.5712Mpps,交换容量(背板带宽|交换带宽)要达到4.8Gbps。如果这两个参数不能达到这个值,就说明交换机的性能不达标。 二、交换容量 交换机的交换容量,是指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交换容量表明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 力,单位是Gbps 交换机端口数量*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 48*1000Mbps*2=96000Mbps=96Gbps 交换机容量(交换机的总带宽,也称端口总带宽) ≤ (小于等于) 背板带宽 如果交换机容量小于等于背板带宽,那么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H3C低端LSW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模式,交换容量的大小由缓存(BUFFER)的位宽及其总线频率决定。即,交换容量=缓存位宽*缓存总线频率=96*133=12.8Gbps H3C高端的交换机的 交换容量可以等于端口总容量的2倍,端口总容量=2*(n*100Mbps+m*1000Mbps)(n:表示交换机有n个100M端口,m:表示交换机有m个1000M端口)。—— 一般目前都是这种 三、包转发率 交换机的包转发率(吞吐量|包转发能力)指的是交换机转发数据包的能力,单位是pps(包每秒),也就是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个数据包。—— 注所有端口的转发能力总和才是交换机的包转发率 转发能力以能够处理最小包长来衡量,对于以太网最小包为64Byte(由于以太网的冲突检测机制,所以以太网传输数据帧时对数据帧的大小有个限制,数据帧最小为64byte),加上帧开销20Byte(在以太网中,每个帧头都要加上了8个字节的前导符,前导符的作用在于告诉监听设备数据将要到来。然后,以太网中的每个帧之间都要有帧间隙,即每发完一个帧之后要等待一段时间再发另外一个帧,在以太网标准中规定最小是12个字节,然而帧间隙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会比12个字节要大,在这里我用了最小值。每个帧都要有20个字节的固定开销),因此最小包为84Byte。 交换机接口速率:100Mbit/s的以太网接口,学过计算机的同学都知道,每8个bit组成一个字节,所以接一个百兆接口转换成节=12.5Mbyte/s,也就是说每秒这个以太网接口能转发12.5M个字节=12500000byte。以此百兆以太口为例,一个百兆以太口每秒最多转发12500000byte的数据,假设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所传输的所有数据帧都是最小的84byte(当然如果传输的数据帧越大对交换机转发越有利,所以我们这里假设一个极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那么这个百兆以太口每秒转发的数据帧为 12500000/84=148809pps(帧/秒或包每秒)=148.8kpps=0.1488Mpps。——注:1000000K= 1000M=1G 也可直接用下面公式: 对于1个全双工10G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00Mbps/((64+20)*8bit)=14.88Mpps 对于1个全双工1000M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0Mbps/((64+20)*8bit)=1.488Mpps 对于1个全双工100M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Mbps/((64+20)*8bit)=0.149Mpps 单位:Mpps (兆个包每秒)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台24口10/100Base-TX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这台交换机的包转发率为 24*0.1488Mpps=3.5712Mpps,如果再加上4个千兆以太口4*1.488Mpps=5.952Mpps。那么总共就是3.5712Mpps+5.952Mpps=9.5232Mpps。也就是说一台24口百兆+4口千兆的以太网交换机,只有整机包转发率达到9.5232Mpss的时候,才能实现线速转发。 四、示例 背板概念:我个人一直理解成电脑的总线。 背板带宽(平时选型时可以等同于交换容量,下同)计算方式:每种端口的速率乘以端口数量之和,再乘以2 背板带宽: 接入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以24口接入交换机为例(24个千兆口) 24*1000x 2(Mbit/s) /1000(Mbit/s)= 48 (Gbit/s) 核心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接入交换机数量乘以48 (Gbit/s) 实验1:桌面型交换机带20台电脑上网 设备:桌面型交换机(俗称傻瓜交换机) 厂家公布的包转发率:35.7Mpps 接口:24个10/100/1000Base-TX以太网端口, (就是24个1000M) 计算:1.488Mpps*24 =35.712Mpps 计算所得的包转发率:结果35.712Mpps =公布包转发率:35.7Mpps,满足全端口“线速转发”。 厂家公布的背板带宽:48Gbps 计算:24*1000x 2(Mbit/s) /1000(Mbit/s)= 48 (Gbit/s) 背板带宽:结果48 (Gbit/s)<=厂家公布的背板带宽:48Gbps,满足全端口 实验2:某个公司有300台电脑上网,三层核心怎么选。初步预计要用15个千兆交换机。 通过上面的实验已经证实,每一个交换机的包转发率要达到35.712Mpps,背板带宽要达到48 (Gbit/s)。 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接入交换机数量15X48 (Gbit/s)=720 Gbit/s 吞吐量包转发率: 接入交换机的包转发率: 1.488Mpps*2 =2.976Mpps(解释:一个端口上联到核心,但是有上行和下行。) 核心交换机的包转发率:接入交换机数量15 X 2.976Mpps =44.64Mpps
交换机说明文件 拿走不谢 产品型号WQS3521G-4T 基本特征 固定端口16个100M/1G/2.5G自适应RJ45和4个10G SFP+ 背板带宽160Gbps 包转发率95.232Mpps 处理器高性能多核芯 闪存容量32MB 内存容量256M MAC地址表16K 队列缓冲1.5MB 软件规格 系统配置系统信息查看软件版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 网络设置配置设备的管理地址 用户配置配置用户名、密码 日志配置查看和下载日志 TELNET配置TELNET服务启用、禁用 HTTPS配置HTTP/HTTPS功能启用、禁用 诊断测试PING,TRACEROUTE功能 端口配置物理端口配置端口速率,流控方式,最大帧长 风暴抑制配置广播、未知组播、未知单播的通过速率 端口限速配置入口、出口速率,突发速率 端口镜像最多支持4组镜像 链路聚合最多支持16组静态LACP,支持动态LACP 端口隔离最多支持8组Uplink、Downlink隔离 端口统计 二层配置VLAN配置端口工作模式、PVID、tag/untag列表配置,VLAN创建 mac-vlan protocol-vlan支持基于ETHERII、SNAP、LLC帧类型的VLAN voice-vlan MAC配置静态MAC配置,动态MAC查询 MSTP配置支持STP、RSTP、MSTP(802.1s)三种协议 IGMP-snooping支持静态组播配置 DHCP-snooping支持静态绑定,arp动态检测,ip源地址检查 ERPS-Ring配置 GMRP配置 mld-snooping配置支持ipv6组播配置 Gvrp配置支持动态vlan创建 三层配置接口配置三层接口的IPv4地址配置 ARP配置静态ARP添加,ARP老化时间设置,查看系统ARP信息 VRRP配置 ND配置静态ND配置 路由配置查看路由路由信息查看 Static配置添加静态路由 RIP配置 OSPF配置 BGP配置 网络安全访问控制设置本设备的访问规则 防攻击设置PING报文丢弃、DOS攻击、CPU接收报文速率设置 ACL配置基于MAC、IP的ACL配置,可配置ACL生效时间段 802.1x认证配置 高级配置QOS配置支持SP、WRR、DRR调度配置; 每端口8个发送队列映射802.1p的8个优先级; 支持DSCP队列映射; LLDP配置 SNMP配置支持SNMP v1、v2c、v3版本 RMON配置 DHCP Server配置 DHCP Relay配置 DNS设置 NTP设置 NAT设置 系统维护配置文件管理 保存配置配置文件查看、上传、下载 重启设备 恢复出厂设置 在线升级 物理特性 外观尺寸440x230x44mm 电源特性交流110-240V自适应,47-63Hz,1A/230V, 功率≥60W 指示灯电源指示、系统指示、连接/收发指示 环境温/湿度0-50℃运行,-40-70℃保存,0-90%无冷凝 四.产品质保和认证 质保1年保修 认证ROHS认证 European Community (C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Directive:This equipment has been tested and found to comply with th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of European Emission Standard EN55022/EN60555-2 and the Generic European Immunity Standard EN50082-1. EMC: EN55022(1988)/CISPR-22(1985),class A EN60555-2(1995),class A EN60555-3 IEC1000-4-2(1995),4K V CD, 8KV, AD IEC1000-4-3(1995),3V/m IEC1000-4-4(1995),1KV – (power line), 0.5KV – (signal lin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 声明:This equipment has been tested and found to comply with the limits for a class A computing device pursuant to Subpart J of part 15 of FCC Rules, which are designed to provide reasonable protection against such interference when operated in a commercial environment.
华为最新提出的“FIBERS”网络是什么? 【文/观察者网 吕栋】 当今世界,不确定性是最大的主题。但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兴起,让我们拥有更多方法去应对这些挑战。实践证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以及生产模式的改变,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章,提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要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就必不可少。而联接是数字基础设施中最重要也最应优先建设的部分。这是因为行业数字化产生的海量数据,只有充分流动才能产生价值,联接的效率和质量决定着行业数字化的成败。 在202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2)期间,华为公司副总裁、光产品线总裁靳玉志提出,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联接必须满足“FIBERS”六要素——安全(SaFe),智能(Intelligent),超宽(Ultra Broadband),高效(Efficient),可靠(Reliable)和简单(Simple),并面向政企领域发布绿色智简全光网(Green Intelligent OptiX Network),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华为公司副总裁、光产品线总裁靳玉志 绿色智简全光网中的“绿色”,指的是网络通信方式低碳化。随着国家“双碳”时间表明确提出,绿色节能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比传统的铜线,光网络被公认为是更绿色的通信方式。从介质上来看,光纤比铜线更环保更易获取,而且光纤寿命长达30年,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光网络大量采用无源光器件,有源设备数量大幅减少,整网节能可达40%以上。 其次,生产生活场景的多样化也对联接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过去,网络联接主要用在办公等场景,对联接的质量没有特殊需求。但现在不同行业都提出数字化转型计划,只解决连通性远远不够,必须考虑更多因素。例如,在煤矿等高安全场景下,必须考虑防爆因素;在金融行业,可靠、智能、高效等特性必不可少。因此华为提出,只有具有“FIBERS”六大特性的网络,才能满足行业数字化所需。 在光通信产业,华为积累已有二十余年,树立了广受公认的技术领导力,也形成了光传送、光接入和光终端三大产品类别。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对联接的多样化需求,华为在MWC2022上发布的绿色智简全光网也整合了五大场景化解决方案: 全光数据中心,用于数据中心互联场景,与存储系统协同,保障金融等行业的重要数据0丢失;全光承载,用于广域网场景,保障电力、交通等行业的通信绝对可靠;全光园区, 用于园区网络场景,助力医院、酒店、校园、机场等建设极简绿色园区;全光工业网,用于工业网络场景,助力矿山、港口、交通路口、制造等行业实现本质安全,提升生产效率;全光传感,用于光纤传感场景,使能油气管线实现无人巡检。 在全光园区解决方案方面,华为助力智慧医院的建设是一个典型案例。 随着医院的数字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数字化办公、远程医疗、远程会诊、“互联网+”诊疗服务等逐渐普及,给传统医院园区网络带来不小挑战。 医院为了改善就医体验,需配备数字标牌信息显示、公共区域视频回传、医疗器械数据回传、病房呼叫系统等网络,分布于办公室、诊疗室和病房等场所,传统网络各业务独立成网,布线和施工难度大,网络管理和升级随着医疗业务发展日趋复杂。而且,传统网络基于网线传输,受限于传输距离、带宽、生命周期,每5-8年就需要更换一次网络设施,重新布线带来资源、人力的大量浪费;基于点对点的传输模式建设要求高,业务扩容困难,运维管理复杂,难以匹配智慧医疗海量业务接入诉求及未来持续增长趋势。 打造智慧医院,让网络数据跑在一张多业务承载、架构简单、灵活扩展、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上,已变得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去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携手华为建成广东首家F5G全光医院,打造了“智慧医院南山模式”。新方案部署后,使得医院网络有了本质上的改善,高效支撑了医院物联网的发展,例如在集中阅片办公场景下,医生一秒钟以内就可读取1000张CT医疗影像,阅片效率提升了30倍。 具体来看,华为全光园区方案拥有以下优势:一是架构简单,方案基于无源光网络,点到多点的传输架构,非常适合网络设备密集接入的医疗场景,降低网络复杂度同时减少80%故障率;二是超大带宽,通过无源光纤直达手术室/病房、检查室等,提供高达10G的带宽体验,支撑影像系统秒级调阅,提升诊疗效率;三是简易运维,一张光纤网融合承载医院IP、POTS语音、视频回传等业务,实现医疗办公、物料、安防统一管理,光网络单元终端(ONU)可以即插即用、即换即通,光线路局端(OLT)进行集中操作,有效减轻运维负担,整体运维效率提升60%。四是安全可靠,光纤通信不可破译更安全,光网络链路&数据支持硬隔离及上网行为管理,满足等保要求。 在工业生产领域,华为打造了全光工业网解决方案,并且已经落地。 关注国际时事的都知道,由于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多个港口装卸效率大幅下滑,集装箱周转放慢,甚至出现一箱难求的局面。但上海港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2021年吞吐量达到47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很大程度受益于港口运营模式创新,重要举措就是通过超远程控制系统来提升效率。 以往装卸人员需要从市内通勤近100公里到达码头,再爬上30米高的龙门吊进行操作。采用超远程控制系统后,装卸人员坐在市区的控制室中,可以通过装置远程操作龙门吊等各类机械。这其中,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画面出卡顿或操作发生延迟都会导致超远控不可用。 去年6月,华为首次将全光工业网络应用于港口超远程控制作业场景,在百公里的通信链路上,时延不超过2毫秒且高稳定。在全光工业网络支持下,上海洋山港集装箱抓取效率提升32倍。现在的上海港,25平方公里港区内几乎空无一人,只有各类机械、车辆在有条不紊地运作。 再来看全光工业网解决方案在煤矿行业中的应用。 2021年,华为成立煤矿军团,愿景是用ICT技术支撑煤矿智能化建设,“让煤矿工人可以穿西装打领带上班”。煤炭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需要将大量智能设备、传感器部署到井下。这些设备的引入无疑会增加井下的安全风险,因为电器设备的火花是引发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华为全光工业网使用无源光器件替代有源交换机,实现了井下网络设备的全本安;在终端侧,华为推出业界首款本安型光终端,在瓦斯环境下,该设备器件的热效应远低于最小点燃能量,极大程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光纤不仅能用作通信,还能用于传感。华为基于在光技术领域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推出业界首款光纤传感产品OptiXsense EF3000,目前主要用于油气管线巡检场景。这种解决方案就是将光纤当作传感器,沿着油气管线铺设,当地面发生挖掘等威胁时,地面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光纤上,并通过反射被设备捕获,再通智能分析器过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就能准确地识别出造成振动的原因,帮助油气企业打造无人巡检的新模式。 现今社会,随着移动支付快速发展,普通人去银行取现金的需求大大减少。而互联网金融的背后是大量数据在流动,网络联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甚至危及资金安全。调研显示,网络抖动导致存储系统I/O操作失败,这期间发生的交易就可能会失败。 考虑到这种痛点,作为全球少数拥有存储和光通信产品线的公司,华为发布了存储-光联接协同(Storage-Optical Connection Coordination,SOCC)方案。该方案利用光网络检测链路故障,并能够在5毫秒内完成光纤路径切换;同时能够实时监测到光纤抖动,主动通知存储设备,实现在1秒内切换I/O通道,从而保障数据0丢失,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可靠性。此外,华为还将DCI系统容量从单纤88Tbps升级到96Tbps,为客户节省光纤租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在广域网场景,华为首先推出NHP(Native Hard Pipe,原生硬管道)网络方案。该方案支持第五代硬管道技术OSU,同时前向兼容PCM、SDH、OTN等硬管道技术。NHP网络首次实现传送网和接入网的融合,通过OSU穿通技术,保证业务端到端物理隔离和绝对安全。该项技术在电力、地铁等场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将硬管道向下延伸至接入网络,电力的配电自动化、智能巡检,地铁的乘客信息系统及自动购票系统等可通过一张网进行统一承载,实现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以电力场景为例,传统的输电通信网和配电通信网是两张独立的网络,导致配电自动化、电力物联网等业务被分割成两段,无法实现端到端管理,业务可靠性也得不到保障。而NHP采用OSU硬管道技术,贯通输电通信网和配电通信网两张网络,首次实现业务端到端物理隔离,业务高可靠。除此之外,OSU硬管道还支持业务带宽在2M-100G无损调整,满足电力行业数字化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 从这些业态迥异的案例中不难看出,数字经济发展,或者说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无不以高效和高质量的联接作为前提,只有数据在网络中实现充分流动,要素的价值才能不断释放,数字化转型进程才能持续加快。 也正因此,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只有符合华为提出的“FIBERS”六要素的联接,才能满足行业数字化所需。正如前文不同行业案例所展现的,作为现有光通信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华为面向政企领域发布的绿色智简全光网,未来将高质高效地改造传统生产生活场景,释放出诸多业务想象空间,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办了1000M宽带,网速不见提升?安装小哥:自查6个“设备” 我前几天接到了运营商的电话,给我各种优惠,让我把自己家里的宽带从500M升级到1000M。我照着做了,但是使用几天,发现网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于是今天就叫来了安装小哥维修,小哥只看了一眼就给了我答复:你家的光纤是1000M不假,但是“设备”没升级,千兆和百兆的差别并不大。换句话说,网速就像河流。上游水流再大,中间有个地方河道很窄,下游的流量依然不会增加。家庭中常见“卡住”网速的“设备”,是下面6种。 01光猫 升级千兆宽带后——其实不用1000M,只要超过100M,就需要更换千兆光猫。如果光猫没有换,网速就会被卡在100M。此外,多数千兆光猫背后都有4个接口,其中只有1个是千兆口,其余都是百兆口。 所以最重要的设备(一般是路由器),一定要接在千兆口上。02路由器 路由器和光猫一样,分千兆和百兆设备。当速率超过100M时,就需要使用千兆设备。 多数路由器的所有出线口都是千兆口,可以随便接。但是个别路由器,尤其是前些年的老旧路由器,会像光猫一样只有几个千兆口。如果是这样的话,使用时就要看清楚:把电脑等重要设备尽量接在千兆口上。 03网卡 所有能上网(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的设备,都会在内部安装一个网卡。这里的网卡,也需要支持千兆才行。现在新出的设备,几乎都配备了千兆网卡。但是老旧的手机、电脑、电视机,可能还是百兆网卡——尤其是电视机,直到近两年才普及了千兆网卡。 至于摄像头等智能设备,则是多数不支持千兆。好在它们对网速的要求也不高,速度慢点也不影响使用。04WIFI 现在很多人习惯于使用无线网,无线网络信号是由路由器发射的。发射频率有两种:2.4GHz和5GHz。其中,只有5GHz的wifi可以达到千兆,2.4GHz最多几百兆。所以如果你想要用千兆wifi,就要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你的无线路由器(或者其它wifi发射装置)可以发射双频信号; 其次,你的终端设备(比如手机)可以接收双频信号(很多智能设备包括电视机只能接收到2.4GHz信号); 最后,你的终端设备在接入wifi时,需要选择5GHz信号。05网线 能把网速跑到1000M的网线,至少需要超五类——不过还好,十几年前装修,就开始大量使用超五类网线了。 不放心的话可以把自己家网线的外皮剥开,看看里面有几根细线。超五类,或者更好的超六类网线,里面都有8根。需要注意的是水晶头和网络插座的位置:有些工人为了省事,只用4根细线连接,另外4根限制。这种接法最多满足百兆宽带,需要尽快把另外四根接好才行。 06水晶头/网络插座 水晶头和网络插座没有百兆、千兆的说法,但是事实证明,质量差的水晶头或者网络插座,对网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可以简单地看一看自己家的水晶头——如果外壳很薄,金属片只有一点点,甚至金属部分生锈,那质量一定好不了。花个几十块钱换一换,就能让网速有很大的提升。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网线的距离不够长,在中间做了一个接头。接头做得再好,也会影响网速。如果不得不用接头,可以给买好一点的子母水晶头(上图中,左侧是母水晶头,右侧是常见的子水晶头)。两个水晶头直接插接在一起,稳定性要比直接连在一起强很多。
首页 1 2 3 下一页